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原因也简单,户籍是户籍,人口是人口,大唐的人口也是包括户籍人口和不在籍人口的,高昌、焉耆这样西域丝路上的重镇,不仅仅有大量流动的商贾等,本身也还有大量的奴隶、雇佣兵等等。
事实上,焉耆王城便有七千户在籍人口,加上不在籍的,实际上城中有好几万人,所以郭孝恪斩首七千,并没有屠城。
只是将国王龙突骑支手下反唐的兵马以及他招募的那些昭武粟特雇佣兵,以及西突厥留在焉耆的兵给砍了。
基本上都砍了。
这一点郭孝恪很老实的承认了,理由是这些人叛服不常,必然杀之以震慑西域。
郭孝恪斩首七千,杀的人头滚滚,确实极大的震慑了焉耆国人,在攻破王城后,郭孝恪让粟婆准、颉鼻等焉耆王弟们带唐骑往诸城招降。
各城纷纷投降,没有敢再负隅反抗者。
郭孝恪也表奏粟婆准为检校焉耆都督,借粟婆准的身份,来帮助大唐控制这个新归队的西域国家。
然后郭孝恪奏请朝廷正式设立焉耆军,他留下一千兵马,再从焉耆招募了两千人组成了焉耆军留守,他带着其余近两千人马,押着国王龙突骑支和其王室家眷以及那些反抗大唐而被斩首者的家眷等两万余人返回高昌。
郭孝恪计划把这些人带回高昌后将其一部份打散分到大唐西域各军镇屯庄,部份则押回中原。
“郭孝恪犯了个错误!”
“他不应当这么急着返回高昌,应当继续留镇焉耆。”
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的女婿是欲谷设重臣屈利啜的弟弟,欲谷设自立为乙毗咄陆可汗,如今正在河中攻打反叛他的昭武诸国,刚在进攻康居的路途中,把米国给攻灭了。
虽说欲谷设当初被薛延陀的夷男从漠北打到了西域,靠着依附大唐天可汗,才得到大唐给在金山一带安置,可他野心太大,一心想当西突厥大汗,还想娶大唐公主。
皇帝不许,他就叛乱。
第一次叛乱失败后逃往了河中,但他到了河中后居然能很快的又东山再起,还先后击败了同俄和他兄弟两个大唐册封的大汗,甚至连现在大唐册立的又一个大汗,依然还是被他压着打。
西突厥无人,欲谷设称霸,所以连带着焉耆这些西域国家,也不少再转投其下。
郭孝恪斩杀的那七千人中,就有一千西突厥兵,正是屈利啜的部下。
甚至带兵的正是屈利啜的弟弟,那位娶了焉耆公主的驸马,在这战中被杀,屈利啜岂有不来复杂之理?
所以李世民认为,郭孝恪趁再次强大的欲谷设西征康居的时机,选择只以三千精骑奔袭焉耆的战术是非常不错的,没有征召西域的仆从军,也没有做太大的动员,保证了突然性。
又得了焉耆王弟内应,所以这是一次完美的斩首战术,直接就拿下了王城,生擒了国王。
但是打赢后,郭孝恪斩七千叛乱者,和迁走焉耆王室以及那些被斩士兵家属都没做错,但不需要他亲自押着人返回高昌。
高昌有侯君集坐镇就够了,郭孝恪应当继续留镇焉耆,而不是把刚到手的焉耆交给粟婆准,虽说用亲唐的粟婆准有好处,但现在还得防西突厥和龟兹。
“那赶紧给郭孝恪下旨,让他返回焉耆镇守,或调侯君集去镇守?再增调兵马充实焉耆军?”长孙道。
“相距近万里之遥,快马传递也需许多时日,只怕来不及了。”
屈利啜既然没有随欲谷设西征康居,那么他发现焉耆被偷袭攻破,兄弟被杀后,肯定会赶来争夺报复的。
“朕现在不仅担忧焉耆有失,还担忧郭孝恪,两千不到人马,押着十倍于已的焉耆俘虏,若是半路被屈利啜追击,就怕有危险。”
想了想之后,皇帝决定还是给镇西下旨,让郭孝恪回镇焉耆,虽然未必赶的上,但死马当活马医。
另一方面,皇帝又下旨,派出妹夫李社尔,就是那位在辽东战场上,表现无比勇猛的驸马都尉赶往西域。
李社尔是处罗可汗之子,也就是秦国忠的亲兄弟,曾经跟欲谷设一同镇守漠北,被封为拓设,后来与欲谷设一起被薛延陀赶到西域,在高昌北的可汗浮图城落脚。
后来他坚持要攻打薛延陀,夺回漠北,报仇血恨,欲谷设不肯相从,阿史那社尔组织了东征军打回漠北,跟夷男打了一百多天,都不分胜负。
结果欲谷设却趁机在后方占了阿史那社尔的可汗浮图城,这导致前线军心不稳,许多部众纷纷擅自撤兵,最后社尔无奈败归。
但可汗浮图城也被欲谷设占了,社尔无家可归,只得东归大唐,有秦国忠的担保引见,社尔倒是深得李世民喜欢,担任禁军大将之职,而且很快还娶了公主,最后更是封为郡王,可谓人生赢家的。
而李世民也曾经说过,阿史那思摩、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为归化四大蕃将,甚至还拿他们跟猛将薛万彻比较,说他们甩薛万彻几条街。
在辽东战场上,这几员蕃将,也确实都表现出众,有以八百破万的,有以四千破四万,有负伤被救回后包扎了伤口又再次冲杀上阵,硬是把敌人杀溃的。
反正都是一等一的猛人。
“社尔与欲谷设是从兄弟,原来都在漠北镇守,且当年有旧怨,朕用社尔往西域,当能建功!”
社尔当年去漠北找夷男报仇,结果欲谷设不但不帮忙不说,还在背后捅刀子趁机抢地盘夺牲畜,社尔这口气那也是记了多年的。
让他去西域,绝对能跟欲谷设死磕。
皇帝调整了一下西域的部署。
仍以侯君集镇守高昌,为西州刺史兼天山军使,以郭孝恪为镇西大都督府长史,兼焉耆刺史,焉耆军使,以粟婆准为检校焉耆州长史。
以郡王驸马都尉李社尔为昆丘道行军总管,龟兹州刺史兼龟兹军使。
昆丘,便是昆仑山,李社尔的官衔特别加了个行军总管,就是要派他亲自去打下已经反叛大唐的龟兹国,并镇守龟兹。
皇帝没有准郭孝恪奏请的以粟婆准为焉耆都督,他不再保留焉耆都督府,打算全面推行汉化,授以流官治理,并设军镇守。
高昌如此,龟兹也将如此,甚至等拿下龟兹后,接下来对疏勒、俱提波等天山以南诸国也如此,皇帝已经没有耐心再慢慢来了,既然果实已经成熟,就不再客气。
彻底对天山以南地区,实行改土改流,全面汉化统治,不再给反复的机会。
“社尔此行,不仅要拿下龟兹,还得提防乙毗射匮可汗。”
长孙有些摸不着头脑,乙毗射匮可汗那是大唐刚册封的西突厥大汗,他是咄陆可汗泥孰和沙钵罗咥力失可汗同俄两人的侄孙。
其父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薄布特勤和其叔祖咥力失可汗一样,都是被自立的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所败亡的。
相比起如今势力雄厚,卷土重来的欲谷设,乙毗射匮可汗势力可就要弱的多,完全依附于大唐才能在欲谷设的压迫下支撑。
他如何敢对大唐有异心?
“有何不能?高昌、焉耆、龟兹不都是现成的例子,就是欲谷设,当初不也两度归降吗?”
如今的西域,是四方势力并存。
强龙过江的大唐镇西大都督府,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自立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然后是被大唐册封的乙毗射匮可汗,再一个就是西域的诸小国。
乙毗咄陆可汗和乙毗射匮可汗,那都是阿史那家族的,都是突厥人,虽然争夺可汗之位,可本是一家。
突厥控制西域多年,这些年陷于内斗之中,势不如前,但两人不管是谁,肯定都想恢复昔日荣光,再做西域霸主的。
至于大唐,现在谁不知道大唐的野心?
那几乎已经是摆在台面上的了,当初大唐刚来西域的时候,只说是打通丝路,要求的也只是西域各方的尊奉,对各家是羁縻统治,只要你归附臣服大唐便行,其它的不掺和干涉。
但是,这些年完全变了,先后出兵打败了莫贺咄可汗、肆叶护可汗,册立了咄陆可汗、沙钵罗咥力失可汗、沙钵罗叶护可汗、乙毗射匮可汗等。
又出兵彻底灭掉了高昌,然后对天山以南的龟兹等诸国强势改土归流,设都督府、派驻军队,移民屯田等等,反正这份把天山以南地区彻底纳入版图直接统治的想法,已经无比清晰了。
乙毗射匮可汗虽然势力较弱,也是大唐册立的,他爹,还有他两位伯祖父三代可汗,也都是大唐册立的确实没错,但是,乙毗射匮可汗也想摆脱大唐控制,也想恢复祖上荣光的。
欲谷设一个东突厥人,为什么在西域能够败而又起?
那就是因为他打出的旗号就是反唐,要驱除西域唐人,要恢复突厥西域霸主的荣光。
所以西突厥各部落对此都很积极,以前他们是西域的主人,现在唐人来了,他们成臣属了,这些突厥人自然不太乐意的,有点机会,总想试一试。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利益。
就如西域的高昌焉耆龟兹等诸国一样,他们也想保全下来,并不愿意被吞并的。
之前大唐对高昌等国实行羁縻统治时还好,双方还有余地,当大唐强势的灭掉高昌后,就算是亲唐的西突厥各部,也开始警觉起来了。
如今大唐再灭焉耆,那下一个就是龟兹,再接下来呢?
大唐拿下天山以南后,就会止步吗?
大唐全面进入西域后,还有西突厥生存的空间吗?
或者说,曾经的草原霸主东突厥如今的境遇,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了,大唐早就已经彻底的取消了东突厥这一名号了,东突厥彻底灭亡了。
所以李世民才会说,不仅要防着欲谷设在家留守的屈利啜,也还要防乙咄射匮可汗,他们都有可能对焉耆或龟兹出手。
这种清醒的认知,可以说充分的展示出了李世民这位马上天子的眼见。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绝对的盟友。
因为利益,朋友可以变成敌人,敌人也可以变成盟友。
“朕久经战阵,对战场形势预测颇准,这次既然出兵,那就得解决一些根本的问题。”
“若社尔到西域前,焉耆为突厥所夺,则先不要打焉耆和龟兹,而是先集中西域兵马,召集诸蕃,先将依附于欲谷设,游牧于天山北麓的处月、处蜜二部先灭了,此二部首鼠两端,摇摆不定,叛服不常,若我军进军龟兹、焉耆,则高昌可能为其所攻,必先解决掉他们。”
灭掉处月和处密二部,稳固后方,再攻焉耆和龟兹不迟。
而若是社尔到西域后,焉耆仍未失,则先稳固焉耆,然后再打处月处密二部,平定二部后再打龟兹。
这个顺序皇帝认为很重要。
一步错,可能就将步步棋。
“西域局势如今十分复杂,每一步都得十分小心,万不容有失,否则前功尽弃。”





贞观俗人 第1167章 返航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三郎还是赶紧回武安吧。”
老黄看着秦琅整天在新金山晃荡着,都看不过眼了,太平港放着新婚的公主妻子还有一众美妾不管,整天呆在这里打光棍算怎么回事啊。
“秦岛草创,大家都很辛苦····”
“那也用不着你亲自坐镇,还是说三郎不信任俺老黄?就算我能力不行,可如今上这秦岛来的老管事也过了百啊,咱们执事会也是贤者如云,有他们在,三郎还不放心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金银岛,大家也渐渐给这岛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秦岛。
“等我把训练营弄好就走。”
“赶紧走吧,可别让公主生气了。要是公主生气了,保不齐圣人也要怒了,到时你这老泰山一怒,可就后果严重了。至于训练营的事,慢慢来也不急。”
张超也凑过来笑道,“听说圣人给公主赐了新封号,太平公主,多应景啊,公主居太平,太平公主太平居。赶紧回吧,早点让公主怀孕,咱们秦家这么大家业,还没有个嫡子呢。”
“最好多生几个。”
秦琅只得无奈笑笑,答应他们把手头的事情先归拢一下就回。这段时间,秦琅除了负责规划全岛未来外,还在忙一件事,建训练营。这个训练营不是一般的训练营,而是一个类似于讲武堂的军校。
为了将来秦岛上规模大了后的安全考虑,秦琅已经着手建立一个军校,打算从头开始打造出一支绝对忠心的秦家军。
从秦家的各处产业里的五年以上学徒或初级伙计之中,招募一些年轻健壮尚武的过来,第一批会优先选拔其中孤儿出身的学徒、伙计们。
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够对秦家有更强的凝聚力。
所以现阶段的保安队员,并不在训练营选拔之列,如今的训练营,好多都是秦家原来在南海岛上训练的一些护卫,也可以算是雇佣兵,出身相对复杂一些。
秦琅的这个新训练营,准备如秦家培训伙计一样,精心选拔培养,并且要引入淘汰机制。
五年一期,分科受训,马科、步科、水师科,甚至还要开专门的工兵、后勤科等,不仅要进行军事培训,也要进行文化课程,教导他们仁义忠孝礼智信等。
每年招一批,五年期满,学成后便组成秦岛团练,以他们为骨干。
甚至以训练营的学生做为秦家的亲军,就类似于皇帝李世民的羽林郎。
这个事情秦琅很重视,毕竟将来这里发展起来了,面临的局面会越来越复杂,秦家必须得有保卫这里的能力。
秦琅初拟第一期招生一千二百人,编成两个骑兵队、四个步兵队、一个水兵队,再加上一个后勤工兵队,每队二百人。
这第一期的训练营学生兵,就将是秦岛上秦琅的亲军或家丁队了。
现在选拔已经开始,要从秦家在全国各地的产业里,选拔出孤儿出身,又是五年以上学徒或初级或以上伙计,且在十六到二十一岁的一千二百年轻人,最好是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一旦入选后,这些人送来秦岛,接受五年期全面训练,并编入秦岛家丁队,每人的待遇条件都会很好。
秦琅还拟每年一成的淘汰率,淘汰者可回原来的商号或作坊等做事,或者转入秦岛的保安队等。
月钱三千,米六斗,这是训练营学员的基本待遇,比肩保安队员了,另外还享受包吃包住包衣服鞋帽生活用品等。
这是要花费重金打造出一支精锐家丁队了。
阿黄和张超对此都没意见,张超虽是保安队长,但也认为秦琅的这支家丁队类似于以前一些大将们的义儿营,收养一些勇猛年轻的手下为义儿,给予超一般的优厚待遇,以获得这些人的尽心效忠。
现在的保安队肯定不如这样一个家丁营更忠心。
“先回趟太平吧,你要是实在放心不下这边,等过完年后,你再回来,到时还可以亲自对送来的训练营学员们进行一个亲自考试把关啊。”
九月,秋高气爽。
新金山已经初步完工的夯土城墙外,夏天赶种下的水稻,也已经开始变黄。
夏天抢种了不少水稻,如今金黄稻浪翻滚,那稻穗也沉甸甸的,虽然那些从中原过来的擅于管理庄园种地的老执事说地还生了点,且今年管理不怎么到位,尤其是缺肥,但这里的地本来也挺好,水也足,因此一亩地起码也能达到两石左右的产量。
这个产量秦琅认为基本上是没错的,不过这里有个小情况,就是在中原亩有大亩和小亩之分,但是在秦岛,所有的田地全都是按大亩计算的。长二百四十步,宽一步为一亩,大约就相当于五百四十平,一亩相当于后世0`81市亩。
风调雨顺的中央平原区,一亩收稻谷两石,也就两百来斤,这个产量其实可以说是非常低了,毕竟在后世不说什么杂交稻亩产超过千斤,甚至超级杂交水稻都能达到亩产三千斤了,但就算是一般的稻种,也能达到七八百斤,甚至上千斤一亩的。
以前管庄园的老执事们说明年要深耕土地,还要烧些草木灰,再弄些粪堆肥,再搞点淤泥什么的提高田地肥力,加强管理,能够大大提高产量。
对此秦琅深信不疑,守着如此肥沃的平原不愁粮,现在主要还是种地的人少,比如新金山城外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可是夏天也只开垦种植了少量水稻,另外后来又补种了部份的大豆。
仍然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现在都还长满了草,只能放羊养牛和牧猪。
告别老黄,乘上秦家的大宝船,秦琅开始从新金山返航,这次航线是先南下旧金山港,在那里再前往琼州岛的振州三丫,然后再航回太平港。
整个航程大约是五天时间。
船入旧金山,这里也已经矗立起高高的夯土城墙,旧金山城也有了城墙,河畔高大的风车引水驱动着水锤,正在日夜不断的铸造钱币,从朝廷的开元金币到开元银币再到开元铜钱,完全一模一样的仿照,甚至连用料成色都是一致,而且成品也以假乱真,或者说根本就是真的。
因为除了不是朝廷钱监铸的钱,其它方面并无半点不同。
秦岛开始利用手里的头开采的金银铜料,直接铸币,是秦琅的决定,但他没打算铸假币。铸币一来是为了岛上的流通方便,人员越来越多,货币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朝廷有禁金银和钱出海的政策,平时也只能有少量夹带出来,并不能满足如今的需求。
之前秦琅用秦家太平钱庄的票号来流通,可这些终究只是些纸,不是真金白银,尤其是在海外,还是会有些影响。
再者,秦家在岛上采金,也能采到不少伴生的银和铜等,既然有材料自己也并不是没技术,那铸钱就不是问题,何况铸钱还有利可图呢,毕竟朝廷的金银币并不是足量的,而是纹银纹金,也就是按面值流通。
一枚标准的开元通宝铜钱,采用铜铅锡合铸,含铜约百分之六十八,一贯钱用铜四斤三两,一斤铜料一百六十钱,铸钱除去人工,铜铅锡的料钱,铸一贯钱约为七百五十钱。但之前朝廷铸币,多在铜矿所在地设钱炉,人工成本较高,且还有很高运输成本,导致最后往往铸一千钱,可能本钱加起来也差不多,甚至有的偏远的钱监铸出来的钱,还亏本了。
当然,旧金山秦家铸造厂的技术更加先进,基本上能够保证一成以上的铸币纯利,这是相当惊人的。
金银币都有不小的铸币利润,金开元一般是含金九成,而银开元含银八成,金币还掺有银等金属,银币也还含有铜等金属,朝廷掌握着铸币权,所以牢牢的控制着铸币的成本和利润。
这还是大唐十分忠厚的情况下了,开元通宝的铜钱非常好,一斤重六斤四两,远超以往的五铢肉好,更别说汉以来的那些伪劣薄币白钱等。
所以秦琅根本无须造劣币,铜钱就也能获得超过百分之十的铸币利润。金银币也如此,朝廷通过标定面值,以及控制金银原料成色,保证不菲的铸币税。
所以这些年,大唐已经严禁铸私钱了,这在开国初武德时曾是放开过的,朝廷有官方钱监,但也允许一些私人铸钱,只要铸钱标准达到官方标准就许入市流通,当初这样做也是因为市场钱荒,大量伪币私钱横行,朝廷铸的开元通宝用料足成色好,但因铜料有限以及运输、铸造费料费工,导致一年也就只能铸造个二三十万贯钱出来,而这些好钱一出来,还往往被商人和百姓给收藏,甚至偷偷的融掉做铜器,或转身拿去做假钱。
市场上极度缺钱,导致经济更加艰难,劣币更加横行,最后朝廷也只能允许私人铸币,以求能增加市场货币量了。
但到了贞观改革后,朝廷统一四海,经济恢复,工商兴盛后,不仅是铜矿开采量大增,而且通过打击佛道、铜禁,以及铜料进口等政策,朝廷手里有了充足的铜钱来源,加上铸币技术上的革新,这就使的朝廷从原来没铜铸币,甚至铸币还亏钱的情况,变成了铸币有利可图,而且还利益不小。
高达一成多的铜钱铸币利润,朝廷当然不可能再放给私人,于是开始全面打击私铸和假币。




贞观俗人 第1168章 私铸者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朝廷后来开始铸造金银钱币流通市场,从金银上又赚了一笔,这也使的南北朝以来绢为货币的情况,再难看到了。
以前秦家在允许私铸的时候,就是铸过币的,赚过一桶金。后来朝廷不许私铸了,秦琅改搞银行、钱庄,通过发行庄票、银票的手段,再次赚了不少。
毕竟理论上虽然是钱庄手头有一贯钱,于是开一贯钱的票,但实际上却往往是手头有一贯钱,能看出两贯甚至三贯的票来,因为庄票本身虽是一种票据,但随着流通量大,也成为一种代金券在用,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只用来兑换的,有大量的庄票其实一直在客人手中流通持有着,因此钱庄就可以超发庄票。
钱庄规模越大,那么超发量也就可以越大,从一比一到一比二一比三等,而且到后来,秦琅又搞吸储、放贷,并不是仅用自有资金来做这买卖,以低息吸引存款,再加息放贷出去,转身就空手套白狼赚了一笔。
可以说,钱庄正是秦家财富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摇钱树,并不比其它许多实体产业赚的少。
这些年秦家在中原是很遵守律法的,没再铸过钱币,但是秦岛在海外,秦琅也就重操旧业,再次建起了铸币的作坊。
铸出来的钱币与朝廷所铸完全一样,不仅可以在岛上直接流通使用,也能随船拿到中原诸港使用,甚至可以拿到新罗百济倭国林邑等国使用,他们现在也是大唐货币流通区。
1...599600601602603...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