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银河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岭南仨人

    经过修改之后的飞艇形状和一个救生圈差不多。

    他输入的内侧直径是参数210米,整个飞艇平台和一个大号的救生圈一模一样。

    而为了平衡和平移,飞艇的控制仓是三个,呈现出等边三角形的布置。

    “忠,用超算计算一下,如果要将有效载重提升到五十吨左右,大概需要多大的气囊。”

    [需要……]

    黄豪杰摸了摸下巴,看着已经差不多完成的初步设计的方案。

    嗑嗑!

    “进来!”

    “老板您好!”三个高空飞艇研究员连忙问候。

    “不用客气,你们帮我看一下,这个设计方案。”

    三人围绕着那个救生圈形状的飞艇思考起来,并不时地讨论或者计算参数。

    “老板,你这个飞艇是打算用于什么的?”

    “固定在一个区域的平流层顶部或者中间层底部,然后至少需要承重50吨。”黄豪杰解释道。

    “这样的话,气囊的最好增加30%左右的体积,不然承重可能达不到你的要求。”

    黄豪杰修改了参数,将环型飞艇的气囊体积提升了30%。

    另一个研究员提醒道:“这个环型飞艇如果要在中间层底部停留,结构强度问题必须考虑,毕竟中间层有强对流天气存在,可以对于这个位置增加……”

    中间层有强烈垂直运动,是因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大气上部冷、下部暖,致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

    另外我们经常提到的臭氧层,就在平流层中间,至于中间层为什么臭氧含量不高,那是因为大气中的臭氧的形成主要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氧分子与氧原子结合而成的。

    在大气的上层,太阳辐射的强度很大,使得氧分子离解过多,因此氧分子与氧原子相遇形成o3的机会很少,即使臭氧形成,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又促使o3自身发生分解,因此上层大气臭氧含量不多。

    黄豪杰和三个研究员,一边讨论一边完善着环型飞艇的设计方案。

    三天之后。

    一艘环型飞艇在的设计图和模拟外形,静静地悬浮在办公室的中间。

    黄豪杰站起来伸了伸懒腰,又捶打几下有些发酸到肩膀。

    “辛苦大家了,初步设计已经完成了,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制作一艘出来实验测试,看看需不需要修改。”

    “不辛苦,老板客气了。”

    “都是分内之事。”

    “我们会尽快安排制作原型飞艇的。”

    黄豪杰和他们点了点头:“那就交给你们了。”

    ……

    完成环型飞艇的研究设计工作之后,他回到自己的秘密研究所里面。

    “忠,调出电磁弹射研究所的实验日志。”

    [好的,主人!]

    电磁弹射研究所。

    之前和黄豪杰合作研发电磁弹射器的马院士也在这里。

    不过由于银河科技的电磁弹射比较特殊,属于典型的大型实验,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这个实验室并没有设置在汕美,而是设置在汕美外海的菜屿导附近。

    黄豪杰翻看着电磁弹射研究所的实验日志。

    他之所以关心这个,那是因为电磁弹射研究所的研究项目是大型质量投射器,大型质量投射器就是电磁弹射器的进阶版本。

    质量投射器,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一个大号电磁炮,把火箭或者太空舱之类打上太空。

    看过高达seed都知道这个东西,这种技术的运载成本大大降低,但也有自己的巨大缺点。

    科学家们设想的电磁投射器通常要被建设在高山之下,例如喜马拉雅山或者乞力马扎罗山。

    听说我兔的铁道部曾经设想过一个挖空喜马拉雅山放置超级电磁弹射轨道的计划,由于总资金需求高达40000亿华元,所以结果




第二百二十七章 问题
    黄豪杰翻完了电磁弹射研究所的实验日志。

    发现马院士他们已经制作了三台原型机。

    第一台质量投射器,实现了将200公斤的物品投射到了13公里高度。

    第二台是投射质量1.7吨,投射高度24公里左右。

    至于第三台,目前刚刚制造出来,还没有测试。

    当然由于前面两台实验原型机,投射高度之所以比较低,主要是因为马院士的质量投射器并没有真空管道存在。

    在没有真空管道的加成下,对流层的空气阻力,可以让你怀疑人生,用一句话来说:摩擦摩擦,就像魔鬼的步伐。

    看了看电磁弹射研究所最近的测试安排,明天12月19日,有一次投射测试安排。

    让忠给电磁弹射研究所发了一条信息,告诉他们明天自己会去观看投射测试。

    黄豪杰在秘密研究所里面,继续完善着整个质量投射器系统。

    常温超导体可以让电磁线圈到技术难度和工程难度下降,而且这个下降非常可观。

    高强度弹性强磁斥薄膜,可以产生真空管道。

    雷神改性电池则可以作为超级电容使用。

    不过黄豪杰很快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强度弹性强磁斥薄膜,也就是他简称的磁真空薄膜,这个薄膜在他的超算模拟之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拉力问题,环型飞艇吊着薄膜缆绳的时候,必然会受蓝星重力的影响,而且越靠近环型飞艇的位置,需要承受的拉力就越大。

    而巨大的拉力,加上缆绳本身是高弹性材料制作的,必然导致缆绳出现向下拉伸的情况。

    在地面测试的时候,由于是缆绳是水平侧放的,星球重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从飞艇上吊着,那是垂直于地面的,这个时候受到的星球重力是最明显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黄豪杰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次超算模拟之后,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给薄膜增加三条碳纳米管纤维的副缆绳,这样一来碳纳米管缆绳就是拉力的承担主力。

    不过这接下来的超算模拟测试之中,又有问题暴出来,空气共振问题。

    对流层的强对流天气、平流层的水平风力、中间层的强对流天气。

    在磁真空缆绳在还没有受到电磁刺激,产生真空管道时,由于横截面非常小,空气的干扰影响并不明显。

    但是一旦激发真空管道状态,这个时候的缆绳将膨胀为直径200米真空管道,此时的受力面积增加了上千倍。

    从超算模拟结果来看,强对流天气可能导致管道出现漂移,而上半部分会因为强对流天气出现激烈的晃动。

    平流层的问题倒是不大,毕竟平流层都是水平方向的风力。

    但是对流层和中间层绝对是一个大麻烦,大气的强对流天气会严重干扰真空管道的稳定性,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让真空管道胎死腹中。

    事实上这个共振问题,可以参考一下高楼大厦,那些几百米高的大厦,也会受到强风影响。

    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10米处,如果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时,风速可以高达15米/秒,如果高度达到了300~400米,风力将会更加强大,会达到30米/秒以上,这个时候摩天大楼就会产生晃动。

    而高楼大厦是如何抵抗强风的袭扰的?

    一般有三个方法:更加强的结构、风阻尼器、有效减少风阻的外形。

    问题是这个三个方法,对于真空管道而言,都是难以使用的。

    因为真空管道的外形和材料已经限定了,尽管圆柱形是可以有效减少风阻的,但是奈何真空管道的受力面积太过于大。

    黄豪杰看着全息投影模拟出来的质量投射器系统,不由的苦思冥想起来。

    “忠,调整一下环型飞艇的位置和数量,增加一艘飞艇在12公里处。”

    [已经调整完毕。]

    增加的那一艘飞艇,位置就是对流层的顶部,平流层的底部。

    “超算模拟,从无风到强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亚金属氢
    超算中心已经将很大一部分运算力用到了中间层大气运动的计算上面。

    尽管由于中间层的大气密度非常小,对流天气的力量和对流层相比弱了非常多,但是这并不代表中间层的的大气运动可以忽略。

    中间层不会产生高低气压,但因为中间层的大气密度非常之小,故像行星波之类的长周期波动,会以一个大的震幅从底层传递上来。

    根据这样的波动现象,在震幅极端大的地方会形成力学上不稳定的部分,这种波动现象亦同样对其附近的大气循环做成较大影响。

    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真空管道在大气层里面的使用会出大问题的。

    尽管质量投射器系统第一阶段的计划,并没有打算架设中间层真空管道,但是未来的第二阶段,是肯定要架设的。

    所以这些问题不得不考虑,质量投射器系统既然是一个系统,那么一点点变量,都可能引发可怕的蝴蝶效应。

    除了中间层的大气运动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空间站问题。

    第二阶段中,黄豪杰计划在卡门线附近建设一个空间站,而卡门线的海拔是100公里,这里一般被称为超低近地轨道。

    为什么一边的人造卫星或者空间站之类的人造天体,都在海拔300公里以上,普遍都是在500~600公里的位置运行?

    那是因为海拔100~300公里这一片区域,尽管在航空航天行业的定义之中,是属于航天区域,但是由于这里的大气含量依旧是非常高(相对于外太空而言)。

    这样一来,人造天体在这个区域里面运行,必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尽管这个空气阻力看起来非常小,但是一旦时间长起来,人造天体的高度肯定会不断的下降。

    而人造天体的高度不断下降,就会越来越靠近地面,越靠近地面大气密度越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最后堕下地面。

    当然这个区域之中,也不是没有人尝试利用过,例如太阳国的航天机构,在去年(2017)发射的“燕子”超低轨道实验卫星,燕子卫星的运行高度就在180~250公里之间。

    为了抵扣大气阻力,太阳人采用了离子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先将气体电离,然后用电磁力将带电离子加速后喷出,利用反作用力作为动力推进。

    离子发动机一直各航天大国热衷研发的热门动力,被誉为未来宇航动力的主力,各个航天大国都在不断研发中。

    太阳人发射这种超低轨道卫星,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测试离子发动机的高效性和材料的耐用性。

    不过这个燕子卫星加上燃料,整天重量不过是几十公斤。

    之所以这么小,主要是因为离子发动机的一个弱点,那就是高比冲,低推力,如果要实现大推力,唯一的方法就是上核电池。

    不然银河科技的卡门线空间站,根本无法使用离子发动机作为矢量矫正动力,毕竟除了空间站的几百吨质量,还需要承受长达40公里的缆绳质量。

    几百吨质量的空间站如何使用离子发动机?除非黄豪杰现在点出核聚变发电机,不然还是乖乖的玩化学能推进吧!

    不过化学能推进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化学能推进的燃料有两种:一种是液态物质,另一种是固态物质,还有液—固混合的。

    液态燃料:从理论计算来看最佳液态燃料是液态氢,液态氢与液态氧混合燃烧可以产生大约等于350的比冲。

    比冲就是化学能发动机的推力与其喷出质点每秒质量流量的比值。

    如果用液态臭氧或液态氟来代替液态氧,那么比冲量可提高到大约370,毛熊就有氢氟发电机,问题这玩意燃烧之后的产物是剧毒的。

    燃烧剂和氧化剂都是呈液体形态的发动机则称为液体燃料发动机。

    除液态氢以外,甲醇、乙醇、高浓度水合肼、二甲肼、硝基甲烷等物质都可用作液体燃料。



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射实验
    第二天,黄豪杰带着范承安等人坐船来到了菜屿岛上面。

    由于这里的研发项目相当的敏感,安保力量非常强,加上质量投射器在投射物品时,可能出现危险性,比如投射物品回落地面问题。

    所以电磁弹射研究所建设在地下,连质量投射器也在地下,有点类似于蘑菇蛋的发射井。

    为了建设这个研究所,菜屿岛上一座一百多米的山体都被掏空了。

    不过幸好马院士他们在实验测试的时候,都选择一个小角度倾斜,让投射物品回落地面时,坠落到大海里面。

    电磁弹射研究所里面。

    “黄先生,好久不见!”马院士笑着和黄豪杰握手。

    马院士之前研发了电磁弹射器之后,对于电磁弹射器那边也测试了好几次,听说在最新的002号上面会采用电磁弹射器。

    不过之后,马院士又提出了质量投射器这个电磁弹射器的加强版,想把卫星或者太空飞船投射到外太空之中。

    不过这个想法,被科学院和航天系统给否定了,毕竟质量投射器这个东西,他们又不是没有想过,奈何囊中羞涩和技术条件达到要求,加上那个时候银河科技的常温超导体没有完成。

    马院士也对于科学院和航天系统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所以他就被黄豪杰邀请到银河科技工作了。
1...8889909192...2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