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锻钢作坊和纺织作坊每年的岁收,可是让汴京城内所有人都眼红。

    只是,不等他下定决心。

    不等满朝文武心思复杂的离开,有人出声了。

    “臣御史中丞王随,有本要奏!”

    王随,近五旬的年纪,河南人,字子正,真宗朝的进士,喜佛法,现任大宋御史台御史中丞,兼翰林侍读学士,曾经担任过赵祯的先生。

    此人跟周怀正有些交情,周怀正叛乱以后,遭受到了牵连,被贬出了汴京城。

    赵祯登基以后,记起了自己这位先生,先后擢升,最后将其擢升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上。

    王随开口,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原本准备离开了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纷纷驻足,看向了王随。

    王随身为御史中丞,又在这个时候开口,他要说什么,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背负双手站在龙撵上的赵祯,心里也清楚。

    赵祯深深的看了王随一眼,沉声道:“王随,朕乏了,要歇下了,你退下吧。”

    赵祯对于王随还是十分欣赏的。

    王随在担任他的先生期间,并没有像是其他先生一样照本宣科,而是经常会讲一些佛法中的小故事,以此向他灌输一些做人的道理。

    赵祯心中的仁慈之念,有一部分就源于王随的教导。

    王随很少结党,也没有多少门生故旧,至交好友,大多都是佛法高深的禅师,虽然身在朝堂,但过的更像是一个隐士。

    所以王随教导赵祯心怀仁慈,并没有太多其他心思,只是单纯的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身具仁慈。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祯对王随颇具善意。

    他不希望王随参与到此事中,不希望王随趟这一趟浑水。

    所以他不希望王随开口。

    但王随身为御史,眼看着皇亲国戚欺压百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他怎么可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王随盯着赵祯,大声的喊道:“官家,驸马柴宗庆,已经不是第一次纵容家仆,毁坏民田了。先帝在朝的时候,曾因此处置过他。

    但他却屡教不改,又一次犯下了毁坏民田的罪过。

    官家难道要轻饶他吗”

    柴宗庆咬着牙,恨不得将王随生吞活剥了,但是他却没有开口,因为他清楚,有人会帮他开口。

    那个掌控欲极强的女人,一定会开口。

    果然。

    王随的话音刚刚落地,邓国大长公主就冷声喝斥道:“王随,驸马不过是不小心毁坏了一些庄稼,官家已经偿还了那些百姓钱财。

    官家给的,可比他们地里种出来的还要多。

    官家已经喝斥过了驸马,算是惩戒过了。

    你现在站出来,挑起事端,耽误官家回京的行程,你是何居心”




第0699章 问题的关键是生儿子?
    寇季到了以后,向嫣放松了下来。

    寇季向赵祯和曹皇后施礼以后,对赵祯感叹道:“你别把他宠坏了……”

    赵祯瞥了寇季一眼,慈爱的盯着寇天赐道:“他才多大,知道什么是宠又怎么可能会被宠坏”

    寇季对赵祯这个拿别人家儿子当自家儿子宠的官家,有些无奈。

    赵祯逗了寇天赐好久,逼着寇天赐叫了好久的‘父皇’,等到寇天赐困的打哈欠了,才放过他。

    赵祯吩咐人将寇天赐还给了向嫣以后,对曹皇后瞥了一眼。

    曹皇后会意,找了个由头,带着向嫣和寇天赐离开了兴庆府正殿。

    曹皇后和向嫣走后。

    赵祯吩咐陈琳给寇季搬了个座椅,等寇季坐下以后,对寇季道:“四哥,朕几经思量,决定将朱能的爵位定为二等。”

    赵祯的话,在寇季意料之中。

    寇季听到了赵祯的话,沉吟道:“官家是打算任命朱能出任枢密副使。”

    赵祯缓缓点头。

    朱能拥有破城之功,赵祯不可能不赏,但封为一等公的话,有些不妥当。。

    不是因为赵祯小气。

    而是因为爵封一等的人,大多都是皇子、或者已经告老的重臣。

    因为一等公,距离王爵,只剩下半步之遥。

    套用俗话说,就是距离功高盖主只有半步之遥的人,才有资格获封。

    但凡是朝臣获封一等公,那就只能告老辞仕。

    朱能还没老,还能为大宋做许多事情,现在让朱能告老,有些不妥。

    赵祯对寇季坦言道:“曹玮在燕云之地一战,虽然没能一举拿回燕云十六州,但也帮我大宋得了五州之地。曹玮还朝以后,朕必然得加封他为一等公。

    朕已经跟皇后说过此事,让他在事后提点一下曹玮,让曹玮告老。

    曹玮一去,武臣之列,就没了领头之人。

    你我二人随后要大动大宋的许多政令、律法,所以武臣领头之人,就不能选武勋出身的人。

    朱能出身微末,能有今日成就,全赖寇公、朕,还有你的提携。

    由他出任枢密副使,帮我们震慑着武臣,你我二人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寇季盯着赵祯笑道:“如今朝堂上已经有不少人,弹劾臣把持了文臣的言路。若是朱能出任枢密副使,到时候他们就要弹劾臣把持朝堂上的文武大权了。”

    赵祯失笑道:“你有没有把持言路,朕心里清楚。朕都不在意,你在意什么。”

    寇季坦言道:“朱能毕竟是我祖父提携的,朱能对我祖父也是孝敬有加,他出任枢密副使,朝堂上肯定会有人说三道四。”

    赵祯收起了笑脸,郑重的道:“朕不会信的……”

    寇季笑道:“臣自然知道官家不信,可百姓们会不会信,你我都说不准。”

    赵祯略微一愣,感叹道:“难道朕还用不了朱能了”

    寇季继续笑道:“官家想用朱能,只管用就是了。臣回头找臣祖父商量一二,断了跟朱能的交往就是了。”

    赵祯皱起了眉头。

    寇季安慰道:“官家不必为此感觉到不舒服。一切都是为了大宋,为了百姓。”

    赵祯长叹了一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赵祯所讲的是《国语周语上》中的一段。

    大致的意思是,阻止百姓说话的危害超过了堵塞河川的危害。

    即便赵祯和寇季君臣如今权倾天下,也要在乎百姓的想法、说法、感受。

    当百姓们的声讨声形成浪潮的时候,赵祯和寇季二人再厉害,也得向百姓们服软。

    若是不服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狼烟四起、烽火遍地。

    但凡是圣明之君、贤良之臣,都知道江山社稷的根基在何处。

    赵祯感叹过后,看向了寇季道:“如此便要委屈朱能了……”

    寇季沉声道:“臣会去找朱能说一说,相信朱能能够理解。”

    赵祯缓缓点头道:“朱能答应以后,你派人告知朕一声,朕即刻草拟加封朱能为枢密副使的诏书。”

    寇季点点头,问道:“枢密正使,由谁担任”

    赵祯揉了揉眉心,道:“朕正为此事头疼呢。”

    寇季一脸不解。

    赵祯坦言道:“朕原本想着让种世衡出任枢密正使。种世衡乃是书香门第出身,他出任枢密正使,文臣们不会反对。

    种世衡有降伏李德明之功,他出任枢密正使,武臣们也难以反对。”

    寇季盯着赵祯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赵祯讲的这些都不是重点。

    果然,赵祯叹息了一声,神色难明的道:“但种世衡自己似乎有些不愿意。他似乎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想动一步。”

    寇季沉默了一下,询问道:“官家和种世衡谈过”

    赵祯缓缓点头,“聊过两句,还没有等朕开口提及此事,他就婉言拒绝了。”

    寇季思量道:“官家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赵祯没有说话,目光落在了寇季身上。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迟疑道:“臣”

    赵祯认真的点头,道:“论出身,你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还是官宦世家,祖父又是在世圣贤,比种世衡还要高一等。

    论功劳,你能数出来的功劳,可远比种世衡要多。

    种世衡不过是打了几场胜仗,降伏了李德明而已。

    你却帮着朕,夺回了河西,守住了西北,征灭了西夏。

    所以你出任枢密使,远比种世衡站得住脚。”

    寇季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赵祯语重心长的道:“朕知道四哥心中有何顾虑,无非是觉得朝堂上文臣压着武臣,站在武臣之首,远没有站在文臣之首自在。

    但朝堂上是文压武,还是武压文,是满朝文武能作主的吗”

    寇季略微一愣,明白了赵祯话里的意思。

    重文抑武,并不是在满朝文武的商议中定下的国策。

    而是赵氏皇帝,为了防备武人作乱,定下的国策。

    所以重文,还是重武,取决于赵氏皇帝,而非满朝文武。

    武臣经过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打压,已经势弱到了一定地步。

    但是随着大宋不断的开疆拓土,一大批新的武臣再次涌现了出来。

    新老武臣若是放下了成见跟文臣斗,那也是有一拼之力的。

    赵祯若是偏向一下武臣,武臣能趁势崛起,压着文臣,那也是能做到的。

    寇季以前一心想混文臣之列,是因为知道大宋的国策,知道大宋重文抑武,混武臣没前途,迟早会被文臣压着打。

    可如今的大宋,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压着谁,看的不是国策,而是赵祯的心思。

    在文臣和武臣的力量可以分庭抗争的时候,赵祯偏向谁,谁就能在朝堂上占据优势。

    更关键的是。

    枢密使也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好。

    都是为江山社稷服务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以议论兵事,在兵事上发表见解。

    枢密使也可以议论民政,在民政上发表见解。

    也就是说无论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是枢密使,都能参与到朝廷所有政事的讨论中。

    唯一的区别就是,真正到了需要决策的时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能代替官家作主,枢密使不能。

    “官家需要臣出任枢密使,臣出任枢密使就是了。臣是官家的臣子,自然得听从官家的吩咐。”

    寇季笑着说。

    虽然寇季不太愿意去出任枢密使,但赵祯需要,寇季也就鼎力支持,毕竟二人有共同的目的。

    只不过,我出任了枢密使,那还要朱能出任枢密副使干嘛

    寇季心里在问。

    赵祯却不知道寇季的心思,他见寇季答应了,笑道:“那就委屈四哥在枢密使的位置上坐镇几年,等四哥卸任枢密使的时候,就是四哥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时候。”

    寇季失笑道:“官家是在许诺吗”

    赵祯笑道:“朕难道没资格许诺”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官家自然有资格许诺,只是臣记得,出任枢密使的人,就不能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了。”

    赵祯大笑道:“谁说的有国法可循,还是有祖制记载满朝文武自己定下的规矩,朕就得遵循了谁出任枢密使,谁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朕说了算,还是他们说了算”

    寇季也跟着笑了起来。

    赵祯说的对。

    朝堂上的一些小规矩,那是朝臣们和之前的君王心照不宣的定下的,又或者是朝臣们自己心照不宣的定下的。

    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昭告天下。

    赵祯身为大宋主宰,也可以当它们不存在。

    寇准曾经劝诫寇季求学的时候,告诉过寇季,大宋朝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刑不上大夫’。

    可现在的大宋朝有吗

    没有。

    谁若是高喊一句‘刑不上大夫’,估计会被人笑死。

    要是有人当真,那些死在寇季监斩下的大夫们,估计会哭死。

    笑过以后。

    赵祯对寇季道:“既然四哥答应了,那朕回头就草拟诏书,任四哥为枢密使。”
1...676677678679680...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