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第一七五章 挟洋自重
    见易知足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伍长青殷勤的为他斟了杯茶,这才斟酌着道:十三行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和美国,如今美国生经济大恐慌,若是再与英国爆战争,这对外贸易必然断绝。?

    这尚且是其次,大战一起,且不说广州城,西关和河南岛悬于城外,必遭战火荼毒,百年繁华毁于一旦,多少商贾百姓家破人亡,元奇和十三行皆无可幸免。

    知足兄眼光卓绝,素来足智多谋,熟知欧洲格局,了解英国国情,不定能够想出什么法子来避免这一场战事,这可是万家生佛的大善事大功德。

    阻止鸦片战争的爆,在当前来说或许算得上是一件大善事大功德,但从长远来看,绝对算不上,虽说有广州一口通商,但整个大清实际上却是处于封闭状态,英国人通过鸦片战争逼迫大清五口通商,等若是强迫大清向世界敞开怀抱。

    这对大清来说,是件好事,对易知足来说更是好事,世道不乱,他就没法名正言顺的创建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没有足以自保的实力,他的商业帝国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就是为朝廷做嫁衣,可以说,他是期盼着鸦片战争爆的,唯有如此,他才能挟洋自重!

    默然半晌,易知足才看向伍秉鉴,开口道:朝廷全面严禁鸦片,已成定局,战争爆,亦是无可避免,靠朝廷兵马保境安民,实属奢望,当务之急,是扩大元奇义学规模!

    扩大元奇义学规模,就是为筹建私军做准备,伍秉鉴看了他一眼,闷声道:扩大元奇义学规模,能保得西关和河南的安宁?

    能!易知足语气笃定的道。c

    哦?伍秉鉴有些诧异的盯着他。广州绿营水师两万人尚且无法保境安民,新筹建的私军能保西关和河南岛的安宁?

    伍长青忍不住问道:知足兄准备筹建多大规模的私军?

    兵贵精,而不在多。易知足沉声道:况且,规模太大也会令朝廷忌惮。是以最好控制在一千至左右。

    伍秉鉴有些动容的道:一千人就能保的西关河南不失?

    这一千兵力是明面上的,一旦爆战争,完全可以打着团练的旗号公开驻扎在河南岛或是西关。??易知足道:暗地里,咱们还有四艘快巡防战舰,一艘战舰的常规兵力配置在四百人左右。四艘战舰的兵力至少也在一千五六左右。

    咱们这两千五百兵丁的战力不是绿营水师可以相比的,不说能够媲美英国海军,至少能大力牵制,与绿营水师配合,要保西关和河南岛不失,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易知足信心满满,但伍秉鉴心里却依然不放心,沉吟片刻,他才道:老夫记得,知足跟美商订购的是三千枝火枪。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那三千枝火枪只是用于训练,火枪的损耗相当高,频繁使用三四年的火枪基本都要报废。说着,他笑了笑,道:平湖公无须担忧,咱们这支私军,兵力虽少,但战力必定不俗,海战,晚辈不敢夸口。但是6战,绝对能够以一当十,保西关和河南,绰绰有余。

    其实。晚辈也希望能够扩大私军规模,但养一支规模庞大的私军,晚辈担心负担不起,咱们的私军不是八旗绿营,战舰火炮火枪都是极为烧钱的,二千五六百人。一年的开支估摸着都得二十万两银子,规模再大,真心养不起。

    二千多人的规模一年就要二十万两银子的开销?这开销也太大了,这一点,伍秉鉴还真是没想到,他疑惑的道:开销要如此之大?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私军的饷银必然不会低于八旗绿营,日常的实弹训练也是少不了的,再加上战舰的维护保养,二十万都还算是少的,一旦有战事,开支还要更大。

    听他如此说,伍秉鉴反倒是放下心来,对方沉的住气,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在他这个年龄来说,十分难得,默认半晌,他才道:扩大义学规模,如何消除地方官府的戒心?

    培养技工人才。易知足含笑道:总督府和粤海关皆已经同意修建佛广铁路,接下来,我会申请建造与铁路相关的工厂,诸如钢铁厂,机器制造厂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就以这个名义扩大义学的规模。

    这倒是可行,有总督府和粤海关的允许,地方府县官员没谁敢去管元奇义学的闲事,伍秉鉴稍稍沉吟,便表态道:既是如此,那就无须顾忌,扩大义学规模。

    从伍家花园出来,易知足心情大好,他是真没料到,这才五月,朝廷在禁烟方面就有了那么大的举动,这等于是给他多争取了半年时间,如今距离鸦片战争爆只有两年,时间仍然有些仓促,不过,还是有希望赶上鸦片战争这场大热闹。

    眼见已是中午,易知足没有再去义学,径直返回西关,回到元奇总号,他还没进容园,孔建安便从后面追了上来,道:大掌柜回来的正好,总督府来人,说是总督大人有请。

    邓廷桢找他,多半是关于黄爵滋的《请严禁漏卮以培国本事之事,易知足不觉有些纳闷,这事情哪有他插言的份?不过,正好方便他禀报建工厂的事情,他不敢怠慢,当即转身出了大门,坐轿赶往总督府。

    坐在轿里,他才想起,关于严禁鸦片,他似乎是给邓廷桢提过三条建言,一是严禁走私,二是在藩属国种植鸦片,三是缩小对外贸易的顺差,形成良性循环。这之后,一直不见有动静,想来是邓廷桢没有向朝廷上书。

    转念一想,他又觉正常,这三条建言,第一条是老生常谈,第二条则是关乎禁烟和弛禁的立场问题,第三条对朝廷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如今白银流失严重,大清对外贸易已经是逆差,不对,他现在大量进口钢铁,兴建铁路,不就是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可能?



第一七六章 捡便宜
    轿子在总督府大门外的街口,易知足便跺脚落轿,而后一路快步前行,远远便见着总督府大门外停着一顶绿呢大轿,他估摸着是巡抚怡良在总督府,广州地面上,除了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就只有督抚能坐绿呢大轿。??c

    怡良,字悦亭,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今年二月才从江苏布政使任上迁升为广东巡抚。此人年纪不大,才四十七岁,刑部笔贴式出身,提升为员外郎后外放地方,一路迁升,官运亨通,历任广东高州广西南宁知府,云南盐法道,山东盐运使,安徽江苏按察使,江西江苏布政使。

    上个月底,怡良到任,易知足去拜揭过,此人正当壮年便位居封疆,估计在广东巡抚任上会呆上几年,他这几年要在广州大展拳脚,正是最关键的几年,对广州地面上的大员不能不逢迎。

    总督府门房对易知足很是热情,见他进门,一个伶俐的连忙快步迎了上来,殷勤的将他领到二堂外,禀报之后,一个长随快步出来,恭敬的道:部堂大人方才还在催问,易大人快请进。

    易知足并未着官服,进的房间,见的邓廷桢和怡良两人一身官袍,他略微局促,邓廷桢已是含笑道:知足是匆忙赶来的罢,无须拘礼,坐。·?h??

    有怡良在场,易知足不敢太过随意,长揖见礼之后,才在下坐了,怡良个子高大,生的甚是魁梧,方脸长须,与清瘦的邓廷桢形成鲜明的对比,见邓廷桢对易知足如此随和,他心里暗忖传言不虚,看来邓廷桢对这位元奇大掌柜果真是颇为青睐。

    俟易知足坐定,邓廷桢才开口道:今日邸报,知足想来是看过了罢。

    回大人。易知足欠身道:在下一早前往元奇义学视察。刚回元奇总号,听闻大人相召,便匆匆赶来,还未看到今日邸报。

    黄爵滋上了份折子——《请严禁漏卮以培国本事。邓廷桢说着。随手拿起茶几上的邸报递过去,道:知足先看看。

    对于《请严禁漏卮以培国本事一折,易知足先前听过一遍,是以看的极快,便看边总结。《请严禁漏卮以培国本事洋洋洒洒数千字,实则归纳起来就是四点,一,银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白银外流,而且近十余年来,白银外流数量惊人。

    二,历来提出的禁烟之法,严查海口杜其出入之路禁止通商查拿兴贩严治烟馆开种罂粟之禁听内地熬烟抵制外来鸦片等四种方法均不能遏止鸦片的流入。·?h??

    三,把鸦片泛滥白银外流的终极原因归结于吸食者,建议通过严刑酷法来严惩吸食鸦片者。以一年为期,未戒除烟瘾者,处以死刑。

    四,提出以推广戒烟方保甲法辅助重治吸食之策的执行。

    看完归纳之后,易知足没有急于开口,毒品难禁,他是十分清楚的,鸦片流毒中国二百年,真正能禁绝鸦片的就是新中国建国后的那数十年,对外开放之后。毒品又卷土重来,开始泛滥,虽然一直不遗余力的禁毒,但成效并不大。

    以大清眼下的情形来说。要想做到完全禁绝鸦片,对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或许是最为有效的法子,也可以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未免太酷苛了一点。

    略微思忖,他才开口道:鸦片流毒数十年。如今一年流入鸦片数百万斤,吸食者数以百万计,要禁绝鸦片,非是一蹴而就之事,急于求成,怕是会事与愿违。

    怡良瞥了他一眼,道:知足反对以死刑来严惩吸食鸦片者?

    反对。易知足毫不迟疑的道: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贩卖鸦片者,又当处以何刑?再则,烟瘾难戒除,这是众所周知之事,吸食鸦片者又皆是有一定资产者,如此严法酷刑,就不虑地方动荡?

    怡良是极力主张严禁鸦片的,听的这话,不由的微微一怔,这还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吸食鸦片的都是有钱人,真要严惩吸食者,地方大小官员和胥吏还不上下其手,借此机会大肆敲诈盘剥,激民变,引地方动荡,也不是没有可能。

    邓廷桢抚了抚长须,道:知足以为该如何禁烟?

    法不责众。易知足缓声道:鸦片之害甚烈,在下亦赞成采用严法酷刑以严禁,但严法酷刑所针对者,应该是贩卖鸦片,开设烟馆者,而不是吸食者,对于吸食着,当重在戒除烟瘾,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强迫吸食者戒除。

    再则,便是塞源竭流,严禁鸦片流入,严禁鸦片种植,没有鸦片,吸食着自然也就自然而然的戒除了烟瘾。

    邓廷桢微微颌道:知足去年就禁绝鸦片,缓解白银外流向本部堂提了三条建言,如今可还记得?

    自然记得。易知足朗声道:严禁鸦片走私,在藩属国种植鸦片,促使对外贸易良性循环。

    在藩属国种植鸦片?怡良听的大为好奇,连忙道:知足能否详细说说?

    易知足此时已是反应过来,邓廷桢今日召他前来,不是为了听取他对《请严禁漏卮以培国本事的看法,而是借这个机会,要他将去年的三条建议说给怡良听,事情明摆着的,怡良是满人,一路青云直上,显然是颇受道光的器重,邓廷桢这是想借他之口,将易知足的三条建言上书朝廷。

    想明白这点,易知足当即将三条建言的内容详细的解说了一遍,在藩属国种植鸦片这在大清是没人提出过的,属于易知足创,这法子不仅能打击鸦片走私,缓解白银外流,而且每年还能为朝廷赚数以千万两计的白银。

    怡良听的是两眼亮,他有些纳闷,如此大利朝廷的建言,邓廷桢为何一直没有上书朝廷?

    他甚是精明,转念就明白过来,对于鸦片,邓廷桢一开始是赞成弛禁的,在道光十六年曾上折子《请准照许乃济所奏弛禁鸦片并拟章程呈览折,支持弛禁。后面见风向不对,态度急转,由弛禁改为严禁。

    而在藩属国种植鸦片,等若是变相的弛禁,邓廷桢怕是担心落得个反复无常的名声,所以才没敢上书,想到这里,他不由的暗笑,如此一来,他倒是捡了个大便宜。



第一七七章 良性循环
    当然,这个便宜不好捡,怡良心里明镜似的,眼下情形,全国上下一片严禁鸦片的呼声,此时上书变相弛禁之策,是有一定风险的,不过,这个风险值得一冒,对于才迁升为广东巡抚的他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看书

    别看巡抚与总督只相差一级,但这一级却是天堑,多少人一辈子也迈不过这道坎,在藩属国种植鸦片却是给了他一个难得的契机,一旦道光采纳这条建言,他就极有希望出任云贵总督。

    道光会否采纳这条建言?关键在禁烟的效果有多大,若是效果不佳,则十有会采纳,若是禁烟收效甚佳,则几乎没有可能,即便如此,他也不太担心,毕竟在藩属国种植鸦片对朝廷而言,有着极为丰厚和可观的收益,一年上千万两白银的收入,这是道光和众大臣难以拒绝的诱惑,就算不采纳,也不至于降罪,不过,最好还是用密折拜。

    细细思量权衡了一番,他才看向易知足,一脸亲切的问道:朝廷若是全面禁烟,以知足看来,成效会否显著?

    听他如此问,易知足知道他是动心了,略一沉吟,才开口道:这得看朝廷禁烟的决心和力度有多大,若是吸食鸦片者死罪,必然成效斐然。?c?

    这等若是说,不严惩吸食鸦片者,便不可能取的多大的成效,怡良心领神会,微微点了点头,对易知足大生好感,含笑道:《铁路兴国十八条和《国债论虽然没在邸报上刊载,但在京师传的沸沸扬扬,本官亦略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知足虽则年少,却是难得的经济大才。

    易知足连忙欠身道:中丞大人谬赞。对于经济之道,在下不过略窥门径,经济大才,实是愧不敢当。

    见他有才不傲。循矩守理,气度沉稳,怡良心里越喜欢,暗忖难怪邓廷桢对他青睐有加,当即含笑道:知足眼界开阔。见解独特,实非常人能比。顿了顿,他才接着道:知足所言,对外贸易良性循环,采购对大清有益之物,指的可是铁路?

    正是。易知足朗声说道:鸦片走私,大清一年流失白银数千万两,若是用于引进铁路修建,两年就足以修建一条广州至京师的铁路。如此一条铁路,每年至少可为朝廷增加数百万两收入。

    奉粤海关之命。十三行拟建一条广州至佛山的铁路,正与花旗国铁路公司洽谈,力争三年之内完工,一旦朝廷全面禁烟,十三行当能说服花旗国商人放弃鸦片走私,循规守矩,从事正当商贸。

    走私鸦片的主要就是英吉利和花旗国商人,听的这话,邓廷桢有些动容的道:十三行真能说服花旗国商人放弃鸦片走私?

    易知足点了点头,语气笃定的道:至少有七成把握。略微一顿。他才接着道:花旗国国内如今正在爆一场经济大恐慌,大量银行倒闭,股票急跌,房地产处于崩溃边缘。他们急需扩大对外贸易,大清铁路修建的市场潜力相当大,花旗国急于与朝廷合作,承揽大清铁路修建工程,必然不愿意因小失大。

    这番话,邓廷桢和怡良都听的似懂非懂。但大概意思却是明白的,略微沉吟,邓廷桢急切的道:十三行可有法子令英吉利商人也放弃鸦片走私?

    没有。易知足摇头道:花旗国立国时间不长,根基太浅,不可与英吉利相提并论,况且,英吉利国内经济形式一片大好,鸦片走私数量也不是花旗国所能相比,断然不会主动放弃鸦片走私。

    邓廷桢哑然失笑,自个倒是有些得陇望蜀了,不过,能说服花旗国主动放弃鸦片走私,已经很是难得了,他当即叮嘱道:全国厉行禁烟,势在必行,十三行当竭尽所能让花旗国商人主动放弃鸦片走私。

    谨尊部堂大人钧令。易知足欠身道,抬起身,他朗声说道:追根溯源,鸦片走私的根源在于对外贸易的不平等。

    鸦片走私猖獗之前,大清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所有与我大清贸易的国家几乎都要装载白银前来大清贸易,年复一年,各国的白银亦是大量流失。

    数十年前,与十三行贸易的国家多达数十个,但近年来,大都绝迹,独剩下英吉利和花旗两国,原因何在?很简单,其他各国没有足够的白银前来贸易,不得不退出与大清的贸易。

    英吉利与花旗两国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寻找到了白银替代品——英吉利用印度的棉花和自产的纺织品,美国用的是花旗参和毛皮,即便如此,两国与大清的贸易仍然需要消耗数量不小的白银。

    在这种情况下,逼迫两国商人不得不千方百计的寻找更好的白银替代品,最终,他们找到了理想的替代品——鸦片,不仅改变了白银持续流出的窘迫处境,还一举扭转了整个贸易的局面,变逆差为顺差,大清的白银也因此从流入变成持续大量的流出。
1...6566676869...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