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守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梅雨知时节
喜事遇到丧事,程家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好了。
最忧心的还是胡淑妃,跟林嫤叹道:“您说着这怎么这么凑巧,琉儿刚生了孩子,大长公主就去世了,在急也没有这么急的,汤和大长公主怎么不多等一些日子,等琉儿出了月子,她也好多看几眼曾孙啊。”
这程家一办起丧事来,谁还有空照料大公主做月子。做月子最重要,万一做不好以后就容易留下病根。
汤和大长公主是宗室里辈分最高的公主,皇帝对她也十分尊敬,林嫤一听到汤和大长公主公主过世的消息,就让人将宫里艳丽的东西收起来了。
林嫤笑着跟胡淑妃解释道:“汤河大长公主这一年都是缠绵病榻,听说之前看着就不大好了,就是因为想等福慧的孩子生出来看一眼,所以一直吊着不肯咽气。”
这等大公主一生下孩子,见着了孩子,汤和大长公主没有了心愿,自然很快就去了。
林嫤又继续道:“福慧坐月子你也放心,汤和大长公主的丧事有礼部和宗人府帮着操持,程家会轻松不少,不至于会无人照料福慧坐月子。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就派几个麼麽去公主府照顾福慧。”
胡淑妃叹了一口气,这也只能这样了。
胡淑妃又叹道:“其实汤和大长公主这样也算喜丧了,活到了七十多,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儿孙都出息孝顺。”
接着又问道:“娘娘,您说这大长公主一去,程家会分家吗?臣妾想着,要是分家,让琉儿和驸马也搬到公主府去住,小两口过日子轻松自在。”
大公主自己是公主,驸马也出息,胡淑妃是希望她们搬出到大公主的公主府去生活的。程家虽然门风好,但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人多了规矩多了总是没这么轻松自在。
林嫤道:“怎么也得守完孝了再说,至于守完孝之后,就看程家是怎么安排。”
汤和大长公主不是突然离世,她在去世之间应该对分不分家的事情有所安排,就算不分家,也会将产业在各房分清,免得以后儿孙为这个闹不和。
说着又提醒胡淑妃道:“福慧虽然是公主,但也是程家的人,程家分不分家的事,咱们这些后宫里的人最好不要多言。”
林嫤是担心胡淑妃想让大公主和驸马去公主府单过,就在程家分家的事情上多嘴。
胡淑妃连忙道:“娘娘放心,臣妾知道分寸。”
林嫤又笑着道:“好了,你在这里操这个闲心,还不如回去多给福慧准备些孩子用的东西。”
提起大公主的孩子,胡淑妃还是高兴的,笑着道:“那臣妾也不打扰娘娘,这就回去了,臣妾告退。”
林嫤对她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 幼玉有孕
天气渐渐冷起来。
桓小皇子穿着薄薄的衣裳,拿着一把小弓跑到外面去,将庭院角落里养着金鱼和睡莲的大缸射了一遍,然后哆嗦着身子一边念着道:“好冷啊,好冷啊……”然后一边跑回殿内去。
殿内却是温暖如春,欢声笑语。
崔贤妃和胡淑妃等人都在,渤海王妃坐在林嫤的旁边,笑着看向被林嫤放在榻上此时正吸吮着手指的长平皇孙。
崔贤妃亦是一脸慈爱的看着渤海王妃和榻上被厚厚的襁褓裹着的才刚两个月大的孩子。
渤海王妃笑着跟林嫤和崔贤妃道:“母后和母妃不知道,儿臣生孩子的时候王爷站在产房外面听到儿臣叫喊,还以为臣妾要死了,结果伤心得叫喊得比儿臣还厉害,哭得稀里哗啦的。一直在跟儿臣说‘他不要孩子了,他要儿臣’……”
大家听着都笑了起来,胡淑妃笑着道:“三王爷真是赤子之心!”
大家都知道渤海王的性子像孩子,常有稚语说出,倒是也见怪不怪。
渤海王妃继续有些甜蜜的道:“……后来等平儿生下来,王爷让还是拉着儿臣的手哭,儿臣跟她解释儿臣并不会死了,只是在给他生孩子。王爷却还跟平儿生气,觉得是平儿害得儿臣受苦,不肯抱平儿,儿臣把孩子塞到王爷身上,王爷有塞回了儿臣手里。过了好些天还肯看一看平儿。”
想到王爷稚气的样子,渤海王妃不由好笑起来,又觉得高兴。
王爷虽然心思简单了一点,但是简单有简单的好处,跟王爷生活不会太累,而且王爷会疼人。只要是他认定的人,就一定会死心塌地的对她好。
渤海王妃又笑着道:“……后来王爷还跑到福慧府里去了,跟福慧说让她不要生孩子了,生孩子太恐怖了。”
胡淑妃笑起来,道:“难怪福慧跟本宫说,她生孩子的前几天,王爷跑到她府里去,莫名其妙的一直在劝她不要生孩子。原来是这个原因。”
大家都捂着嘴笑。
桓小皇子进来后,在屋子里看了一圈,最后跑到林嫤身边,有些好奇的先凑过去看了看榻上躺在襁褓里的长平小皇孙。
林嫤摸了摸他的手,见他的手凉凉的,知道他肯定又跑出去了,不由责怪道:“叫你不要跑到外面去,非不听。”
桓小皇子却一直盯着榻上的孩子在看,林嫤便笑着跟他道:“这是你的小侄儿,桓儿跟他打个招呼,跟他说叔叔很喜欢平儿。”
桓小皇子看够了,耸了耸肩,然后问道:“他能陪我玩儿吗?”
林嫤道:“长大了就可以。”
桓小皇子道:“那等他长大了我再喜欢他。”说完便已经对他失去了兴趣,然后对林嫤道:“母后,你帮我穿件衣服,我要到外面去。”
林嫤笑了笑,然后叫来了慕枝,道:“带他去穿件厚点的衣裳,他在外面玩的时候让人看着他,免得他偷偷跑到长坤宫外面去。”
慕枝屈膝道是,然后牵着桓小皇子下去了。
渤海王妃突然看着桓小皇子笑着道:“六弟长得真快,比儿臣上次见他的时候长高了许多。”
不过渤海王妃上一次见他的时候,少说也有半年了。
胡淑妃笑着道:“他这个年纪长得快呢,三四岁的时候,眨个眼都是另一个模样。”
说着看了看榻上的长平小皇孙,又有些想念起自己的外孙,道:“可惜福慧还在坐月子,又要守孝,若不然让她也将孩子抱进宫来让臣妾看看。”
外孙出生到现在,她还没见过。
所以宫里就是这点不好,外面闺女生孩子,当亲娘的在生产前半个月都在女儿身边照顾着了,孩子一生出来肯定就能马上见到,偏偏她们这些后宫里的人,受制于宫规不能随意出宫,只能等福慧以后将孩子抱进宫来给她看。
渤海王妃笑着跟胡淑妃道:“儿臣出了月子之后,去大长公主府见了福慧和奕郎,福慧和奕郎都好着呢。奕郎长得可漂亮,一双眼睛乌黑乌黑的,跟黑葡萄一样,模样漂亮得像个女孩子。哦,对了,他长得像福慧多一些。”
胡淑妃仔细的听着,虽然去照顾福慧的麼麽每日都会跟她禀报福慧和奕郎的情况,但胡淑妃还是觉得不够听,只要提起福慧和奕郎就爱听。
渤海王妃又笑着道:“驸马可宝贝这个儿子。”说着又惋惜道:“可惜儿臣和福慧生得都是儿子,王爷和福慧素来亲厚,不然以后还可以结个亲家,亲上加亲。”
穆清领着人端了点心进来,这时候笑着插嘴道:“那王妃可晚了一步,福慧公主和婠玉县主可早早约定了要做儿女亲家的。”
渤海王妃也笑,又问道:“婠玉县主与王家的大郎也成婚一年了吧,可有好消息?”
林嫤笑道:“暂时没有。”又道:“他们都年轻,不急。”
渤海王妃含笑着道是。
渤海王妃和崔贤妃在长坤宫留了一会,然后便一起告辞回永安宫去了,胡淑妃也接着告退。
而到了下午的时候,慕枝就笑吟吟的进来跟林嫤道:“娘娘,王家传来了消息,说是婠玉县主被诊出了喜脉。”
林嫤高兴的笑起来,道:“本宫猜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了,上次见她在本宫这里食欲不振,一股睡不醒的模样,本宫就怀疑她是不是有了。”
继后守则分节阅读300
慕枝也笑,道:“娘娘不是早给县主准备了赏赐,奴婢现在让人去王家给县主送去?”
林嫤点了点头。
然后慕枝便告退,然后下去了。
林嫤又笑问旁边的宫女道:“桓儿和珏儿呢,还待在外面?去把他们领回来。”
正说着,皇帝一手牵了桓小皇子一手牵了珏公主从外面进来,珏公主听到了林嫤在叫她,举着手道:“母后,我在这儿呢!”
皇帝眉头舒展,眉眼带笑,看着像是心情很不错。从外面走进来,见林嫤也是笑吟吟的,一边问道:“发生了什么好事,看起来这么高兴。”(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 又要过年
林嫤笑着从他手里接过珏公主,然后和他一起进来在榻上坐下,然后才跟他道:“幼玉被诊出了身孕。”
皇帝听着“哦”了一声,并不十分感兴趣。
林嫤见他也是一副高兴的模样,又问他道:“皇帝看着心情也好,又是因为什么事这么高兴?”
皇帝拉了林嫤的手,舒出一口气道:“胡炯给朕上了一道折子,说是南北直道只剩下最后一段,大约明年六月就可以完工了。”
林嫤笑道:“那恭喜皇上了。”
林嫤是知道皇帝在这上面废了多大的心血,直道修到现在用了四五年的时间,用了上几千万两的银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马上就要成功了,不怪皇帝这么高兴。
皇帝又道:“现在让人把明年的春装和夏装做起来。”又捏了捏她的手道:“朕说了,要带你去外面走一走的。江南也去,西北也去。”
桓小皇子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趴在皇帝身上,问他道:“也带我去吗?”
皇帝笑着用额头顶了顶他的脑袋,道:“带,当然不带。父皇久了见不着桓儿,想桓儿了怎么办。”
林嫤怀里的珏公主也举着手道:“我也去,我也要去。”
皇帝道:“去,都去。”
林嫤虽然心里也高兴,但却有一些担忧,问道:“御驾出巡,应该要费不少银子吧。”
皇帝道:“现在国库渐渐充盈,这点银子还是费得起。”
那林嫤就放心了,然后高兴起来,道:“那明天我就让尚功局,把我们明年的春装和夏装都做起来。”说着又问道:“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她要看着时间,看还要不要准备冬装。
皇帝道:“等三月天气一暖和就出发。”
林嫤又问道:“皇上都打算带谁去?”像是还要不要带后宫的其他宫妃和皇子皇女之类的,她才好看人数准备物品。
皇帝道:“就朕跟你,带上瑞儿珺儿还有桓儿和珏儿,简便一点。到时候让你父亲和朱檐一路护送我们。”
父亲也去,那林嫤就更高兴了,在经常她深居内宫不好经常见父亲,在外面却可以多一些时间相处。
皇帝又笑着对桓小皇子道:“到时候父皇带你去江南坐大船,去西北坐大马。”
转眼又是新年。
大约是皇帝心情好的原因,今年的春节显得格外的热闹。
唯一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老宣国公的去世,以往显赫一时的宣国公府好像就这样从权利的中心不知不觉的下去了。内外命妇进宫领宴的时候,宣国公府甚至没有挣到一个在前面的位置。
往年都会有不少的外命妇围在吴贵妃的身边,但是今年她身边却是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个惠王妃跟在她身后,像是韩国公府和静安长公主府这样的宣国公府的亲家,也都只是在吴贵妃跟前打个招呼就离开了,然后围在林嫤或太子妃的身边。
若是往年吴贵妃定然要发一场脾气或是冷嘲热讽几句,但是今年吴贵妃却像是没有了精神气,对这些并不怎么在意了。
自从老宣国公去世和原宣国公世子被流放之后,吴贵妃好像就变得如此,虽然仍然盛装打扮,高髻云鬓,但却遮掩不住脸上的憔悴和颓废。
庄氏在林嫤身边看着吴贵妃身边的冷清,倒是有些叹气。
之前宣国公府跟林家斗得死去活来的的时候,庄氏对宣国公府也是恨得牙痒痒,但现在看着吴贵妃和吴家这样,庄氏倒是有几分怜悯了。
如今的宣国公府于林家和太子来说,已经不足为惧。
庄氏跟林嫤道:“现在宣国公府为袭爵的事情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原先还能保持客气,表示无论哪一房人袭爵大家都还是一家人,但现在连表面的客气好像都有些维持不住了,两房之间闹得有些厉害。
这不得不让庄氏怀疑,皇上压着宣国公府袭爵的事,是不是故意想让宣国公府内耗。
庄氏继续道:“宣国公府原先是吴大夫人主持中馈的,年前年关的时候,吴二夫人以吴大夫人亏空公中为由让吴大夫人失去执掌中馈之权,后来吴太夫人将中馈交给了吴大夫人的长媳,结果吴二夫人又以吴大少奶奶分到他一房的布料是陈年旧布,是故意为难二房为由跑到吴太夫人那里去哭诉,闹到最后吴太夫人干脆自己亲自出来主持中馈。”
林嫤道:“看来吴太夫人更偏向大房袭爵。”
吴二夫人闹这闹那,摆明了是冲着中馈去的,若是吴太夫人偏向的是二房,在夺了吴大夫人的中馈之权的时候就应该将中馈交给了吴二夫人。
庄氏摇了摇头,道:“原先看吴家那几兄弟挺和睦团结,怎么如今反倒是闹成了这样。”
林嫤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好意外的,原先吴大爷未获罪,他也算有能力扶得起来,老宣国公又早早请立了他为世子,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大房承爵都名正言顺。大房和二房又一母同胞,二房自然不好打爵位的主意。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房落罪,二房势强大房势弱。就算吴二爷还能念及手足情深,不想打爵位的主意,但是吴二夫人和二房的儿子们却未必不想要爵位。世袭罔替的爵位,是可以代代传下去的,有多少人能禁得住这种诱惑。
吴二爷就是心意再坚定,也禁不住夫人儿子天天在他跟前说。
而争爵位的事情,也的确是吴二夫人更加的积极。
林嫤不想再说吴家的事,问起庄氏道:“徐氏是打算开了春就去西北吗?”
庄氏点了点头,道:“现在毅郎也快两岁了,我能替她带着,让她去西北跟承正团聚,夫妻两人总是分居总是不好,再说有她在身边照顾着承正,我也放心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