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每本售卖的皇历,还都要经过太史局的审核和盖章,这样既能保证不会出现印刷的错误,也保证了朝廷合理收取版税。
而各家为了争夺市场,在保证太史局皇历上内容的一致外,也还会再加上一些自己的东西来吸引客户。
太史局的母版一般很干净,上面有年月日、节气、吉凶,并引入了星期制度,干支等。
而各家历书商,则会在上面再增加一些诸如千字文、三字经或是诗词、对联、谢贴,乃至于民间偏方等内容。
也有书商会刊印一些时事内容,如朝廷诏令等,甚至有书商更干脆的招商打广告,且基本上各个商家都还会在日历上留下空白,以便做为草稿等用。
据太史局的报告,去年贞观十六年一年,各地印刷发售的贞观十六年历书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多万本。平均每四户统计人口,就拥有一本历书。
太史局只负责审核和盖章,一年收到的版税就超过百万贯,直接从原来的那种清水冷衙门,变成了京师有名的富裕衙门。以前大家都羡慕太仆寺,因为太仆寺做为马政衙门,他们手头仅每年卖京师各马场的马粪收入,就有几十万贯钱。
以往大家都羡慕太仆寺,这笔马粪钱是属于他们衙门小金库的,逢年过节那福利老好了。
可现在人家太史局不过是秘书省下的一个小衙门,结果现在靠着一本历书,年入百万,太史局的官吏甚至学生们,个个都是高福利。
当然,书商其实赚的更多。
就如秦俊现在撕的这本农历,就是由秦家做为大股东经营,秦家的历书全是雕版发行,而且还款式多样,有精装、平装等多种版本,也是最早招商卖广告的历书。
挂历、台历等样式,更是比普通的书册式的强太多。
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尤其是遍及天下的书商书店,让秦家的历书占据了大唐历书市场的一半多,每年都要卖出一百多万本。
凭着其巨大的销量,仅是广告费就赚的盆满钵满,其中每年的封面广告标王,都会争的头破血流,直接突破万贯之高。
人家是真的卖历书,秦家早就不是卖历书了,秦家的历书有可能也是报纸、杂志,是诗集等等。
秦家的历书完全就是小百科全书,一书在手,那里面的信息内容可多了。秦家不仅独占了大唐中原历书半边天,甚至还积极的销往海外,海东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耽罗倭国伽倻,南边的林邑、真腊、骠国,还有什么狼牙修、干佗利、狮子国等。
针对性的推出了双语版的历书,让人家藩属国的百姓也不再过糊涂日子,就算看不懂大唐的先进汉字也没关系,上面有你们本国的文字,甚至还引入了阿拉伯数字,一个个小符号简单明了。
大唐这些年威加宇内,周边各国纷纷成为藩属,他们奉大唐正朔,使用大唐的年号和历法,每年都会得到朝廷赐给的历书,但自己往往并没有多少能力抄写刊印发行多少,而秦家等掌握的印刷技术等,那成本可比人家自己抄书或印书便宜太多了,过去竞争,那就是降维打击,没有一个小国的商人经的住。
秦家直接把这些小国的商人全都招安成了自己的当地经销商,给他们分杯羹,但大头却全都纳入了自己口袋,甚至借着这些本地人迅速的抢占了当地的市场。
秦家历书上的各种附加内容,也成了最大的文化输出。
大唐贞观皇历,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销量全球领先,无人可及。
现在大家都习惯早上起来先看看历书,既看日期也看时节,还要看下吉凶等,家里没历书的百姓,也会主动的去问有的人家,不管是婚嫁还是动土盖房又或是出远门前,都先问一问吉凶。
哪怕是起个房屋什么的,都要看看历书选个吉时和贵向。
什么六龙治水、五牛耕田、时值太岁、二十八星宿、十二建星,老百姓最信这套东西,所谓趋吉避凶嘛,人都希望有个好兆头,以前掌握这种知识的人少之又少,想请个天师道长的那可不容易,而现在,看一眼历书就行了,这等于买本历书,家里就请了一尊天师啊。
“今日宜纳采、订婚,忌开业、出行哦。”
秦琅只是笑笑,让儿子把撕下的页历书给他,目光扫了眼,然后提起一支随身携带的炭笔在背面空白处写了几句话。
“你替我去趟石龙岛讲武堂,把这个交给存恩存贤他们。”
秦俊见这张纸被折起,便没问内容,“我去拿信封封蜡。”
“用不着,几句口信而已。”
石龙岛便是后世的甲米地,东北距旧金山也不过三十来里,扼旧金山湾入口,他犹如一只翘尾扬爪昂首张口的霸王龙一样,当地土著取名钩子,土语甲米地,秦琅嫌弃他们没文化,于是改名石龙岛。
其实这不完全是个岛,有一条细尾连接陆地,相当于是个半岛。
那面向旧金山张口的大嘴拥有数丈深水,是个天然的优良港湾,而霸王龙巨大身躯下形成的那片石龙湾,也是风平浪静,十分优良的渔场。
秦琅在石龙岛上建起了吕宋讲武堂,把训练营升级为讲武堂,以石龙岛为校区营地,既可专心学习训练,同时又能起到镇守作用。





贞观俗人 第1208章 绿李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秦琅希望在吕宋推动庄园经济。
他甚至要取消职田、公廨田、学田这些,反正这些公田本质上也都是要招佃收租的,那不如以后就直接财政拔款。虽说以前的职田公廨田这些,有专款专用的意思,但也相对麻烦,而且历年因为这种公田招租的事,也没少腐败、害民。
“保护好佃户的基本利益,就不用担心豪强兼并。”
朝廷早出台了律法,把佃户部曲都纳入了国家户籍,不再是附庸于豪强地主,甚至对于佃租等也都做了较细致的规定,划定了底限,不用担心地主过份盘剥佃户。
秦琅也鼓励自耕农和小地主经营,但是过去那种被束缚在乡村,一家子人却又没几亩地,过着饥贫交迫的局面,秦琅希望打破。
无地的百姓来吕宋可以选择购买限制的田地,贷款分期,成为自耕农。
不想背贷款也可以成为佃户,佃种地主的田地,自己经营,然后交付佃租。或者成为地主庄园里的雇佣长工,或者是进城镇的工坊做工赚钱。
在没有了沉重的人头税瑶役等负担下,他们能更自由,没有田连地税都不用交了,仅需要交户税就好,丁口钱也不用交,都折入田亩中,也不用服勉强劳役,因为也一样折钱代役摊入田亩。
“只要在吕宋都督府内,可自由往来,不加限制。”
在过去,百姓连县都很难出去,得先去官府开证明取得过所等凭证,你得有足够的正当理由等才行,所以古代许多百姓一辈子可能都没出过县。
对于以前的朝廷来说,人丁就是税赋的来源,也是劳役兵役的基础,当然不能轻易的流失。
对于封建时代来说,土地制度确实是根本,土地制度的不同,将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秦汉魏晋隋唐都是重农抑商政策,而两宋采取的是不抑兼并重商兴贸之策,因此也向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吕宋要发展,光靠种地肯定不行的,如果只种地,或许会比较安稳,但却很难活跃。
地要种,农业是基础,但不能只种地。
土地私有,不抑兼并,鼓励流转,重商兴贸。
同时呢,也通过分封等方式,在吕宋建立起庄园经济,让封臣们提供武装,都督府再建立一支精锐的牙兵和亲军部队。
秦琅试图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子。
至于说岛上的土人,秦琅倒没怎么担忧。
别看现在闹的好像挺大,但那还差着维度呢,吕宋毕竟是个岛,这里既不是北方大草原,也不是西南的丛林山区,所以土著在面对跨海而来的秦家,不会有半点机会。
秦琅没急着全军出击,只是因为他能掌握局面,所以并不急。
“今日有捕鲸船回港,满载鲸油外,还还了一条刚捕获的鲸鱼,我已让人把那只鲸鱼买下来了,中午就吃鲸鱼。”
秦琅笑着对大家说道。
“是头什么鲸?太大的鲸鱼可不好吃,有骚味。”
“是头小须鲸,味道还不错,比较淡,跟牛肉差不多的。”鲸鱼虽说是鱼,可却是哺乳动物,肉质上也确实比较接近猪牛等的味道,不过那种大鲸鱼比如抹香鲸一类的,确实不好吃。
相比起金枪鱼这类海鱼,鲸鱼确实差的多。
沿海早就有捕鲸的传统,主要是为了取鲸油制蜡烛,这年头蜡烛依然属于较高档的生活物品,一般的寻常百姓家是用不起的,出海捕鲸风险大也辛苦,但回报率也惊人。近些年,捕鲸制蜡产业越做越大,捕鲸船也越来越多。
有些船一出海可能呆几年才回去。
吕宋处于南海之中,四面环海,鲸油资源比起东南沿海强许多,因此如今吕宋也迅速的成为捕鲸制蜡产业的新业地。
“听说捕鲸船在深海中捕鲸,要熬满一船油才会回来,一呆就是几年。”
“嗯,现在捕鲸往往都是一只船只出动,各有分工,捕捉到的鲸鱼直接就在装有提炼炉的船上把鲸脂提炼成油,然后储入运输船的桶中。不需要上岸处理,也不需要回港,可以在海上一只好几年,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
“那他们的鲸肉可都浪费了,太可惜了,一头鲸鱼那么大,相当于上百头的猪牛呢!”
相比起宝贵的鲸脂,鲸肉在捕鲸者眼里不值一提,船上无法长久保存,也划不来。一桶鲸脂运回港,卖给蜡厂能赚得丰厚的利润,而鱼肉不值一钱。
捕鲸是非常危险的行动,发现鲸鱼后,都会派出捕鲸快艇,一般六到八个捕鲸手拿着渔叉等一条船,追逐捕猎鲸鱼,鲸鱼被带有倒刺和绳索的鲸枪刺中,会拼命的逃跑,而捕鲸手就在后面紧随不舍,直到鲸鱼精疲力尽之后,把它杀死,然后用绳索拖回大船旁边,直接就割取鲸脂,然后把鲸肉无情抛弃。
除了鲸脂也就是鲸皮鲸须会有价值,鲸肉船员们都不吃。
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海中巨兽还是吃到的机会不多的。
虽说如今海上捕鲸船有数百条,一年捕获的鲸鱼无数,但是并没有几条捕鲸船会费力不讨好的把鲸肉带回来,除非是回港的时候,刚好顺便在近港处捕到了。
带回港的鲸肉还比较新鲜,中午便做了两道菜。
一道鲸鱼尾刺身,整块白嫩如鱼冻,入口味道却脆脆的有如白木耳,不蘸调料几乎没有什么滋味。
另一道香煎鲸排。
红红的鲸排看起来如牛肉,多了点鱼腥味,煎好后吃起来却不如牛排嫩,显得硬柴,味道只能说一般。
不过在座的一众秦家家臣们,好多以前还真没吃过这玩意,满怀期望,结果尝过后却大失所望。
“怪不得听说捕鲸船上的船员都不吃鲸鱼肉呢。”
“其实鲸鱼还有一个吃法,就是把鲸鱼脂切成小条,直接吸面条一样吃下去,跟吃羊尾油一样。鲸脂很腻,吃了能防寒御冷,天冷的时候吃点这玩意很不错,不过今天嘛就算了,大夏天的怕大家吃了难受。”秦琅笑道。
吕宋有着优良的渔业资源,旧金山城临秦河而建,西面是旧金山湾,东面则是巨大的后湖,没有哪里比这里有更好的渔业资源,每天早上旧金山的市场上,都有大量的新鲜鱼上市,从船上装入车中,一车车的运入市场,被大家称为车鱼。
这些车鱼十分便宜,价钱仅为交州广州的三分之一,是洛阳长安的十分之一。
只要愿意吃,吃鱼都能吃到饱。
限于技术,丰富的渔资源其实有些浪费,并不能很好的转化。捕获的鲜鱼难以保存,靠着当地市场也消化不了多少,加工也不易,只能晒成鱼干。
秦琅曾计划做成罐头,但做罐头要用密封性好的瓷器,一般的陶器还不行,并且还得用到蜡密封,但是蜡在这年头是稀少的物资,看看蜡烛的价格就知道了,一般百姓都只能用火把、松明子这些照明,条件好点的才用的起油灯,蜡烛那真是中产以上家庭才用的起的好东西。
谁舍得拿蜡来封口做罐头?而且瓷器这年头跟蜡一样,那也是成本不菲。
所以秦琅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蒸煮密封罐头的技术不难,但罐头和封蜡成本太高,再一个就是运输不便。
最后做出的罐头,早就超出了里面保存鱼肉的数倍甚至是几十倍了,这就是个失败的产品。
当然,技术还是不错的,他搞了一批玻璃罐头,有水果的也有鱼、肉等。
把食物处理好后,放入玻璃瓶中,置于沸水锅中,加热半个时辰后,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并用蜡密封,基本上能保证起码一年时间的新鲜。
特别是用来做水果罐头,能够让万里之外的人也吃到别处新鲜美味,只是成本太高,所以最终只能成为一种奢侈的食品。
进贡宫廷,或成为贵族豪门才能享用的起的新鲜玩意,对于秦琅来说,这就失去了本意,也就成了鸡肋玩意。
罐头说白了就是密封和杀菌,最难的还是密封,而且运输也不方便,在没有更好的材料替代罐头瓶和蜡的情况下,这玩意没法降低成本大规模普及。
历史上罐头的流行,始于后来发明了薄铁皮罐头,易存储好运输。但在如今,连玻璃都还是比瓷器还贵重的物品,就更别说拿铁来做罐头了。
“去取些水果罐头来!”
秦琅想到罐头,便干脆让人却取来一些,给大家做饭后甜点。
当玻璃瓶装的罐头摆上桌时,众人都不由的眼热了。
“第下今日太客气了,鲸鱼宴后居然还有琉璃水果。”
罐头因为成本高,那是比鲸鱼更难尝到的好东西,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捧上来的这些玻璃罐头里装着的水果后,更是不由的流下口水。
“绿李!”
“还有黄梅!”
“还有樱桃呢!”
唐朝水果种类挺丰富,但要说到唐人喜欢的水果排行,必然以绿李为最。
天下公认水果中绿李为首,楞梨为副,樱桃为三,甘子为四,蒲桃为五。
绿李就是颜色青绿的李子,唐人爱吃李子,李子品种也多,据记载李子种类十五,有李十五,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靑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岀鲁羌李、燕李、蛮李、侯李等十五种之多。
在这众多的李子品种中,唯有绿李才是唐人钟意的百果之王。
当然,除了这些外,岭南的荔枝啊、高昌的葡萄啊等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但是水果产地各不同,保存运输不易,就算是富贵如王侯,有时也没机会尝到各地的美味水果的,哪怕你是皇帝,也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可现在并不是吃李子的季节,秦琅却端上来了李子,还是绿李,又有樱桃、黄梅、橘子、杏子、荔枝等许多种水果,如何不让人吃惊。
“来,大家吃,别客气。”
秦琅亲自开缸头,秦用等一众家臣们都很恭敬的站起来,捧着盘子过来,小心翼翼的接下绿李、黄梅、樱桃等各式水果,每人一样两三颗,但他们却欣喜不已。
铸币厂的秦禄咬了口绿李,感受到那甜中带脆,脆中又泛点酸的味道,顿时口腔中口水大量分泌,“啊,这是去年的绿李吧,快一年了,居然还能如此之鲜!”
“这样保存的绿李,一颗怎么也得值个二三十钱了吧?”
洛阳斗米不过二十钱,这一颗绿李就值一斗米?
“二三十钱?你看这是用什么装的,这可是晶莹剔透的玻璃瓶,封口都用的上蜡啊,还有这天下最好的绿李产自哪?产自江西啊,江西距此多远?这还是去年的绿李啊!”
一坛好酒都能卖到三百千,这么一瓶更稀奇的绿李卖个几十千不也正常?这一瓶绿李才多少颗?算下来,哪颗不得值个百钱?
秦琅自己倒是不客气的吃着,绿李很脆,带着小酸味,真是绝了。虽说罐头是经过高温杀菌的,但是密封了近一年后,这绿李依然保存的极好,比鲜果也没差多少。
绿李很脆,桃子很甜。
各种水果几乎都保持了其本来特色口味。
就连里面的水,都那么甜。
大家正高兴的吃着水果,外面家丁来报。
有天使自洛阳来。
使者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秦琅的妹妹,嫁入东宫的太子良娣秦五娘刚为太子诞下一子,圣人亲自赐名为贤。
出生仅三天,皇帝为皇孙李贤举办了隆重的洗三礼,并在宴席上赐封李贤为潞王,遥领扬州大都督兼左屯卫大将军,食实封一千户,世封渤海都督府都督。
对于太子良娣秦氏,皇帝也是重赏,不仅赐下许多锦绣丝绸,甚至还特别把当年长孙皇后戴过的一条珍珠项链也赐给了秦氏,这是太子妃苏氏都没享受过的待遇。
而秦良娣产子才三天,却亲自为皇帝缝制了一套夏袍,让李世民十分感动。皇帝派使者来吕宋,一来通知下秦琅这位秦良娣的兄长,告诉他当舅舅了。
二来也是要赏赐良娣兄长、潞王母舅秦琅,特赐秦琅九环玉带一条,并有皇帝亲自临摹的兰亭序一卷。
“圣人欲再为太子娉秦氏一女为宫。”
皇帝还提了个要求,想让秦琅再送个妹妹到东宫去给承乾做妾,说是姐妹好做伴。
秦琅接下圣旨,一时倒不知道该是什么反应。总觉得皇帝这操作,有些不太对劲,妹妹生下皇孙,是太子的第四子,可毕竟是庶子,结果刚出生就得如此封赏,未免有些太过。而现在皇帝居然还要秦家再送一女入东宫,这究竟是何含义?




贞观俗人 第1209章 秦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天空蔚蓝,海水澄澈。
秦俊站着太平号的甲板上,看着这片比交州湾还要漂亮的海湾,来的时间不长,可他却已经爱上了这里。
太平号上有着数百人同行,这条船是隶属于秦俊名下的武装商船,全长二十丈,桅杆高十三丈,拥有三大桅杆和七张风帆的多层甲板大船,船上不仅有拍杆还有小型石砲以及猛火油柜和十二门臼炮。
这是一条标准三千料的船。
料是古代造船的通用计算单位,朝廷海关征税对船只也是以料为单位来计算。料主要是指船的容积量,以长宽深参数计算。朝廷征船税就是长若干、宽若干,舱口若干,约计料、力胜。
就是按船的长宽深等计算船的容积,然后再折算出料数以及载重量,力胜就是船载重量。
所以唐人早就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这种计算公式,基本上来说,每一百料约为一立方丈,一料约换算为零点三三吨排水量。
比如八百料的多浆河船,总长八丈三,阔两丈,舱深未知,利用这类船型的制作比例,可以利用宽深比二至三,估算出舱深约七尺,三者相乘为八点一三立方丈,取整数约八百料。
排水量就是近三百吨。
太平号是秦家宝船里的重型远洋武装商船,标准的三千料船,排水量达到近一千吨,在这个时代,这确实算的上是海洋巨无霸型存在。
虽说长江上有万石载重的巨型木兰舟,但那种只是在内河,甚至只能在长江下游跑的船,朝廷造过最大的海船,是天使封舰,是奉命巡使林邑、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诸国的,一般是载着朝廷使者,过去册封藩国新君继位时乘坐,有展示国力,宣扬国威之意。
这种封舰长十五丈,宽三丈,深一丈五,甲板上还有数层楼未计入深度,这些船便是标准四千料船,满载排水量达到一千三百吨。
料换算成排水量,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一百料是一立方丈等于三十二点八立方米,故此一料是零点三三立方米,千料就是三百三十吨左右排水量。
一千三百吨排水量有多大?
我兔65型的护卫舵也才一千二百吨而已,那可是后世的战舰了,最新型的大驱也才万吨,都已经是世界一流。
在千多年前的这个时代,海上跑的船都比内河的小,深海的往往又比近海的小,都是因为海上风浪大,船大了反而不易抗风浪。
秦家的宝船算是划时代的先驱。
历史上麦哲伦成功返回西班牙的维多利亚大盖伦也才五百吨的排水量,到了大航海时代,英国、西班牙、葡萄牙人等纷纷建立起强大的海军,舰船才不断的暴增,两千吨三千吨甚至五千吨的玩意都不断的建出来。
但在这个时代,秦家的宝船已经称霸海上,一骑绝尘了。
别人家海船不敢建的太大,怕风浪,秦家的船却偏偏能建很大,越大还越能抗风浪,又能提高运输量,秦家宝船上有着太多先进的技术。
仅一个拼接龙骨技术,就让造船的成本节约许多。
太平号拥有多层甲板,有着大量的舱位,不仅能载重更多的货物,而且船员水手们的生活空间也很舒适。更别说,这还是条武装商船,其拥有的火力可以横行海上。
根本不惧那些海盗的小艇。
这条船是秦俊在十六岁的时候,秦琅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每年能为秦俊带来丰厚的收益。
太平号的前方,还有一条船,却是武安号,这是一条一千五百料的灵活快速的护卫舰,载重量虽无不如太平号,但其更侧重于速度。
两条船一前一后的航行在海湾,按照秦家宝船号所使用的航速单位节,达到十节。
1...618619620621622...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