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算了,还是我去吧,你再睡会。”
公主无奈。
秦琅翻身起床,披衣开门,豹子头一双硕大的马眼正瞪着他,怒气冲冲呢。
“马兄,早啊!”
豹子头打个喷嚏,似乎在提醒秦琅太阳都要晒屁股了。
“吃过了没,马兄?”
豹子头晃了晃脑袋,让秦琅看它脖子上挂的布槽,那里面各种吃的。
“走,遛弯去!”
豹子头跟随秦琅已经十八年了,在马中都已经算是一把年纪了。据说马与人类相比,一岁时便相当于人十二岁,两岁就相当于人十八岁了,此后每长一岁便相当于人长三岁。
马的巅峰一般也就是十岁口左右,多数马也就是二三十岁,据说赤兔活了三十三岁,曹操杀吕布夺赤兔,后来再擒关羽,将赤兔赠给关羽,此后便一直跟随着关羽,直到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而死。
赤兔被东吴将军马忠所得,马忠将马献给孙权,孙权又赐给马忠,但马忠只得了赤兔的马身却得不到赤兔的马心,赤兔不吃不喝绝食而死,追随关羽而去。
许多马跟随主人多年,都会有深厚的感情,如豹子头的母亲忽雷驳便与秦琼关系极深,秦琅病逝后,忽雷驳便也绝食而亡。
豹子头今年十八岁,若折算成人的年纪,其实已经相当于人六十六岁了。这本来是一匹血统纯正的优良战马,只是被秦琅宠养废了,长了一身膘,看着高大威武油光水亮,但这样的马已经很难适应战场上的激烈厮杀长途奔驰等。
可秦琅对这马很有感情,也喜欢豹子头,所以根本就不在意这个,就留在府中养着,如同一个宠物一个伙伴。
其实就算是正常的战马,一般也最多服役到十五岁左右,再往后就已经不再巅峰了。
秦琅牵着豹子头散步,豹子头却发脾气,原来它要秦琅骑上它奔跑。
如它所愿骑上后,豹子头撂起蹄子翻飞,虽然跑的不快,但却硬是让它跑出了一股子盛装舞步的感觉,极为节奏,尤其是配上它那神气得意的姿态、眼神,越发如此。
“太白!”
府中有人在望天,发出惊讶之声。
秦琅抬头,果见一颗太白金星居然大上午的在半空中。
太白昼现,这让他一下子想到了十六年前的那个夏天。
在中原华夏文化中,天文星象这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代表着上天透露的一些天机或者是情绪。
太白昼现,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当年太白见秦分,太史局的太史令官方权威解读是秦王当有天下,这事在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更加被朝廷拿出来公开宣传,以做为皇帝继位法理性的重要依据。
秦琅望着天。
他对于儒家的那套天人感应之类的学说并不太信奉的,可也知道这套东西对于历朝来说都非常重要,毕竟这套东西已经根深蒂固了。
这么异常的天象,必然会引发一些东西的。
······
当天,樱桃岛太保府便接到了两封讣告,一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病逝,享年五十,无疾而终,突然就去世了,据说一大早河间王如往常一样早起,打了会拳骑了会马,然后射了会箭后还去游了会泳,接着便开始喝酒听歌看舞。
河间王这些年已经不问政事,也不任实职,就沉迷于营造园林,欣赏歌舞,享受酒色。
秦琅不久前才见过李孝恭,气色极好,并没有显示被酒色掏空身子的样子,谁能想到突然就没了。
据说看歌舞的时候,高兴的大笑,笑着笑着就没了。
“魏郑公也没了。”
魏征是病逝的,年初时就身体不太好,经常请假,才六十出头的魏征养着养着就没了。
秦琅心中不由的一惊。
本来他不信星象这些的,可谁想到,上午刚看到太白昼现,结果宗室名王李孝恭和名相魏征就同日而逝。
可惊人的不止于此。
下午,又传来致仕宰相杨恭仁、陈叔达、宇文士及皆病逝的消息。
消息传出,整个洛阳城都开始骚动起来,连李世民都不得不从郊外猎场赶回,召集了紧急御前会议。
到了晚上,秘书监、永兴县公虞世南也病逝,这位已经是八十六岁高龄了,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真正的吉祥物了,早几年这位八十岁大坎时曾经大病一场,都说过不去,可人家最后都还挺过来了,又活了六年,之前一直都很健康,依然能实际主持秘书监事务,谁知道也突然没了。
“阿郎,谯国公柴驸马也没了。”
秦琅因为已经辞去了一众职事,所以并没有入宫议事,坐在府中,却又接到下人禀报,说柴绍也没了。
这下秦琅说不出话来了,他记得历史上柴绍、陈叔达、虞世南、杨恭仁这些人应当是没活到贞观十六年的。
如今为什么突然都去世了,还可怕的是同一天。
他相信这绝对是震惊天下的一天,甚至此时洛阳城中只怕开始会有各种猜测,接着会谣言四起了。
魏征那是在任宰相,杨恭仁、陈叔达、宇文士及那都是致仕的宰相,柴绍、李孝恭那也是位至一品的元老,虞世南更不用说,八十六岁的老吉祥物,天下有名的大书法家大学士。
一天走了七个元老重臣。
李世民估计都慌了手脚了。
果然,虽已入夜,可皇帝还是派出了许洛仁来接秦琅入宫,说是皇帝和重臣们都在宫中。
秦琅没有推辞,牵了豹子头出门。
向来是不夜天的洛阳,今晚格外的萧瑟冷清。
“金吾卫已经开始宵禁,关闭城门,封锁街道!”许洛仁忧心忡忡的告诉秦琅,白天太白金星现,时隔十六年后再现,本来就已经够引人注意的,谁知道接下来一天死了七个重臣。
外面甚至都已经有谣言,说洛阳出现了宫变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也只得下令洛阳宵禁,全面戒严。
“大唐已经有十余年未有宵禁了。”秦琅感叹着道。
“特殊之时,特殊之法。”许洛仁无奈。
秦琅一路来到了上阳宫,皇帝在此行宫会见众臣们。
进殿,秦琅刚要拜,李世民便已经挥手制止了他,皇帝满面严肃,甚至是带着很大的怒意。
“秦琅刚到,有件事情你可能还不知。”
秦琅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又有哪位大臣没了吧,他左看右看,长孙无忌坐那,房玄龄一脸忧色也坐在那。
马周在,许敬宗也在,褚遂良、崔敦礼也都在。
难道是哪位致仕老臣又挂了,会是谁,萧瑀?
如果萧瑀也挂了,那武德末贞观初的那些宰相可就都死光了。
他还在那猜测,皇帝话音又传来,“逆子李祐在黔中谋反做乱举兵了!”
说到这,李世民痛心万分。
秦琅今天被震惊的太多次了,此时都有些麻木了,齐王李祐是皇帝第五子,阴德妃所生。李祐外祖阴世师当年是司空阴寿之子,当时是留守长安的隋朝大臣,李渊进军关中时,阴世师坚守长安拒不投降,甚至派人把李渊家族的五庙墓葬都给挖了,挫骨扬灰。
所以后来李渊攻入长安后,杀了阴世师,把他的家眷充入宫中,后来阴氏被分到了秦王李世民府上,并为李世民生了儿子,再后来李世民继位天子,阴氏成为了四妃之一。
今年二十岁的李祐,武德时初封宜阳郡王,贞观朝再进封燕王,再改封齐王,最后世封藩镇黔中东宁都督府,李祐在京时就向来行事顽劣,喜好游猎,好结交游侠,招揽亡命奸邪,被世封东宁府后,更加是天高皇帝远,无法无天了。
李祐在封地的不法行为,被地方官和御史屡次弹劾,皇帝也经常下旨申斥,甚至给他调换长史、幕僚等,可他却毫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皇帝特派了百骑校尉韦文振出任李祐的长史,以监督规劝。可李祐却与亲信阴谋暗杀韦文振,结果事败后,韦文振将刺客收押并上报朝廷,李世民立即派了刑部尚书刘德威前去调查处置。
李祐惊惧万分,于是与舅父阴弘智秘谋,让阴弘智的妻兄燕弘亮领亡命死士突袭了韦文振宅第,抢走了刺客,在争夺中失手杀死了韦文振。
事已至此,阴弘智、燕弘亮、昝君谟等心腹便干脆劝他造反。
于是,贞观十六年的三月底,李祐便征发东宁都督府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为兵,私自任命自己的左右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开府库以行赏,并任命了阴弘智为拓西王,燕弘亮为拓东王,以昝君谟为大将军。
又派人去联络黔中各地方豪族酋长,分封他们为公侯,授以大将军之职,让他们举旗响应,承诺将来与他们共享天下,各得世封。
黔中原本就大多是些各个割据自治的豪酋,这些年大唐的强力震慑下,开始改土归流,部份也得到了世封,但都是调封,许多人也是暗里对朝廷不满,只是朝廷势大不敢反抗而已。
这次李祐造反,到处封官许爵,还真就引的许多早怀不满的黔中豪强跟着举起了反旗,而原本乌蒙大山里的那些先前跟随云南爨氏反过大唐的部落,这会更是纷纷举兵响亮。
黔中地区一时间,已经是星火燎原了。
难怪皇帝会这么的恼怒,自己亲儿子居然造自己的反!还把黔中好不容易打开来的大好局面,一朝尽丧,如何不恼?
朝廷如今正两线做战,一边东征辽东,一面又要西征西域,还要防范漠北薛延陀,又要镇南疆蛮,自己儿子却给他搞这么大乱子,如何不恼?
秦琅则想到,历史上李祐好像是封在山东齐州,然后造反了,但很快就被李绩带兵平定了。
贞观俗人 第1146章 削藩废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殿中气氛沉重。
太白昼现,然后是一日连逝七元老,再接着是五皇子齐王李祐起兵造反,各种事情加起来,确实是够让皇帝痛心的了。
难怪洛阳城要实行紧急戒严了。
“请问诸位元老病逝,可否跟齐王谋反有关?是否齐王派人做乱?”秦琅发问。
这个问题并没有惊到殿中众臣们,刚才也早有人想到这上面了。
皇帝也早就派了御医到几位病逝的大臣家中查看。
长孙无忌也建议皇帝立即戒严全城,并调动禁军增强洛阳各处紧要之地的保护,同时派兵保护朝廷大臣们府第。
“暂时没有发现有关联。”
经过一番详细的检查,都能确定他们确实是死于疾病,而不是中毒或暗杀等。可是现在人心惶惶,这个结果只怕外人并不相信。
甚至坊间已经有些谣言,说这些人是被皇帝赐死的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那更是各种理由牵强附会。
在太白昼现这个事件下,一切都显得神神秘秘起来。
秦琅目光望向太子。
皇太子承乾端坐在皇帝下面,面无表情。
兄弟李祐的谋反,对于承乾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李世民还没死呢,这个时候皇子敢谋反,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若是李世民死了,有皇子谋反,那可能会很麻烦,现在嘛,只是给他将来省事了。
跳出来一个灭一个,以后的威胁就少一个。
这会承乾心里估计还在笑呢。
“去岁东征,朕从黔中调走了张士贵,没有大将监督镇守,让那逆子更无法无天,以致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皇帝越说越气,口述旨意。
“废李祐为庶人,废其母阴氏为庶人!”
“朕曾经告诫过这个逆子不要亲近小人,他素来性情乖戾缺少德行,被谄媚之语蛊惑,终招致祸端,这是自取灭亡。”
“可朕深为痛心,真是愚蠢至极啊。如今变成枭獍一样的人,忘记忠孝,扰乱黔中,死有余辜。不能维护国家,屏藩朝廷,反而破坏磐石一样的血缘亲近,违背礼义,为天地不容,抛弃父兄背叛君主,为人神所共怒,他生是贼臣,死是逆鬼!”
“他以前是朕的儿子,今天是国家的仇人,韦文振存为忠烈,虽然死了,也不妨碍他成就大义,唯我上惭皇天,下愧后土,朕还能说什么?”
李世民说着说着,不禁流出了眼泪。
“追赠韦文振北海侯爵,令其嫡长子承袭······”
对于李祐,李世民是真的失望致极。
“秦琅,你本来即日要出京南下,你便代朕走一趟!”
皇帝命秦琅为讨逆平叛大总管,召黔中、广西、安南、云南、剑南、山南、湖南七道悉听秦琅节制调度平叛。
并任命已在半路上的刑部尚书刘德威代东宁府都督府长史之职,命张士贵为秦琅副将从征。
没有张士贵为主将,原因是张士贵之前为东宁都督府长史,负有对李祐的监督教导之责,如今李祐造反,张士贵也有责任,让他随军从征,是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秦琅并不愿意接这差事。
可李世民却不许他拒绝。
“朝廷东征西征两线做战,黔中不能乱,必须迅速平定叛乱,你给朕把那逆子擒回洛阳来,还要狠狠威慑那些蠢蠢欲动的黔中蛮酋,对于跟着造反的,狠狠杀几个。”
皇帝越说越气,“若是那逆子敢负隅顽抗,朕许你先斩后奏。”
“若有擒斩此逆子者,朕赐封其郡公之爵,赏黄金千两!协从者也并皆有赏!”
连擒杀这种话都说出来了,皇帝是真怒了。
都说虎毒尚不食子,可皇帝却是不想保全李祐了。
那边一直面无表情的太子承乾,在听到这番话后,也终于不再淡定。
“父皇,五弟也只是一时犯错,还请父亲下旨,令官军切勿伤及五弟性命,定要将他完好无损带回洛阳,好好教导令其悔过!”
李世民咬牙切齿,“那叫一时犯错吗?那逆子就差没自称天子了,他把朕把你这父兄放哪,把国家朝廷放哪?”
李祐触犯了李世民的底线。
做为天子,李世民是少有的善待功臣的皇帝,只要你不造反,就算犯再大错,一般也都能得到原谅,最多也就是贬官,但一般也会得到起复,最差也能保全性命的,顶多就是丢个官而已。
可如果造反,那不管你是亲兄弟,还是老伙计,李世民是绝不能原谅的,这条红线不可逾越。
当初宗室里的李瑗等几位王爷造反谋逆,李世民都是狠下杀手。
如今李祐敢公然造反,而且还不是在谋乱阶段被发现,而是已经公然扯旗举兵了,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绝不能姑息容忍。
“父皇,儿臣愿意亲自去一趟黔中,将五弟带回,令其在父皇面前忏悔!”
“放肆!”李世民气的怒拍御案,“此事岂容儿戏?”
太子越是求情,李世民越坚定要杀李祐之心。
秦琅冷眼看着,他怀疑承乾是故意在激李世民,目的就是借刀杀掉老五,毕竟老五造反,不仅是造他爹的反,也是在造他这个储君的反。
这种人不杀,留着以后肯定还是个祸害,借爹的手杀了多好。
那边长孙无忌待皇帝心情稍平复了一些,立马进言,提出庶人李祐谋反,也是因为太年轻就出镇封地,天高皇帝远,无人可约束,故此无法无天。所以他认为,皇子们世封永镇,就藩的年纪还是太年轻了些,更容易导致缺失教导而犯错。
然后又说宗室藩王在封的权力有些太大,不受约束,应当吸取教训,多加以约束。
比如藩王的亲军侍卫数量太多,现在亲王就藩,亲事府、帐内府和典军府加起来足足三千之众,这个兵马由藩王统领,确实有些太多。
另外,亲王镇藩,对于行政司法钱粮等各方面也都插手,权力太大了······
“陛下封藩宗室,本是为屏藩朝廷,可如今皇子世封就藩才几年,就已经出了这种举兵造反的事情,还是制度有些欠缺之处,应当立马修补。”
侍中马周也表示支持,认为世封制度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中世封宗室们手里的兵太多就是个大问题。
三千人太多。
“请求圣人下旨裁减诸藩侍卫,宗室亲王以三百为限,郡王二百为限,嗣王一百为限······”
这一夜,重臣们在上阳宫讨论了一夜。
秦琅年轻倒是精神不错,还有茶水点心,这一夜倒也没那么难捱,虽然会议也只开了上半夜,到后面讨论的也都是对世封制的修补,秦琅一直没参与。
下半夜则就是茶会了,精神不济的一些大臣干脆便趴在案上打盹睡觉,可皇帝却没让大臣们出宫。秦琅猜测,估计也是今天突然死了七位重臣元老,虽说检查并非投毒刺杀这些,但现在外面情况不明,皇帝便干脆把大臣们留在宫中,这也算是一种保护手段。
虽然在议事后段,马周干脆提出了停世封之制的提议,认为世封之制效果并不好,不如停世封之制,仍只给宗室、功臣们实封食邑便可。
而且辽东的勋官、封爵授土之制,马周也认为没必要。
这个提议还得到了数位大臣的支持。
秦琅也是没参与。
虽然他心里清楚,世封制与实封食邑相比,其实不仅是表面的那点点税赋收益,而且就只算税赋收益,其实也是收益不小的,毕竟贞观初,宗室皇子亲王实封也不过六百户,公主也只三百户,而大臣们最多也才一千多户。
而世封制推行十来年,如今这众多世封之臣,其中封地发展的最好的,自然是秦琅了,他的武安府如今拥有五州十五县,工商兴盛,人口近百万。不说武安都督府拥有大量的田地,每年的田赋收益三分之一,就是相当丰厚,而且武安工商繁荣,其中太平港更是天下有名的大商港,这工商之税秦琅也一样是要拿走三分之一的。
虽说武安府只是个特例,其余的世封并没这么夸张,但毕竟现在才开始十来年,等以后慢慢经营,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后,各家的封地不说多,起码也能有万户吧?
这就意味着大家仅这经济收益,就等于是提升到实封万户了。
况且,除了经济税赋的收益,有了一块实封地,还有各种隐性的特权福利等等,就如秦琅经营武安,可不仅仅是收税,各方面的好处太多了。
停封世封制,秦琅不用开口,可已经得到世封的这些宗室功臣都不会同意的。另一方面,世封制推行这十几年来,对于大唐开发边疆,镇慑蛮夷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的。
李祐造反,这也仅是个个例,削减世封藩王们手中的侍卫数量,这个可以商量,但停封这不太可能。
至于说辽东要推行的勋官、封侯授土这事,皇帝刚开头,哪里就会停呢。
不过秦琅也明白,既然现在就有这么多人开始提要停世封制,那说明这件事情其实也还是有许多人反对的,不管是出于羡慕妒忌也好,还是觉得于国家长远无利也罢,总之这事将来说不定争议还会更多。
就如他秦琅的武安府封地,虽然如今已经把兵权、行政、司法等都交出去了,不统兵不管民,只收点税赋,再凭着当初刚来时占据的先机,如今开始享受源源不断的红利回报,但这份回报也确实太丰厚了。
上百万人口啊,秦琅跟他五个儿子分享受,朝廷能不心疼?
李世民是个明主,能够清楚认识到以前武安是荒服之地,是秦琅亲手开拓了这片封地,不仅平定镇慑了那些俚僚蛮夷,让他们从此效忠大唐,也移民垦荒屯田,特别是拿出了自己大量的真金白银来带动开发,武安的工商业兴盛,那真是秦琅用尽了心思的,朝廷在这个过程中并没出什么力气。
可很快就接手了武安这数百里地盘,新增了这无数的户口和税赋。
李世民是大赚的,可将来他的子孙们,还会记的这些吗?
他们会记得武安的一切是秦琅白手起家的吗?他们只会看到武安府这么多人口,如此多税赋,这么的广阔,秦家独享三分之一的税赋,还占据了那些赚钱的产业等,会眼红会妒忌。
早晚会有人想下刀子分割抢夺的,这种几乎是历史必然。
就如西汉开国时刘邦分封宗室,可后来刘家皇帝,不也整天对这些刘家人诸侯不满吗,不也整天想着削他们抢他们吗?
秦琅甚至觉得,也许等李世民一死,承乾继位登基后,或许要不了十年,可能就会对这世封制下手。
不说彻底停掉,但以他对承乾如今这性子的了解,他肯定会动手的,也许是零敲碎打慢慢削,也许是急火猛攻,但肯定会动手。
承乾有才能,但骨子里自负,其实他很像是杨广。
这几年莽撞吃了不少亏后,如今学会了隐忍蜇伏,但等他当了皇帝,他还会继续蜇伏吗?
漫长的夜终究还是迎来了黎明破晓。
在殿中闷了一夜,推门殿门,阵阵晨风吹来,秦琅大感舒畅,忍不住站在殿前伸了个懒腰。
许敬宗笑着跟出来,“魏公不愧是战神,熬一夜还这么精神,我这上眼皮跟下眼皮都打了半夜的架了。”
“我看大学士倒是精神还挺好。”
“陛下让人准备了小食,一起。”许敬宗笑着道。
老许倒也是个实在人,如今成功坐上了翰林院大学士知制诰,成了内相,但在秦琅面前,却姿态放的很低,哪怕如今秦琅辞去相职,即将回封地‘休养’,但老许人家还是客客气气的。
甚至在昨天议事最后,老许还特别向皇帝建议,应当给秦琅加一个镇南大都督之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