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这让被北方刚刚缓了一口气的经济再次受到重创。而荆襄却风调雨顺,夏粮获得了大丰收。




第三十九章 战乱
    高丽,是带着恶意来的,因为皇甫德回到高丽后,直接说渤海王一旦成长起来,比晋王和辽人加起来还要可怕。

    高继冲在安置难民的时候,高丽正在将光军迁移到保州,同时将三韩故国的遗民朝西方调,把原渤海国的遗民往东方调,这是为了不让渤海王加以利用。

    而高丽水师也在大规模地向西海道调集,这是要与渤海海军争夺辽东湾的架势。

    这个时候的辽东湾,并不是在渤海,而是在黄海。辽国灭掉了渤海国,这里就叫辽东湾。不知道后世为什么移到了渤海。

    渤海在扫荡一遍过后,辽国的水军绝了,符彦卿和慕容彦超都没有要扩建水军的想法。所以渤海舰队只保留了六艘战舰。剩下的二十艘战舰全部调集到了黄海舰队。包括了三艘铁甲舰。

    只是由于新的蒸汽发动机迟迟不能达到标准,神舟号还呆在旅顺无法动弹。反而是捕捞船一下子从二十艘猛增到了五十艘。这些捕捞船大小都与战舰差不多,上面的船员经过了挑选,除了捕捞作业以外,还需要进行军事训练。高继冲的意思是这些捕捞船的船员就是未来海军士兵挑选的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维护海域秩序的基本力量。

    渤海和黄海,至少在辽东半岛,不会再有个体小渔船的出现。因为大型的捕捞船队效率更加高,捕捞时有严格的规定,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

    最开始的冲突就是捕捞船与高丽的渔民之间发生的。

    因为挂着渤海王旗帜的捕捞船队到了西海道和西京海岸。把高丽的渔民和渔船“劫持”走了,理由就是他们捕捞了渤海王规定不准捕捞的幼鱼。

    敬梁与闵平江持续挑战着高丽国的耐心,他们就是要挑起战事。边境地区的局势很快就紧张起来。

    不管是海上还是陆地上。一场场小的战斗,都以渤海方面轻松获胜告终。其过程简单得高继冲听都不想听。

    海上的胜利毫无悬念。不过陆地上,高丽国正在调集军队,试图把渤海师一次性赶下海。

    显州,石重贵在风雨和潮湿中终于顶不住,再次病倒。晋军对高丽国的行动采取了观望态度,如果渤海王打不过高丽王。那就证明皇上的选择是错的,他们要迎回太后,让太后来主持大局。如果渤海王赢了。那就需要考虑如何与渤海王合作。因为渤海王根本就没有接纳他们意思。

    “如果让高丽军先发制人,我们就算能打赢,也会损失惨重。”叶天召集了陆军的全部军官。

    高继冲和王婉容,加上内卫。新兵团和教导团全部到达了土城。

    “算上我们和学院兵。也不过四千人。高丽人的光军据说有二十万,保守一点,能打仗的至少有五万人。这五万人如果等他们集结完毕,你们需要以一敌十。所以不能让他们集结。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你们将深入敌后,不要在乎一城一地,以杀伤敌军的主力以及军官为目的,要充分利用夜袭和伏击打击敌人。敌军比契丹人更加不如。他们营养缺乏,到了晚上就是睁眼瞎。你们不同。黑夜阻挡不了你们。高丽兵一个月才训练一次,将官的亲兵三四天才训练一次,而你们每天都训练。你们有轻松击败他们的资本,你们有全身而退的资本和能力。虽然这可能不现实,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回来,多动脑子,你们要用脑子打仗,而不要去拼命。我,渤海王,不需要你们去拼命,我希望你们能够活着回来。”

    渤海



第四十章 七日战役
    七天,高丽靠近北界定州城的高丽西征军的行营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歼灭了。

    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渤海师的攻击速度远超高丽军的通讯速度。定州行营根本都不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这是第一次火枪大规模的使用,还是卑鄙的偷袭行动。送到保州和西京地接已经不止有二十万人。但是并没有来得及形成军事体系。因为没有这个先例。

    这个时代,任何异常战争,准备时间都是漫长的。就算是辽军也要召集各部族的族人,准备潦草,准备民夫,这个时间一般在两到三个月左右。高丽人就是这样准备的。

    可是新军不需要,他们随身携带的压缩军粮足够支持七天的高强度行军,何况这些家伙在森林里如鱼得水,任何猛兽都挡不住他们的联合攻击,他们不缺吃的。只要枪弹足够,他们完全可以杀到平壤。

    不过七天,王婉容总算理解了高继冲为什么命令渤海师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高丽军的行营,并立即返回的含义。因为枪弹和箭支都没了。这还是新兵团和教导团,是负责扫平家族势力,断绝高丽人在短时间内聚集人马的行动。

    渤海师的给养消耗可想而知。

    保州,已经杀的血流成河。

    第一次杀人,新兵们会吐。但是杀多了,就成了一种下意识的动作。由于没了枪弹,内卫也投入了战斗。近身作战是最能锻炼人的意志。

    当高继冲割断一个重伤家丁的喉管的时候,王婉容还拉了高继冲一下。王婉容不是没有参加战斗,但是她习惯用枪支远距离杀敌,可是现在。如此近距离地杀人,那个家丁临死的一瞬间,居然用手扯住了王婉容的衣服。然后突然松开。

    高继冲的手很快,也很有技巧,喷射出来的鲜血没有一点溅到他身上。

    “唉,反正你也活不成,我也不会让你活。所以早死早超生。”高继冲嘀咕了一句,然后离开。

    夜晚,燃烧的房屋格外刺眼。能够在地上盖房子的都是大户人家。老百姓没有这个能力,九成的人住在地窖里面。

    “谁放的火,粮食烧着了怎么办”高继冲高声指责。

    士兵们正在推到一片墙。

    “不是我们放的,是那些可恶的富人自己点的火。”一个士兵跑过来。

    一些老百姓的拿着木棍聚集过来。看来这家人对老百姓还算不错。他们还能够聚集起来反抗。但是见到在院子里如鬼魅一样来去的“神仙”,又一哄而散。

    有没有错杀好人,肯定会有。因为部队几乎是见到富户就杀,他们要绝掉的是一个阶层,一个高丽国仰仗的阶层。

    “渤海师的人联系到了没有。”高继冲问。

    “联系到了,正在陆续返回。”一个参谋道。

    这些没了指挥系统的高丽军和大部族不是没有反抗,有一些甚至构筑了一些小的堡垒。

    高保融不会让新兵去攻坚,这需要渤海师返回来后统一行动。高保融扫掉了这些堡垒里面可能获得增援的机会。其中粮食与百姓是一个关键。每天早晨。那些老百姓就会发现他们的主家一夜之间只剩下了妇孺,而粮食还在。他们看到了希望。渤海王是劫富济贫的军队,这已经传开了,这些粮食是送给老百姓的。因为老百姓没了这些粮食肯定活不下去。

    一个阶层反对另一个阶层



第四十一章 厌倦的战争
    为什么渤海王没有占领任何一座城,连来远县与保州城也没有

    渤海师在退,渤海王的“卫队”也在退。

    没有占领一座城,没有抢劫一粒粮食,并且阻止了义军对一些无辜妇孺的屠杀。因为战争已经打完了,这些妇女和儿童本身并没有什么罪恶。

    渤海师一退,那些义军就慌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直接面临高丽军队。

    高继冲退得很快,但是躲过了几次堵截之后,他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前面的路上跪了一地的人。说是报答救命之恩,其实是要一个能够活得下去的办法。

    “我会管你们,但是有一些条件。”

    高继冲看着骑着马,纷纷赶过来的人。他们看准了渤海王和王妃不会不理他们,所以直接忽略了敬梁等一批将官。

    “你们可能还不清楚,在我手下,就是当农民,也不是随便就能当的。我的农民个个都是小秀才,有些甚至可以当博士。你们还差的很远,不过你们已经有了一些条件,那就是你们手里有了粮食的刀枪,有了你们梦想的土地,当然这个土地你们要自己保住。”

    高继冲说出的条件太高,让这些大字不识,一辈子受人欺压的农奴们赶到绝望。

    不过高继冲又开始给他们希望。

    “我的军队,就是我身边的这些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战神,他们还是森林之王。所以千山。甚至长白山,都将成为他们的领地。所以我们并没有抛弃你们,我们只是要返回森林之中。随时能够打击来犯的敌人。而你们也要做两件事情,一件就是除了耕作土地以外,你们要修建一条直道,与怀远县的道路接通。你们也要修建一些道路与森林里的军队连接起来。主要用来传递消息,运送物资。你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也可以运到怀远县进行交易。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你们把人集中起来,建设一些村镇,具体怎么建。可以派人到怀远县去学,里面其他的东西我不管,但是一定要建学校。要读书识字,这就是为什么我阻止你们杀那些富人家里的妇孺,因为她们认识字,可以当你们的先生。”

    “你们选送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到来苏县。现在叫做大连和旅顺。哪里有师范学校,标准并不高,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孩子,有心学文练武的,尽管送过去,我们会把他们培养成为你们的先生,条件好的,甚至能够成为我们的战士。我相信你们。你们只是没有机会而已,我给你们这个机会。你们也不怕苦。因为我的人虽然苦,但是绝对是吃得最好,穿得最好。读最好的书,使用最好的武器。就像他们一样。”

    高继冲身后的战士们笑了,笑得很开心,很真诚。现在他们一点也不像杀神,而是一群十七八岁二十来岁,充满了朝气和骄傲的孩子。

    新兵战士经过了这次战斗,被直接分配到了连队。

    渤海师的师部前移到了秀岩城。渤海师现在又三千八百人,四个团需要自己寻找合适的驻地。千山已经被划为他们的属地。成为整个辽东的定海神针。教导团也要前移到以前的师部,将从教导团改成军事学院。

    德胜县,地理条件是山地,平原,岛屿都有,前有千山余脉,德胜湾和复州河有一些冲积平原,长兴岛和中西岛、凤鸣岛可以用作海战和岛屿作战,有条件成为一个大型的训练基地。

    德胜县与大连和旅顺的道路都通了,和旅顺的道路正在按照铁路标准进行改造,可能会比大连还要早通火车。这是因为到达怀远县和来远县,从海边直道走很快。可是到复州山峦叠嶂,如果没有这条路,对复州的控制力就会减弱。

    &n



第四十二章 平静与不平静的八月
    简单的战斗生活,让高继冲长身体了。这证明越简单的生活,现在对高继冲越好。吴夏等人努力组建完整的研究机构和商讨议事流程。以减少高继冲的工作量,让他把更加多的时间用在锻炼上。

    吕岩和白氏同时增加了高继冲和王婉容的锻炼时间。

    不过王婉容还好,高继冲变得十分慵懒。

    吕岩教的一些动作,高继冲完成得很好,并且还会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想法。但是他对刀枪十分厌倦,连碰都不想碰。拧着刀剑的时候,就像倒拧着一个虫子一样,十分不情愿。

    不过高继冲很愿意到处走走,他坚持走路,和动植物在一起。因为这让他感到清净和安详。

    “白师傅,您还是顺着继冲,给他一点时间,他现在很厌倦战争。”

    王婉容求着白氏。她不想把高继冲逼得太紧。

    高继冲正在走极端,一方面他自己不愿意碰战争,另一方面,他给渤海师下的命令是,除掉一切有威胁的敌人,免得动乱局势变得不可收拾。他不想再有大规模的战争烦到他了。

    渤海师的杀戮已经涉及到了来远县和归胜县的贪官污吏。他们只管杀,不管治理。所以导致两个县一时之间处于无政府状态。因为对高丽作战毫无争议的胜利,所以也没人敢在这两个县派什么官员。

    高丽在鸭绿江边上开始修建两座新城。因为渤海王的战法其实和辽军很相似。在正面作战不可能打赢的情况下,王昭和皇甫德想出的办法是修建城池步步为营。只要守住鸭绿江的河防。那么总能集聚起一搏的军力。

    进入八月,郭威借着治理黄河猛刷民望。这让刘承祐再也忍受不了了,不断在淮北安插自己的人马。扶持支持自己的势力。郭威在河北没有大的动作,他得到了高保融和高继冲的启示,开始按部就班地治理地方,恢复民生。

    耶律阮终于下定决心,大举进攻显州。

    双方都动用了火炮,可是火炮在第一次因为巨大的声响的震慑之后,实际还没有床子弩的杀伤大。新武器的运用。并不成功,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渤海师为什么不用火炮。

    如果火炮真的那么有用,为什么渤海师不用

    石重贵虽然不顾重病在身。亲自上阵奋勇杀敌,但是终究寡不敌众,只能后退到了乾州。而辽军也没有想到石重贵会不顾病体,冲锋在前。黑甲军舍生忘死。几乎可以说是以一当十。杀得最勇猛的契丹勇士也心惊胆战。

    只是石重贵这一仗,黑甲军损失大半。这些老兵死去之后,新上来的士兵虽然勇气还在,但是战斗力却不如从前。石重贵大军殿后,大量的汉民向辽河方向撤退。

    辽河西岸。黑甲军和辽军混战在一起,谁也不肯撤退。直到卫建带着一只精锐增援,才把辽军拦在了辽河以北。

    辽阳,战败的沮丧气氛弥漫。

    楚国。马希萼还是忍不住,再次向刘承祐上表。请求与马希广分而治之。但是郭威有心吞并楚国,怎么会答应。答应了就没有开战的理由了。

    马希萼果然中计,认为这是朝廷有意袒护马希广,大怒,派遣使者向南唐称臣,请求出兵攻打楚王马希广。南唐加封马希萼为同平章事,将鄂州当年租税赏赐给他,命令楚州刺史何敬洙领兵援助马希萼。

    这次的战争性质就变了,从内战变成了国战。而马希广却依然把他当成内战看



第四十三章 战争创伤
    整个八月,辽东半岛都是平静的。

    归胜县和来远县都在修路。一些实习官员到达了两个县,协助哪里的老百姓新建学校,处理政务,并担任哪里蒙学和扫盲班的先生。

    新兵团的人数在增加,又到了四百多人,主要是来苏县扫盲成果和外来的兵源。实际大幅度增加的还有林场和牧场。毕竟能够入选士兵的人少,而选不上的人多。这些人大多数都进了林场和牧场,他们是准军事组织啊。

    一个个林场的建立,除了增加了山地种植面积以外,就是对森林进行了控制和管理。大量枯死的树木被拖出了森林,枯枝烂叶被埋入泥土,在掘地动物和啮齿动物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人充当了它们的角色。这样能够保证森林即便是被雷霆击中,也不会起火,因为森林中的可燃物减少,就是在森林纵火,把它们点着也还有点难度。

    林场与各团的团部之间的道路,林场以外界的道路,也开始修建。以保证物资能够运进来。

    整个八月,高继冲大部分时间都在林场和军队之间往返。

    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带给他的“创伤”持续的时间有些长。一些新兵战士也有类似的心理创伤,不过持续时间很短,因为每天的训练,以及不停地战斗让他们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战士,这是他们的本职。

    高继冲的创伤是旧伤,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杀戮。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淀,又穿越到了历史之中,怎么能够不让对战争的意义进行反思
1...5859606162...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