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尘落长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唐时星光

    她换了一只毛笔,沾上朱砂,在纸上点起梅花。

    “御婉的梅花画得真好。”舞依也收回了神思,在一旁赞道。

    尘落摇了摇头,自豪道:“我二哥的画技可是齐国数一数二的,我只学到些皮毛,和他比起来还差很远呢,你若是见了他的梅花,一定以为是真的梅花!”

    舞依明显感觉她说这话时语气中染上了轻松愉快,心里也不禁多了几分好奇。




尘落长安分节阅读69
    尘落点完最后一笔,朱红散开,竟有些妖娆的意味。

    不知何时,柳絮飘落下来,落在尚未干透的朱红上。

    尘落的眸色一重,眼底几不可察地掠过些许失落。

    他说要陪她看白雪红梅…

    如今,却把她关在了这里…

    柳絮…柳絮…又是他们相识的季节…

    可为何这次,他们离得如此近却又如此远?

    她行到宫墙旁,伸手去够墙外伸进来的柳枝,跳了几下才抓到一枝。

    玉指轻捏,她轻轻吟道:“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舞依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被轻轻刺痛,她默默记下她的话。

    宇文直躲在树上,听完她的诵读,轻轻勾了勾唇…

    *******************************************

    齐国,段韶和长恭夺下柏谷城便退守华谷,又从华谷返回了邺城。

    因战功,段韶被封广平郡公,长恭别封为巨鹿、长乐等郡公。

    琅琊王高俨听说胜利之事,赶来段韶的府邸拜见。

    长恭此时也正在段韶的府中,听说琅琊王来拜访,不免有些吃惊。

    他的这个堂弟年纪虽小,却很厉害。

    妹妹出嫁前,他被令去晋阳办事,实际是因帮助延宗他们出城才被调走的。

    妹妹出嫁后不久,他回到邺城,却被和士开等人进了谗言。

    现在他离开北宫,五日才可进宫一朝,也不许每日与太后随便相见。

    接着,陛下又拜他为太保,明着看是升他的官职安抚他,实际确是解除了他的多数兵权,唯留下京畿大都督之权。

    长恭与段韶一起去迎接他入了府邸。

    琅琊王见到长恭,很是开心,上前兴奋道:“兰陵王兄怎么也在?听闻此次战役你与广平公壮了我军声威,弟佩服不已,改日定要去你那里讨教兵法!”

    长恭忙谦虚道:“琅琊王过奖了,此战都是广平公指挥得当,我又怎当得起讨教二字。今日来此也只是因为先前的战事。”

    “长恭不必谦虚。”段韶拍了拍他的肩,又笑着看向高俨,示意大家坐下说。

    几人寒暄几句,段韶问道:“琅琊王今日不知何事前来?”

    高俨叹了口气:“你们没回来之前,陈朝遣使者前来,想与我们共谋伐周,结果皇兄没有同意。我劝了几次,皇兄也没听我的,不知道您对此事可有何看法?”

    长恭顿了顿,看向段韶。

    段韶端起酪喝了一口,开口道:“许是陛下有其他的打算吧,如今两国因为边城打得难分难解…周国与陈国交好已久,陈国这个时候掺和进来,难明其目的…”

    “您也不赞成联陈攻打周国吗?”高俨攥了攥拳头。

    段韶看了眼长恭,欲言又止。

    高俨会意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想必兰陵王兄也不希望开战。我也希望周齐和平,可是周齐早晚要分出胜负来!当年父皇在的时候,周国因为邙山之战失败和我们通和,所以父皇许了淮安姐姐的婚事。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可惜淮安姐姐嫁过去的时候我被调离了京中,不然我定会让皇兄收回成命!”

    段韶轻叹口气:“殿下一人之力,恐怕改变不了陛下的意思。这样的话还是…”

    高俨没有理会,继续道:“如今和士开当权,弄得朝中风气不正,小人当道,真真可恶!内贼不除!何以安外?可惜皇兄太过信任和士开他们,先前和士开与穆提婆等奢恣,盛修第宅,我看不过去就说了句该说的话,不想他们竟然向皇兄建议外放我。我知道广平公您见多识广,此事还望您可以指点我一二。”

    段韶凝视着手中的杯子,别有深意道:“殿下,此事臣恐怕无力相助,但臣相信陛下仁慈,太后也会护着殿下周全。所以殿下不如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

    高俨犹豫地点了点头:“您的意思,仁威懂了…”

    “殿下是少年英雄,又位居高位,凡事当小心行事才是。”段韶牵了下唇。

    高俨站起身,抱拳道:“多谢您的教导。叨扰多时,既然您也觉得此时不宜伐周,那我也不便多说其他。今日还有其他的事,改日再来拜访您了。”

    他又对长恭行了一礼。

    两人回了礼,看着他渐渐走远,长恭开口道:“孝先兄…”



尘落长安分节阅读70
    段韶抬手制止了他:“琅琊王英雄少年,可惜锐气太重,不懂得遮掩锋芒…”

    “孝先兄是指伐周之事还是和大人之事?”长恭问道。

    “都有,他有鸿鹄之志,不容小觑。”

    长恭点了点头,又有些遗憾:“当年妹妹也常称赞他,只是可惜…”

    “和士开府邸之事,你可知道他先前说的话?”段韶看着前方问道。

    长恭颔首道:“有所耳闻,‘你们所建的宅邸早晚当就,何太迟也?’此话没有什么奇怪的。”

    “这句不奇怪,可是接下来的却不是…”段韶转头看向他,“听说和士开他们听完这句话后说:‘琅琊王眼光奕奕,数步射人。刚刚只是对聊一会儿,便不自觉地出了汗。我在天子面前都没这样的感觉。’”

    长恭大惊:“您的意思是?……”

    “据我所知,琅琊王在邺城的府邸靠近北城,那附近有武库,这恐怕让某些人不放心了,所以现在急于夺他最后的兵权,让他远离京师…”

    “那?…”长恭又看向已经消失人影的方向。

    段韶也望回远处,叹道:“皆有天命,我要说得和刚才送他的一样,我们只需静观其变…”

    长恭握紧了自己的拳头,心中却莫名担忧起来。

    他今日可能听到不该听得事情,希望不要卷入才好。

    高俨离开后便向着自己姨父冯子琮的府邸而去。

    边行他边思索着。

    父皇高湛死后,他虽然还有母后胡氏宠着,但是各方的供给已经不如父皇在世之时。况他先前手握重兵,皇兄高纬总是忌惮于他。

    前段皇兄将他明升暗降,治书侍御史王子宜与他的左右开府高舍洛、中常侍刘辟疆说:“殿下被疏,正由和士开离间,怎么可以出北宫入百姓丛中?”

    他虽然年龄尚幼,又何尝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和士开如此奸佞,多留一日便是朝廷的祸患,先前他可以忍着,但如今若再隐忍,还不知道自己的下场会不会和赵郡王叔一样呢?!

    他的姨父冯子琮,前两年曾被外放。但因为此事非皇兄的本意,所以后来皇兄特意下旨赏赐其鼓吹,又给他加兵五十人,令他听将物度关。

    后因母后胡氏想为四弟齐安王高廓成家,替他纳了姨父的长女为妃。姨父也因此得返邺城,授为吏部尚书。

    去年,斛律光大将军兵度玉壁,至龙门。周致书于齐,需要两国谋划商议。所以皇兄诏姨父奉命前往军营,协助斛律大将军与周将韦孝宽当面相谈。

    最后齐国得了龙门等五城,皇兄以姨父之功,封其昌黎郡公,迁尚书右仆射,仍摄选侍中如故。

    如今姨父日益得宠,又因权力之事与和士开生悉。

    若想除掉和士开,恐怕需要他帮忙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太忙,更新得都晚了些。

    第26章 外患稍平

    简介:汾北诸城战事多,黄河岸边白骨累

    --------------------------------

    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周陈国公宇文纯及大将田弘连克齐国宜阳等九城。

    不久宇文护赶来前线,坐镇潼关,遣自己的亲信,中外府参军郭荣于汾州观城势,以御齐军后援。

    经过观察,郭荣认为汾州与姚襄镇相去悬远,且两城相对孤迥,难以相救,请于州镇间更筑其他城池,以便相互控摄。

    宇文护认为有理,便派他在姚襄城南、定阳城西修筑城池。

    时斛律光被宇文宪所阻,两军对持,不能赶来增援。

    邺城收到消息后,段韶主动请缨。

    高纬遂令段韶与兰陵王高长恭带兵前往支援斛律光破敌。

    宇文宪收到消息,命身在姚襄城中的刘雄与宇文盛于齐长城以西,连营防御。

    段韶与长恭引兵而至,围攻姚襄、汾州二城。

    汾州被围已久,粮道断绝,如今又临敌军后援,汾州刺史杨敷只能据城守之并且继续向宇文护和宇文宪求助。



尘落长安分节阅读71
    为了守住汾州,宇文宪又遣宇文盛再去突入汾州送粮。

    但齐军包围甚严,宇文盛无法进入,只得趁着齐军攻势渐弱时,且战且退,回防姚襄,再派人去修建大宁城以作接应。

    此时郭荣已在姚襄城南更起城镇,东接定阳,又作深堑,断绝了齐军的道路。

    宇文宪听说新城竣工,遣将军韩欢和刘雄去增援郭荣,可惜韩欢中了段韶设下的埋伏,刘雄也身负重伤,最后只得率领着二十余人,据堑力战。

    宇文宪为此赶来亲自督战。

    他一身黑甲,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带兵冲向了齐军,奋力斩杀着周围的齐兵。

    齐军因为他的骁勇,一时有些退却。

    正在此时,宇文宪突然觉得眼前银光一闪,他迅速仰面躲过,再抬头时正发现一身白甲的鬼面将军停在离自己不远的位置,而他手中的长戟又迅速地向他袭来。

    他抬剑挡下,嘴角不自觉地勾起,心中只觉得热血沸腾。

    是他?!

    他用力振开长恭的戟。

    长恭借力收回了攻势,稳住身形,隐藏在面具下的脸上也洋溢出难得一见的兴奋和喜悦。

    邙山之战就想和他好好打一场,可惜胜负未分,今日倒想和他分出个胜负来!

    正思索间,宇文宪的长剑已经直刺过来,长恭用戟抵住,又转动手腕,将戟向他的左肩插去。

    宇文宪抓住马鞍,一个闪身,在马背上翻了一圈,又借力跳起向他砍去。

    一黑一白两个身影大战十几个回合却未分出胜负。

    剑戟碰撞的“呯啪”之声,让两人丝毫不敢懈怠。

    夕阳的余晖打在脸上,打在鬼面上,两人的额头都渗出了汗珠,只是远远望去,白甲的鬼面遮掩住面容,显得更为潇洒一些。

    宇文宪左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正要再次冲向长恭,两军的营帐中突然传来鸣金的声音。

    宇文宪有些遗憾,但是心知自己刚刚落了下风,若是再战十几个回合,自己必败。

    他是领军者,不可恋战。

    他有些不甘地握紧了剑,下令收兵。

    长恭骑在马上,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很佩服这位与自己几乎同龄的将军,而且他们似乎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不过他再厉害,自己也要守住自己国家的土地,不让他继续前进!

    夕阳的光辉渐渐消失,夜幕也即将降临,长恭不再观望,也下令收了兵…

    *******************************************

    夜晚,齐军营帐中,几个蒙面的黑衣人跪在段韶与长恭身前。

    段韶吩咐了几句,挥手示意他们按照刚才所说的去做。

    不消片刻,营帐中只剩下两人。

    长恭看着离去的几人,不由地想到刚刚的事情。

    宇文宪不是因身为周国皇帝的弟弟才徒有虚名的将军,虽然他不及孝先兄,却也让白天那场仗变得有些吃力。所以与其和他正面冲突,不如想个法子避开他,以计取之,减少伤亡。

    商讨之后,他们决定秘密调来几个壮士,让他们从北面突袭姚襄城。

    等他们混入城中,再派另一些人偷偷渡过黄河,与姚襄城内联络,好里应外合。

    “咳咳…”段韶的咳嗽声打断了长恭的回忆,他忙上前扶住他。

    “孝先兄?”

    段韶抬手示意他无妨,但是又禁不住咳嗽了几声:“真是老了,这身体不中用了。这事别说出去。”

    长恭皱了皱眉,但还是点头恭敬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您也要注意才是…”

    “放心吧,这一生戎马的,这点儿小病算不了什么。等打完这仗,休息休息便好。”段韶随口敷衍着,又道,“召集一些精锐的士兵,我们去选些人,分批渡河。”

    长恭颔首应下,出了营帐。

    不久,黄河之上,几艘小舟开始启动,借着夜色掩映度过了黄河。
1...2223242526...1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