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虚君立宪,以易国城之威望,就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乃是众望所归,为何要让恭王就任?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平稳的推行立宪,既是如此,就不存在大规模的清洗满蒙亲贵!

    听的这番话,奕譞暗叹了一声,重重的磕了一个头,沉声道:非是臣妄加揣测,满洲入主中原,一直皆是以少驭多,一俟汉人得势,岂能容得下满蒙亲贵?岂能容得下满人皇帝,即便是虚君,也不可能容忍!

    慈安登时无语以对,实则这也一直是她忧心之事,尽管易知足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慨念,倡导各族融合,倡导各族平等,但汉人占据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却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易知足胸襟宽广,能接受能容纳,可他死了之后呢?尽管宪法有明确规定,但宪法也不是不能修改。

    略微沉吟,她才轻叹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前明灭亡,朱家子孙被屠戮一尽,即便不为数百万满人着想,也总得为爱新觉罗子孙后代着想罢。

    见她态度有所松动,奕譞试探着道:臣觉的眼下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退居盛京!

    顿了顿,他接着道:北方这场大旱持续四五年之久,元奇竭力赈灾,必然元气大伤,至少七八年时间不敢大举用兵。

    东北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适宜发展工业,而且拥有数百万百姓,悉心经营七八年时间,不说与元奇分庭抗礼,至少也足以自保,总比眼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强。

    慈安听的心里一动,大清的情况与英吉利不一样,即便是虚君立宪,她依然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虽说眼下皇室依然掌控着十多万新编禁军,但她清楚,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内阁和元奇迟早会剥夺这部分兵权,而且皇室也没办法牢牢掌控这十余万禁军,原因很简单,皇室没那么多钱供养!

    若是退居盛京,尤其是能在盛京站住脚,局面就会为之一变!以东北之辽阔,供养十余万禁军不成问题,只要不割据,不企图恢复君主**,元奇和内阁都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大举出兵征伐,如此,既能最大限度保证大清国祚绵延,日子也会舒心不少,还能大量吸引满人回归东北。

    当然,最主要的是此举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朝野上下都忙于北方赈灾,元奇投鼠忌器,不敢这个时候挑起战端,而且持续四五年之久的大灾必然大幅削弱元奇的财力,大灾过后,元奇也需要数年时间进行恢复。

    这不是小事,慈安一时之间也难以决断,况且这事也并不着急,默然半晌,她才抬眼看了奕譞一眼,语气淡然的道:遭逢如此罕见大灾,朝野上下当齐心协力赈灾,跪安罢。

    这是什么意思?奕譞一头雾水,却也不敢饶舌,当即行礼起身,躬身退出。一路走他一路琢磨慈安究竟是否动心,实则他也心知肚明,不论是内阁还是元奇,迟早都会削夺他手头的兵权,要想保住兵权,最好的办法的就是退居盛京!

    三日后,慈安下诏罪己,并明谕天下,一篇洋洋洒洒三千余字的‘罪己诏’同时刊登在南北各大报纸的头版,慈安将这次大灾的责任完全揽在自个身上,从咸丰驾崩,祺祥继位,她垂帘听政开始,历数为政阙失,而最大一条罪状就是祺祥早夭,她罪不可恕。

    罪己之后,她又明确指出,君主立宪取代君主**是当今世界之潮流,实行君主立宪既是顺应时代,也是大清的一大进步,大清要想富国强兵,傲立于世界东方,就必须施行宪政,倡新学,兴民权,办实业。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房。

    听的易正行抑扬顿挫的朗读完慈安的罪己诏,赵烈文赞许道:虽是一介女流,但皇太后的胸襟气度见识皆是不让须眉,有此太后,是大清之福。

    易正行呷了口茶,道:她若拱手交出兵权,那才是真正的造福大清。

    易知足笑了笑,道:只怕恭王压根就没提及此事。

    易位而处,学生也不会提及。赵烈文语气轻松的道:那十余万禁军乃是乃是皇室宗亲和满蒙亲贵身家性命的保障,岂会轻易交出,恭王纵然动心,也不敢轻易开口,除非这罪己诏不起作用。

    易正行追问道:这罪己诏会否起作用?

    不好说。赵烈文摇了摇头道:士绅攻讦内阁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大规模的移民和招工,避免出现土地贬值和人工昂贵的问题,这份罪己诏虽说为内阁解了围,他们只怕未必会善罢甘休。

    一直没吭声的李鸿章缓声道:罪己诏对于士绅的作用不大,但对于保皇派却是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没有保皇派的掺和,仅是士绅不足为惧,顶破大天,也就是多一场舆论战。

    易知足扫了几人一眼,道:若是灾情持续下去,这份罪己诏没有任何意义。

    京师,首相府。

    皇太后如此配合,及时下诏罪己,还真是有些让人意外。肃顺边说边放下手中的报纸,如此一来,市井流言也该消停了罢?

    也就消停一阵子罢了。奕?不以为意的道:旱情持续下去,他们又会蠢蠢欲动,酝酿新一轮的攻讦。

    沉吟了下,肃顺才道:要不,索性将大灾可能会持续四五年的预测散播出去?

    不行,影响太大。奕?不假思索的否定道:这消息一旦传开,粮价必然飞涨,股市也会大跌,元奇定然吃不消,不定还会引起挤兑风潮,这险可冒不起。

    北此次大灾赈济主要还是靠元奇,若是元奇出事,这后果还真是不敢设想,肃顺一脸苦涩的摇了摇头,如此下去也不是个事,总得想法子安抚住那些个士绅。

    奕?一脸的无可奈何,这本就是个死结,如何安抚?

    要不,问问易国城?肃顺道:俗话说这解铃还须系铃人,大规模移民和招工可都是他提出来的。

    真要有办法,他也不会鼓动我去削夺禁军兵权了。奕?没好气的道:明摆着的,这是在做最坏的打算。

    肃顺有些担忧的道:六爷不会是真打算逼迫太后交出兵权吧?天灾**一起来,即便是元奇怕是也扛不住。

    大不了不交出兵权,不至于打起来。奕?缓声道:我一直琢磨不明白,易国城为什么建议在这个时候削夺皇室兵权,只是为了防范士绅与保皇派联手?




第一千零八章 京师密报
    相比于历朝历代,大清下罪己诏的皇帝应该是最多的,从顺治开始到咸丰,历代皇帝几乎都因为天灾**下过罪己诏,唯一例外的是道光帝,慈安因为北方大旱而下罪己诏可谓是情理中事。

    不过,慈安这份罪己诏引起的反响却着实不小,慈安不仅因为北方大旱而罪己,还态度鲜明的肯定虚君立宪,极力支持兴办实业,这令的那些个企图以天灾而攻讦内阁失政的士绅们失去了攻讦的借口!同时,也给蠢蠢欲动的保皇派们浇了一盆冷水!

    随着慈安皇太后的这份罪己诏布告天下,从京师到地方的市井传言都戛然而止,不过,北方的旱情并未因此而有所缓解,北方各省官员士绅求雨的规模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与往年不同,尽管遭灾州县官员士绅百姓以十二分的虔诚求雨,也依然没什么效果,即便是偶尔下两场雨,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往往连地皮都没打湿就云散雨歇,让人失望到极点。

    求雨不来,遭灾州县都将希望寄托到深井抗旱上面来,随着源源不断的钻井机器的供给,随着制做混泥土井桡的混泥土制品厂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机器钻井队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遭灾州县基本都能保证二三支机器钻井队。

    尽管机器钻深井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力挖井,速度快的四五天时间就能挖好一口深井,但对于大面积旱灾的州县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不过,总算是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毕竟机器钻井队的发展速度十分快,而且一旦拥有了深井,以后就不再需要靠天吃饭。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这场大旱目前只是开始,越到后期,旱情越严重。易知足扫了在座的赵烈文三人一眼,不急不缓的道:赈灾的开支有多大,诸位大概都有数,真要持续赈济四年,即便是有南非金矿,元奇也会伤筋动骨,必须加快机器钻井的普及速度,争取在两年内——赶在旱情最为严重的两年之前,保证深井灌溉普及开来!

    大掌柜。赵烈文轻声道:广州上海青岛的机器制造厂如今都是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的生产钻井机器,但北方五省之地太过广袤,要想两年时间之内普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易知足缓声道:加快京师济南太原洛阳四地的机器制造厂投建速度,争取明年开年能够投产,多保证一亩地的收成,就能多减一分咱们赈济的压力。

    话未说完,就见曹根生捏着一份电报脚步匆匆的走进房间,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欣喜,他当即打住话头,道:哪里来的好消息?

    回大掌柜。曹根生朗声道:库页岛来电,在北部东岸奥哈河汇入鄂霍次克海的一带勘探出油泉,出油量极为可观。

    库页岛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易知足早就知道,所以才让人前去勘探,不过他也不知道库页岛油田的的深度,听的勘探出油泉,而且出油量大,他自然是颇为欣喜,笑道: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库页岛油田的发现,确实是个好消息,虽然易知足清楚的知道中国的四大油田——大庆辽河胜利克拉玛依,但大庆辽河和克拉玛依油田他只知道在哪个省,具体的位置却不知道。

    唯一知道大概位置的是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胜利油田,但让人勘探了几年都没发现,很显然油田埋藏的很深,以现在的勘探技术和钻井技术还发现不了,南阳油田,他也有印象,同样派人勘探,也同样没有结果。

    波斯湾油田储量大,想来也容易勘探,但大清如今对于波斯湾的掌控力度不够,海军也不够强大,一旦波斯湾发现大型油田的消息传开,不定生出什么样的变故来。

    这些年大清勘探发现开采的油田只有延庆和玉门两个小型油田,这对于想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推广普及内燃机的大清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库页岛油田的发现,足以弥补这一不足。

    略微沉吟,易知足便吩咐道:在库页岛择址建港,建炼油厂,大举移民!另外,继续深度进行石油勘探矿藏勘探。

    嘀铃铃清脆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话头,赵烈文连忙起身快步上前拿起电话,随即禀报道:大掌柜,是任安,说是有急事。

    让他过来。易知足吩咐道,任安总掌情报刺探,所报皆是机密之事,赵烈文几人连忙知趣的行礼告退。

    任安来的很快,进门行礼之后便径直禀报道:大掌柜,京师密报,西郊禁军连日秘密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内容无从得知,不过,并无军事调动。

    易知足听的眉头一皱,奕譞在搞什么名堂?筹划复辟?这可能性不大,就皇室所掌控的那十余万禁军,塞牙缝都不够,奕譞不可能如此愚蠢,敢于以卵击石,况且,慈安刚刚才下罪己诏,并且布告天下,不可能同意复辟。

    任安犹豫了下,才道:以属下分析,奕譞极有可能是打算乘着北方大灾之机,退据盛京。

    退据盛京?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这个可能倒是有,略微沉吟,他才问道:盛京以及两京铁路,有无异常?

    没有。任安朗声道:属下特意问了一下,没有半点异常。

    易知足道:继续打探,有消息随时禀报。

    待的任安退下,他点了一支香烟缓步踱到窗边,北方各省大旱,这个时候若是慈安带着小皇帝率领十余万禁军执意要退往盛京,就不是一般棘手,总不能在这节骨眼上爆发大规模内战吧,慈安可能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于冒险!

    或许,这并不是慈安的意思,若是慈安同意,奕譞也用不着接连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十有**是奕譞想挟持慈安和小皇帝退据盛京!

    摁灭烟头,他快步回到办公桌前,摇了摇电话,拿起话筒吩咐道:接首相府,恭王办公室。



第一千零九章 东巡祭祖
    京师,圆明园,绮春园。

    宫门外,递了牌子求见的奕?背负着手缓步来回的踱着,虽然神情平静,但来回的踱步已将他焦急的心情暴露无遗,醇亲王奕譞若是挟持慈安皇太后退据盛京,事情就真的闹大了!

    一放下电话,他就急匆匆的赶来绮春园,为的就是想试探慈安本人的态度,若是慈安无心,则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若是慈安也有心前往盛京,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当初为了能够顺利平稳的推行宪政,为了稳定皇室宗亲和满蒙亲贵人心,并未提出收缴慈安掌控的十余万新式禁军兵权,如果慈安在这个时候执意要退往盛京,以京师他所掌控的兵力着实难以阻拦,而且一旦阻拦,必然引发大规模的战端,眼下北方大旱,赈灾尚且顾不过来,爆发大战,会是什么后果?

    诺大的永春堂里里外外一片安静,侍候的太监宫女都走路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影响皇太后在静室里的祈祷,尽管知道旱情可能会持续数年,虔心祈祷求雨的可能性极小,但慈安每天依然还会抽出时间静心祈祷。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到的门外停了下来,随即就听的总管太监王礼略微显的有些急迫的声音,禀皇太后,恭王递牌子求见,说是急务。

    低声呢喃祈祷的慈安微微愣了一下,才淡然吩咐道:请恭王去花厅。

    奕?匆匆前来所为何事,才下的罪己诏,又出了什么事?难不成是奕?建言退据盛京的事情走漏了风声?这似乎不太可能。

    退据盛京,这事她仔细考虑过,还是觉的有些冒险,有十余万禁军保护,前往盛京不成问题,但到盛京之后,会是什么情况?内阁又会是什么反应?元奇会是什么反应?朝野上下又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连虚君立宪也无法保住?这些问题都不能深思!

    奕?快步进的花厅,依足礼数请安见礼,慈安照例是赐坐赏茶,谢恩落座之后,奕?耐着性子道:皇太后深明大义,下诏罪己,使得内阁免遭攻讦,实是大清之福。

    慈安语气淡然的道:北方大旱,身为大清皇太后,下诏罪己,促使朝野上下同心同德赈灾抗旱,乃是职责所在。顿了顿,她接着道:皇叔日理万机,今日前来觐见,不会只是为了道谢罢?

    臣是特意前来禀报。奕?缓声道:大举移民,大规模兴办实业,招募青壮,有损士绅利益,两者看似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却有法子缓解,而且还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土地兼并的顽疾。

    果真是有法子缓解与士绅的矛盾?还能顺带一劳永逸的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慈安不由的大为好奇,要知道土地兼并问题是历朝历代都无法妥善解决的顽疾,也是改朝换代的根源所在,内阁居然能够解决?她漫应了一声,道:不知是何妙策?

    奕?也不隐瞒,将易知足提出的逐步收购土地,扩大国有土地规模的设想详细说了一遍,他有意提起这个话题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告诉慈安,内阁和元奇有能力解决与士绅的矛盾冲突,不要幻想利用士绅与元奇的矛盾,挑起事端或是达到其他政治目的。

    由元奇贷款,朝廷逐步购买土地,租给无地农民,使得土地逐步国有化,慈安听的暗赞不已,此举既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为朝廷开创了一大财源,还能稳定田地的价格,再加上农业机械的普及推广,确实也能缓解与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的矛盾。

    略微沉吟,她由衷的道:易知足不仅敢想,气魄也是无人能及,如此一来,真正可保我大清千秋万代!

    奕?瞥了一眼珠帘后影影绰绰的慈安,很是突兀的道:臣近日听闻,皇太后有意携皇上东巡祭祖?

    清帝东巡祭祖有着极高的政治意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帝先后十次东巡祭祖。光绪现在不过是尚未亲政的小皇帝,自然不可能东巡祭祖,奕?如此问,是隐晦的试探。

    慈安一听这话,就知道是奕譞提议的退据盛京的事情走漏了风声,当即便道:皇叔说笑了不是,皇上尚是幼冲之年,如何会东巡祭祖?纵然要仿效列祖列宗东巡祭祖,亦要等到成年亲政之后。

    皇上虽是幼冲之年,但大清虚君立宪,如此大事,也着实有必要东巡祭祖!随着话音,奕譞大步走了进来,一脸傲然的瞥了奕?一眼,这才跪下叩安,臣奕譞恭请圣安!
1...625626627628629...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