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滕王阁秘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姵璃

    眼光打量甄罗法师,她的面色都很平静,甚至微笑着安抚王太后:“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误会你杀了安成上人,愧疚之下才将罪名都揽到自己头上,却不想害了你和福王。”

    王太后只是摇头抹泪,一句话都说不出。

    西岭月更是诧异万分。这个转折来得实在太快了,几乎要将她和李成轩之前的猜测全部推翻!她原本以为是王太后在民间找了个善于偷盗的尼姑做帮手,想必李成轩也是这般认为的,当时才会匆匆结案,把罪名全推给甄罗法师。

    李纯亦翕动嘴唇,挣扎良久才勉强开口问道:“母后,您是何时……何时找到曾祖母的?为何不与儿臣说?”

    听到这一问,王太后竟然绽开一丝诡异的笑容,异常讽刺地看向他:“皇帝我儿,甄罗法师的身份可不是秘密,早在四十年前,代宗爷便已找到了她!这些年来,法师一心向佛不愿回宫,故而历代天子才一直下旨寻找,其实是做给法师一人看的,想教她明白子孙们的孝心,盼她能改变主意,早日回宫!”

    “什……什么?”李纯直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王太后笑得越发讽刺:“此事乃代宗爷临终前亲自吩咐,只告诉储君一人。德宗、顺宗两朝先帝皆秉承遗旨,口口相传。怎么,先帝没告诉你吗?”

    李纯霎时变了脸色。

    殿内众人听到此处更是心惊肉跳——这几乎算是告诉众人,李

    纯登基的手段并不光彩,因此没能从先帝口中听到此事……

    细想来,自代宗起,每一朝天子都会下旨寻找沈珍珠。倘若真是沈氏自己不愿回来,子孙们想表明孝心,又不愿戳破此事扰了她清修,的确有可能秘密传下这道旨意,让下一代天子继续传承。

    况且甄罗法师一直住在东都洛阳,长安的住宅里又藏了那许多宝物。而方才李纯分明说过,那些宝藏是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玄宗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的,尚功局还曾经有过出库记录!

    那么,把宝物藏在清修苑的地下密室之中,倒也极有可能,毕竟清修苑离大明宫已经很近了。倘若甄罗法师不是在安史之乱时出逃的宫人,又怎会拥有这许多宝藏?更何况以代宗对沈氏的感情,还立了她的儿子为储君,当年也不大可能抛下她独自逃走。

    之后王太后的一番话,也证实了众人的猜测:“其实这许多年以来,民间对太皇太后的故事一直有所误传。当年她并不是被代宗抛下,而是自愿留下看守一批不便携带的宝藏,因此才与代宗离散。长安收复之后,代宗没将那批宝藏取回,也是因为太皇太后不愿回宫,他才想留下个念想,让太皇太后每年都回长安来看看。”

    王太后边说边看向李纯,冷冷笑道:“如今你可明白,我为何要去盗生辰纲,却不去动那密室里的宝物了?”

    李纯哪里还说得出

    话,面色已惨白如纸,双手死死紧握成拳。

    仿佛只在顷刻之间,方才那个声泪俱下的皇太后已经消失了,她忽然变得冷漠、愤怒,狠狠瞪着李纯,不留情面地指责他:“孽子,你为了坐上皇位不择手段,你……”

    “母后!”

    “外祖母!”

    长公主和郭仲霆在此时亟亟喊道,后者更是上前一把拽住她的手臂,连哄带推地将她拽出拾翠殿,口中还不停地说:“外祖母您




分卷阅读157
    累了,福王舅舅也会洗脱冤屈的,孙儿陪您回蓬莱殿吧。”

    王太后哪里肯离去,可她毕竟是个五十余岁的妇人了,根本敌不过郭仲霆年轻力壮,便也只得被他拽着往外走,还不忘频频回头怒视李纯。

    终于,在临踏出殿门的那一刻,她放弃了说出真相的想法,只是殷切地看着甄罗法师,连连叮嘱:“法师,救救浥儿,救救他!”然后便被郭仲霆推着拐了个弯,身影消失在拾翠殿门外。

    长公主这才长舒一口气,对李纯言道:“圣上,母后她是思念成轩以致神思错乱,您莫要放在心上。”

    李纯不知在想些什么,怔怔盯着殿门外不肯言语。

    其实关于他登基的手段,早已是宗室之中公开的秘密了。没错,他的父亲顺宗皇帝在位仅半年,便在他和一群宦官的逼迫下退位了。可这能怪他吗?

    当时朝廷内忧外患,祖父德宗突然撒手人寰,父皇顺宗也已重度中风,甚至在登基大典时

    口眼歪斜,连话都说不出来。那之后的半年,父皇的病情时好时坏,但已经无法自如行走,瘫痪在床。自己身为皇长子,众望所归,父皇却迟迟不立自己为太子……

    他承认他当时是心虚的,因为他怕父皇册立十六弟李成轩。

    一直以来他都明白自己深得祖父德宗的喜爱,父皇母后则更喜欢他的胞弟李成轩。祖父德宗在世时,自己的皇长孙之位稳如泰山,众人几乎已认定他是“第三天子”,是下下任储君的不二之选。

    可祖父的突然驾崩,父皇的突然登基,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他时刻都在担心李成轩会抢走自己的位置!

    因此,在看到父皇完全瘫痪、无法言语之后,他想名正言顺地监国,便在某一个深夜,领着一群宦官闯入了父皇的寝宫……

    父皇当时虽口不能言,但还是答应册立他为太子,他也分明看到了父皇眼中的失望。再后来,父皇病情愈加严重,他又故技重施,领着一群宦官跪求父皇退位……

    想到此处,李纯心中涌起一阵气恼,冲口而出:“朕没有做错,朕是在顾全大局!父皇当时重病已久,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却还抓着大权不放!”

    他在殿内大喊着,却无人应他,也没有人敢开口回应。

    只听到李纯一个人对着满殿大吼:“我朝开国以来,逼父退位的还少吗?太宗逼高祖,玄宗逼睿宗,肃宗又逼玄宗……哪一个不是临

    危受命?朕也是!朕也是!”

    他睁大双目看着殿上众人,想要得到一丝回应。

    但一室沉默。

    最终是甄罗法师开口叹道:“圣上,从没有人想抢夺你的皇位,你登基以来功绩如何,世人都看在眼中,你无须担心。”

    “可你们都帮着十六弟!”李纯像是终于遇到了至亲,哭着跪倒在甄罗法师身边,“为什么?曾祖母?你们为何都帮着他?”

    甄罗法师轻轻摇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谁都不偏帮。”她迟疑片刻,还是说道,“去年你登基之后,一直没有派人到洛阳来探我,我便知道你父皇……没有告诉你实情。”

    她笑着握住天子的双手,轻言安抚:“但你母后从未在我面前说过你一句坏话,她数次来信提起你平定剑南西川和夏绥银的叛乱,言谈之间颇为骄傲。我也只道是福王成家艰难,苦于没有聘礼,才帮你母后这个忙的。”

    “当真?”李纯竟像是个迷途的孩子一般,呆呆地望着甄罗法师,希冀得到她全部的安慰。

    “当然是真的,那些书信我都带回了长安,随时可以拿给你看。”甄罗法师转而叹道,“你也要体谅你母后。你和福王都是她的孩子,一个掌握着天下,一个却被排挤,她如何能忍心?她方才那番话,也是被你气急了才会说出来,福王根本不知情。”

    这番话李纯是相信的。倘若李成轩知道甄罗法师的真实身份,他绝

    不可能偷偷去清修苑查案。

    “好孩子,你若还认我这个曾祖母,这次便算了吧。”甄罗法师再行劝慰,“你不想福王和魏博联姻,我看他自己也不定乐意,倒不如你名正言顺地回绝,再给他指一门亲事。”

    甄罗法师这一番肺腑之言,就像是声声佛号可以清心,李纯亦在其中渐渐安宁下来,重新恢复了冷静。

    他涣散的眼神慢慢变得澄清,落下的眼泪也已风干。他站直身体,稳住声音,望向殿内的西岭月和长公主夫妇,沉声开口:“今日之事……”

    “圣上放心,今日之事成轩永不会知晓。”长公主亦学着甄罗法师,绽开一个悲悯而又慈爱的笑容,试图动之以情,“还有什么比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更重要呢?”

    果然李纯流露出几分动容之色,沉默须臾:“你们先回去,朕有些话要单独与曾祖母说。”

    长公主点头,又开口提醒他道:“曾祖母年事已高,不宜操劳,圣上您可要当心。”

    此言一出,李纯更是面露愧色,更兼柔和,默默点头。

    长公主便不再多话,带着夫婿和女儿一并告退,正要离去时,却听甄罗法师又突然开口:“你是月儿对吗?”

    西岭月循声转身朝她行礼:“是,月儿在此。”

    甄罗法师慈爱地望着她:“先前我误会了你外祖母,以为是她杀了安成上人,才会替她顶罪。如今既知是个误会,我更加寝食难安。你精于

    断案,又明了前因后果,我想请你帮我找出真凶,以告慰上人在天之灵。”

    西岭月也正有此意,忍不住就想开口答应,可到底是顾忌一旁的天子,小心翼翼地看向他。

    此时李纯的情绪已经恢复如常,便颔首道:“这是好事,朕会命京兆府全力协助你查案,你务必早日找到真凶,令太皇太后放心。”

    圣上不再让大理寺插手,而是改为京兆府,让西岭月心念一动,似乎觉察到了什么。

    “是,月儿领命,谢太皇太后和圣上信任。”她重重行礼,便随着长公主夫妇一道退下了。

    当三人走出拾翠殿的大门时,已是天际红霞渐隐,疏星点点,大明宫内华灯初上。站在龙首原的制高点,还能隐隐看到长安城内的景象,家家户户灯火朦胧,城内一片祥和安宁。

    普通百姓又哪里会了解皇族世家的富贵与惊险?那滋味实在难以形容,犹如冰火两重天。

    西岭月生出一种失而复得的淡淡喜悦,心知李成轩和郭家都已经逃过了这一劫。她不禁转头望向拾翠殿的金漆匾额,再一次想起那个面容沉静的传奇女子。

    太皇太后为何不愿意回宫呢?无人知道,就像无人知道她曾经历过什么。她这一生好似一盘纷繁复杂的棋局,每走一步都是传奇,落子无悔。

    而别人呢?是否也无悔?

    圣上逼父退位



分卷阅读158
    ,太后盗窃寿礼,李成轩代母受过,郭家明哲保身……

    在宫廷这一盘盛大的棋局面前,没有人能够反悔,或许他们早已学会了落子无悔。

    第四十章:安成之死,水落石出

    两日后,宫中传出消息:镇海节度使李锜正式于润州起兵造反。

    圣上闻之大怒,翌日便在早朝之上发布檄文谴责李锜犯上作乱,并任命淮南节度使为“诸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中官薛尚衍为“都监招讨宣慰使”,下令召集宣武、武宁、武昌、淮南等地的兵力联合讨伐逆贼。

    与此同时,皇太后也以战事为由,“主动”提出取消一日后的寿宴,请求前往兴庆宫为大唐国运祈福。

    圣上“感念”皇太后以大局为重,当即允准,亲自将她送至兴庆宫。

    兴庆宫位于长安城外郭之东,曾与大明宫、太极宫并称“三大内”,乃一处皇家宫阙。它本是玄宗李隆基在藩时的住所,玄宗登基之后大加扩建,时常与杨贵妃驾幸至此。但在安史之乱以后,玄宗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便久居于此不再过问政事。

    从此之后,兴庆宫渐渐成为太上皇、皇太后的闲居之所,消失于长安城的皇权中心。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先帝顺宗,他在中风之后退位于当今圣上,便是迁居到了兴庆宫,半年后驾崩于此。

    是以知晓内情的人都明白,皇太后这一去兴庆宫,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后宫的权柄理所应当落在了郭贵妃手中。她已经得知皇太后取消寿宴的内情,却没有多加置喙,反而率先在宫中开辟佛堂为战事祈福,美其名曰“效仿

    皇太后之举”。

    此举立即赢得了圣上的青睐,她被嘉许为“识大体、明事理、堪为后宫之典范”。六宫妃嫔听说之后亦不敢落后,纷纷茹素、抄写佛经,这一举动甚至蔓延到了宫中的女官、宫婢、宦官之中。

    一时之间,后宫吃斋礼佛现象蔚然成风,得到朝廷一片赞扬之声。

    长公主府自然不能免俗,也是一连吃了七日素食。

    西岭月便在这七日的清汤寡水之中来回奔波,往返于大理寺和京兆府之间,奉旨调查安成上人遇害一案。

    由于甄罗法师的缘故,圣上对此案很重视,特意下达口谕命京兆府全力协助西岭月破案,还指名让京兆尹武元衡亲自坐镇。

    因前期一直是大理寺负责审理此案,西岭月和京兆府官员少不得要多跑几趟,与大理寺的人做对接,并正式接管证物。

    只不过与她交接之人已经不是蒋维。西岭月悄悄打听过,蒋维日前已被正式撤职,理由是“查案不力”。

    事到如今众人都已心知肚明,此次是蒋维假公济私报复李成轩,才谎称他是幕后主使,导致君心受到蒙蔽,更被甄罗法师看到圣上和福王兄弟离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欺君之罪。圣上却没有治蒋维死罪,只下令撤职,这其中的心思就显得很微妙了。

    十月十七,西岭月和万年县孟县令最后一次来到大理寺,直奔大理寺卿的官廨,预备把此案的卷宗、凶器、验

    尸结果、安国寺所有僧人的笔录全部带走。

    因这几日常来,西岭月已然和大理寺卿方廷尉混熟了,再加上她是圣上钦点的查案人,方廷尉也不敢在她面前托大,便早早交代了手下,但凡西川县主来此不必等候通报,直接进入官廨即可。

    因此西岭月也没拘泥,与孟县令径直踏入官廨,正打算与方廷尉打个招呼,不料碰见他正在与一个手下说话。他好像脸色不大好,正对挥退那人说:“圣上的决定谁都改变不了,你快走吧!”

    刚说罢,他猛然看见西岭月和孟县令站在门口,忙转为一张笑脸,起身迎接两人入内。

    西岭月见他屋内有人,不曾细看,随口说道:“方廷尉正忙啊。”话音落下,她才发现那人竟然是蒋维,顿时敛去笑意。

    方廷尉见状,忙对蒋维再次摆手,态度已是不耐烦。他前些日子告病在家,导致大理寺无主,被迫接下了安成上人的案子。如今他刚刚病愈回归,圣上便将寺丞蒋维撤职,还钦点了西川县主和京兆尹接手此案,他自然觉得万分丢脸。

    而蒋维竟还敢求到他面前,想请他说服天子收回成命,这怎么可能!

    蒋维似乎也无颜再见西岭月,见方廷尉态度坚决,便低着头欲拱手告退。

    “且慢!”西岭月适时出言阻止,朝方廷尉说道,“此案前期一直是蒋寺丞,不,是蒋郎君负责,我还有些事想要问他,不知是否方
1...7374757677...1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