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一行人从寇府别院门口逃离了以后,又重新聚拢到了吕夷简的府上。

    吕府。

    正堂上。

    王曾皱着眉头询问吕夷简,“如今官家和寇季都避而不见,我们就算要找个由头,让官家打消让寇季主考文试的主意,也不可能。

    难道我们真要眼睁睁的看着官家将文武试交给寇季主持

    此例一开,往后若是有如同丁谓之流的宠臣奸佞效仿,借机网罗门生,那大宋朝岂不是乱了套了”

    张知白在一旁赞同的点头道:“若仅仅只是宠臣,那还好,威胁不到百姓,威胁不到社稷。可若是权臣奸佞的话,那么江山危已。”

    吕夷简阴沉着脸道:“官家如今避而不见,寇季那小子躲在府上,让寇准拦着我们。我们见不到他们,说再多也无用。”

    王曾犹豫了一下,直言道:“那就找个办法将他们逼出来。”

    “怎么逼”

    吕夷简和张知白齐齐看向王曾。

    王曾沉声道:“官家关心政务,寇季关心兵事,不如就拿政务和兵事逼他们出来。”

    吕夷简和张知白思量了一下,张知白缓缓摇头道:“不妥,官家不可欺。”

    吕夷简咬牙道:“那就拿寇季开刀,我们去枢密院。”

    吕夷简三个人有了决定,风风火火的奔到了枢密院。

    赶到枢密院以后,发现枢密院只剩下了小猫三两只。

    一打听才知道,寇季休了病假,朱能借着要给孙儿娶妻的借口,也请了假。

    朱能在回府之前,还特地将枢密院内能派遣的官员都派遣了出去。

    如今枢密院只剩下了两个文书,还有看门的小吏。

    吕夷简三人不可能没品的为难两个文书和看门的小吏,只能铩羽而归。

    出了枢密院,没走多远。

    有人提起,说是种世衡在三衙内当值。

    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涌进了三衙。

    种世衡在得知了吕夷简一行人到了三衙以后,就猜到了不妙,果断的躲进了白虎节堂。

    然后,隔着白虎节堂的门,跟吕夷简等人对持了起来。

    吕夷简等人在三衙内为难着种世衡,想借此逼迫寇季出来,他们的举动引起了汴京城内所有人的关注。

    有好事者探听了一下究竟,发现一切都是因为寇季所作的一首词引起的。

    然后就想尽办法打听出了寇季拿出的那一首《爱莲说》。

    顺道也将寇季即将担任恩科主考的消息也打听到了。

    然后,消息瞬间传遍了汴京城,随后快速的往大宋四方传播。

    一位恩科主考,在恩科开始之前,做了一首词,并且传扬了出去,有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那些要参加恩科的读书人,还不将其捧上天

    短短三日。

    《爱莲说》就被捧成了当世第一佳作。

    七日后。

    《爱莲说》就被捧成了百年难得一见的佳作,有文人墨客在闹市中高声吟喝,也有风尘女子,将其编排成了小曲献给了客人。

    总之,寇季人在府上躲着,但是汴京城却因为他陷入到了一种疯狂之中。

    十日后。

    寇季名下一不小心多了许多诗词作品。

    有人将一些隐姓埋名的高人所作的诗词,套到了寇季头上。

    也有一些人将自己的诗词,套上了寇季的名字拿出去叫卖。

    汴京城的西瓦子市里,忽然就多了许多寇公摊。

    什么叫寇公摊

    就是贩卖的货物跟寇公有关的摊位。

    此处的寇公并不仅仅是指寇准,也指寇季。

    如今寇准被称之为大寇公,寇季被称之为小寇公。

    汴京城里的生意人也聪明,知道如今寇季名头正旺,又是恩科主考,一定被天下的读书人追捧,所以果断的借着寇府的名声在赚钱。

    有出售寇府流出来的大小寇公真迹的,也有出手大小寇公用过的东西。

    各式各样,杂七杂八的东西,应有尽有。

    吕夷简等人并没有关注此事,他们足足在三衙堵了种世衡十日。

    种世衡委屈的在三衙的白虎节堂内窝了十日。

    三衙。

    白虎节堂前。

    种世衡一脸无奈的盯着门外的吕夷简等人道:“三位,我们往日无冤,今日无仇,三位为何死盯着我不放啊”

    吕夷简坐在白虎节堂外,盯着种世衡,沉声道:“你只要答应给寇季去一封信就行……”

    种世衡苦笑道:“你们要让我谎报军情,可我身处在白虎节堂之内,如何拿军情开玩笑您这不是难为我吗”

    “那你出来……”

    “我出去了能好我若出去了,你们还不将我生吞活剥了”

    “你出来,我们不动你。只需要你写一封信,或者派人去传句话就行。”

    “我又不是三岁顽童,岂会上您这种当。”

    “……”

    种世衡陪着吕夷简斗嘴斗了许久。

    内廷的文书突然出现在了三衙前,到了白虎节堂,趴在王曾耳边低语了一便。

    王曾听完了文书的话,脸色微微一变。

    “出事了……”

    吕夷简和张知白齐齐看向了王曾。

    王曾沉声道:“邕州的一些蛮兵,被编入到了永安军中以后,不服禁军严明的军纪管束,跟军中的校尉起了冲突。

    三名校尉被斩,数十将士被杀。

    有一部分蛮兵不逃出了军营,正在邕州各地流窜。

    张伦奏请我们出具文书,让各地衙门、各地衙兵,配合他一起捉拿。

    永安军大将军也向枢密院递了奏疏,奏请枢密院出具文书,准许他们调重兵搜索邕州全境。”

    兵制改革以后,对兵马调遣有所约束。

    若是有外敌来犯,各军大将军可以临机专断。

    可若是没有外敌来犯,人数超过五千的禁军调动,必须经过枢密院。

    如今永安军显然是有人数超过五千的兵马要出营,可是没有枢密院的调令,他们没办法行动。

    吕夷简听到了王曾的话,叹了一口气,“咱们输了……”

    张伦奏请调遣地方衙门的兵马协助,他们还可以通过兵部出具调令。

    可是永安军要出营,必须通过枢密院。

    枢密院要出具文书,就必须二印合一。

    如今两个掌枢密院印的人都躲着。

    要请他们出来,吕夷简等人只能服软。

    吕夷简等人看似在为难种世衡,实际上是在跟寇季和赵祯二人对耗。

    如今邕州出现了变故,必须请寇季和赵祯二人出面,他们不得不向赵祯和寇季服软。

    “去资事堂……”

    吕夷简长叹了一声,带着王曾等人离开了三衙。

    出了枢密院,吕夷简遣散了百官,仅带着王曾和张知白二人进了宫,到了姿事堂。

    到了姿事堂以后。

    吕夷简一面命人去传见兵部尚书李昭亮,一面派人去跟赵祯说服软的话。

    吕夷简服软的话传到了赵祯耳中以后,赵祯的病不药而愈,迅速的出现在了资事堂。

    赵祯到了资事堂,吕夷简瞧着赵祯脚步沉稳、面色红润、声若洪钟,根本没有一点大大病初愈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你好歹掩饰一下啊

    你掩饰一下,或许我心里会好受点!

    赵祯到了资事堂,大马金刀的往资事堂内的主位上一坐,待三人施礼以后,笑着道:“三位爱卿都赞成寇季出任恩科文试的主考了”

    不等吕夷简三人再次开口,赵祯就爽朗的笑道:“朕就知道三位爱卿深明大义,迟早会顺了朕的心意。”

    王曾被恶心的不行,语气略微有些生硬的道:“官家,寇季出任恩科文试主考的事情回头再说,眼下最重要的是邕州的兵事。

    官家是不是应该召寇枢密入宫,一起商讨此事。”

    赵祯听到这话,脸上的笑意收敛了几分,道:“我大宋待他们不薄,朕实在不知道,他们闹腾什么。朕在改革兵制的时候,力排众议,将他们纳入到了禁军之列。

    他们不仅不对朕感恩戴德,反而还要闹事。

    他们既然不想在禁军里面待着,那就给他们另立一军,就叫安南军吧。

    他们既然喜欢自己作主,非要折腾,那朕就让他们折腾个够。

    朕近些日子查点贡品的时候,发现交趾李朝进献上来的牙席中,有多道裂痕。

    李朝使节在进献的时候可是说了,牙席宛若玉璧。

    如今牙席出现了裂痕,那就说明他们有欺君之罪。

    就让安南军去帮朕讨一个公道吧。”

    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人一脸惊愕。

    王曾急忙道:“官家,此举是否太过儿戏”

    赵祯冷哼了一声,喝道:“是朕儿戏还是他们儿戏朕给他们好日子他们不过,非要听信那些巫师的话,要自己作主。

    朕就给他们一个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好好看清楚自己。

    让他们清清楚楚的知道,没有朕在背后给他们撑腰,他们就是一滩烂泥。

    他们总以为离开了我大宋,就能过的比现在好。

    殊不知,离开了我大宋,他们什么都不是。

    离开了我大宋,他们只能于野兽为伍。

    他们既然眼瞎,那朕就让他们好好长长眼。”

    王曾急忙又道:“官家,他们外出作战,可是要耗费不少粮饷的。”

    赵祯不满的道:“他们都要自己给自己作主了,还要什么粮饷。”

    王曾又道:“可是不给粮饷,他们凭什么帮朝廷作战”

    赵祯听到这话,讥笑道:“照你的说法,他们帮朝廷作战,是为了粮饷他们既然吃着朕的粮饷,凭什么不听朕的

    既然不听朕的,朕凭什么给他们粮饷

    他们要粮饷,朕就给他们粮饷

    他们想自己作主,朕就让他们自己作主

    那朕算什么

    他们如今栖身的是朕的疆土。

    他们要自己作主,朕让他们自己作主。

    但朕也要扒他们一层皮,当地租。”

    张知白皱眉道:“官家此举,有失仁义……”

    赵祯瞪眼道:“朕有失仁义他们在做什么说好听点叫叛营,说不好听点就是在造反。朕没让人将他们诛绝,就已经仁义了。”

    张知白听到这话,不再言语。

    王曾和吕夷简倒是不太在乎寇季对那些叛兵做什么。

    王曾主要心疼的是钱。

    朝廷不花钱,干啥他都赞成。

    吕夷简在意的是朝廷冒然跟李朝掀起战端的事情。

    李朝前面有一个前黎朝。

    朝廷曾经跟前黎朝打过一次,打输了。

    所以冒然的掀起战端,会不会重蹈覆辙,值得吕夷简考量。

    但考虑到作战的都是蛮兵,吕夷简就不太在意了,只要他们不将战火烧到大宋,他们在李朝干什么,吕夷简都不管。

    至于李朝会不会在打败了蛮兵以后反攻大宋,吕夷简一点儿也不担心。

    大宋如今是货真价实的地上霸主,辽国被打臣服以后,四海之内的藩属,那个不对大宋恭恭敬敬的。

    大宋不打他们,他们就已经烧高香了,还反攻大宋,嫌命长吗

    至于双方曾经签订的盟约问题,吕夷简就更不会在意。

    那些蛮兵出了大宋以后,大宋承不承认他们还是问题。

    吕夷简对于赵祯的提议,没有太大的看法,但他也没有急着附和赵祯,反而推脱了一番,“此事涉及到兵事,不如等寇季到了以后,商讨一番,再做定夺,官家以为如何”

    吕夷简原以为,他说完这话,赵祯会下令召见寇季,却没料到,赵祯摆了摆手道:“不必了……邕州永安军大营里的蛮兵作乱的消息,朕昨日就收到了,也跟四哥书,让永安军大将军领兵出营。
1...726727728729730...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