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赵琇皱着眉头,犹豫地跟冯太太说:“我一定会把信送到方大人夫妻手上的,但那毕竟还需要些时日。如果冯太太方便,能不能请您多去看望方大姐姐?丘家门风不正,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我觉得……只要他们知道,方大姐姐在京城并不是孤立无援,兴许就会对她更好一些。”即使真有阴谋,也会稍微收敛一点。

    冯太太心中明白赵琇的顾虑。丘家胆敢如此,必然是笃定了事情不会泄露,那方慧珠的处境就很危险了。如果她时时找上眉山伯府,




分卷阅读684
    哪怕见不到方慧珠,至少也可以让丘家人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冯太太郑重许下了诺言:“我会去的,我还会叫上其他姐妹。方家女儿,绝不能受人欺辱!有人胆敢将我们不放在眼里,我们必要给他一个教训!”

    赵琇与她交换了一个眼色,已经达成了默契。

    冯太太从此开始了隔三岔五跑到眉山伯府“探病”的日子,而其他出嫁了的方家女当中,也有三四个人或是两两结伴,或是单独成行,时不时寻个理由找眉山伯夫人或是她的大儿媳聊天。眉山伯府竟是日日有客,不得一日安宁。眉山伯夫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她已有心笼络二儿媳,便一心稳住后者,令其配合自己的行动,倒也不是十分担忧。可丘老夫人和那丘二少爷新晋的爱妾却要恼火得多了。因为这些不速之客的存在,后者不得不收敛了些,不敢再与丘惠友整日厮混在一起。

    这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九月底。九月三十日,便是广平王、建南侯与工部曾侍郎预定南下的日子。

    ☆、第四百四十章 出发

    九月三十日凌晨,赵琇刚到四更天就起来了。今日他们祖孙三人就要出发,她要忙的事情还多着呢,实在没法睡得安稳。

    建南侯府上下早已安排妥当。到了时间,需要随行的下人各自带了行李汇合,自有专门的人手统一把行李运送上船安放,他们本人却需得完成自己的任务。喂马,套车,检查郡公夫人与小侯爷出行仪仗。还有人抓紧最后的时间与亲友告别。全府上下忙忙碌碌,倒也有条不紊。

    大件的行李早已提前运往通州码头,赵琇便命柳绿看着人把她们主仆随身的行李与细软装车,随时准备出发。她对着镜子最后确认了一下自己的穿戴,是既不失礼又方便行动的,便抬脚往哥哥赵玮的院子走去。

    赵玮此时刚刚起身。他今天还要先上朝向皇帝告别,到时候自然又有一番繁琐的礼仪。为了不扰祖母张氏安眠,他就在自己的院子里用了简单的早饭。见妹妹过来了,他忙道:“妹妹怎么起得这样早?还是多歇歇吧。底下的事有汪福来呢,想来不会出差错。若妹妹起得太早,精神不佳,上了船怕是要头晕的。”

    赵琇便道:“昨儿夜里我睡得早,已经睡足了三个时辰,想来无妨的。就算一会儿发困,大不了到了船上再打个盹。倒是哥哥这里,行李可都打点好了?并无遗漏吧?”

    赵玮笑着点头:“自然都准备妥当了。降真随行,她素来是细致惯了的。”

    降真是赵玮身边的大丫头,确实稳妥,赵琇对她也放心,便转向留守的沉速。再次嘱咐一遍:“你在家里一定要看好门户,把底下的丫头婆子们管好了。别叫人随便进哥哥的屋子,外书房那边有哥哥的东西,也叫人一并收进来吧,省得丢了一件半件的,过得小半年哥哥回来才知道,想找也没处找去了。”

    沉速连忙答应了。立刻便叫了婆子到外书房传话。

    赵琇把赵玮的院子细细巡视了一圈。确定没问题了,才转身离开。赵玮这时候也穿戴完毕,吃饱喝足。便与妹妹一齐到祖母张氏的院子里来。

    这时候四更已经过半了,张氏还未起身,但听得动静,已经醒了过来。因赵玮要赶着去上朝。她也不把时间花在梳洗上了,直接叫了赵玮赵琇进屋。隔着多宝隔嘱咐了许多话,又让赵玮到了皇帝面前,千万要言行谨慎。虽然他是副使,但上头的正使是广平王。同为副使的曾侍郎也是积年的能吏,他万不可依仗身份便忘了礼数。哪怕是底下随行的官员小吏护卫等,也要以礼相待。赵玮恭敬答应了。张氏还要再嘱咐别的,还是赵琇见天边已经透白。催促了几句,张氏方才作罢,放赵玮出门。

    赵琇送赵玮出了大门,赵玮翻身上马,认真地对妹妹说:“我这一去,不知几时才会起程。妹妹不必等候,只管侍候祖母起身,什么时候方便了,便什么时候出发往通州去。世子已经打点过了,你们到了码头,不必等候,只管上船安置,自有人会引领。我跟着王爷与曾侍郎,完了事就会直接过去,你不必担心。”

    赵琇答应了,又道:“哥哥路上小心点,天黑风大,骑马别跑太快。长随带了茶水和充饥的点心,也有挡风的斗篷。哥哥什么时候需要了,记得叫人。”

    赵玮一笑,心中十分温暖,应一声“知道了”,便扬鞭催动马匹,带着两名随从,直往皇宫方向奔去。

    赵琇目送他走远,方才回到门内,又去前院巡视了一圈。汪福来已提前一步押送行李前往通州,家中如今是乌来兴在管事。赵琇叫了乌来兴夫妻过来,细细问了各处人手的工作进度,听得张氏院中的婆子来说:“老夫人传膳了,唤姑娘过去。”方才折回后宅。

    张氏此时已经梳洗完毕,一副家常打扮,坐在炕桌旁。赵琇在她对面坐下,劝道:“天还没亮呢,祖母何必这么早起来?多睡一会儿也是好的。白日事多,恐您会精神不济。”

    张氏淡淡一笑:“已经醒了,我走了困,何必再赖在床上?倒不如早些用了饭,再看家里还有什么事需要处置的,赶紧处置了。免得出了门才想起,又要叫人回来传话。”

    赵琇笑说:“家里的事都安排妥当了,我跟哥哥里里外外检查过好几遍呢,汪福来和乌来兴也都是能干的人,我们四人把关,您还怕会出错吗?”

    这话说得张氏有些不好意思:“祖母竟把这样大事都交给你们两个孩子了,自己却不知道出半点力,实在惭愧得很。”

    赵琇说:“祖母别这么说,哥哥与我原该孝敬您的。这些琐事哥哥与我尽可理会得,又何必扰了祖母清净?”说实话,虽然事情多而繁乱,但要她选择,她还是宁可自己处理了,免得张氏管事时,一时慈悲心发作,惹出什么麻烦,做孙子孙女的不好驳回,只能另想法子去收拾残局,还不知要多费多少心力呢。她宁可辛苦些,自己把事情干完,反正今天过后,她就能轻松了。

    厨房送了早饭上来,都是能充饥抗饿又没太多汤汤水水的东西,免得路上要寻地方方便。赵琇陪着张氏吃完了早饭,就带着张氏屋里的大丫头夏露、冬霜最后检查一遍张氏的行李。夏露、冬霜此番都要随行,留下春风、秋雨两个看房子。有两个大丫头在,赵琇倒是不必担忧张氏这边会出问题了。

    没过多久,卢妈也过来了。她今儿带了小儿子来,叫卢明章到前院去搭把手,自个儿进了张氏的院子。张氏得知后嗔道:“明章明春就要下场了,你不说让他多歇息一会儿,天亮以后好读书,却把他叫来做这些粗活,哪里有你



分卷阅读685
    这样的母亲?”

    卢妈笑道:“别说他还是个白身。就算他已经是举人进士了,也不能忘了根本。恩主一家出行,他别的帮不上忙,出点力气,前后跑跑腿,还是没问题的。”

    张氏听得直摇头:“你们如今身份不同以往,不必再象从前那般行事的。”

    说话间。鲁云鹏也带着妻子秋叶和儿子进了府。他今日轮休。不必早早去执勤,便索性带妻儿过来送赵家祖孙一程。

    张氏见了秋叶母子,忙道:“你过来就算了。怎的还把孩子带过来?如今天气渐冷,外头寒风凛冽,天还未亮呢,你就折腾孩子。万一吹了风怎么办?”又抱怨鲁云鹏。

    秋叶笑道:“您有日子没见孩子了,这一去少说要几个月。若是今儿不带他来。回头他想念外祖母,还不知会怎样闹呢。”

    几句话说得张氏转嗔为喜,抱着秋叶的孩子满心的怜爱。卢妈也在一旁凑趣,看着孩子有些眼热。她大儿子和离已有几年了。如今生活安定下来,女儿即将出嫁,小儿子也要考科举了。她是不是该给大儿子说一门亲事了呢?也好早日抱上孙子。

    赵琇不知道卢妈坐在张氏身边早已神游天外,一心跟秋叶说话。他们祖孙三人离京。带走了大管家,建南侯府里无人主事。虽有乌来兴署理,就怕他是新人,压不住场子,有人生事。卢妈资历威望足够,偏又已出府为良,没有了管事的名分。若真有什么麻烦,秋叶凭半个姑奶奶的身份,倒是可以震慑一二。赵琇为防万一,特地把府中人事关系给秋叶分说明白。

    秋叶微笑道:“琇姐儿不必担心,我心里有数。你只管放心去游玩,不必担忧府中事宜。我还有几样礼物,想捎给老宅从前的姐妹们。姐儿替我转交了吧?”赵琇自然爽快答应下来。

    有人陪着聊天,有人帮着准备行囊,时间就过得飞快。等到太阳升起,天光大亮,乌来兴媳妇来报说马车已备好,行李也都装载完毕,请问老夫人与姑娘几时出行。张氏闻言大悦,便进里间去换衣裳,梳头装扮,等完事时,已经是巳初时分(上午九点)。

    张氏与赵琇总算登车了。秋叶带着孩子站在二门相送,卢妈则直送出大门口。鲁云鹏与卢明章各自骑了马,准备一路送张氏祖孙到达通州码头。张氏一行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长长的车队引来无数路人围观。

    赵琇自己带着柳绿坐一辆马车。主仆俩起初还兴致勃勃地偷看街景,但出了城门后,头就一直在往下点。她们都起得太早了,兴奋劲一过,免不了发困。赵琇想着横竖码头还远着呢,就索性靠着大引枕补起眠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赵琇听见马车外人声鼎沸,便幽幽醒转,发现自己已经到了通州码头。

    码头上热闹之极,水面上停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船只,其中最大的一艘,竟有七八十米长,十多米宽,三层楼舱。船上飘的旗帜表明,这正是广平王南下的座船。

    柳绿不由得发出惊叹:“好大的船!我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船呢!”赵琇倒不是十分惊奇。现代的轮船,比这艘大的有得是。她的注意力被码头上骑马急驰而来的一个身影吸引过去了。

    那人穿着一身深蓝袍服,外穿半袖黑绒罩甲,身姿挺拔,容颜俊秀,不是高桢又是谁?

    高桢纵马来到侯府车队前,就翻身下马,几个手势间,便有一群王府仆从迅速在张氏与赵琇的马车周围张开了围幙,挡住外人视线。高桢来到张氏车前,行了一礼:“老夫人来了?路上可颠簸?父王早留下话来,请老夫人与赵妹妹到了码头后,先行上船安置。待我来为老夫人、赵妹妹领路吧?”

    赵琇下了马车走过去,含笑问:“世子怎么在这里?我以为你会陪在王爷身边。”

    高桢笑说:“皇长子会一路送我父王过来,还有玮哥在,我无须担忧父王,便先行过来打点,务必要让父王这一路住得舒舒服服的。”他顿了一顿,“赵妹妹家的舱房我也亲自看着人收拾好了。妹妹可要上去瞧一瞧,看是否满意?”

    赵琇挑了挑眉头。

    ☆、第四百四十一章 行船

    高桢早已将大船的两层楼舱全都布置好了。第一层是广平王、他和赵玮三人住,还有些近侍、随从,第二层则是女眷的居所。上头第三层是瞭望台,另有楼梯与甲板相连,通向第二层的楼道却是封闭了的。只要再将第一层通往第二层的楼梯小门关上,第二层的楼舱便会彻底与其他楼层隔绝开来,女眷居住于此,更加方便。

    这艘船体积大,不亚于当年他们北上时所乘的西洋海船,如果算上楼舱,只怕还要更大些,站在甲板上也觉得船更稳,只能感到轻微的起伏,几乎如在平地上一般。

    船的第一层舱房足有七大间,第二层略少,也有五间。舱房东侧有封闭式的廊道,一侧开窗,另一侧连接了所有舱房。而这五间舱房,又都是里外间的格局。外间可以做小厅,摆了罗汉床、圈椅、矮几、茶几、多宝架等等,罗汉床非常宽大舒适,白日可供起居坐卧,晚上还能让丫环睡着值夜。里间则是卧室,虽然面积不大,但架子床、梳妆台、衣柜、屏风、洗脸盆架样样齐全,角落里还隔出一个小小的空间放马桶。西面墙壁有窗,推开窗便可看见河岸上的美景。由于空间布局合理,采光通风也好,完全不会让人有逼仄感。住在这样的房间里,即使不如家中宽敞,也称得上舒适了。

    赵琇先去看给张氏准备的舱房。这间房位于二层舱房的正中央,面积是最大的,布置也最舒适。所有的家俱都固定在地板上,高几和多宝架上摆放的花盆、摆件都有特别的固定装置,木墙上挂的字画条幅。也是上下两点固定,即使河面上波浪再大,也不愁东西会掉下来。

    赵琇里里外外都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挑不出一点错,不由得感叹:“世子真是太周到了。祖母住在此处,无论是起居还是会客,都极舒适。想想当年南下时的情形。真是没法比。”

    高桢微笑道:“其实当年我随父母南下。坐的也是这艘船,不过当时什么都不懂,只觉得有许多不便之处。后来父王不耐烦。就带了母妃与我微服先行,路上坐着马车,也就说不上舒不舒适了。如今重登此船,我特地命人重新改建了几处。又添置了许多东西,想来比起当年。已经舒适得多了。”

    赵琇惊讶,她当年好象也坐过广平王的座船,不过那时满心满眼都是对赵炯的愤怒,还有对自己会不会露馅的担忧。似乎并没有留意自己周围的环境。再加上那时她年纪还小,行动几乎都靠别人抱着走,就算偶有个人



分卷阅读686
    行动。身边也跟了人,随时阻止。所以不曾有机会观察船上情形。现在想起,还觉得有几分遗憾。

    接着他们又去了赵琇的房间,就在张氏房间的隔壁,面积略小一点,但也同样布置得清雅舒适。外间也有罗汉床和矮几,不过少了几张圈椅,多了张书桌,多宝架上也留了放书的位置。在赵琇看来,这间房比张氏那一间要更合她心意。无论是窗纱的颜色,墙上挂的字画,还是里间架子床上挂的水墨草书的纱帐,都非常合乎她的喜好。如果说这都是高桢特地准备的,他也够用心的了。什么时候他对她的了解深到了这个地步?

    高桢看着她的表情,心情很好:“可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赵妹妹只管说。如今还未开船,通州码头上货物也齐全,打发了人去采买,不过一时三刻就都弄来了。”

    赵琇笑说:“这就很好了,万万没想到你准备得这样周到。我心里想的还是小时候回南边时坐的船的样子呢,以为王爷的座船,即使比那个更大更舒服,也是差不离的,坐上一两个月,肯定要苦熬了。如今看见了房间,才觉得这一路大概不会吃什么苦头,反倒要享福了。”

    高桢听了,嘴角就忍不住往上翘,只是嘴上还要故作镇定:“赵妹妹喜欢就好,那我的一番心意也就不至于白费了。”

    赵琇脸微微一红,低头往外走:“我去找祖母。”

    张氏此刻还带着身边随侍的人待在第一层舱房里呢。那里有一个敞厅,视野十分开阔,原是供广平王见客用的。如今广平王一行人都还未到,张氏便在这里稍作休息。

    赵琇下得楼来,便把楼上舱房的布置跟张氏介绍了一番,大大赞赏了高桢的细心周到,张氏听了也十分感动,连声向高桢道谢,又夸他细心。高桢双颊微红,谦虚地说:“也没费什么事,老夫人喜欢就好了。”其实耳根早已红遍。

    赵琇看了他的耳根一眼,低头抿嘴偷笑。

    高桢瞧见了,虽然脸上还是有些发热,但并不生气,反而心情更好了,看向赵琇的目光中,还带了几分纵容。

    不一会儿,广平王府随行的丫头婆子也过来了。此番随行的是烟霞和烟雨两个,都是赵琇的熟人,见面时自然又是一番惊喜,忙不迭相互见礼。烟霞和烟雨因是妙龄,都被安排住在二楼舱房里,就在张氏房间后头,靠近楼梯口的地方。白天她们会下楼来侍候,夜里再上楼休息。广平王身边还有小厮和内侍,厨房洒扫浆洗等杂活又有粗使婆子们负责,其实她俩的工作还挺轻松的。平日无事的时候,还能去陪张氏聊天说笑。张氏听了,连说这一行南下,不用再担心会寂寞了。

    说话间,汪福来打发了婆子来报信,说是赵玮的几个随行人员到了。这说的可不是仆从,而是此行南下需要用的幕僚,两人都颇有些来历。其中一位年长的,是易学士的堂弟,易家兄弟的族叔,精通律法和术算。赵玮托了朋友的关系,才把人请到的。另一位年轻些的,则是赵玮恩师李光地的堂侄,本身是手段圆滑的人,更由于他父亲前些年在南京任职。去年方离任,他在那边生活了十几年,对江南的人事十分熟悉,可充当半个向导和情报官。这两位幕僚都受到赵玮的器重,本身也是世家子弟,随行人员不少。他们被安排在另一条船上,一应日常用度都是建南侯府负责的。今日出发。他们都需要向家人告别。就各自从家中前来通州。建南侯府早派了人驾车过去接了,如今总算到达。
1...258259260261262...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