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听说他觉得自己做生意眼光好,就是少了本钱,又没个靠山,才做不成的,所以极力支持儿子读书科举,只在这一件事上跟老婆达成了一致。他对三房八老太爷巴结得很,因为八老太爷原是族中唯一活着的秀才,又教出了另一个秀才,学问十分扎实,若八老太爷能收他儿子做学生。他儿子不愁没出息。所以他常给三房送东送西的,那西洋书籍是他偶然从朋友手上得来的,原以为八老太爷爱书,对这洋书也会有兴趣,可惜人家爱的只有圣贤书。

    赵琇对这个人的印象也就到此为止了,她是听张氏和沈氏、卢妈她们说起族里的八卦,才有一点了解的。记得从前赵启轩夫妻也曾跟着族人上门来巴结,因为长相打扮都




分卷阅读83
    不算出挑,讨好人的手段也不如其他族人夸张,所以她的记忆不深。反而对他老婆还见得多一些。倒是张氏曾经说过这个赵启轩。眼力有一点。为人也不算蠢,可惜运气太糟糕了。

    如果赵启轩年轻时表现得沉稳一点,没被父亲压制,在老郡公还在辽东军中时。就参与到药材生意中去,早就发了财。

    如果赵启轩谨慎选择合伙人,而合伙人又没有不长眼睛地得罪宗室贵人的话,他那当铺还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如果赵启轩没有选错仆人,又或是行事再谨慎一些,没让“朋友”阴谋得逞,其实那笔古董生意应该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还能搭上一位有财有势的靠山,将来想做什么生意。都不用愁了。

    可惜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赵启轩这个人,在族人眼中就是败家子,连他老婆儿子都能看不起他,哥哥们都把他当成累赘了。

    赵琇有些犹豫。她对赵启轩的印象不太好,但如果这些外语书是他弄回来的,也许他有门路,可以找到更多。

    她需要这些书籍,不是为了从里面获取什么有用的知识,而是为了给自己脑子里那些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知识找一个合理的来处。

    当初沉船,她在害怕和气愤之下,暴露了超越年龄的语言能力,虽然事后她拿“祖父拍我的头让我开了窍”来搪塞过去了,祖母、小哥哥和秋叶也都信了,甚至连当时的广平王,如今的太子也没露出怀疑的神色,但那毕竟是假的。若没有鲁云鹏在城门口拦截灵车时做的手脚,让乡人都对赵老郡公显灵一事深信不疑,早就有人拿她的疑点说事了。奉贤眼下还不是个非常发达的地方,乡人见识不比大城市里的人开明,在这里做神童,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五年内,每年都有不知内情的亲友家女眷看到她小小年纪就说话流利,心智成熟,露出了诧异的神色,私下非议不止。

    赵琇平时很少出门,也不爱交际,朋友更是少得可怜,就有这个原因在。她希望淡化自己“神童”的形象,不让人觉得她的聪明程度有异,又或是拿她遇鬼的事情说嘴,冠上一个“不祥”的名头。

    赵琇想了又想,决定还是不能放弃赵启轩这条路子,便对清姐儿稍作试探:“你和沅姐儿很熟么?常与她在一块儿玩耍?”

    清姐儿笑道:“我俩时常在一处的,她娘也是松江人,与我娘是同乡,平日里就常在一处说话。她娘为人极和气,我去她家里玩,她娘还给我做好吃的茶面子呢。”

    赵琇听说沈氏与赵启轩之妻交好,又放心了几分,沈氏能跟对方亲近,想必对方的品性还是信得过的吧?

    清姐儿见赵琇沉默不语,还以为她在想族中对赵沅父亲的评价,便道:“姑姑别理会别人是怎么说的,其实启轩叔为人风趣,还知道许多有趣的事,挺他说话很有意思的。他最疼沅妹妹了,父女俩还会在一处玩耍。”她想了想,“昨儿我听沅妹妹说,启轩叔托朋友买到一个会唱曲儿的盒子,可有趣了。我早就想要过去瞧一瞧的,偏母亲不许。好姑姑,你与我一道去么?若是你肯去,我陪你一道去,母亲就不会骂我啦。”

    赵琇眼中一亮,直起上身:“好呀,你说得那么有趣,我还真想开开眼界呢!”

    太好了,音乐盒,这赵启轩一定有弄到西洋货的渠道!

    第五十九章 意外收获

    赵氏一族聚居,族人分散在大半个街区内,以宗祠为中心,左边是宗房,右边是二房,三房在二房后头稍微偏中的地方,紧挨着宗祠的后门,而外九房的宅子,则集中在宗房后方,密密麻麻一大片。

    外六房的宅子,离二房老宅有一段距离。赵启轩是分家出来的,不受哥哥们待见,因此他分到的宅子离六房的主宅最远,反而离二房、三房近些。人走过去,不过是一炷香的时间(五分钟),女眷们慢一点,也不会超过一盏茶(十分钟)。

    赵琇跟卢妈夫妻俩打了个招呼,也不必叫人准备马车,只带了碧莲一个,外加赵清姐的丫头茜草,四个小女孩一同往赵启轩家走去。

    附近的人家全是姓赵的,没有外人在,因此连大姑娘赵清姐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倒是沈氏得了消息,坐车追了上来,得知是赵琇要去找赵启轩,也不好阻拦,索性让姑侄俩上车,她陪着一块儿去,又叫人赶回宗房准备了几样果子,尽快送过来,好给她作上门拜访的手信。

    赵琇其实也备了一份礼物,两包家中厨子自制的精美糕饼,两个尺头,一刀纸,一块上等新墨,作为她初次拜访族兄一家的礼物,已经很够份量了。不过沈氏的动作她也没拦着。沈氏要送礼,那是沈氏的事。

    她们很快就到达了赵启轩的家,赵启轩老婆马氏已经得了消息出门相迎了。沈氏是常来常往的,两人是颇为亲密的手帕交,也不必客气,但赵琇却是头一回上门。虽然她只是个小女孩,但身为郡公爷的嫡孙女,背后还站着全族地位最高的郡公夫人张氏,马氏可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处。

    沈氏看得出马氏的紧张,就主动笑着说:“我们家清姐儿这两日一直陪着她小姑姑,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你家沅姐儿了。琇妹妹就带着她过来找沅姐儿玩。虽说是长辈,其实还小呢,正是爱玩爱笑的年纪。你也别太过拘谨了,只要大礼上不错,一家人何必外道?赶紧带妹妹进屋看茶去吧。”

    马氏心神领会,脸上露出了热情而讨好的笑容,对赵琇说:“妹妹快请进屋坐,你头一回到我们家,也尝尝我们家的茶和点心吧,跟侯府厨子的手艺自然没法比。却也有些不一样的意趣儿。”

    赵琇客客气气地笑着道了谢。看见随后跑出门来迎接的赵沅姐和她哥哥赵淮。也给了个有些腼腆但绝对不显高傲的微笑,瞬间就获得了兄妹俩的好感。赵沅姐今年九岁,听清姐儿说了两句介绍的话,马上就热情地拉起了赵琇的手:“小姑姑。你来得可真巧,我爹带了些新鲜枣子回来,可好吃了,是义乌的大枣,可甜呢!”说着就拉她进了门。

    赵启轩家占地不大,是个小小巧巧的两进院子,青瓦白墙,前院沿着墙根底摆放了二三十盆花草,院角还种了两株栀子花。酒杯口大小的白色花朵散发着清冽香气,开得正旺盛。正屋三间,正中是堂屋,两侧稍窄,右侧有个小门通向后院。东西厢房纵深很浅,一间关着门,瞧不出是做什么的,另一间看起来是做书房使的,不过书架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本书。赵启轩穿着家常衣裳,有些尴尬地站在房门口。原本脸上带笑的赵淮一见父亲,笑容就收起来了,原本吱吱喳喳说着话的赵沅则是相反,马上扑了过去的:“爹爹,琇姑姑来找我玩呢!”

    赵琇向赵启轩行了一



分卷阅读84
    礼:“见过堂兄。”

    “妹妹好,没想到妹妹会来我们家,这真是……叫人喜出望外。”赵启轩搓着手,侧了半身,以示回避之意。他跟赵琇份属兄妹,自然用不着回避,他避的是沈氏。

    沈氏倒是落落大方,行了一礼,便扯了一下马氏的袖子,马氏连忙招呼儿女将赵琇和清姐儿母女迎进堂屋去。赵淮经过父亲身边时,给他使了个眼色:“琇姑姑来寻妹妹玩耍,璟大伯娘是陪她来的,爹在这里多有不便,还是去别处消磨些时候再回来吧。”

    赵启轩脸上没什么不满的表情,他早就习惯了妻儿的轻视,被年仅十四岁的儿子冷待也没有生气,只是有些放心不下女儿,见妻子出门叫丫头倒茶,便嘱咐她说:“你看着孩子点,沅姐儿性子虽好,却极少见二房的人,别惹了她姑姑生气还不知道。”

    马氏白了他一眼:“还不是你平日里宠着她,把她惯坏了?放心,有璟大嫂子在,小孩子之间闹些口角也没什么要紧。”她拍拍儿子的肩膀:“赶紧进去,都是自家兄妹,没什么好忌讳的,嘴甜一点。二房前儿才给你送了纸笔钱粮来呢,你姑姑如今又送了你一刀好纸和一块新墨,想必是盼着你读书能有出息的。”

    赵淮答应了,抬脚跨进门里,赵启轩便要向外走去,赵琇在屋里刚坐下,看见了连忙说:“堂兄要去哪儿呢?”马氏忙笑着上前说:“他约了朋友,正要出去赴约。他是个成天不着家的人,妹妹别理他,我们自家姑嫂说话。”

    赵琇来此就是冲赵启轩来的,怎么可能放他走:“我还有事要问堂兄呢,他走了,我要问谁去?”

    马氏吃了一惊,忙看向沈氏:“可是淮哥他爹又闯祸了?”言下之意,就是担心丈夫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惹怒了赵琇。

    沈氏也不清楚,只好看女儿,清姐儿已经问沅姐儿讨来了那本做了鞋样子的外语书,递给赵琇:“小姑姑瞧,可是这个?”

    赵琇接过一看,真是走运了,上面印的恰好是英语,虽然是古英语,但还有迹可寻,勉强可以看明白是什么单词,再一翻封面,书名是《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真是高大上的标题,也许这不仅仅可以用来做挡箭牌?

    赵琇立刻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她大学时考英语六级考得很顺利,听力水平都不错,口语略差一点,但看文件杂志是足够的。可惜的是,这本书已经被剪掉了很多页。看来这些丢失的书页,全都沦为赵沅的鞋样子了。

    赵琇拿着书跳下椅子,走到门槛处对屋外的赵启轩说:“堂兄,你这个书是哪里得来的?还有第二本吗?还有没有别的书?”

    赵启轩大为惊讶,忙说:“别的书倒还是有的,但这个就只有这一本了。妹妹是想要这个么?这是西洋人印的书,咱们看不懂,不过是瞧里头的画儿,图个新鲜罢了。我听人说,写这书的人颇有学问。写的不是最常见的那种话本子。想必是值得一看的。因此才拿了这本书去给八老太爷瞧,可惜他老人家瞧不上。我以为再没人想看它的,才会给了沅姐儿,都叫她剪坏了。”

    马氏忙笑道:“不过是本书。沅姐儿看不懂,就拿来乱剪,白糟蹋了好东西。若琇妹妹喜欢,尽管拿去吧。”又朝儿子递了个眼色:“淮哥他爹带了好几本回来的,有些还有图画,有画花的,有画人的,也有画房屋园子的,我瞧着怪有趣。想着留下来做花样子也好,就收起来了。若是妹妹喜欢,就给了妹妹吧,横竖我们也看不懂。”

    赵琇大喜,忙道:“真的吗?我是觉得这上头的文字有趣。才想拿来看的。若是堂兄堂嫂愿意割爱,我愿意照价给银子。”

    赵启轩笑着摆摆手:“说什么银子?这是朋友无意中得来,又看不懂,原打算扔了的,我见没人要才拿回来。妹妹喜欢,拿去就是,讲银子就是看不上我们了。”一旁的马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今天的丈夫表现足够机灵,没拖后腿。

    赵琇想了想,正色道:“堂兄堂嫂好意,我就却之不恭了。”这几本书对赵启轩夫妻毫无价值,她可以拿点他们需要的东西作为补偿,还这个人情。

    见她接受了这份馈赠,马氏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喜色。这年头,族里谁不想巴结上小二房?小二房的掌上明珠愿意收他们家的东西,那可是他们家的福气!几本不值钱的书,就能换来这样的体面,真是再划算不过了!

    赵淮过了好一会儿才提了一个皮袋子回来,看上去有点象是现代的背囊,不过是皮制的,缝线处毛毛糙糙的,显然有年头了,还散发着一股子海水的腥味。他将皮袋子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上,对赵琇道:“小姑姑,书都在里头了,这袋子也是家父从朋友那里拿来的,说是书原来主人的旧物。”

    他打开袋子,从里头拿出了几本大小不一的书,最厚的一个小本,看起来翻看得最多的,正是《圣经》,另外还有一本薄薄的《赋税论》,两本非英语的书籍,内容不清楚,一本拉丁语辞典,两本印有插画的十四行诗,两个日记本,一个素描本,被撕掉了很多页,剩下的那二十来张画,画的不是静物,就是船,也有些是各种大胡子船员的肖像。

    赵琇看着那被撕掉的残页,有些疑心是赵淮刚刚把袋子拿出来前撕的,其中有一页残留的部分多一些,看那部分图画的线条,似乎是沙发的一角,还有块布随意搭到地面上来,布上面有一个疑似脚趾头的图案在。

    这该不会是个裸女吧?

    赵琇压下心中的好奇心,笑着道了谢,将书都放回袋子里去了。

    那边厢,赵沅已经拿出了珍藏的音乐盒,这东西远不如后世的产品袖珍精巧,差不多有半个电脑主机那么大了,放出的乐声有些单调,不是和弦,当然,在这个年代,已经是极为少见的东西,引得沈氏与清姐儿都啧啧称奇。

    赵沅还有些紧张地看着赵琇,几本书她并不放在心上,却不愿意把这个音乐盒送人。她哪里知道,赵琇对她珍爱的音乐盒兴致缺缺,脑子里想的是早点回家去,好好看一下那几本书呢。

    第六十章 书主人

    赵琇这一趟出行还算挺成功,她得到了想要的图书,结交了赵启轩这一家人,还得到赵启轩许诺,如果再找到西洋来的书本和稀罕物件,就给她送来,如果东西价值太高,也会给她捎信。

    赵启轩一家则得到了想要的体面,从此可以借着小二房的威风,在族人面前挺直胸膛了,尤其是外六房的兄弟面前,说话也能增加些底气。

    赵清姐看到了一直想看的音乐盒,跟小姐妹沅姐儿在一处玩耍了小半天,也非常快活。

    沈氏牵线搭桥,帮忙将赵琇引介给妯娌兼闺蜜马氏,马氏很



分卷阅读85
    高兴,赵琇也满意,她在家族女眷中长了脸,更会有许多人为了巴结二房而讨她的欢喜,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实在是皆大欢喜。

    只可惜她这喜也沾上了几分忧,她刚刚从马氏那里得到了一个新消息:外六房当家的两兄弟有意扩张名下的生意,需要增添人手,打算先从族中年轻子弟里挑选,各房各家,但凡是年满十四岁以上的男丁,识字的,最好会点算术,都可以参选。若能入选,先跟着他们兄弟做一年学徒,熟悉生意上的事,一年后就放出去,优秀的马上就能独当一面,做个分号掌柜,至不济也可以做个伙计,而且因为他们姓赵,就算做了伙计,待遇也不能跟寻常伙计相比,月钱最低的都有二两,高的有十两,年终还可以分红。若是能干,在外六房的店铺里做上十年,凭着存的钱和积累的人脉也可以自己开铺子了,外六房绝不阻拦。

    这个条件相当优厚,赵氏一族经过几十年繁衍,人口越来越多了,虽然各个房头名下都有不少田产,各有营生,生活颇为富足,但那些分家出来的旁枝末系。却有不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比如赵启轩家,虽也有几百上千两银子的积蓄,全家人却只有二十亩薄田的入息,坐吃山空,他几个哥哥都劝他让儿子去参选了,说是直接给赵淮一个名额,但赵启轩夫妻父子心中都不乐意。他们还是盼着儿子能读书科举的。

    但他们不乐意,有的是人乐意,哪怕是那几个出了童生的家庭,每月都可以得到张氏资助的。也没多少富余的钱。希望能有个稳定又来钱多的差事。科举路漫漫。赵氏全族连秀才都少,举人就更不必说了,谁知道他们的孩子能不能走上那条路?其中有人抗不住外六房的诱惑,弃学从商。那真是一点都不出奇。但这么一来,张氏、八老太爷和赵璟夫妻的计划就算是失败了。

    沈氏心里暗怪外六房,为了扩张生意,竟把主意打到家族的读书种子头上,置家族前程于不顾。但外六房财大气粗,宗房积弱,她不好擅自跟人翻脸,需得马上回家跟丈夫商量一下对策,再给三房送个信。张氏不在。他们只能依靠八老太爷出面约束族人了。

    一把沈琇送回二房老宅,沈氏就带着清姐儿匆匆离开了。清姐儿心里还有些不舍呢,刚才在沅姐那里看到了那么神奇的音乐盒,她还想跟赵琇好好讨论一下,那盒子为什么会唱曲儿。

    赵琇前脚刚把人送走。卢妈后脚就带着几件家务来问她了。其实这些家务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常都有旧例的,卢妈只需要照旧例办就可以,非要拿给赵琇看,是要对她进行管家技能的训练。如果赵琇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卢妈会提供可行性方案给她挑选。比如半个月前的清明祭祖,还有即将到来的五月端午节走礼,赵琇都是靠着卢妈的提点办事的。

    祖母离家已有一月,赵琇渐渐的也回过味来了,张氏其实并没指望七岁的孙女真能管家,家里主要是靠卢妈夫妻俩,遇上麻烦的事,则要靠沈氏这个外援,叫赵琇管家,其实是想让她熟悉一下相关事务。
1...3132333435...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