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沧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琴昂

    “必须铁证如山。拿过来,我先看一看。”梦影坐在病床上,伸着左手,对王大海说。

    “可以说,李建国有口难辩。”王大海边说边从信封里,抽出一个铁盒,打开盖子,拿出一张存折,送到梦影的手中。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梦影翻看着一张银行存折,不解地问王大海。

    “这是一张50万元的存折,存款人是李建国,你仔细地想一想,他一名国家工作人员,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钱,一个月工资只有二百来块,他不吃不喝,奋斗到退休也存不到这个数目。”王大海指着存折上李建国的名字和存款数字,分析给梦影听。

    “如果祖上好,留给他的遗产。李建国肯定会理直气壮。”梦影对王大海提出的这个证据不屑一顾,新闻报道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能披露捕风捉影的事情,报社很难刊登此类信息,即使有关系刊登出来,搞得不好,弄巧成拙,反而报社被动。于是,梦影对王大海反驳道。

    “我想他也不敢这么说,现在的国人在三代之前,不是农民就是工人,哪还谈得上有遗产。少数有钱的地主被打土豪分田地,资本家纷纷跑到海外,即使留在内陆的资本家,都给公私合营掉,最后是个人资产全部国有化。”王大海看梦影的思想摇摆不定,他从建国后国人的资产现状,逐一排除李建国祖辈拥有这么多现金的可能性。王大海旁征博引,极力说服梦影,相信这是李建国不义之财,非法所得,里面肯定存在不可告人的肮脏交易。

    “他如果说这钱是捡来的。”梦影当然相信王大海的分析,然而谁会自投罗网,他们会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辩护。梦影提出李建国拥有这一笔钱的另一种假设。

    “捡来的钱,也不能以李建国的名字存入银行。必须拾金不昧,归还失主或是上交国家。他的身份更应该要求如此。这是不容置疑的。”王大海立即对梦影说出的捡钱设想,提出不同看法,他心想捡到这么大额现金的可能性不大,退一万步说,即使是捡的,现在的行为,还能保住他的乌纱帽吗。

    “再往下想,这么多的钱可能是受贿所得。”梦影虽然没有一次性拿过这么多的现金,在自己的心里默了一下,50万元现金是个什么概念,拎在手上大概也有十几斤重,至少还有那么一大包。梦影心想也只有是受贿的可能。

    “不是可能,而是绝对。你知道这张存折是从哪里弄来的。”王大海斩钉截铁地对梦影说。他想,如果祖上的遗产或是捡来的钱,没有必要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藏匿,不容分说,这里面有隐情。

    “这正是我好奇的地方,你还真有本事。”梦影听王大海问存折的来源,她也来了兴趣,从存折存放的地点,可以分析判断现金的来源,这个问题很重要,她反问王大海。

    “是有人从李建国办公室的一处暗柜里搜出来的。”王大海神秘地向梦影透露。

    “怎么又转到你的手上。”梦影接着追问王大海。

    “花钱买。对方也是有正义感人士,不会想办法取走存折里面的钱,如果取出现金,就犯了盗窃罪。仅作为收集证据之用。”王大海谨慎地对梦影说。

    “李建国做贼心虚,掉了存折也不敢声张,怕露出马脚,只能自吞苦果。但是他私下里肯定是不会放过的。”梦影自言自语地说。她意识到李建国有受贿的行为,是秃子头上的骚子--明摆着的事。

    “还有重要的证据,你看后,肯定让你惊讶到震撼的地步。”王大海又从铁盒里拿出一本日记本,递到梦影的床前。

    梦影翻看着日记本,看了一会儿,她的脸迅速红起来,一直红到耳根,气愤地把日记本甩到墙角,抬头对王大海大声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男人,**都不如,平时还儒雅得一副堂堂正正的君子模样,真会作秀。”

    “这个日记本,可不能摔掉,你刚才讲铁证如山,应该够得上这个条件。他记录的是自己所作所为所想。”王大海马上跑到墙角,重新捡回日记本,笑着说道。

    梦影的脑海里,还停留在刚才的文字中,李建国的生活真是糜烂到让人无法想像的地步,将自己与每一个女人的**细节完完全全地记录下来,后面还有一小段体会,详细分析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肤色女人的不一样感受。里面还有诸如“双飞”、“冰火两重天”的描绘,自鸣得意地在文字的下方打上着重号。

    “一定要把欺压妇女的恶魔告上法庭。”梦影的情绪败坏到极点,带着指令性的口吻对王大海说。

    “怎么告,官官相护,曹老书记采用实名举报,材料上去后,石沉大海没有音讯。”王大海将刚才看的材料整理好,又重新放回到铁盒中,平静地回答梦影。

    “告不通,把材料全部公示于天下。”梦影挥舞着自己的左手,然后指着铁盒说道。

    “谁敢公示,哪家报社恐怕都没有这个胆子,将材料刊登出来。消息一旦透露出去,反而暴露我们自己,引起他的疯狂反扑。”王大海知道在滨江,想撼动李建国不是一句话的事,李家父子在滨江官场经营这么多年,根基深,关系网和保护伞都很牢靠,不可轻举妄动,打草惊蛇。

    “我找自己的同学,请他们帮忙,把材料捅到高层的内参上去。”梦影激动地对王大海说。她想到记者的挺身而出,不就是面对不平和丑恶一声吼,此时不挺,更待何时,何况此人已经威胁到王大海本人的安全和公司的发展。

    “目前还没有这个必要,到迫不得已,才采取此办法。不要急躁,不可盲动,一定要智取,我就是吃他的亏,才长见识。”王大海冷静地对梦影说。

    “你也得说一个办法出来,不仅仅是要我看看那本精彩的日记。”梦影对王大海调侃道。

    “我的办法分两步走,日记属于生活作风问题,很难上纲上线,放在下一步。首先必须将存折曝光出去。”王大海直言相告。他心想材料同时曝光,分散重点,人们可能关注生活作风问题,难以集中力量攻破存折的问题。

    “存折在报社怎么好曝光,即使刊登出来,不及日记本轰动效应大。”梦影疑惑地问王大海。

    “日记本轰动效应是大,生活作风问题,可成为街头巷尾的花边新闻,如果他的保护伞强大,最多平调或者降职处理。而存折的杀伤力强大。”王大海对梦影分析利弊,认为采取递进式,重点攻破存折,使其自投罗网。如何攻?他接着对梦影说。

    ( 最沧海  p:///4/4222/  )




第一二五章 失物招领
    “绝对是一个好主意,然而可能要危及到你。”王大海难以启齿,沉默了好一会,他还是试探性地对梦影说。

    “不要在这里故弄玄虚,说得危言耸听,记者见官大一级,我不怕。”梦影爽快地回答。她坐立不安,用一种迫切的目光看着王大海,急不可待地要知道答案。

    王大海经过刚才仔细地分析,排除直接举报和媒体曝光两种方案,不是铁证如山,反而是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些人不好对付,口是心非,最擅长撒谎和耍无赖。面对狡猾的狐狸,王大海思考到什么更好的方案,能做到万无一失,将其束手就擒。

    必须引蛇出洞,诱其深入,自投罗网。王大海从平时喜欢看的战争小“说中,找到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怎么才能将李建国引出来,王大海决定在滨江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滨江日报上,刊登“失物招领”启事,使李建国在认领存折的过程中,暴露其肮脏的灵魂,处于孤立而又无处可逃的不利境地。

    “在你们的滨江日报上刊登‘失物招领’启事。”王大海认真地对梦影说。王大海很高兴梦影坦率的态度,从她铿锵有力的话音里,听得出有一往无前的气魄。

    “这一刊登出去,立即成为滨江的特大新闻。”梦影知道王大海的方案后,若有所思地回答。

    梦影在想,人们肯定要热议两个方面,首先要追问这是谁拾金不昧,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拜金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试问有多少人能够抵挡得住金钱的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路不拾遗。报社里肯定也要大作文章,进行宣传报道。另一方面追问失物者是谁,干什么事的,为什么拥有这么的钱。

    “我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揭开其肮脏的嘴脸,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肯定引起上级重视,最终得到法律的制裁,铲除毒瘤。使这个狡猾的狐狸臭名昭著。”王大海兴奋起来,极力对梦影描绘出登报后,产生效应轰动,李建国必将走向末路。

    “你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还有不利因素,也要慎重考虑。”梦影看到王大海一副志在必得的表情,她善意地提醒王大海说。

    “什么不利因素?”王大海警惕地追问。

    “刊登‘失物招领’启事,肯定要填写是谁捡到这张存折,报社负责刊登寻人,谁做这个拾金不昧的人?”梦影知道在报社里,经常有刊登此类寻物或招领的事情,肯定要进行登记,谁适合成为这个角色。

    “让德豪公司的陶勇到报社去。”当王大海听明白梦影的意思,也感到这个问题比较棘手,这个人嘴要紧,心里素质还要好,不能随意说出真想。他经过慎重考虑,提出自己单位的陶勇。

    “陶勇恐怕不行,是你一个单位,而且还一起坐过牢,容易引起李建国的猜疑和报复。这是引火烧身。”梦影立即否定王大海提出的人选。

    “我自己去肯定是不行的,即使是真的捡到这个存折,李建国也不会相信。我一时想不到更好的人选。”王大海无奈地回答梦影。王大海曾想到德高望重的曹爱国,然而,他立即否定自己这个想法。采取这种方式取得存折,在曹爱国的心里不一定能接受,即使本着支持王大海的态度,长时间在媒体的周旋中,曹爱国能否做到三缄其口,王大海的心里没有底。

    “我也不能去登记,因为后面还要我去跟踪宣传报道,才能达到挖掘出李建国现金来源的目的。如果选择其他记者,报道就没有那么深入。”梦影心里想,在失物招领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她已经做好应对李建国打击报复的准备。如果让她去做这个拾金不昧的人,不利于后续报道的进行。

    “能不能佚名。”王大海突发奇想,提出一条新的建议。

    “这怎么可能,总得有一个人交出存折,说明情况。如果存折能长腿,那是可以自己跑到报社。要是存折能张嘴说话,也就无须再走失物招领这个程序,直接到上级纪委,让存折自己说出事情的真相。”梦影风趣地对王大海说。她否定王大海天真的想法,必须要有一个人出头,这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环节。她还假设没有人出头,只要存折像人一样,有思想能说话也行。

    “我看还是采取含糊其辞的方法,将失物招领启事写好,落款就写上‘好心人’,邮寄到报社。”王大海想来想去,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到报社。他提出自己的办法。

    “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这样。不过一定要用挂号信寄到报社。”梦影心里也在想,这是一张特殊的存折,特事特办,这样一来,自己就要早一点出院,回单位正常上班,她必须暗中关注这封挂号信的下落和处理情况。

    王大海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梦影也同意。王大海心里又急着写刊登到报上的“失物招领”启事,高兴地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笔和纸,架起病床吃饭时用的小台板,这还是梦影刚住院时,王大海想点子,自己花费找护士长特制,平时梦影不论是吃饭还是看书都方便很多。

    “你这是干什么?”梦影明知王大海要写失物招领启事,却故意地问王大海。

    “写失物招领启事,只寄一个存折过去,存折也不能开口说话。”王大海将信纸铺开在小台板上,对梦影说道。

    “我本想轻伤不下火线,给你代劳一下。可是你看,偏偏伤着不是地方,你当时就是没有眼光,为什么不撞到左手,保留右手,不然现在还可以写字。”梦影用左手托住右手的石膏,摆在小台板上,跟王大海调侃起来。

    “看把你怕成什么样,怕他们查出是你的笔迹。我不是要你奋笔疾书,我来执笔,只要你口述就行。”王大海也不甘示弱,跟梦影打趣道。

    “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我现在已经成为你的同谋,如今贼船难下,谁写都是一样。”梦影看到王大海在不痛不痒地在讽刺,她反唇相讥。

    “这是正义贼船,专偷出丑恶的灵魂,直叫那些人闻风丧胆。”王大海被梦影的话一激,来了灵感,就着她说的贼字,发出自己的一番感慨。

    “你那是炮竹店失火--自己恭维自己。”梦影看着王大海摆出一副儒商的派头,咯咯地笑着说道。

    此时,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早起的人们为了祈求竹报平安,图吉利,开门红,燃放的开门爆竹声,零星地响起,传到病房王大海与梦影的耳畔。

    “我们俩人在这里瞎扯淡,一篇失物招领启事,从去年写到今年,传出去真的让人笑掉大牙。”听到开门的炮竹,王大海催促梦影赶快口述内容,再迟一点陪护过来,就不好当着她的面来写。

    “刚才还装出一副儒商的派头,写一篇启事还要依靠别人。”梦影心情不错,这个年过得虽然生活清苦,然而精神上是愉快的一个年,王大海着急起来,她却不急不躁地回答王大海。

    “公司的报告和计划都能写,这个小启事还能难倒我。只是怕写出来的启事不规范,不符合你们报社的要求,再改来改去,耽误功夫。”王大海是真的有点着急起来,八点要赶到德豪公司,不但要放开门炮竹,还要去慰问节日期间坚守生产岗位的员工。他用手拍着梦影的小台板,用求饶的口气对梦影说。

    “失物招领启事:本人于几月几日,在某处,捡到存折一张,请失主到报社找工作人员认领。启事人:好心人。于哪年几月几日。注意失物招领启事要居中,正文第一行空两格,第二行存折的名字只能写李某某,待本人当面说出名字,开户行和存款数额,核对无误才能认领。”梦影一口气把启事内容全说出来。

    王大海快速地记录着,写下后面的话,又忙着问前面漏写的字词,经过几个回合,王大海把写好的启事草稿放到自己的挎包里。王大海想起一个问题,问道:“失物招领的时间有多长。”

    “自信息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将上缴财政,依法处理。”梦影很娴熟地对王大海讲。

    “有六个月的时间差。”王大海自言自语地复述一遍。

    “如果李建国不来认领怎么办?”梦影担心会发生这种可能,于是疑惑地问王大海。

    ( 最沧海  p:///4/4222/  )



第一二六章 跟踪报道
    “如果李建国不认领,那末你就要想办法对失物招领启事进行跟踪报道。”王大海慎重其事对梦影说道。

    “守株待兔,目标总是不出现,怎么进行报道。”梦影心里犯难,感觉无计可施。她无可奈何地问王大海。

    “肯定会有人冒领,从此下手,刨根问底,引出失主为什么不去认领,这其中必将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王大海略思片刻,提出一条跟踪报道的路径,明确地回答梦影。

    “肯定会有人冒领,此话不要说得太绝对,现在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人人非己勿贪,没有人来冒领,看你怎么办?”梦影听到王大海说出绝对的话,她极力反驳。梦影心想,不要把别人想像得太坏,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虽然有坏人,但大多数人都是好人。

    “也好办,采取排除法跟踪报道,从相同姓名的人着手。”王大海没有与梦影进行争辩,他又提出第二条跟踪报道的路径,让梦影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充分的选择余地。

    “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被你弄得稀里糊涂。要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郑重地告诉你,必须尊重新闻法则。”梦影更不接受王大海提出的第二条路径,认为王大海有点不择手段,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其他同名同姓的人,他们不来找你,你还去找他们采访,脑筋动到相同姓名的人身上,这不是没事找事。如果遇到不乐意配合或者刁难之人,那真是骑虎难下,弄得自己都不好收场。

    “新闻,必须要让人闻到,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你想一想,一块豆腐干大小的地方,何况还是登在报纸的一个角落里。如果失主看不到招领启事,这不是贻误人家的事吗?”王大海看到梦影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开始拒之千里,他据理力争,循循善诱。

    “你这么一说,感觉还有一点道理。”梦影听王大海这么一解释,心里豁然开朗,也是的,报纸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见,没有看见不知道怎么办,也只有通过不断的跟踪宣传报道,才能扩大影响面,让更多的人知道失物招领启事。
1...6768697071...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