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这些医书全都没能保留下来,但祖母非常舍不得,就凭着记忆将内容一一默写出来,可惜她年纪大了,记忆不如从前,因此多有遗漏之处,但已经非常难得了。
赵琇连忙跑去翻那些祖母默写出来的抄本,果然看到不少古方,其中也有固本培元、补气益血的方子,还有解毒的方子,不知太子那边用不用得上呢?可惜发现得太晚了些,不然就跟那箱药材一起送进京去了。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祖母张氏,张氏沉思片刻后道:“我从前藏书不少,只有最常用的一箱随身带着南下,剩下的都在京中宅子里收着呢,也有不少医书。待我让秋叶送信去松江,知会鲁先生一声,让他带人去宅子里找,看能不能找到用得上的方子。”
赵琇连忙让碧莲去请秋叶,却看到秋叶抱着孩子,脸色惨白地跑来见张氏:“外头来了人,说是松江府过来的,奉了我们家爷的命令,要把我们母子带到京城去见太子殿下。”
张氏脸色也跟着一白:“确实是那边的人么?”
“确实是那边的人。”秋叶道,“那年新婚,爷曾带过我去松江认人,他们还带来了爷的信物。他们还说,爷让我尽快赶过去,一定要带上孩子,旁的都没提。”
赵琇吃惊地站起身,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
鲁云鹏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妻儿接到京城去见太子?他儿子才两个月大,根本经受不住长途跋涉,鲁云鹏不可能不清楚,以他对儿子的疼爱,还是这么决定了,难道有什么原因吗?
除非太子情况不好,想要见一见鲁云鹏的儿子。太子对他极为信任,有这个想法也不出奇,可是他们这些人知道了,心里怎会不为太子担心?
张氏很快就冷静了下来,问:“来人可说了几时出发?”
“明日一早出发。”
张氏点点头:“叫卢昌秀安排食宿,务必要招待周全。”她又柔声安抚秋叶:“别担心,大姐儿去年叫人捣鼓出来的那辆四轮马车,跑得又快又稳当,只要配好马,选个稳妥的好车夫,你们母子这一路不会吃太多苦的。”
秋叶也镇定下来:“是,老夫人放心,我会照看好孩子,也会尽快赶回京中的。等知道了太子殿下的情形,我就让人给您报信。”
张氏却淡淡地摇了摇头:“不必如此。我会跟你一块儿回京去。”
第五十五章 抉择
赵琇大吃一惊:“祖母?”
张氏已经在短短的时间内做了决定:“太子殿下待我们家恩重如山,如今他伤重,我远在奉贤,什么都不能做,难道连看看都不行?再者,我们送药材过去还好,要把医书借给他们瞧,只怕费时费力的,他们还未必能找到合用的方子。我却是把那些书都翻过一两遭的,又亲自带着人把装书的箱子运到了京中宅子里,要找哪本书,谁能比我更清楚
分卷阅读78
它放在哪儿?”
她说得倒也有理,但赵琇担心她的身体经受不住赶路的苦:“您这两年身子弱,这一回赶路北上,他们定是要日夜兼程的,连姑姑和表弟,还要担心他们受不住呢,更何况是您老人家?”
张氏却摆摆手:“无妨,我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你又天天催着我绕着院子散步,我现在腿脚好着呢,大除夕那天晚上,祠堂里祭祖,我愣是站了一个多时辰,都没觉得累。再说,你让人做的那辆马车着实不错,多垫几条棉被,应该不会颠得太厉害。”
张氏说的是赵琇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怂恿祖母和哥哥找工匠来做的一辆四轮马车。她偶尔随祖母出门拜访亲友或烧香礼佛,一般是坐轿子和坐船的多,但有时候难免要用到马车。奉贤县除了官道和水路,其实陆路都修得不怎么样,坐上半天,她骨头都要散掉了,张氏也十分难受。赵琇就觉得,既然穿越前辈们能做出防震的马车,她怎么也不该比人家差太多才行,就缠着祖母吵了几日,终于得到了许可。
她不知道哪里去弄适合做弹簧的钢材,也不知道马车制造的技术,纯粹就是把弹簧减震的原理跟找来的工匠说了。又提议把马车改成四轮的,再改进一下马车轮子的材料。也是她运气好,张氏找来的工匠是个挺爱钻研。技术水平也高的,虽然没能弄出弹簧。也没能弄到橡胶车轮,但他重新打出来的四轮马车却比一般的马车要稳当很多,就是造价比较高,比得上十辆寻常的上等马车了。
也亏得赵家小二房有钱,张氏又宠孙女,才会任由她胡闹。但也因为造价问题,就做了这一辆而已。他们祖孙平时出门仍旧是以坐船坐轿为主。偶尔出远门就乘这一辆车,比以前舒服多了。
赵琇听到祖母提起这辆马车,心里稍微放松了点。不过她心里清楚,这辆马车固然是不惜工本做出来的。质量过硬,但毕竟最多就去到嘉定松江而已,从没有跑过远程,不知道是否经受得住考验,但如果祖母执意要去。她也只能答应了。
赵琇就算穿到古代过了几年,本质上还是现代那个习惯了科技发达社会的灵魂,认为两三千里路之间来回一次,其实并不算什么,再加上穿过来不久。她就坐船跑了两千多里路,所以没有认识到,跑一趟京城有多么的折磨人。她反而还觉得,这一路有太子手下的人护送,有她让人特制的四轮马车,秋叶姑姑是个妥当细心的人,他们小二房在京城里还有宅子和仆役,祖母应该可以受到很好的照顾,所以并不反对。
但是赵玮从学堂回来后,听说了祖母的决定后,却反对得非常激烈:“祖母不能去,您这把年纪了,若是慢慢儿坐船北上,倒也没什么,可走陆路,还要日夜兼程地赶路,您会受不住的!万一您身体有个万一可怎么好?”
赵琇闻言,怔了一怔,也拉着祖母的袖子道:“哥哥说的也有道理,祖母,您再考虑考虑吧?不管怎么说,您身子要紧。”
张氏微笑道:“胡闹,都定好了的事,怎能反悔?你方才还帮着祖母收拾行李,怎么听了你哥哥两句话,就改口了?来接你们姑姑的人都已经答应捎上祖母了,这时候说不去,可是要丢脸丢到外头去的。”
赵玮有些迟疑了,但很快又摇了头:“丢脸就丢脸,只要祖母能好好的,那些都是虚的。”
张氏见状,只得板起脸来教训他:“太子殿下待我们家恩重如山,如今他病了,我们什么都不能做,难道连去京城看看他也不能么?我们家在京城的宅子里,收着许多医书,兴许里头有用得上的方子。我去了,也能把方子给他们送去,若能帮上太子殿下的忙,才是我们的造化呢。你不必多说了,我意已决。”
赵玮动了动嘴唇,看着祖母脸上坚定的神色,低下头想了想,毅然道:“好,祖母若要去,也行,但孙儿要跟着一块儿去!”
这回轮到张氏吃惊了:“胡闹!你才多大年纪?跟着去做什么?”
“孙儿跟去侍奉祖母!”赵玮斩钉截铁地说,“况且祖母也说了,太子殿下对我们家恩重如山,他如今重病,孙儿别的做不了,去探望一下,安慰太子妃和太孙几句话,还是力所能及的。孙儿从小跟鲁先生学拳,如今又习了骑术,身体足够强壮了,不会给祖母丢脸!”
张氏见他态度坚决,心里也有些高兴,这个曾经病弱的孙儿,如今已经长成小小男子汉了。她放缓了神色:“傻孩子,你就没想过么?祖母去了京城,若连你也跟着去了,你妹妹岂不是要一个人在家?她才七岁呢,你放心不下祖母,难道就能放心得下妹妹?”
赵玮顿时为难起来了,他看了看赵琇,再看看张氏,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选择。
赵琇却笑道:“哥哥既然对自己的身体和骑术有信心,那也该对妹妹的能力有信心才对。祖母和哥哥尽管放心去京城,我在家可以把自己照顾好的。我也这么大了,家里又有卢妈他们在,你们还怕我会吃不饱,穿不暖吗?如果外头有事,还有卢叔呢,我也可以去宗房请璟大哥出面。”
赵玮跟妹妹一块儿长大,这几年里几乎是吃住都在一处,对她的心智能力再了解不过了。对这个妹妹,比祖母更有信心。他只略想了想,就点头道:“妹妹说得有理。我们家与族人共居,外人断不敢胡乱欺上门来。再说,祖母是郡公夫人的诰命,我身上也有个爵位在,县衙那边会多加看护的,谁有那胆子敢招惹妹妹?”
张氏考虑片刻,便大胆地答应下来:“好,那你赶紧回去收拾行李。我打发人去学堂给你请假,明儿一早就出发,你得把骑马要用的护具都准备齐全了,这两千多里路呢。一路骑马过去,可不是玩儿的,当心把皮都磨破了,出血叫疼。”
赵玮大声应下,转身跑出去了。张氏看着他欢喜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嘱咐孙女:“你前儿说要给他做的那几块皮垫子,可做好了?没做好的赶紧做出来,让他用上。你哥哥是没吃过那个苦。他以为骑马赶路就象他平日在城外练骑术时那般轻巧呢。”赵琇连忙答应了,起身回房。
秋叶已经抱着孩子回自己住的小院收拾行李去了,张氏又打发了人去给宗房赵璟的妻子沈氏送信,让她过来一趟。虽然家里有卢妈在,她不怕孙女会得不到很好的照顾,但卢妈夫妻毕竟只是仆人,赵琇又小,有些事需要主人出面的,少不得要请赵璟夫妻照应着。
这一趟北上,张氏不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会病倒,也不担心小孙子的体力是否能跟上,最担心的是小孙女一个人在家会怎么样。但如今实在是没办法了,她祖孙俩是一定要走这一遭的。
卢妈小声劝她:“老夫人这是何必?哥儿虽学了骑术,但年纪还小
分卷阅读79
呢,何必吃这个苦头?他跟着去了京城,也做不了什么。您不但自己要吃苦,还要为孙子担心,哪里受得住?”
张氏却摇摇头:“我让玮哥儿一块儿去,不但是为了看望太子殿下,还有一件要紧事,需得他回京城一趟。”
是什么要紧事?赵玮已经十一岁了,虚岁都可以算是十二了,当年她为了孙子的安危,放弃了建南侯的爵位,但太子殿下却许诺,等赵玮长大了,皇帝就会让他继承侯爵的,在那之前,赵玮就暂时顶着个县男的名头。如今一晃五年过去,袭爵的旨意始终没有下来,有风声说,皇帝这几年身体不大好,时常生些小病,否则太子也不会代父出征了。也许皇帝只是一时没顾上赵玮这边,也是有可能的,可旨意一日未下,张氏都不能心安。
小长房那边似乎消停了一段时间,又再度有所动作。赵玦去了辽东做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小吏,虽然名声臭不可闻,但赵老郡公的旧部们看在旧日情份上,绝不会让他死的,有时候还会拉扯一把,据说他如今已经升官了,升到几品还没打听到。他的母亲牛氏一直住在京城,跟娘家的来往不断,似乎有些蠢蠢欲动的意思,派了管事过来打理族中分到的田地,租子都照最高的收,拼了命地榨钱,听说还卖掉了京中好几处十分赚钱的店铺,也不知是不是急等着钱做什么事。蒋家那边也为了蒋氏,一直努力打点各方,想要把女儿从牢里弄出来。按理说,这些人都不可能再掀起什么风波了,但张氏实在放心不下,就怕他们有翻案的那一天。
只要赵玮袭了爵,这些人再不安分,也对小二房造不成伤害了。张氏甚至可以让宗房把他们这一支从族里赶出去。他们祖孙俩,是迟早要往京里走这一趟的。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未亮,张氏就带着孙子赵玮,陪同秋叶母子一起离开了奉贤县城。
送别了祖母、哥哥和干姑姑,赵琇回到家中,坐在堂屋正座上,开始发呆。
从今天开始,她就要一个人管理这个家了,她能应付得过来吗?
第五十六章 管家是个技术活
这时候天色还早,赵琇发了一会儿的呆,卢妈就有事情要来请示她了。
说是请示,其实只是知会一声。卢妈虽然满嘴夸奖赵琇聪明能干,但并不认为那些琐事是小女孩应该操心的:“大姐儿,厨房要去市集采买今日三餐要用的肉菜米面,大姐儿可有什么想吃的?老夫人不在家,这些事都由大姐儿做主了,爱吃什么尽管说,卢妈让人买去。”
若是换了其他的小孩子,这时候肯定是紧着自己爱吃的菜来的。不过赵琇非常谨慎,她想起祖母平时管家时的样子,先问:“这个时节,外头都有些什么时鲜菜色?”
现在正是暮春时节,即将入夏,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选择的蔬菜种类并不多,但因为奉贤接近本朝龙兴之地嘉定,跟松江也离得不远,所以物产还算丰富。卢妈将家里常买的菜色报了几样来:“有菜尖儿、鸡毛菜、芹菜、芦蒿、豆芽、草头,还有韭菜,就是味道大些。市集上偶尔还有菠菜、马兰头和灰灰菜。瓜果少些,肉不外乎那一两种,鱼虾是不缺的。厨房里还有去年晒的笋干和葫芦条,干菇也有几种。”
赵琇想了想:“没有荠菜吗?这个时候应该有不少人挖野菜吃吧?”
卢妈笑了:“那是乡下人家吃的,偶尔有人拿到市集上卖,我们才能见着。其实若不是大姐儿你总是说,吃些野菜也有好处,还新鲜,老夫人也不会让人去买。”
赵琇不好意思地笑笑,想了想,道:“买些灰灰菜和鱼吧,对人身体好,其他的随意。我只有一个人,饭量不大,主要是你们底下人吃的饭菜。您看着办好了。对了,卢妈您跟厨房的人说一声,问他们都擅长做些什么菜,照当季的拟一份单子给我,最好要有几十道菜以上,我们商量一下,做个水牌,几日一轮,这样就不必每天烦恼要吃什么了。”
卢妈笑说:“从前在京城侯府时,老夫人也这么干过。那时候水牌上每日都有二三十道菜呢。十日一轮。厨房虽省心,花费却不少。后来搬到奉贤,老夫人嫌花费大,又不耐烦讲究什么排场。就让人每日看着市集有什么新鲜的东西,照爱吃的买来算了。”
赵琇明白了,既然是废除了的制度,自然有废除的理由,祖母必定是有用意的。但她现在初掌家务,其实没什么精力去每天想要吃什么菜,所以还是做了水牌来比较方便,只要控制住菜色的数量,花费也大不到哪里去。等到换季。灵活调整水牌就是。
再说,没有规定的套路,每日要买什么菜全凭主人心意,主人又没法亲自监督,谁知会不会有采买上的人钻空子。借用主人的名义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呢?她不是祖母,凭着几十年的主妇威势可以压制住所有蠢蠢欲动的下人,她一个小孩子,说不定是别人眼里人人都可以咬上一口的肥肉呢。这种时候,规矩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大不了等祖母回家后,再把做法改回去。
卢妈对赵琇的话没有任何异议,只不过是吃饭罢了,怎么不是吃呢?她很快就拟定了今天的菜单,让赵琇过了目,然后讨了对牌,便吩咐下去,让厨房的人拿对牌去账房领钱了。每天采买肉菜的钱都是有固定数额的,申请流程也有套路,厨房每日一支,早已习惯了。本来今日还担心老夫人离家,小姐只有七岁,初次管家会费事些,没想到就跟平时一样,几乎没有延误。
赵琇平日只见过祖母管家时是什么样子,这还是头一次自己上阵,初时有些生疏,但很快就适应了。除了听人回话领牌时,总是有一种想把对方的话记下来,预备做报表的冲动外,其他都没什么。现在她是真的很佩服祖母张氏和卢妈这位内管家,似乎无论是什么数目的钱财支出,她们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不用纸笔记下,只靠脑子,过几天再提起来,连想都不带想的。
赵琇只记了几笔,脑子就有些发昏,暗自庆幸这宅子虽大,家里人口却不多,因此事情也少。等听完所有人的报告后,她立马就拿来纸笔,将记得的事情全都用简单的关键字记下来,后头标上支出的钱数,有记不清楚的地方,就问卢妈,最后做个汇总,算出了今日一天时间预计支出的银钱数目。
九两八钱六分银子。
赵琇暗暗咋舌,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这只是一天的时间,一个月下来可不得花上三百两银子?
再一查具体支出的项目,全家人要吃的米面肉菜是省不了的,一百多口人呢,据卢妈所说,平时张氏在时,花费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可见水份不大;另外还有夜里的灯油火蜡,插瓶用的鲜花,佛堂里供奉的鲜果,烧的香,
分卷阅读80
出门用的船、轿子和马车的保养;老宅里某些院子年久失修,需要修葺,但因为现在雨水多,不是修房子的好时节,只能用木头简单地支撑一下,这买木头的钱也是一笔支出,如果家里男仆技术不够,也许还要花钱雇佣工匠……
这些都是不能节省的花费,而且不能拖延,赵琇叹气之余,也只能感叹一番养家不易了。哪怕是家里已经锁起了用不着的院子,删减了不必要的仆人,毕竟还有个架子在,一个月几百两银子的支出真是没法省。
这还是日常生活所需呢,赵家每月要花的钱,可不仅仅是这些,亲友间逢年过节走礼且不算,遇到红白喜事,自然要表现一番,这一条的对象极广,因为赵家名头响,县里有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人,也不能漏下,而且出手还不能降低了郡公夫人的格调;家里四时换季要做的新衣裳新鞋子,无论是主人还是仆人们的;族里外九房有些家境不大好的族人,张氏惯常是每月都要送钱粮过去贴补的;赵玮学堂里的花费,给先生的束脩与孝敬,还有两位家境不好的同学,张氏也看在孙子的面上时不时贴补一番;县里几个比较有名的佛寺庵堂,每逢重大节日或是举办法会,张氏都一定会添香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