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守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梅雨知时节
继后守则分节阅读291
惠王却仍是摇了摇头,道:“父皇不会重开春闱和殿下,还有那些考中进士和同进士的人也不会支持本王提出的建议。”
宣国公世子笑了笑,道:“殿下,你说是考中的人多还是落第的人多?朝廷每三年举行一次春闱,春闱和殿试之后取二百三十四名进士和同进士,但是落第的书生却有成千上万。”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功名加身,这世上最重功名利禄的是书生。若是让他们看到希望可以重考一次,他们必定会发动声势极力支持。
宣国公世子继续道:“至于皇上会不会同意重开春闱和殿下……皇上若是同意了,对那些书生来说是殿下您的功劳,若是皇上不同意,得罪那些书生的是皇上,与殿下又有什么关系。殿下提出一个建言而已,皇上顶多心里不满,却不能为这个处罚上谏的殿下。”
惠王点了点头。
既然无论父皇对他满不满意都不会让他做太子,他只能从另外的途径寻求别的势力来达到他的目的。
惠王又道:“但是这个去鼓动书生将事闹大的人,不能由本王的人来做,也不能由宣国公府的人来做,得找一个合适的人。”
宣国公世子道:“殿下放心,这个人我已想好了,殿下和宣国公府都不宜出面,有一个人却合适?”
惠王“哦”了一声,问道:“舅舅说的是谁?”
宣国公世子别有深意的笑了一下,然后用手沾了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人名。
惠王眼睛动了动,的确是个好的人选。
惠王和宣国公世子两人又谈了一会,宣国公世子便站起来告辞准备离开了。
结果刚走出惠王的书房,却被等在外面的吴姨娘的侍女拦了下来。
侍女笑着与宣国公世子道:“姨娘知道世子爷来了,想请世子爷到院子里坐一坐。”
这位吴姨娘便是宣国公府送进惠王府的族女,她在一个月前替惠王生下一个孩子,因为是个女儿,令惠王和吴贵妃大失所望,所以并未怎么张扬。
宣国公府也是对她有些失望的,惠王的长子身体弱得像是长不大的样子,而吴姨娘若是能生下惠王的次子,才是流着吴家血脉的孩子。
如今的惠王府后院分成了两派,杜、海两位侧妃与吴姨娘形成一派;惠王妃与甘家送进惠王府的一个同宗的堂妹,手持惠王唯一的儿子形成另外一派。惠王信重尊敬娘家有兵权的惠王妃,但却宠爱相貌出色的海侧妃和五姨娘。两派之间实力相当,然后争斗不息争宠不止。
现在两位侧妃上次争夺惠王长子没有成功,现在努力辅佐身体没有问题的吴姨娘抢先生下惠王的次子。而惠王妃对惠王的长子能否平安长大也信心不足,也想让自己的堂妹早日生下儿子。
值得一说的是,甘姨娘在二月的时候曾被诊出过喜脉,结果没几天在荷花池边喂金鱼时,扶着的栏杆断落然后摔进了冰冷的荷花池里,然后小产了。最后查了半天,只处置了一个负责花园栏杆的管事,不了了之。
吴姨娘拦下宣国公世子,自然是为了向惠王妃显摆家世以及宣国公府对她的重视。
但宣国公世子听着却皱了皱眉,有些不满吴姨娘的行事,道了一声:“我没空,姨娘若是有要紧事,就去宣国公府请夫人们过来。若是没有要紧事,她才刚生完孩子,让她好好休养,别有事没事瞎折腾,给殿下添麻烦。”
说完便走了。
侍女看着他,伸着手“欸”了一声,想到宣国公世子乌黑的脸色,又不敢叫住他,只能站在那里,担忧回去在吴姨娘面前交不好差。(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 相谈
宣国公世子从惠王府里出来,直接上了宣国公府的马车。
赶车的小厮转过头来,问宣国公世子道:“世子爷,现在可是要回府?”
宣国公世子坐在马车里闭着眼睛思索了一下,然后道:“去一趟陈阁老家中。”
小厮道了一声是,然后送了宣国公世子去了观音寺胡同的陈府。
宣国公世子在陈府留了大概有一个时辰的时间,然后出来,直接回了宣国公府去了宣国公的书房。
宣国公这两年的身体有些不大好,大概是心气不和的原因,常常生病,如今宣国公府和吴家,宣国公已经渐渐交到宣国公世子身上。
宣国公世子进来跟他说话的时候,宣国公还一直犯咳嗽,导致宣国公世子说几句就不得不停下来。
宣国公世子有些担忧的看着宣国公道:“父亲,您没事吧?”
宣国公一边咳嗽一边摆手,然后道:“没事,你接着说。”
宣国公世子接着将自己在惠王府和惠王商量的事情说完。
宣国公听他说完后,闭着眼睛沉吟了一下,然后问道:“你觉得这件事可以成?”
宣国公世子道:“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至少是一个机会。”顿了顿,道:“皇上重用林家,如今林家在朝中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了,特别是通过联姻与其他人家抱团一起,咱们吴家已经渐渐不可与其抗衡。而皇上在内宠爱皇后,在朝中渐渐放权于太子,太子在朝中的根基也渐根深蒂固。”
说着顿了顿,又看向宣国公,道:“父亲可知,现在奏折皇上都先让送到太子那边去,一些不要紧的奏折太子可直接批阅,对于重要紧急的太子再挑拣出来送往皇上处批阅。”
批阅奏折,是一个很重要的皇权象征,皇帝允许太子执起朱砂笔,便是在将他当成下一任的皇帝看待。
反观惠王,却被皇上派去督造王府公主府皇陵还有调解宗室矛盾这样的小事。
渤海王府和福慧公主的公主府都是惠王督造起来的,而现在惠王又让皇帝指使着修建四皇子以后的王府。
皇帝这是防着惠王争权夺利,所以将他支使得团团转去忙乎这些小事没空去掺和政事。
宣国公世子道:“咱们家为惠王付出了太多,连整个颐和钱庄都牺牲出去了,不能就此放弃。”这么多的东西扔下去,不能连个声响都没有。宣国公世子再问:“咱们家跟林家相争了几十年,得罪林家和太子的地方不少,真若太子登基,吴家的结局就算不抄家夺爵,也要就此落败了。”
这怎么能让他甘心,吴家显赫了几十年,从太祖时候开始就是一等的人家,难道要让吴家在他手上没落下去。
宣国公微微叹了一口气,闭着眼睛沉吟道:“比起林家来,皇上对我们吴家不公平的地方实在太多。”这话里多少带了对皇帝的埋怨。
宣国公又道:“还有家里献给皇上的那些产业,这些年我们一直想重新经营起来,可惜却不如人意,丢掉的东西想要再捡起来哪有这么容易,特别是这两年皇上又发布了策令,限制官员经商与民争利。”
宣国公对宣国公世子道:“你想怎么做就去做吧,再怎么也比眼睁睁看着太子以后登基吴家没落强。”
宣国公世子道是。
接着又看到宣国公握着拳头放在唇边咳嗽起来。
宣国公世子皱着眉头十分担忧的道:“父亲,您这咳嗽一直不见好也不是办法,还是换个太医看一下吧。”
宣国公摇摇头道:“不碍事,你做你自己的事情去吧。”
宣国公世子只好跟宣国公告退,然后从书房里走了出来。
等回到自己的书房,宣国公世子对身边的小厮道:“你去将邱先生请过来。”
邱先生是宣国公世子养在国公府的幕僚之一,也是个落第的书生,因为平日行事还算稳当,献策也好,所以得到宣国公世子的重视和赏识。
小厮道了一声是,然后出去了。没有一会之后,便去外院将那位邱先生请了过来。
邱先生是匆匆的过来的,一进门便对宣国公世子拱手,恭敬道:“世子爷找在下,不知有什么吩咐?”
宣国公世子指了指桌面上放着的一个长三寸宽两寸的紫檀木匣子。
邱先生有些疑惑,上前去将匣子拿起来,打开一看,结果却睁大了眼睛吓了一跳,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的是一叠的银票,少说也有好几千两。
邱先生将匣子合上,抬起头看向宣国公世子。
宣国公世子道:“你拿着这些银票去找那位韩仲元,该怎么做你知道吧?”
邱先生马上恭敬表示道:“世子爷放心,在下明白。”
宣国公世子点了点头,道:“记得悄悄的去,不要让任何人知道。等这件事办成了,我安排你去地方任个小官。”
像是这种幕僚愿意待在幕主身边,本就是想要通过幕主进入仕途为官。
邱先生听着激动起来,对宣国公保证道:“世子爷放心,在下一定将这件事办得好好的。”
说完捧着匣子弯腰恭敬的退出去了。
月满星稀,皓月高挂。
在京城西大街的一家叫鸿宴楼的酒楼里,韩仲元喝得潦倒趴在桌子上。
因韩仲元常来酒楼喝酒,酒楼的掌柜和小二都认得他。
其它酒客都已经散去了,酒楼里此时就只剩下韩仲元一个客人。酒楼的小二已经擦好了桌子准备打样,回来与掌柜对视了一眼,最后掌柜走出来笑着对韩仲元道:“韩公子,我们这里要打样了,您看您是不是先把账结了回客栈去?”
韩仲元从趴着的桌子上直起身来,醉得半梦半醒的喃喃道:“要打样了?这么晚了?”
掌柜道:“是。”说着又像是怕他赖账一样,马上接着道:“您今天消费的酒钱和菜钱一共是五两银子。”
韩仲元摸了摸身上,最后对掌柜的道:“先赊上,以后再给你。”
旁边的小二有些不满的道:“韩公子,您在我们店里都已经赊了一百多两银子了,您该不会是没钱了吧?”
掌柜的瞪了他一眼,道:“会不会说话,韩公子今科高中传胪,以后是要当大官的,还会赖你这一百两银子。”说着又笑眯眯的对韩仲元道:“那韩公子今日我就先将您的账记上,他日带了银子过来可一定要把账结了。”
韩仲元其实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说他高中传胪,在他看来,他至少应该是探花才是,就算是状元郎也未必及得上他的才华,那些人不过是仗着家世好罢了,怀才不遇,天理不公。
韩仲元扶着桌子站起来,瞪了小二一眼,然后便踉踉跄跄的出去了。
等他走后,小二倒是有些不懂了,问掌柜道:“掌柜的,那姓韩的看着根本就是没银子了,您怎么还让他赊账,以后这银子可未必收得回来。”
掌柜的叹了一口气,走回柜台前,一边打算盘一边道:“那有什么办法,他高中传胪,以后是要当官的。看他这种人最是小气和心胸狭窄,你要是不赊账给他,他日他当了官,准回来报复你,民不与官斗。”说着顿了顿,道:“这银子就当以后买个平安。”
说着又吩咐小二道:“快去,将他今日赊的账记上。”
继后守则分节阅读292
小二不满的碎碎念道:“记上也未必能收得回来,我听说他在客栈里也欠了好多银子。真是的,没钱来充什么大爷,还尽点贵的酒菜。”(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 鼓动
因为正值将要宵禁的时候,路上并没有多少行人。
韩仲元踉踉跄跄的走在路上,刚进入一个胡同时,突然从天降下一个麻包袋将他套住了。
韩仲元顿时酒醒了,在麻包袋里挣扎起来,一边大声问道:“你们是谁?”
但并没有人回答他的话,外面的人利索的将他整个套进了麻包袋里,然后打了个结背着走了。
一直到了一个旧院子里才将他放了下来,将麻包袋打开。
韩仲元挣扎着从麻包袋里的出来,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跟前这个穿着白袍子长着胡子一副书生打扮的人。
韩仲元怒问道:“你们是谁,我告诉你们,我可是今科的传胪,得罪了我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韩仲元一边骂一边想着自己最近得罪过的人,但是太多了发现一个一个都想不过来,但是最终停留在一个人身上,接着惊了起来,问道:“你们是王家的人?”
他最近说了太多对王砚不利的言语,且令他想不到的是,这种言语竟然还流传了开来。他当然知道有另外不爽王砚或王家的人帮了他,但是管他呢,只要能坏了王砚的名声的,他乐见其成。
但是到了现在,他却有些害怕起来,难保王家不会因此报复他,想要杀他灭口让他再不能开口说话——普通的人也不敢随意绑他这个今科的传胪。
跟前的白袍书生笑了笑,道:“韩公子放心,虽然这请韩公子过来的方式有些不雅,但我们是来帮韩公子的。”
韩仲元是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才回到自己所住的客栈的。
回来时正看到一个姓文的举人背着包袱从房间里面出来。
这名举人平日就住韩仲元隔壁,但是今科落第,而且名次仅差了那么一点点,科举取二百三十四名,他考了二百三十八名,所以让他特别的丧气,出来时都是垂头丧气的。
因平日韩仲元出手大方,这位文举人跟着韩仲元有吃有喝,文举人又会捧着奉承韩仲元,两人关系倒是不错。
韩仲元见着他,连忙笑着迎上去,道:“哟,文兄,你这是打算回乡了?”
文举人抬眼撇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我不像韩兄,今科落第,不回乡能干什么。京城的消费贵,留在这里不用银子。”
文举人虽然平日与韩仲元走得近,但是韩仲元为人傲慢,天天一副老子文采天下第一的模样,文举人平日有些看不惯他,但是为了蹭吃蹭喝省点银子,所以捧着他,如今他要回乡了,对韩仲元便也有些无所顾忌了。
韩仲元拦住他攀着他的肩膀问道:“那文兄回乡打算做什么?”
文举人道:“自然是回乡继续念书等下一科了。”说完又对韩仲元道:“韩兄别挡着我的路,我还要赶路呢。”
韩仲元揽住他的肩膀往回走,一边走一边道:“文兄用不着着急回乡,我有件好事要与文兄说。所以请文兄暂且多留京城几日。至于住客栈的银子,文兄放心,我替你付……”
文举人有些怀疑的看着他道:“韩兄有这么好心?”
他天天跟着韩仲元混,知道得最清楚。韩仲元来京城的时候的确是带了大笔的银子,但是韩仲元花钱大手大脚,又经常拜会一些官员送礼,银子早就花完了。他现在住客栈都还是赊账呢,听说别的好几家酒楼也有他的赊账。客栈的老板若不是看他考中了传胪,只怕早就将他赶出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