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岭南仨人
来到银河科技的电磁弹射研究所之后,马院士很快就和银河科技的研究员打成一片。
特别是随着常温超导体的突破,加上强磁斥材料和其他技术的完善,在马院士等人的努力下,质量投射器已经越发的成熟起来。
……
黄豪杰看着巨大的发射井里面,一台高达150米左右的质量投射器,正在如同一门大炮一样对着天空。
发射井的井口此时关闭着,所以看不到外面的蓝天白云。
这个质量投射器,由六条常温超导体导轨组成,形成一条正六边形轨道。
一旁一个提前做好的正六边形太空舱,已经整装待发。
当然由于是测试性质的,这个太空舱只不过是一个虚有其表的东西罢了。
“马院士,这个太空舱的参数是多少?”黄豪杰来到太空舱旁边,才知道这个东西非常庞大。
“这个太空舱的是一个边长3米,高12米的正六边柱体,体积是462立方米,质量34吨。”马院士兴奋的介绍道。
“那就让我看一看你们的质量投射器吧!”
“没有问题。”
不一会,所有的工作人员开始检查各个系统,并将测试太空舱装入质量投射器的轨道之中。
另一边厚厚的钢筋混凝土层下面,是质量投射器的控制室。
“你们和航空部门报备过吧!”黄豪杰向研究所的负责人问道。
“已经报备过了。”
控制室里面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各个地面监测站已经准备就绪。”
“各对流层飞艇监测站准备就绪。”
“平流层……”“中间层……”
“储电站电能储备100%。”
……
“天气晴,空气湿度74%,空气温度19摄氏度……”
“发射空域一切正常,无其他飞行器。”
马院士听着各个部门的汇报,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之后,便大声说道:
“各就各位,进入发射倒计时。”
[滴!发射倒计时开始]冰冷的电子声立刻响起。
60……20……10……
强大的电流,瞬间从储电站之中被输入质量投射器之中,六条超导导轨和底部的强磁斥低座,开始产生强大的洛伦兹力。
要不是太空舱被刹车装置制动着,早就飞出去了。
而发射井的井盖早已经打开了。
8……3……1,0。
噗……呲……这是太空舱突破音速,产生的音爆。
黄豪杰看着控制是仪表,太空舱的投射初速达到5518米每秒,相当于16倍音速。
而随着太空舱急速的攀升,高度和速度呈现反比,也就是高度越高,速度越慢。
最终太空舱达到了海拔94457米左右,然后失去了动力,开始被星球重力重新拉回地面。
“准备好着陆准备。”马院士连忙喊道。
散布在发射井周围空域的监测飞艇,还有地面监测站,很快就捕获了正在快速返回地面的太空舱。
“进入60公里。”
“进入50公里。”
……
 
第二百三十章 完善之中
“马院士,你们开始对这个3号质量投射器进行全面测试和改进,接下来的质量投射器就以这型号作为原型。”黄豪杰笑着和马院士说道。
“可是这个原型机,我感觉还有一些不给力,估计就算是改进之后,最多只能投射到120公里左右,当然如果减轻太空舱质量,可以投射更高。”马院士连忙将问题说出来。
黄豪杰笑而不语的点开全息手环。
一个真空管道的概念模型出现在半空中。
马院士不由自主的抬了抬眼镜,靠近全息投影的概念模型。
在场的几个研究员或者工程师,也看得有些入神和震撼。
“黄先生,这个真空管道真的可以完成吗?”马院士既兴奋又担忧。
如果眼前的这个真空管道可以完成,那么他们的质量投射器,将如虎添翼,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
所以他希望这个真空管道是真的,尽管这个东西看起来有点梦幻。
但是强磁斥材料他是知道的,常温超导体也没有问题,碳纳米管也同样没有问题,唯一马院士不敢确定的就是弹性薄膜这个东西。
不过黄豪杰这个家伙是不能用常人的眼光来看待的,既然他敢拿出来,那么这个弹性材料肯定是存在的。
“记得真空工程研究所的二所吗?他们已经成功研发了可以产生直径15米左右的真空管道。”黄豪杰解释道。
马院士顿时狂喜:“如果是这样,那对于我们的质量投射器绝对是如虎添翼,只需要真空管道直径达到30米左右,就可以配合质量投射器了。”
“真空工程二所目前正在研发真空管道直径200米左右的薄膜,考虑到太空舱的大小,直径30米的真空管道可以调整电磁功率做到。”
“200米?”马院士被这个数据惊呆了,你是打算把宇宙飞船都投射上去吧!
其他研究员和工程师也被老板的构想吓到了。
“没有错,就是200米直径,我已经初步完成了对流层和平流层的设计方案,这个是第一阶段的计划。”黄豪杰平静的说道。
“第一阶段?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阶段?”马院士问道。
黄豪杰点了点头:“第二阶段,就是搭建从中间层底部达到卡门线附近的空间站。”
马院士皱了皱眉头提醒道:
“卡门线空间站?黄先生,我不得不提醒你一个问题,卡门线虽然航空航天分界线,但是人造天体的管道低于120公里,下降的速度会非常快,如果在卡门线附近,最多两三个月就坠落大气层里面。”
“如果提升到120公里处,在无动力的情况下可以支持多久,我说的是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空间站。”黄豪杰问道。
马院士抬了抬眼镜估算了一下:“如果是这么大型的空间站,即使是在120公里处,最多可以支撑半年左右,就会坠落大气层里面。”
“如果我们给空间站增加发动机,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启动发动机,将空间站高度恢复,马院士你怎么看?”
听到这个计划,马院士拿起一台平板电脑计算起来,一会之后他摇了摇头解释道:
“发动机燃料是一个大问题,尽管120公里处空气非常的稀薄,但是如果要矫正一个上千吨的空间站,单次矫正可能需要15~20吨燃料和氧化剂,而矫正频率可能需要每20~25天矫正一次。”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上面储备一批燃料。”
马院士点了点头:“至少储备30吨氢气和240吨氧气,不过……”说到这个他突然停了下来。
对了可以利用亚金属氢状态来储备氢气,30吨液态氢需要430立方米的空间来储存,而30吨亚金属氢只需要60立方米。
利用质量投射器,在真空管道之中投射上去,一次就可以运送上百吨物质,这样一来燃料问题倒是不大。
尽管这样做麻烦了一些,但是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提升空间站高度,只要达到300公里左右的高度,空间站就可以相对稳定下来。
“这个方案我认为可行,只要日后我们不断的提升空间站的高度,达到300公里左右,就基本上可以了。”
“这个是第三阶段的计划了,我们现在先完成质量投射器和对流层、平流层真空管道系统,然后利用这个系统廉价的投射能力,搭建空间站
第二百三十一章 狂喜的NASA
电磁弹射研究所在进行质量投射器测试的与此同时。
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机构,都发现了这个东西。
东唐航天局,作为本土的航天管理部门,他们尽管已经事先接到通知,知道了银河科技今天要测试质量投射器。
但是他们对于银河科技的质量投射器并不看好。
原因非常简单,质量投射器和航天火箭不一样,航天火箭的速度是先慢后快,随着燃料不断的消耗,火箭的质量不断的减少,加上星球自转力的加持,和随着高度的上升,速度会不断的加速,从而突破卡门线,达到指定轨道。
而质量投射器是初速非常大,刚好和底层的稠密大气硬碰硬,从而消耗了庞大的动能,速度会越来越慢。
这样一来,就必须修建真空管道来减少大气阻力,问题是这种几公里以上的垂直真空管道,简直是一个大坑,没有个几万亿华元,那是想都别想。
别看银河科技修建的海峡跨海大桥真空管道那么长,平躺在地面和垂直于地面,这个难度绝对是几何倍的提升,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他们有几万亿华元,还不如搞大推力运载火箭或者航天飞机。
尽管几个航天局的大佬知道,银河科技拥有常温超导体,但是常温超导体又不是万能的,质量投射器的其他问题依旧困难重重。
不过他们今天还是被银河科技的测试结果惊讶到了,监测卫星显示那个被投射的物品竟然达到海拔94公里左右。
“怎么看?”航天系统的总设计师王光海看着监测结果,向一旁的总工程师李仲庭问道。
李仲庭看了看监测结果:“从卫星的监测结果来看,那个投射物的体积相当庞大,估计在400~500立方米左右,这么大的体积,重量不会小到哪里去,怎么也得二三十吨左右。”
“没想到老马还是宝刀未老啊!”王光海笑着说道。
“不是老马厉害,而是银河科技的技术厉害,不要忘记他们的常温超导体和强磁斥材料,这两材料可以极大的提升质量投射器的爆发力。”李仲庭倒是门清其中的要害。
“就不知道他们打算然后解决真空管道的问题,不会真的想投资几万亿去挖喜马拉雅山吧?”王光海开玩笑道。
李仲庭摇了摇头:“挖喜马拉雅山的可能性不大,第一银河科技没有这个钱,第二黄豪杰这个人的想法我看不透。”
“如果他们把物品弄小一些,说不定可以投射到卡门线以上,然后启动火箭发动机,达到指定轨道上面。”王光海想了想说道。
“没有真空管道,一旦初速度太快,恐怕投射的物品会在空中解体。”
“我们静观其变吧!”
……
另一边。
米粒家太空总署nasa。
“报告,监测到东唐发射的不明物体。”
“方位东经……目前高度是67000米,正在快速上升之中,速度为1973米每秒,速度正在下降。”
nasa的署长麦克斯韦听到属下的汇报,连忙赶到太空监控室里面。
“情况怎样?”
“那个不明物体已经返回地面,这个是监测卫星拍摄到的图片,还有监测数据”阿基米德博士点开电脑显示屏。
“说一下,具体情况。”麦克斯韦看着电脑上面的图片问道。
泰兰特博士摸了摸下巴回道:“这个东西不像运载火箭或者航天飞机,反而像另一种东西。”
“东唐那些钨棒投射器!”阿基米德博士补充道。
“你们是说这个东西是质量投射器投射上去的?”麦克斯韦急忙问道。
阿基米德博士点开飞行物的速度、高度、方位分析图表:“麦克先生,你看一下这些数据就知道了。”
速度和高度成反比,随着高度上升,速度在下降,方位几乎是垂直于地面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方反应
如果是米粒家的nasa是欣喜若狂。
那么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就是反应不一。
西洲联盟的西空局,毛熊的联邦航天局,还有太阳国、天竺国、高力国的航天局,也监测到了银河科技这一次发射的实验太空舱。
当然由于发射地点在东唐国内,所以这个锅只能暂时由东唐航天局背了。
毛熊首都附近的星城。
这里是他们的联邦航天局总部所在地。
十二月份的星城此时白雪皑皑。
“基洛夫先生,这个是外空间监测中心发过来的加急报告。”一个身材高大的斯拉夫中年人将一份文件递给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基洛夫。
基洛夫是联邦航天局的局长,他接过报告翻开,一会之后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奥夫斯基!这个分析结果是真的?”
奥夫斯基点了点头:“我亲自确认过了,数据和卫星图片显示,这一切都是真的。”
“见鬼!他们怎么做到的?竟然将几十吨的物品投射到了94公里。”基洛夫难以置信的说道。
“事实胜于雄辩,不过不用太担心,航天局的专家们说了,质量投射器做到这里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接下来要继续提升高度,要么减少重量,要么建设真空管道,东唐人再有钱也不会这么大花钱的。”奥夫斯基解释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