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沧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琴昂
翻看技术科上报的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报告,洋洋十张纸,谈自己的优点多,由于使用电脑控制生产的机械制瓶技术,输液瓶的光洁度和瓶口的平整度,都得到江海制药的赞赏,玻璃瓶瓶身玻璃厚薄均匀度,差一点,不影响输液瓶的灌装和使用。关键是输液瓶的理化性能指标,与其它的供应厂家比,排名靠后。这个指标拖了后腿,说白了是玻璃瓶在高温杀菌过程中,抗温度冷热急变的性能差。
什么是冷热急变?简单地说,是输液瓶在冷热温差的急骤变化之下,输液瓶是否炸裂。翻看标准,上面说,检测试验方法,将装有药水的输液瓶放在密封的高温试验炉中,温度升至121度,再慢慢将温度降80度时,突然打开高温炉,将炉内的温度骤降42度,取出输液瓶,检验输液瓶的热稳定性。
王大海瞄上国标的最高级别标准,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当时就有人反对王大海的做法,说这是劳民伤财,需要找大学和研究所来共同攻关,如果能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配方,生产出来的产品,给普通的用户使用,没有这个必要。产品质量太好,卖不上相对等的价格,那就是质量过剩,浪费资源,企业应该以效益为中心。
王大海心中明白,工厂里的技术人员,有畏难情绪,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企业里的技术人员,其实,都是应用技术人员,基本上是按照已经成熟的技术来组织生产,能看得懂图纸,会操作,仅此而已。想再深一点,搞一些研发,那是单车追汽车--可望不可及。
都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江海的企业能生产出高端的输液瓶来,我们为什么不行,用的都是国产原料,要打破他们贯有的思维模式,靠技术创新,取得产品质量的飞跃提高。否刚,企业就不能永久地占领市场制高点,靠欧阳傲雪的人脉关系,只能起到促销的作用,人硬不如货硬,最终取得胜利的还是要靠产品质量。
想到此,王大海在办公室里,再也坐不住了,他锁上自己办公室的门,在夜色中,摸到杨民生的值班宿舍,“咚……咚咚”急速地敲着门。
熟睡中的杨民生,被响亮的敲门声惊醒,一个翻身,爬起来,顾不上披一件衣服,以为生产车间里出现什么紧急情况,按杨民生自己的话说,他最怕半夜敲门,一个老男人不是怕鬼,而是,怕生产车间的安全问题。最为恐惧的是听到救火车越来越近的鸣笛呼叫。杨民生一边开门,一边急吼吼大声叫唤:“出什么事了?”
杨民生话没有说完,冲出门外,与王大海撞了一个满怀,由于急着要赶往出事地点,杨民生根本没有看来人是谁,即使想看,夜色很暗,一时无法看清楚。他撞了人,不但不道歉,嘴里还在骂:“你这人怎么这样迟钝,还不赶快在前面带路。”
“好,我带路。”王大海由于在夜色里待的时间长,眼睛适应了黑暗,对杨民生的一惊一乍,忍不住“噗嗤”地笑出声,拽着杨民生的臂膀,要往房间里走。
杨民生被人叫起来,出了门,又被人拽着往屋里拖,他被这一举动弄糊涂,心想,难道半夜里杀出个程咬金,还是自己在梦游。他用手拍拍自己的脑袋,感觉自己的确是处在醒的状态之中,又用手拍拍自己的大腿,这是自己的大腿没有错,接着用力掐自己大腿上的肉,真是活见鬼,不是痛得很嘛。今晚自己怎么搞得神经兮兮的。杨民生从睡梦的蒙头转向中,清醒过来,看见前面宽阔的背影,马上惊叫一声:“哎呀!是董事长来了,我怠慢无礼。”
“搞那么多的礼节,你把我当外人。”
“常年搞生产,有个风吹草动,我的心就要往上一拎。真是得了神经衰弱的职业病。”
“都像杨总这样,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公司肯定能兴旺发达。我们提出四出员工,你看,出资、出心、出力杨总都做得很好,,出勤就不要说了,做得更好。”
“董事长,你这深更半夜,不是只为了给我表扬,颁发奖状的吧。”
“你是做事的人,想到的肯定是有新的任务。”
“看样子,是个重大的任务,让董事长夜不能寐。”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产品刚刚进入江海市场,小荷才露尖尖角,公司里就有人小富即安,看着天了。这样下去,使我们迷失方向,可能会让公司在小河沟里翻船。”
“董事长你看得远啦,公司的产品质量,与江海的一流产品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说,我们要有逆水行舟,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共同努力,表现出一种更为可贵的拼搏进取精神。”
“我永远听从董事长的指挥,即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你赴汤蹈火了,我王大海还靠谁来看住公司生产这一大摊事。我是要你去用脑子,而不是去拚命。”
“董事长,你让我用脑子,可是,肚里的墨水喝少了,勉为其难吧,我把其它苦脏累险的事情多担负一些。”
“我要你用脑子,不是要你搞一些什么新鲜的花样,而是要你用脑,也就是用心,照葫芦画瓢,按部就班地一点不走样的执行。”
“董事长,这是我的看家本领,执行得丝毫不走样,坚决完成任务。”
“我知道你肯定是没有问题,担心搞生产工艺的丁工能力是否能行?”
“丁工,他虽然是一名工农兵大学生,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执行是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安心工作,丁是丁,卯是卯的,认真负责,不像年轻的大学生,属于‘飞鸽’牌的,好高骛远,说不干就跑路走人,不翼而飞。”
“明天开始,抽一些人力,把配料车间的环境整理干净,把杂物和废品全部清理掉。”
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半夜,杨民生看董事长没有说明白具体的任务内容,也不好再追问。
王大海与杨民生分别后,没有回到自己的宿舍睡觉,而是,上了一趟厕所,又折回到他的办公室,拿起办公桌上的一部长途电话机,王大海脑中始终晃动着一个人的形象,他急迫要找的一个人,她就是欧阳傲雪。
那天在与江海制药厂经营厂长签订销售合同后,晚上,王大海与牛总设宴招待张胖子和欧阳傲雪,大家觥斛交错,推杯换盏,接着,又借着酒劲,吼起了卡拉。当欧阳傲雪贴近王大海的耳边说,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时,王大海腰间的bb响起“嘀……嘀……”的蜂鸣声,王大海急忙赶往刘春花出事的港口招待所,打断了欧阳傲雪的说话。第二天,当王大海匆忙赶到宾馆,给他们送行时,追问欧阳傲雪那个大惊喜的秘密时,欧阳傲雪推开王大海说,是制药厂经营厂长手中的一个神秘配方。等王大海把那个小辣椒服侍好,她是说等刘春花气消了以后,有机会再具体谈这件事。
王大海在办公室里,拿着话筒,在键盘上几次想按下手指,去拨动号码。他忧虑了,心里在想,夜这么深,欧阳傲雪是不是已经在睡梦中,这个时候把她惊醒,是否合适,她会介意而生气吗?如果她不介意,日后,时间一长,刘春花知道此事,又会怎么理解这个深夜里电话的含义呢,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不能在漫长的白天解决,非要等到夜朦胧,情深深,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时间段,拨动电话键盘上12345的数字。
夜深人静的办公室,王大海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有节奏地与时钟上的钟摆在赛跑,他感觉自己没有退路,必须勇往直前,质量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德豪公司必须快速地成长强大起来。
王大海拨通欧阳傲雪家里的电话,话筒里在“嘟”的一声一声地响着,王大海感觉这等待太漫长,他在心里数着电话拨通时,等待回应的响声,当数到第八个“嘟”的时候,电话里终于传来,让王大海振奋的女声,还没有等王大海开口,话筒里的女声在说:“怎么,与你的小辣椒又吵架了。”
“对不起,雪姐,时间太晚。”
“你就想不到嘛,我不能跟你吵架。”
“您大人有大量,我是急着那神秘配方,玻璃炉在张着嘴,饿着肚子,急等着下料呢。请您现在从电话传真机上传给我。”
“这个方子,经营厂长可不是随便给的,后面的事一定要办好。”
“雪姐!后面的事会让您高兴的。”
王大海守在电话传真机旁,看着不断滚出的传真纸上,一行行化学元素字母和含量百分比,他的两眼兴奋地闪现出,犹如宽阔的海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的光茫。
( 最沧海 p:///4/4222/ )
第三十九章 上方宝剑
有了神秘配方,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等于持有皇帝所赐上方宝剑。这个配方可是国内顶尖配方,介绍说,按照这个配方生产出来的瓶子,从一米高的地方,掉到水泥地面,瓶子不会破碎。
晏子春秋里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都何?水地异也。”
王大海认识到配方虽好,实现在德豪公司开花结果,必须是,宝剑n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认真做事的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搞企业生产,关键在于认真,“天下大事成于细”,任何人,任何岗位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企业管理上,为什么常常会出现“一紧、二松、三垮台、四从来。”这样的怪圈。有许多的制度出发点是好的,在执行中往往走了样,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最后,原则性被灵活性一点点地给结合掉。其实,说到底,还是认真得不彻底。
杨民生拿着上方宝剑,对所有陈规陋习,来了一个摧枯拉朽。要求配料车间三个一切,一切标准执行配方,一切操作为了配方,一切工作服务于配方。
丁工为更好地检验配料质量,他设计了一个看板管理,以流水线作业为基础,看板为工具,按工艺流程,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向前追溯,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产品质量的提高,首先是要解决病从口入的问题,必须要把好购进原料质量的关口。这有点像家庭里的煮饭,购进的米不好,再么有本事的巧妇,可能也煮不出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如果,买的是好米,不认真操作,水放多了或者放少了,煮出来的饭,不是煮成烂饭,就是煮成一锅夹生饭。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它是含二氧化硅较多的河砂、海砂、风化砂等,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2,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石英砂的优劣,决定了输液瓶质量的好坏。
配料车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按照看板管理来,谁也不能乱开口,这是董事长的死命令。半个月来,已经初战告捷,生产出来的输液瓶,热稳定性和抗冲击力都在国标以上。按照员工的话来说,输液瓶经得起开水烫,掉地砸,用烧得非常开的开水,倒进去,瓶子不炸裂。瓶子从椅子滚到水泥地面不破损。
丁工从混合好的配料输送带,查到漏斗,再到搅拌机的转速,少搅拌一秒时间,丁工都不放过。开始有的员工想偷懒,少搅拌一到二分钟,将混合料倒到漏斗里,神不知鬼不觉,肉眼是没有办法查得出来,可这聪明的员工打错了算盘,被丁工拿着一个码表,躲在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逮个正着。几次一逮,丁工发现想偷懒的员工虽然是少数,但是,靠自己一个人来逮,白天里逮,员工夜班又要偷懒怎么办。即使二十四个小时人都在这里看住,人虽然是高级动物,靠精神的力量铸就钢铁般的意志,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动物,得要有个自然的生理时间,必须要去喝口水,上个厕所解个大小便。丁工查阅资料,给这台搅拌机按了一个定时器,不到时间,机子不停,必须等混合料充分地搅拌后,才能停止。
丁工查到大料房时,门边的看板上数字显示,石英砂只有半天的库存量,旁边有一个红色的“★”,一个红星表示急,二个红星表示特急,必须立即上报总经理和董事长。正常的库存量必须要有一天。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摘下眼镜,将整个头,凑近看板,仔细地察看,没错是半天的库存量。如果是半天的库存量,已经拉响警报,在白班下班之前,原料不能及时送到,肯定影响到夜班的生产,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停产待料。
丁工又一想,是不是大料房的员工在搞恶作剧,嫌看板管理繁琐麻烦,故意在看板上涂鸦。他急忙跑进大料房内,看到料堆的高度比平时矮了一半多,又问了一名员工,证实情况属实。丁工精神紧张起来,四处寻找杨民生副总经理。
在配料车间的办公室里,丁工一走进办公室的门,就感觉气氛不大对头,杨明生铁青着脸,坐在车间统计员的办公桌旁,两眉紧锁,撅着嘴,看着天花板,不说话。车间办公室主任,站在杨民生的桌边,看着杨民生,也没有言语。
“报告杨总,大料房里的石英砂,已经拉响一颗红星的警报。”丁工焦急地向杨民生报告。
“我知道这件事。”
“知道还不赶快想想办法。”
“有什么办法可想呢?真是急得死人。”
“那也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
“丁工讲得有道理,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你们都跟我走。”杨民生喘着粗气,向丁工和配料车间主任挥挥手说。
一行人,跟在杨民生的身后,走出车间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大风,风使空气变成水的颗粒,噼噼啪啪地敲打着屋顶和路面山响,风黑云厚乌压压地把整个城市罩住,咆哮着的闪电划破天空,接着雷霆万里,在每一座建筑上炸响,街道上的积水,像凶猛的怪兽贴着地面四处狂奔,整个世界高高低低的钢筋混凝土淹没在阴森的巨大暗影里。
杨民生打着的雨伞,被狂风不知卷到哪个角落,他冒着暴雨跑向工厂的大门,站在门卫室旁。在这之前牛强总经理已经到达这里。牛强看着停在大门前的卡车,对杨民生说:“今天遇到这鬼天气,情况特殊,就这一车石英砂,把它放进去,不然要影响到正常生产。”
“不行,这石英砂在水中泡着的,怎么能投放到火热的熔炉中。”
“夹杂在其它原料里,问题应该没有你想像的那么严重。”
“水分太大影响到玻璃的熔化质量,产生的蒸汽会缩减熔炉的寿命。”
“真是死脑筋,这总比停产要好吧。”
“所以,你总经理要尽快想出好办法。”
“最好的办法是要你放行。”
“我不会同意放行。”
“我以总经理的命令,要你放行。”
“我手里有上方宝剑,这上面的标准不允许这样做。”
牛强与杨民生各执己见,互不退让,场面处在僵持之中,俩人在一起合作二十多年,第一次为了工作上的事发生这么大的冲突,争吵得面红耳赤。暴雨还是在铺天盖地,卡车打着大灯,发动机一直没有停歇,抵在大门边要开进来。
牛强看自己强硬的态度没有收到成效,转变自己的口吻,对杨民生说:“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我看还是把卡车放进来,有八个小时的时间,停在仓库里,自己滴滴水,水分也应该差不多了。”
“再怎么滴水,明天也不能投放到熔炉里,没有烘干机,靠自然干燥,至少要有一个星期的时间,石英砂里的水份含量才能减少到3%以内。”
当牛强和杨民生俩人焦头烂额的时候,王大海从自己的办公室,走到大门旁,招乎着门卫开门放行,牛强暗暗高兴,嘲笑杨民生不识时务,在这暴风雨的危急时刻,谁不把保住正常生产放在首要的位置。至于标准和质量应该要向后退让一步。杨民生冲到雨中,人站成一个“大”字形,挡住卡车向前开进。
王大海正在指挥着两辆厢式货车,停稳在公司大门前道路旁的空地,丁工从驾驶室跳了下来,快速地跑到王大海的面前,气喘吁吁地报告说:“报告董事长,按照您的要求已经把两辆厢式货车找到公司。”
“好!”王大海拉着丁工,指着雨中的杨民生,接着说,“你跟他说明一下,补救方案已经落实,把杨总拉过来。”
在卡车进去后,王大海在门卫室,对大家说:“遇到天灾,不能只是怄气,得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也不能像有些人,想一些糊涂的办法,搞权宜之计,永远要记住,产品质量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一瓶输液一条人命,我们百分之一的问题,对一位患者,那是百分之百的要他的命呀。杨总手里始终拿着上方宝剑是对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