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这确实不太合规矩,不过我们还是喜欢王爷和王妃这样。”

    吴夏开始也不习惯。但是一年了,高继冲和王婉容就是这样。就连吴夏自己也是因为这样而提起来的,这让大小官员都习惯了这种气氛。现在除了张昭从书堆里出来,会说几句,其他人没有一个说的,反而很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君臣关系。

    徐锴道:“这是王爷和王妃都很务实。一旦有了好大喜功的心理,上行下效。就会没了规矩,也就不成方圆。”

    徐锴这样说是因为在南唐,李璟和那些臣子之间。至少表面上,和渤海王的做派差不多,谦逊,肯听人说话。待人处事也有君子之风。可是李璟就是务虚啊。

    这渤海王和李璟的做派如此相似。徐锴也有些相信传言了。

    只是这种和谐的气氛,只有传说中的仙人才如此。别说是南唐的君臣之间不可见,就连老百姓中也不可见。

    吴夏道:“如果王爷只是作假,那是很危险。可是如果这样坚持几十年,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就不会务虚,而是务实。王爷自己就是从小事做起,他们自然也是一样。所以再坏也坏不到什么地方去。”

    徐锴点了点头。没说话。

    旁边的皇甫德却一直心事重重。不过他很少参与讨论。

    徐锴因为传言而对高继冲带有很大的容纳度,皇甫德却从一开始就闻到了危险的气息。而且这几天越发是如此。因为如果让高继冲这么发展下去。对高丽来说,威胁几乎是致命的。别看渤海王这么和善,那是对自己人,对下属。一些逃到高丽的富商就说渤海王生性凉薄,他的手下狠得心,下得手,把他们逼得没活路,只好逃到高丽。

    &nbs




第二十五章 火炮战略
    “火炮的铸造,辽国不可能太多,因为它失去了辽阳和铁利府。辽河过去是大凌河,大凌河过去是女儿河。中京和上京过来山峦叠嶂。火炮,铸造出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输,唯一能走的就是山海关,而且要把这个东西运过河流湖泽众多的平原地区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显州的火炮,很可能是就近铸造的。”

    高继冲看了新绘制的地图。这也是渤海师派人跟着石重贵最重要的原因。地形地貌,对于旧军队来说不重要,但是对于渤海师来说,打仗就是靠灵活运用这些上苍赐予的东西。才能以少胜多,进攻和撤退还能自如。

    “如果是我们的火炮,打击密集阵形非常有效,但是辽军不可能有,他很可能和郭荣将军一样用铁丸,铁丸对密集阵型也很有效,但是发射距离和范围都受到了限制。黑甲军只要是骑兵,只要稍微小心一点,就能够躲开,前装火炮的发射速度非常慢。所以火炮不是问题。但是雷火罐,也就是你们的手雷,以及地雷的使用却非常有效。你们可以把这个教给黑甲军,当然只能教黑火药。我们使用的火药他们做不了,因为这需要一系列的化工体系才能完成,这是机密,不能外传。”

    叶天把自己的假肢卸下来,很嫌弃地扔到了一边,如果不是打仗,他宁愿用拐杖。不过他也快要退役了,因为教导团过去的一批军官成长很快,有些已经超过他了。只需要再打几仗,磨合磨合,挑出战功突出的。再有刘铣他们做参谋,应该问题不大。到时候李辰也会退役,到吕岩下面担任情报工作。叶天会和敬梁一起担任高继冲的军事顾问。

    渤海师就真正成为了一只全新的军队。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万一晋王的人反水,首先受害的就是我们。我看不如教他们铸造火炮。”叶天道。

    “别人怕火炮,我们不怕。就是王爷说的,火炮打集中目标很厉害。海军的火炮干沉一艘船,船上几百上千号人就没了。火炮攻击城墙也很厉害,当然说的是我们的火炮。而不是他们的。他们的火炮不过就是远一点的抛石车而已。开始的时候声势骇人。但是熟悉了之后,就连黑甲军都不怕。我们就更加不怕,他们要能找得到我们才行。”

    敬梁笑道:“王爷,叶将军说得有道理。而且前装火炮的铸造费时费力。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国力。这东西动则几千斤。运输困难,那就是摆在那里的铁矿啊。让他们铸造,我们过去捡现成的。他们不好运,我们可好运了。晋王铜铁不缺,所以铸造铁炮而铁丸要比辽军快,黑火药也不难。据说辽阳已经有工匠做出了火铳,只是太落后而已所以辽阳一线守一年半载没有问题。”

    高继冲也笑:“你们要小心,搞清楚自己的防线在什么地方。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别到时候弄巧成拙。”

    高继冲道:“不管是契丹人。还是黑甲军,都擅长骑兵作战。也擅长打运动战。目前比较擅长狩猎,喜欢在丛林作战的是女真人。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都需要一个开阔的战场。而我们不会给他一个开阔的战场。辽军的牧场现在给沟渠和树林分割成块状和条状,一些牧场也是狭长和间隔有丛林。骑兵在这种地形下,极容易给我在丛林中伏击。你们不要只呆在千山一线,要到老百姓中去,到平原和牧场种进行偷袭和反袭扰,以及集中兵力打伏击的演习。在这



第二十六章 状元上班
    高继冲在办公室里见到了吴夏给自己安排的两个秘书,一个是四十五岁王朴,一个是三十二岁的赵挺。

    吴夏偷偷地说:“这两个人带着一批学子来靠,能入新军的就有五十多人,其它人要么收做小吏,要么进了师范学院。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这可是大汉今年科考的状元和探花。赵挺的叔叔是大汉司天监赵延。武艺还不错,原本可以进新军,但是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要陪着王朴。”

    “喔,状元和探花,我还是第一次见呢。”高继冲的兴致就来了。

    结果一本正经,有点小胡须,一本正经翻看文件的是王朴。斜靠在椅子上,扒拉着文件,只看封面,不看内容,手里还端着茶杯的无须书生就是赵挺了。

    两个人听见动静,见一个小孩伸进头来看了调皮地看。开始还没想到是渤海王,不过见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和那个小孩走进来。后面跟着吴夏和两名女卫和一位看起来一位普通的文官。才知道这是渤海王和王妃到了。

    两人连忙站起来要下跪行礼。高继冲一挥手,笑嘻嘻地道:“免了免了,我们这里是不下跪的。跪天跪地跪父母,其它人就免了,没有那么大的福分受得起这一跪。”说着直接转到自己的办公桌里坐下,王婉容也笑着坐在他的旁边。直接躲开了两个人要下跪的方向。

    吴夏也笑道:“我们这里确实不行下跪礼。”

    说着,吴夏就简单地介绍了两个人。然后就出去了。两个女卫一个站在门口,一个站在了窗口。

    办公楼在三层木楼的顶上,外面是张昭和钱湄的办公室。吴夏和施睿静在楼下有临时的办公室。他们完成接待和谈判任务后就要回大连。

    王朴吃惊地发现那个不起眼的文官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敬梁,南唐第一谋臣宋齐丘的得力干将。不过年前被渤海王抓了,现在成了渤海王的谋臣。

    敬梁在高继冲的大办公室里面,专门有一个自己的小间。赵挺偷偷看过一眼,里面都是军事文件,地图之类的东西。他以为会是一个身体彪悍,孔武有力的猛将。没想到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文官。走在人群中,你恐怕都无法把他与百姓区分开来。

    “两位参加了大汉的科考,难不难”高继冲对状元和探花更加感兴趣。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就是写一篇文章而已。”王朴一本正经,其实和张昭非常相似,不过没有张昭的那种痴迷的品行。神情冷静。十分内敛。

    这和吴夏不同,吴夏收放自如,因为长期与各种人群打交道,所以没有那么多规矩,看起来十分灵动。

    赵挺和吴夏、吕岩类似,但是一看就有可以模仿前人的架势。没有两个人深厚的底蕴,他的自信还没有建立起来。

    “王爷,不如您这里难啊。要不是我师从我叔父学过几年算学,这次就栽了。”赵挺是很容易被情绪带动的人。他直接被高继冲和王婉容的随意给带偏了。

    “那都是一些实务,两位能通过考核说明除了读书,还做了很多俗务。我这里都是做俗人,行俗世。见识比较重要,文章在其次。”高继冲坐下就开始翻看和批阅文件。

    “两位的工作就是帮我先看一下送来的文件,这些文件已经经过吴总理筛选过了。有些比较容易解决,有些不太容易。如果有具体的处理方案的就留下,如果没有,就直接打回去重做。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我是要亲自看看的。这就是我一天的行程。辰时我会到这里来,然后时间交给你们安排,一直到酉时完,来去一



第三十七章 故国
    徐锴被请进了王府参加晚宴。

    这是比较正规的一次接待。徐锴被告知高丽使者皇甫德与吴越使者皮璨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

    王府的晚餐虽然气氛随意,但是管制高继冲的意味明显,这是女人的天下,男人在这里说话没权利。吕岩和吴夏都躲在后面力图减少存在感。而耿先生,白氏和钱湄是晚宴的主角。

    不过因为有徐锴这个客人在,几个女人表现的还算克制。只是这种克制在毫不知情的徐锴面前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好在吃完饭后单独给了徐锴一点相处的时间。

    “大唐,守住淮南,需要宋齐丘与弘冀大哥才行。弘冀大哥并不希望成为太子,唐主也不要给他这个希望,现在有皇太弟,未来还有李从嘉。弘冀大哥也更加希望得到重用,成为镇守边关的一员大将,对他不要有什么防备和顾忌,他孝敬唐主的心嘴巴里虽然不会说出来,但是心却是实实在在的。不过把他关在宫中,让他一直处于争斗之中,你们恐怕要把他逼死。”

    有了底盘作为底气的高继冲说话没有任何顾忌。

    徐锴非常恭敬,他是真把高继冲当李璟最杰出的皇子了。

    “王爷认为郑王可以继承皇位。”

    “别看弘冀大哥经常欺负从嘉哥哥,但是并不是不喜欢他,他只是不喜欢从嘉哥哥过于文弱而已。如果皇太弟李景遂不继承皇位,有弘冀大哥的支持。从嘉哥哥比较合适。”

    “王爷认为燕王能够支持郑王”

    “他们是兄弟,燕王尚武,南唐多文臣。只要不对燕王严防死守。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燕王更加喜欢镇守藩国。”吴夏笑着解释。

    高继冲道:“弘冀哥哥需要施展才能的机会,越是压制他,他越希望得到这个机会。所有的机会都不给,他就会去争这个皇太子,因为不当皇太子和皇帝,他就更加没机会。我希望徐先生能够把这个话带给唐主。”

    徐锴想了很久才点了点头。

    “如果宋大人和燕王在淮南,那南唐还有谁能够控制得住燕王”徐锴还是非常担心。

    敬梁道:“那您就太小看宋大人了。敬梁跟了老人家几十年。虽然身在辽东,但是还是很想念老大人。徐先生,谁能控制燕王。唐主和宋大人。宋大人是南唐老臣,老人家难道不知道南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皇帝难道要让大汉一样,让文武相争唐与汉不同,唐文风鼎盛。老人家不会连这一点都看不到。”

    徐锴看着气质大变的敬梁愣了一下。以前的敬梁是一把锋利的利刀。谁看见了都害怕。现在刀锋不见了,更加像一个普通人。但是刀锋是不见了,而不是不在了。偶尔露这么一下,还是让人惊心动魄。

    吴夏也笑道:“唐主就是防人之心太甚了。”

    徐锴叹了口气,不说话。因为这是南唐的实情。

    “王爷认为淮南可守”

    高继冲道:“全部守住有些难,但是只要水军足够强大,江淮之间,汉要有所作为。短时间内恐怕不够。老齐丘出谋划策,弘冀大哥居中调度。江阴军和柴克宏作战在外,淮南富庶之地,可守大半。但是不要再与吴越交恶了。不然守住了淮南,也难保大唐。楚国只是苟延残喘,我爹和郭荣将军迟早是要南下的,何况还有蜀国和南汉虎视眈眈看目前的情形,楚国恐怕要被四家分掉。楚国灭了,南唐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徐锴不说话,灭掉楚国和吴越是南唐的既定方针。渤海王却认为这是错的。南唐国内分裂为两派,一派认为李弘冀战功显赫,认为可以成为储君。一派自然反对,认为李弘冀心狠手辣,不是仁慈之君。

    不过所有人都认为不能让李弘冀这么强势下去,需要有所压制。让他亲近文臣,远离武将。

     



第三十八章 人口激增
    “人要当历史的推动者。”

    这是高继冲给敬梁的一个解释。

    敬梁是聪明人,他明白其背后的含义就是如果你不当历史的推动者,那么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宋齐丘,宋大人于我有恩,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他年纪大了,处境不好,如果能够在淮南安度晚年。如果李璟真听了王爷的建议,在下感激不尽。”

    高继冲笑了:“听你这意思是要回南唐”

    “如果能放我回去的话,您放心,我不会泄露王爷的机密,我只是想陪老大人一段时间,之后王爷需要,我还会再回来。”敬梁要下跪。

    高继冲直接躲开了,笑着说:“你就别做梦了,我不会放你回去的。我放了你,总理府也不会放了你的。而且我知道你现在还没有尽力,我想看看你尽力之后是什么样子。”

    敬梁很无奈。

    高继冲道:“宋齐丘的事情,没有人能够管得了。因为南唐可以说是他建造的,他注定会为南唐拼到最后一口气,也注定他不会与李璟有什么好关系。如果没有人护着他,结局会比高郁还要惨。”

    敬梁突然觉得一种心痛。他早知道会这样,只是不愿意相信。可是现在高继冲直接点出来,敬梁就有些受不了了。

    “如果他与李弘冀去了淮南,就彻底打上了李弘冀的标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去。李弘冀的力量太小了,他需要最大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帝国。所以即便是李璟同意了我的建议,能不能去。还要看他的处境。处境越艰难,他就越有可能去,否者,死皮赖脸他也要跟着李璟。”

    高继冲笑道:“过几天我过生日,我爹我娘肯定会派人过来看我。你说我爹和郭荣将军不打淮南,而直下楚国,负责策反马希萼的宋大人会怎么样”

    敬梁愣了一下道:“那要看楚国给不给进军的借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高继冲道。

    ————————

    高继冲的生日过得很低调。高保正带着柴宜哥,符彦卿派了符金定,高行周派了儿子高怀良到了旅顺。高保正作为高保融的家长办了一个寿宴。然后就和高怀良回去了。柴宜哥和符金定留了下来。这两个人一方面是郭荣和符彦卿送过来读书的,要知道张昭,王朴,赵挺在大汉。那都是顶尖的有学问的人。高继冲收人的标准之高。这就意味着辽东会人才济济。不把孩子送过来,那就是傻子。

    当然,这也是郭家和符家与高家进行联盟的一种表现。高行周派儿子到旅顺也表示了高氏一族要联合在一起的意思。

    这三家联盟,足以动荡一国。

    而刘承祐那边,远没有郭威这么果断。到了七月,才颁发圣旨,表彰高继冲北上抗辽,收复辽东的功绩。赏赐了黄金白银和一万担粮食。可是却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命令高继冲北上消灭石重贵。

    这让吴夏直摇头。这个刘承祐极其手下太嫩了。也太愣了。

    七月,奚常的商队带回来的难民突然增多,同时辽阳方向流入辽东半岛的农人也多了也起来。

    辽河大水,黄河大水。去年在南方的阴雨天气挪到了北方。黄河在郑州决口,一时之间泛流千里。李谷被召集到开封,然后很快赶赴郑州,负责把黄河的决口堵上。
1...5758596061...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