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没办法,回到王府是女人当家。

    &nbs




第二十章 停止长身体的高继冲
    高继冲睡着了,王婉容才走出来和女卫们一起杀鱼。

    满满一小桶鱼,杀出来还是费一点时间。鱼的内脏和鳞片让女卫拿到花丛中埋掉,只留下了鱼籽和鱼鳔。

    “也就只有我们这些南方人才吃这些鱼,本地的百姓是不吃鱼的,不管是辽人还是汉人。”小琳手很快,小时候锻炼出来的技艺一点都没落下。王婉容就有些笨手笨脚。

    “王妃,不如您去休息吧,一会儿我把鱼汤煮好送过去。”另一个女卫把剩下的鱼换了一个大一点的桶装起来,这是被留给明天早晨的。

    王婉容摇头道:“王爷年纪小,经不住这样劳累,睡了。我事情比他少,想的也比他少,年纪还比他大,要是还不给他弄吃的,我这个王妃当得也太差了。”

    几个女卫也就不再劝了。因为这么长时间,王婉容都是这样的。以前梁氏虽然为人也很好,但是很少这样亲力亲为做事的,都是安排侍女和女卫做。南平王也只有一个王妃,宫里也没有人,事情就比较少,所以梁氏有时间帮助南平王做事。现在的渤海王妃就更加进了一步。跟着王爷和王妃的这些随身女卫是轮班的,女卫平时还要训练和担任警戒工作。也就是说高继冲和王婉容身边并没有固定服侍的人。

    这样看来,这个很特别的王爷和王妃连荆南平常稍微有钱的人家都不如。那个时候,哪一家不买几个丫头小厮伺候着

    当然现在不行了。小孩子们被王爷和王妃养了起来,要把每一个培养成才,怎么能够让人卖儿卖女小孩子是王爷和王妃的希望。也成了每一对父母的希望。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王爷和王妃每天的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成为了很多女卫们羡慕的对象。女卫们现在一个个也都有了追求者,一些年纪大的女卫已经准备成亲生子了。结婚后大部分都到林场,或者牧场去了。他们的年纪都在三十多岁最后。原本这批宫人很可能会老死在宫中,不管是女卫,还是暗卫。特别是那些暗卫。现在王爷和王妃允许他们在四十岁前后退役。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他们的心就活了起来。

    新收进来的护卫,都是像杨继嗣和李燕儿这样的孩子,人数不多。但是训练比她们那个时候要系统,能力也要比她们强。

    “王妃,您准备这样侍候王爷一辈子啊。”

    “啊”王婉容认真地煮鱼的样子,连女卫们也感动了。

    女卫道:“您其实不用亲自做这些。”

    王婉容愣了一下。笑道:“你们啊。记住了,两个人的感情,需要培养。要生活一辈子呢。佛家说五百年才修得同船渡。我们这是等了一千年,才修成了夫妻的缘分。一千年才换来这几十年,还不好好珍惜每一天你们就等着后悔吧。”

    小琳笑道:“我啊,还没找到那个修了一千年的。能有王爷对王妃一半好,就不错了。”

    王婉容就笑:“他那又对我好,就是小不懂事。要是大了,我也老了。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王婉容心里还是挺幸福的,高继冲的心灵并不是像他年纪那么小。他有一个“老”灵魂,对王婉容的呵护也是表现在日常的一些小事情上。

    女卫们就笑:“我们还看不出来啊,王爷对每个人都很好,可是这种好于对王妃的好事不同的。”

    &nbs



第二十一章 教育扩张
    吴夏也吃了一惊,他暗暗观察高继冲,发现他似乎真的没有长个子。同样比高继冲还要小的孙萱,现在已经比高继冲还要高了。吴夏还记得高继冲背着孙萱到处跑的样子,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能重现了。

    施睿静也在做同样的举动。他们发现,由于高继冲表现的超出常人,他们都认为他们的王爷无所不能。可是没想到,王爷终究是是一个孩子。

    王婉容坐在高继冲身边,会主动多看一些文件。两个人配合的天衣合缝,处理政务非常快。不过今天与往常不同。往常总是会询问一些事情。但是现在王婉容和高继冲一问一答,指出问题之后。就把文件打回给吴夏,让下面人去想办法弥补这些漏洞。王婉容也好,高继冲也好,都不在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方向了。

    施睿静则有些庆幸,幸好昨天和吴夏讨论后,把教育司扩充人手的事情找人重新理了一遍。连夜赶出来,不然今天就闹笑话了。

    “陆地四个县,除了旅顺和大连以及苏州,一共三十二个乡村,全部人口一万五千多人,按照四分之一的人口计算学龄儿童,不到四千人。教育司派下去了六十四个人,其中书院的学生三十二个人,剩下的是从工匠们中抽调集中培训的孩子。这只是启蒙的老师。按道理来说不会不够。海上的两个县人口极少,只有六个大岛上才有蒙学。每个岛上一个老师,也不算少。所以我知道你们考虑的是什么。”

    “有两个县我们必须要拿下来。”吴夏非常郑重地说。

    “来远县和归胜县。我知道。按道理来说。这个步子不算大。可是这两个县都是重镇。人口众多。特别是来远县,是与高丽交界的重镇。他一个县就有近两万人。在他的对面是高丽的光军,人数是二十万。你们要想拿下来。就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所以我同意你们再扩招七十人的教育队伍,但是你要给教育司至少六个月时间进行培训。”

    高继冲笑了:“我知道你们的难处,我同意大连再修建一所学校,但是不是蒙学,而是中学。把苏州城里的蒙学稍微改造一下,县衙都给你们了,一所蒙学还改不好把旅顺的蒙学分一千人过去。他们的老师也分过去。旅顺也要搞一个中学。中学的教材已经编了一部分,不能混在一起教。你们把学生考核一下,够上中学的。上中学去。现在的研究所和学院,以后要改成大学。中学可以在后期分科,到时候好考对应的学科的大学。具体怎么弄,蒙学。中学。大学分别多少年,你们自己去研究。师范可以另外办,只办教蒙学的,学期可以缩短。但是要给这些先生读大学的机会,师范只能算中学,师范生只能招募外面的人,只在今明两年招募。以后中学生考不上大学的,就要分到基层去工作。这也包括蒙学。”

    施睿静就笑了。

    其实高继冲已经开了口子了。今年的七十人只培训六个月,下去由前期的老师带着工作。这解决了现实问题。而高继冲没有说师范生招多少。又开了两年的口子。那么就会有一批考不上新军士兵的人进入师范。明年和后面。还怕无人可用

    最高兴的是自己家里的内战可以缓一口气了。

    高继冲看了吴夏一眼:“考虑事情不能光看眼前,要多考虑几步。其实你们让教育司做好教育系统,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份报告。”

    吴夏点头道:“是。”

    其实这是因为教育司的司长由张昭这老头负责。现在这老头一心研究学问,精力放在研究所和学院上面。加上教育司的



第二十二章 冷酷一面
    高继冲连忙道:“这时学术上的问题,徐锴先生不必那么介意。垂丝柳的作用是在海岸筑造一条防线。并阻止后面的土地盐碱化。这位研究员说的,其实就是多种植物在盐碱地,甚至高盐碱地生长,会出现不同的生活形态,有的甚至进化出更加适应环境的物种。”

    王婉容一看高继冲仍然是以很学术的语言解释。笑道:“其实就是保护滨海草甸,和更加后面的农田。垂丝柳的枝条也是编制日常用具的好材料。”

    徐锴这下懂了。

    “就是用这些东西修筑海塘”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可是海塘费工费时,没有成长性,完整的植物群落却有。”高继冲笑道,他示意研究员继续。

    “最抗盐碱的是马蔺,它能够生活在一些天然的盐池里面。耿先生化验出的这些小洼地的盐分达到了半成左右。老百姓也叫它马兰花。其次就是芦苇、碱蓬草、碱茅草。生活的地区盐碱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间。后两种是滨海草甸的主要植物。高盐分的地方的乔木除了柽柳,以外就是沙枣。不过沙枣不能靠近水。海滩多是沙性土壤,所以会出现干旱的现象,所以这里的植物除了耐盐分以外,还要耐干旱。灌木以白刺为主,掺杂有蔷薇。”

    “真正能够被海潮淹没的除了柽柳和一种小叶女贞。我们调查的范围还不算广,北海岸比南海岸听说植物群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才在旅顺走了走。这里人为破坏比较严重。所以不算有代表性。”

    “医学院那边说北岸有一种补血草,在盐碱地生长得也很好。”

    高继冲问:“你们研究过他们为什么耐盐分没有。”

    “还没有,但是据说有人折断树枝后。能够很快在伤口分泌出盐分。小李,是不是这样”那个研究员叫正在对着草稿修改的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显然一直听着,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是有,只是我当时没有注意是哪一种。我明天就去弄清楚。”

    “从高盐分的地方往回退,植物种类就多了。我们还需要继续做工作。现在我们都是找高盐分,水淹地区以及附近的植物。”研究员笑着结束了自己的介绍。

    “你们似乎并没有对一块地区的植物群落的层间结构进行系统地整理。”

    “是的,还没有。我们这一系才七个人,带了十来个学生。整个农学院也才一百多人。”研究员苦笑道。

    连续跟了三天得皇甫德道:“王爷。我国能不能派一些学生来这里学习。”

    高继冲笑嘻嘻没说话,吴夏道:“大汉与高丽原本是一家,自然没有什么不可以。不管是高丽。还是三韩,还是原渤海国人,我们都欢迎过来学习。”

    “除了农学,医学以外。我听说还有工学和商学......”皇甫德话还没说完就被吴夏打断了。

    “除了工学和医学都可以。因为它们涉及到了一些军事机密。”

    一行人走出了教研室。

    “高丽与政府的合作,皇甫先生可以直接与总理府谈,我年纪还小,主要精力还是学习。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各个学院走。不过我希望皇甫先生能够多看看,因为我想我这里与其它地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高继冲笑着道。

    “科学的玄妙这几天我深有体会。”皇甫德心里非常不舒服。渤海王和渤海王妃还好,总理府的吴夏以及大小官员还不隐瞒对对高丽的窥视



第二十三章 环境干预
    因为水泥厂选择在了羊头山那边,所以从旅顺到大连的道路硬化让皇甫德和徐锴看到很惊奇。

    运物资的车辆经过了改装,主要改的是轮子,装有轴承和铁条幅的轮子。其实这种车在火车实验成功后,会很快淘汰。

    路边的农田被包围在这种各样的篱笆里面,甚至还有土墙。但是最终都将会被带有尖刺的植物所替代。刺桂、枸橘最多,这些已经在土墙和木栅栏,竹篱笆外面栽种上了。只是现在数量还不多而已。

    农学院那边有大面积的苗圃,里面种满了这些的幼苗。

    这些农田很显然经过了规划,篱笆外面是水渠,水渠外面是道路,道路外面就是树林。之外就是草场和湿地。牧场一个准军事化的管理所,管理员更加像猎人,实际上他们和林场的管理员一样都归警察局管理。他们都穿着和军人一样的服饰,除了衣服和武装带较为简单,没有火枪以外,其它武器一应俱全。

    所以整个旅顺现在属于半军管的状态。

    老的村落比较零散。但是新的村落,也是经过了规划和设计了的。四合院和类似后世福建一带的土楼是最常见的布局,因为这种布局能够集中安排生活空间,并确保雨水会被集中起来利用,而不是浪费掉。

    这些房屋都有厚厚的土墙或者石头墙体。建造有些仓促,但是突出防御是一言就能看出来的事情。

    为了保证灌溉,一些农民正集中在一起开挖沟渠。而沟渠和道路两侧都种上的树木。这些树木有些很大。是从别的地方整体移栽过来的。

    而这一条条的林带把以前开阔的牧场分割得支离破粹。

    大半牧场消失,剩下的都集中在湿地附近的,哪里的河流和没有修建河堤什么的。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泛滥,淹没了不少草场和灌木丛,不过水退得也快。辽东半岛的河流都不长,水量也不大。

    水稻和小米、黄豆的种植面积很大,占据了水旱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然后就是蔬菜和各种豆类。这个时代还没有玉米和红薯,高继冲特意搜寻的“奇物”中就包括各种新奇的植物。但是确实没有见到这两样高产作物的影子。

    所以路边的树林,其实都被种上了一些果树。种类五花八门。反正老百姓种上就算完。

    半岛中部是丘陵和山地。一些矮小的丘陵上有几块新开辟的茶场和油茶园。

    茶叶是洞庭湖流域最重要的物产,所以一些人过来的时候就带上了茶树苗。油茶籽是油脂厂里的人特意留下来的。

    高继冲现在过来就看是看这片茶园的情况。第一年种植,这些茶树都活了。现在的问题就是看过不过得了这边的冬天。因为受黑潮的影响,辽东半岛的东侧虽然会下雪,也会有霜冻,但是冬天并不是那么冷。在往北就不行了。

    “我看有些悬。油茶应该能活下来。茶树活下来。恐怕味道也会变。这可不是一个好主意。”吴夏笑道。

    “反正他们已经带过来了,闲着也是闲着,种着看。”高继冲也没抱太大希望。这东西天生是南方的产物,非要在北方,那也是在极为特殊的地区。

    “这里以前的老百姓养蚕吗”高继冲问。

    现在的一些农户是养蚕的,桑树也是从南方带过来的。

    “也是养的,不过不用桑树叶,而是柞树树叶。蚕丝的质量不如南方。今年种植白叠子的应该不会少。旱地都起垄了,间作和套种是肯定要做的。只是沤肥今年很少。只有老农户哪里我们派人教他们制作了一些。明天的情况会好一些



第二十四章 火炮还是来了
    在林场里和“下人”一起在露天吃饭,这是皇甫德和徐锴没有想到的。

    因为林场的房屋还没有建好,他们首先建的是仓库,整修了道路,把森林的落叶翻进了泥土。可是并没有为自己搭建房屋,住的还是帐篷。

    在这之前,高继冲居然和少年们一起跳进涨水的小潭里面一起游泳。然后欢快地和少年们一起跑回来。

    皇甫德和徐锴好歹吃饭时还给乐凳子,吴夏陪着他们。高继冲和王婉容则和一群人坐在堆在一起的木材上,一些少年还靠在木材垛上和王爷王妃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话。

    都是森林里的趣事,还有一些小常识。这些少年游泳的时候有人警戒,回来后就是衣不卸甲,兵不解刃。林场里面就是吃饭的时候,也安排了一些人担任警戒。

    吴夏说这不是因为王爷和王妃才特意安排的,是日常的内容。

    这个林场确定不是军队,但是却比皇甫德和徐锴看到的自己国家的军队更加训练有素。这些人不是大字不识的大头兵,很多人都有书卷之气。他们的背囊里面都有书籍,还有笔记本以及一种铅笔。

    吃完饭后,和高继冲与王婉容说话的时候,他们还拿出笔记本,翻看里面的记录,以证实自己不是胡说八道。而高继冲和王婉容居然还真的拿起那些笔记本翻看评点。

    这种诡异的气氛让皇甫德与徐锴十分吃惊,因为这种关系。就是在最平等的书院也没有见过。而这些少年对待高继冲和王婉容的态度也让他们耳目一新。看得出来这些少年的爱戴之心,可是没有那种主上与臣子之间的拘束。反而有些像朋友或者师生之间感觉。
1...5657585960...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