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真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沁纸花青
两人又迈开步子。但李伯辰瞥了方耋一眼,心道,也难得他能说这些话。起初听了的时候,他心中第一个念头是,方耋是不是想挑拨离间、叫他自己受重用?可又想,这人很聪明,该会明白常家是自己的亲族,他却到底只是外人。此时说这些话,非得叫自己心中厌烦不可。但既然还是说了,可见是真心的吧。
至于他说的对不对……李伯辰不愿去想,但一个个念头却还是生出来了。
也不能说不对吧?
也有些得怪自己。今天在山上,自己对那咒诀表现得一窍不通,虽说在修行常识方面,自己的确无法与常家人比,可难免会叫人心中生出些轻视之意的。且常休、常秋梧在此地待了许久,自己来这儿虽说做了个“君侯”,但到底算是客场。
要是他们两个人事事都唯命是从、诚惶诚恐,才奇怪的。
不过说到军事,他心里的确有些不舒服。常休和常秋梧似乎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赞成兵行险招。
但李伯辰觉得,想要与隋无咎和平相处,不能靠势力制衡,或说“政治”。屯中的五十来个人的确不是玄菟军的对手,然而披甲车是一定要拿到的。要是这些车都落到了隋无咎的手中,再想要就太难了。一定要在他来这之前,把这事儿给办了。
其实还有一件事,方耋不知道。要知道了,只怕会更忿忿不平——在书房取书的时候,常休提起起向李生仪请求派遣些通晓机关术的人才之事。又说,“日后君侯日理万机,就不是统兵的将军了,军旅中事,怕也需要个人才”,而后又提议叫李生仪派遣位将军来,说帮着练兵。
常休说,从前李国的名将们,大多在国难时战死了。但不少名将之后还在李生仪那里,颇有些家传。若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二,该大有裨益。
又将李生仪身边的几个年轻将领说了,一一介绍了他们的家世。他说的其他几个李伯辰一概不知,但提到“秦乐”这个名字的时候,李伯辰意识到,就该是在路上遇着的那个被李生仪贬斥了的。
秦乐的高祖是当年李国的镇南大将军,父亲则是安州将军,的确算得上满门将才。李伯辰那时想,如果非要请一个人来的话,那自己与这人打过交道,还是请他比较好。
他之所没有反对,是因为觉得常休所说也在理。在无量城做统领,其实与在境内不同。城中军法严酷,战事频繁,其实用不着操心太多征战以外的事。且那时期的经历,都仅是记忆——从前那位只想着杀敌,对别的统御之道,实在不上心。
这种情形,要在一军之中做个中下级军官倒无所谓——事事都有上峰的命令。可要如眼下这般,要将一支军队从无到有地带出来,李伯辰便清楚自己很难能做得好。
因而也答应下来了。
可这些,真如方耋所说,是他们想要将自己“供”起来么?
他轻出了口气,抬头往远处看了看。但就在瞧见自家宅院门的时候,想起昨夜隋不休曾站在那里。想起了隋不休,又忽然想起他在老槐树下说的那几句话——“礼,也是驾驭之道”。
当时他说,“常秋梧比你年长好多,境界也比你高,还是得乖乖叫你表爷爷。你外公是你的长辈,还得对你行礼、喊你君侯”。
可要是反过来想,自己已是君侯,却不能事事由心,正是因为“礼仪”二字。白天的时候不情不愿地站在众人面前,不也是因为“礼”么?
隋不休所说的“驾驭”……倒是谁在驾驭谁?
原来他想说的是这个?!
李伯辰想到此处,心里未免有些不是滋味——方耋说的那些不算挑拨离间的话,那隋不休说的这些呢?即便真存了些挑拨的意味,又是不是真的?
可终究又道,算了。一个月前我还无处安身,如今却已经算是性命无忧了。这些东西,多半是外公和奉至给的。民生我的确不大懂,军事……他们没见过无量城、北原是什么样子,要觉得我能力不足,也不怪他们。
要是我此时刚刚得了些安稳,立时就想如何争权夺势,那也太下作了。至于在李生仪那里请将么……要真能学到些东西,也是好事。
只不过,披甲车是一定要弄到的。我得叫外公和奉至知道,我在北原上可不是只靠着运气好,才浑浑噩噩地活下来的。
两人回到宅中,也才是晚间六时许。打水冲了凉,又换上居家的衣裳,李伯辰便取了一卷书走到门前石阶上坐着,一边吹风一边想今夜要做的事。
五十三个兵没有住在统一的营中,而还是在各自家里。刚才他在常秋梧那知道了那些人的名字、住处,差不多都记下了。等再晚一些,约夜深人静之时,他便要去各家探一探。
今日忽然放粮、尊自己为君侯,白天在心里说话那人一定会急于报给朱厚,到那时要真找着了、跟上了,大概就知道了朱厚的藏身处、也就晓得雷云洞天秘境在哪了吧。
想了这些,便将书翻开,借着月光慢慢看起来。寻常人在这时候该看不清,但他是修行人,倒不觉得很吃力。这书是说运气之法的,算是修行一途的启蒙读物之类,他已有基础,从头看起来也不觉得晦涩,反而读得很顺畅。
这么看了一会儿,听见方耋也走出来站到自己身后。李伯辰转脸一看,他手中也拿着自己给他的一卷书,便道:“正好。咱们两个一起用功,哪里不懂可以谈论谈论。”
方耋在他身边坐下,道:“怎么不去屋里看?还有灯。”
李伯辰笑了笑:“在屋里静不下心。”
两人沉默无声地看了一会儿书,听着脚步声。抬眼一看,是三个男子结伴走过来,都面生。但看穿着打扮,都是屯里人。那三人远远瞧见李伯辰,愣了愣,原本有说有笑,此时也都敛容正色了,快步走过来,齐齐站下施了一礼,道:“拜见君侯。”
李伯辰站起身,道:“啊……不必客气。诸位有什么事?”
三人当中一个方脸、年约四十的男子道:“君侯,在下陈乔。这两位是刘幸和孟杰远……蒙君侯不弃,要在屯里任职,就来拜谢君侯。”
哦,是这三人。常秋梧所委任的十二人当中,叫陈乔掌管乡间法纪,余下两人是给他做帮手的,其实就相当于衙门里的判官、捕头和捕快吧。听这陈乔说话颇为从容得体,也许从前是读书人,或者也出任过公职。
李伯辰想了想,道:“原来是三位先生,往后还要多多仰仗。”
又笑道:“我这里也没什么事,闲着读读书——常先生应该还没睡下。”
陈乔愣了愣,才道:“哦,好、好,那不打搅君侯,告辞。”
李伯辰点点头,又坐下了。三人忙加快脚步走开。
他又看了几行字,听方耋道:“哼。刚才才说好了用哪几个人,这些人倒是早就知道了。”
李伯辰翻了一页书,笑了笑:“方兄,有人帮着操心,不也省事多了么。你我这种武人,哪能耐得下性子去做那些。”
方耋忍不住道:“我从前也不是武人。做大会士的时候,也管人的。”
李伯辰道:“能管人的人不少,可像方兄这样叫我放心的就不多了。你不做我的亲卫十将,谁来做呢。”
方耋愣了愣,才道:“哈,将军,的确是这个道理——那我们还是进去吧。省得叫这些往常家赶着巴结的为难。”
李伯辰道:“这里风好,懒得动。”
方耋想了想,笑道:“好,我继续陪将军读书。”
过了一会儿,又有两拨人走过来,瞧见李伯辰坐在屋外,也都停下来问好。等听常宅那边的自鸣钟响了七声时,陆陆续续已过去了十个人。
李伯辰手中这本书名为《炼气明义》,说的多是一些名词释义,此时已看了小半了。他觉得头脑有些发木,便站起身打算去屋里拿一本讲修行典故的缓缓思绪。但刚站起身,又瞧见两人走过来,再细看,是孟娘子和孟培永。
他在心里低叹一声,打算进门。可孟娘子已远远叫道:“哎呀,李兄弟,真巧了!”
李伯辰只得转过身,笑道:“孟大姐。”
孟娘子和孟培永走到门前站下,道:“你这大君侯,怎么还坐在台阶上?”
又笑:“白天的时候不得空,刚把家里那两个哄睡了,赶紧来给你贺喜。”
她倒是会说话。李伯辰道:“那多谢大姐了——我正好还要读书,就不耽误你的事了。”
孟娘子道:“我们能有什么事,就是给你送个东西。大郎,给君侯瞧瞧!”
孟培永手里捧了个木匣子,约有一个巴掌大小。听了这话,道:“君侯,这个,这个是我自己做的一个小玩意儿。那个自鸣钟吧,太大!我这个啊,虽说不能鸣响报时,但是轻巧。就是,里面没有术心,得拧拉杆来用。那你往后要是行军打仗,这也方便嘛,不像自鸣钟,好大一个家伙,带都不好带。”
李伯辰愣了愣——他们真是来给自己贺喜的?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道:“好,好,孟大姐、孟先生,里面请!”
将两人迎入堂中,把灯拧亮,孟培永才把那木匣打开。李伯辰这才意识到,这匣子本身就是钟的外壳,里面是一面金灿灿的铜轮,外圈刻着二十四时,内圈刻着十二时辰,另有时针和分针。铜轮中间是一个尾指长的木杆,孟培永道:“每隔十一个时辰,就拧拧这木杆,拧到拧不动了,也就好了。”
这东西对李伯辰来说,既不新奇,也很新奇。他忍不住道:“孟先生,这是用发条的么?”
孟培永愣了愣:“发条?那是什么?我这个是用机关的。”
李伯辰点了点头,意识到自己该是撞了个大运。白天的时候想找人教孟培永机关之术,是觉得他主意很多。那时想,这孟家屯里千把人,未必真有那种惊世之才,孟培永或许天资不凡,可也只是在这种小地方出挑罢了。
但如今意识到,这人该的确是顶尖的人物。在他来处也有这种钟表,但那东西可不是一个人自己捯饬出来的!
:。:
:
(iishu)是,,,,!
第二百二十三章 李伯辰发了很大的脾气
【】(iishu),
李伯辰心中的沉郁之情一时间都散了,道:“孟先生,能遇着你,真是三生有幸。”
孟培永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只道:“哪里,哪里,都是些小玩意儿——君侯,能给我说说那发条么?”
这时方耋烧了水进来,孟娘子忙道:“哎呀,怎么好叫主人家忙,我来我来。”
不由分说便出了屋,到灶间去了。
孟培永似乎真是个机关迷,李伯辰便将发条是什么给他说了。孟培永听得很高兴,说话又流利起来,拉着李伯辰讲起他做的另一些小玩意儿。但李伯辰心里想的却是孟娘子。
头一次来的时候,是她拉常秋梧来为买卖做见证,常秋梧委任了十二个管事的人,孟娘子是唯一一个女子,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错。可她跑到自己这儿来,没先去拜会常秋梧,实在有些古怪。
等孟娘子煮了热茶端上来,孟培永才停下话头。
四人喝了几盏茶,孟娘子看了看方耋。李伯辰微微一愣,道:“孟大姐,方兄不是外人——是有什么话要讲么?”
孟娘子这才对方耋笑了笑,将手伸进怀里,也取出一个木匣。这木匣扁扁的,看着颇为精致,四角也不知是镶了金还是铜。她将木匣搁在李伯辰身边的桌上,道:“君侯,把这个收下吧。”
她私底下向来叫“李兄弟”,此时却郑重其事起来。李伯辰想了想,将那木匣打开了,见里面是一叠纸,再展开一瞧,都是田契、房契。
他愣了愣,道:“这是做什么?”
孟娘子笑道:“给君侯贺喜的。这些田契,都是屯里的良田。余下不是我家的,都算不得好田。我留了自家的宅子,还留了坡下的四十亩地,剩下的,都赠给君侯。”
李伯辰将木匣合上,道:“孟大姐,这礼太重,我不能收。”
孟娘子道:“君侯,往后——”
李伯辰一抬手,道:“孟大姐,孟先生,你们一定要这么干,那我就送客了——往后也不要登我的门。”
三人都愣了愣,似乎吓了一跳。李伯辰知道自己的话说得有些重,便又叹了口气:“我到这儿来,不是为了这些,我也不是朱厚那样的山匪。再说,朱厚在的时候,你们这些东西都好好的,我来了,却收了?这算什么?”
“我这个君侯,我自己都没怎么当真。我乐意和大姐你来往,是因为觉得你心地好。前些日子你帮我,也不是因为什么君侯吧?即便我真想要什么田地财宝,也不会要你的。要还当我是那个李兄弟,就不要提这些事了。”
四人沉默一会儿,孟培永道:“你看,我就说。你个妇道人家。”
孟娘子道:“唉,是我不好,李兄弟,你别往心里去。我就是想……你总得赏人点什么吧?往后我们一家老小,都得指望着你……我给你赔不是。”
李伯辰摇摇头:“孟大姐,不是你们指望我,是大伙儿都得彼此依靠着。”
他说了这话,便不再开口。孟娘子便道:“唉,李兄弟……唉,是我不好。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李伯辰点头道:“也好。”
他起身将人送到门外,两人走出几步,孟娘子回头道:“李兄弟,你人心善,可是也得提防着点。朱厚在的时候,有些人在屯子里管人管事,很得意。如今朱厚不在了,未必会高兴的。”
李伯辰想了想,抬手施了一礼,道:“好,大姐,我记下了。”
待见着两人走远,李伯辰站在门口又叹了口气。方耋皱眉道:“将军,刚才干嘛发那么大脾气?”
李伯辰转身走回院中,道:“就是有点不痛快。不过也是我不好,不该说那些话。”
方耋关了门,道:“要是我,有人给我送地送房,高兴都来不及。到时候我老娘住一套,我自己住一套,再买几个水灵灵的丫鬟伺候着,吃饭都叫人喂到嘴里。”
他是在逗自己高兴吧?李伯辰笑了一下,可又叹道:“我刚来的时候,孟大姐帮了我们不少。可是刚才,唉,是想看我会不会收么?我只是不高兴她信不过我这人。我之前和小……我之前就想过,往后要是真遇着这些事,人和人试来试去,我只怕要头痛。如今成真了。”
他说了这话,方耋没言语。等他走回到堂中,才听方耋道:“将军,要人家真是想送呢?”
李伯辰愣了愣,道:“谁会这么傻。”
方耋走到门前站下,按着刀柄、皱眉想了想,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看,要是换种情况——你前几天才从外地来到这儿,常家人对这里的人说,将军你是李姓王族,是君侯,那这里的百姓们可能也就听一听,没什么人往心里去——在现如今这算什么?算造反呀。”
“可是之前还有个朱厚。朱厚来之前,这里的人安安稳稳过日子,往侯城的官府缴税,那田契房契也都是隋廷发的,谁也不会白白送别人。可是朱厚来了,这孟家屯就成了他的私产了,或许像将军说的那样,他在的时候还没收田,可是早晚要收吧?你看他把粮都给收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