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俗人回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庚不让

    其实组装电脑的事儿,边学道自己能搞定,他就是想借机会跟这两个人联络一下感情,吃吃饭,再给点辛苦费,以后真求到他们了,也好张嘴。

    温师哥很懂事,买电脑时找熟人很是帮边学道砍了价,而且每样配件他都要把关,没问题才让组装。走的时候边学道给王文凯留了1000块钱,让他帮着安排温师哥。

    王文凯拿着钱说:太多了。

    这个时候李裕开车到了,边学道把电脑搬上车,跟他摆摆手说再联络,上车走了。

    温师哥心里比王文凯明白,两台电脑花了3万多,眉头都不皱一下的人,不会太在乎请客花500还是1000。

    温师哥问了王文凯几次:这个姓边的同学什么来头:

    王文凯说:没什么来头啊,同学好多年,就一普通人。

    普通?听到王文凯用这个词形容边学道,温师哥感觉很滑稽。

    跟李裕回到红楼,把电脑组装上,李裕就赖着不走,要在这儿住。

    边学道说:跟我说没用,你得去把我房东搞定才行。

    从那天起,李裕只要去边学道那,进门不是拎点水果,就是拎点蔬菜,还经常主动帮老两口擦地。老两口拿这个一脸阳光的男生有力使不出,慢慢也就默许了他偶尔在边学道那屋住一晚。

    一天,边学道正在家更新cs透视外挂,接到了班长的电话,班长说形势课严教授让边学道去他办公室一趟。

    形势课严教授?找自己干嘛?

    边学道问了严教授办公室的位置,敲门。

    进!

    边学道走进屋,见只有严教授在,笑呵呵地说:教授您找我?

    严教授居然站起来了:哦,贸一的边学道吧?坐,坐。

    边学道有点受宠若惊,这可不是教授该给学生的礼遇。

    来的路上边学道想了一遍,自己应该没犯什么事,尤其是能跟严教授挨上的事。但他还是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半个屁股挨着椅子,上身略微前倾,一副悉心受教的样儿。

    边学道不说话,他在等严教授开话头。

    严教授喝了一口茶,说:你交的论文我看了,十年展望,写的很不错。

    边学道想起那篇论文了。心想原来是那篇论文的事,这严教授挺有眼光啊,居然看出来了,还以为他看都不看,随便翻几下就给分呢。

    谢谢教授夸奖。边学道说。

    严教授沉吟了一下,说:我想知道,整篇论文都是你自己写的么?嗯,我的意思是说,你有没有从网上或者别的地方借鉴一下?当然,我不是训导你,让你们这些孩子写这样大的论文确实很难,上网找一些观点和资料是情理之中的。

    都是我自己写的。边学道说。

    严教授摸着茶杯说:里面的观点和推测都是你想出来的?真没借鉴别人的论文?

    是的,没有。边学道回答得很干脆。

    严教授下意识地摩挲了一下自己的头发:你这个年纪,怎么能掌握这么深的经济理论?说说。

    边学道说:我爱看报纸,从初中时就爱看,现在每天上课也看。

    边学道隐约猜到问题出在哪儿了,但管不了那么多,先搪塞过去再说。他初中看的报纸不超过10张,但就算自己说天天看,谁又能去查?

    这一点严教授有印象,这个男生经常在课堂上大模大样地看报纸,要是再有杯茶水,就像极了自己坐机关的那帮同学。

    其实这些天,严教授已经把边学道论文里的一些观点挨个仔细查找过,没有相似的论文,也没有这样系统的论述,加上其中几处明显外行人的说法,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篇原创的论文。

    严教授不大相信这是学生找人代笔的,谁能随便找到这样水平的代笔?

    那么,只要确认这篇论文是学生写的,他就要进行下一个步骤了。把一些想当然和太绝对的用语替换一下,把一些话用专业术语表述,把一些地方再好好润色一下,署上名字,相信就可以在重量级刊物上发表了。

    毕竟刚刚入世,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忧心忡忡,大家讨论正在兴头上,媒体也乐于在这个时候表达自己的关注点。

    严教授做了一个决定,沉稳地说道:是这样,你这篇论文写得很不错,当然,有一些地方还是稚嫩了一点,但没关系,我可以帮你把关。

    说到这,教授从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起身,走到边学道旁边的椅子坐下来,接着说:我一个同学,在国内一个重量级刊物当副总编,他跟我说过,有学生写的好论文,让我推荐给他,能发表出来,也算我这个当老师的帮你们铺铺路。你这篇论文,我很看好,我给我那个同学叨咕了几句,他也很看好,让我把论文发给他,行,就发表。

    要发表?边学道完全没预料到会是这样一个走向。

    严教授继续说道:我这个同学建议说,这样的论文要发表,只署你的名显得有点单薄,不够分量。我是这样想的,传过去的时候,把我的名字加在后面,你看怎么样?

    边学道明白严教授的态度从何而来了。

    可是没必要啊!就算严教授直接拿着论文加个名字发表了,自己一个学生又能翻出多大浪花?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这样的经济类论文,不是科研类论文,换谁都相信教授参与写作了。

    有些事一时想不明白,但边学道知道自己还是要表态:严老师!边学道自觉把严教授换成了严老师,他觉得这样称呼显得更亲近,其实我论文里的不少观点,都是从您课堂上讲的观点里整理出来的,我就是加入了一点自己的联想,如果要发表,您一定当第一作者,您要是不答应,我就不署名了。

    严教授很欣慰。这个边学道太懂事了,不仅把第一作者让给了自己,还暗示论文的核心观点来自自己,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之后的谈话气氛更加融洽,严教授关心了一下边学道的平时生活,客气地说:有什么困难来找我。

    边学道礼貌地感谢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离开时严教授甚至起身送了他几步。

    边学道脑子里有点乱,走到运动场,坐在看台上,静静想着这件事可能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想了半天,自哂了一下,一篇论文而已,漫天都是,能怎么样?再说还有严教授在前面顶着呢。

    算了,还是回去琢磨赚钱的事吧!




第030章表白在漫天烟花下
    校庆越来越近,筹备工作如火如荼。

    一天在篮球场附近,边学道遇到了前世自己社会学的室友,一行6个人,横穿篮球场向图书馆方向走去。

    这个6个男生不认识边学道,但边学道熟悉他们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性情习惯喜好,知道他们每一个人毕业后近10年的发展走向。其中那个叫冯东的,最是让边学道记忆深刻。

    农村出身的冯东,大学时是贫困生,毕业后进了广电口的下属单位,靠会来事儿肯送礼能喝酒,混得不赖。

    毕业6年后,大学班级13个人在松江聚会,当着一帮老同学的面,冯东挥动着100块小费,找茬骂了饭店的小服务生一顿。在松江市并没有给小费一说,那次是边学道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有人给小费。

    2002年的冯东,还没有10年后在饭桌上跟同学说自己出门又刮了车小修一下要8000多女朋友最近又看上一套200多万的房子家里250平的房子太难收拾昨晚跟省里某部长的秘书刚吃过饭的猖狂劲儿。

    2002年的冯东,还没有10年后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我办事,不管多大官,把成捆的钱往他桌子上一放。

    2002年的冯东,还跟在寝室里家境比较殷实的同学身边努力讲笑话,以求吃两顿免费食堂。

    看着6个人远去的身影,想着10年间这些人之间关系的调整颠倒,边学道无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想办法赚钱,穷尽一切努力赚钱,让自己有钱有势,才能不给得志小人在自己面前炫耀的机会,才能把那些得意便猖狂的人踩在脚下,踩死碾碎。

    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情绪最躁动,最容易闹事,学校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世界杯还没结束,大四的学生就被赶离学校了。

    学校的官方说法是不能耽误毕业生到单位报到,但学生间都传言,是校庆在即,大四学生指挥不动,约束不了,学校怕出事。

    毕业多年后,边学道始终不能理解学校当时的逻辑,事实上,无论一个学生在学校时多么顽劣不堪,离校后对学校都是有感情的,不少大四学生想亲眼看看十年一次的母校校庆,但他们没有机会。

    大四学生离校前一周,东森大学的内部校园点歌台出奇火爆,要离开的学生一遍一遍点播着《那就这样吧,歌词中的某一个段落细节,反复敲击着即将分飞的校园恋人的心坎,像一个不敢当面告别的男孩,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一起走过最美岁月的女孩,明天自己将踏上远去的列车,从此天各一方。

    傍晚时候,校园各处的音箱里,先是放了一遍小刚的《黄昏,然后在《致爱丽丝的背景音乐下,女播音员念了一篇投稿,名字叫《再见:

    再见了,

    我亲爱的校园,

    我没来得及走遍你日益舒展的轮廓,

    就要跟你说一声道别。

    再见了,

    我亲爱的兄弟,

    我们还有很多约定没有完成,

    就要踏上南去的火车。

    再见了,

    我心爱的姑娘,

    还没来得及当面跟你说一声我爱你,

    只能把这份爱恋藏进心窝。

    再见,再见,

    这楼这树这歌,

    再见,再见,

    这风这云这雪,

    再见,再见

    整个717寝,只有边学道能感知沉浸到这种离别的情绪中,其他人因为毕业还早,阅历不够,要么在为校庆忙碌,要么在为考试忙活。

    进入7月,市面上的外挂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谁的外挂稳定,谁的外挂更新得快,谁的外挂口碑好,决定着各自的收入。边学道开始投入固定的时间维护外挂,用更多免费的辅助工具推广y123。

    边学道忙不开的时候,就让李裕帮忙维护他的oyou论坛,审核帖子内容,更新首页。边学道说一定要给他工资,李裕压根没当回事。

    一天晚上李裕回来的有点晚,一问,原来李裕加入的那个志愿者爱心社团凑了一笔钱,去看望了几户孤寡老人。

    李裕是第一次去,跟大家一起打扫屋子,陪老人说了半天话,走时悄悄把自己身上的钱全给老人留下了。

    开朗真诚有爱心,这是边学道眼中李裕身上最闪光的品质。这个脸上总挂着没心没肺笑容的阳光男生,心里有他自己的一套处世准则。

    7月8日,校庆前两天,身在学生会又是帅哥的陈建被安排到校外的指定宾馆,接待参加校庆的校友。

    艾峰参加的集体舞项目进行了最后的彩排,其他所有人都有各自的任务,就连边学道都被分到一块志愿者的胸牌。

    7月9日,校庆前一天,学校几个进出口全部设岗,校园里的高级轿车一下子多了起来,负责迎接的校乐队一遍又一遍吹号敲鼓,以示欢迎的隆重。

    一天一宿没现身的陈建打来电话,说宾馆里见到好多样貌好身材棒的师姐,几个师姐对他很有兴趣,要不是有了苏以,他百分之一千会把持不住。

    边学道在电话里警告陈建,一定要守身如玉,狂热的官二代可还没彻底偃旗息鼓呢!

    校庆正日子终于到了。

    跟记忆中一样的乏善可陈。

    从宿舍楼看过去,体育场周围被拉着条幅的氢气球笼罩,边学道觉得再加把劲儿,就可以赶上《飞屋环游记的配置了。

    上午的校庆大会,晚上的校庆晚会,志愿者边学道,在体育场周围忙了一整天,引导观众和校友进出场,折腾出一身汗。等晚会开场,主持人的声音传来,看身边还有学生在值守,边学道溜回了红楼。

    房东老两口对学校有感情,都出去看演出了,锁好门,边学道在卫生间冲了个澡,听着音乐躺在床上养神。

    朦朦胧胧正要睡着,手机响了,李裕在电话里问他在哪?边学道说在家,李裕说那我等会再找你。

    隔了一会儿,手机又响了,是于今,问他看没看演出,聊了几句,挂了。边学道把手机调到了震动状态。

    又隔了一会儿,手机开始震动,第一遍震动了好久,边学道没接,过了几秒,又开始震动

    这觉彻底没法睡了。

    接起来,是李友成。

    李友成问边学道在哪看节目呢?边学道说人多崴了一下脚,在寝室歇着呢。李友成立刻问他崴得重不重?上药了么?边学道说没事,已经能走了。

    烟花汇演开始了。

    边学道卧室的位置刚刚好,他早知道礼花就布置在红楼前的篮球场上。站在窗前,看着炫目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看着下面警戒线外密密麻麻仰着头对烟花指指点点赞叹不已的人群,边学道竟莫名出现了一种独醒的感觉。

    电话再次震动,看号码是李友成。

    喂,你能走路么?我在你们寝室楼下,我买了点治疗扭伤的药水,你能下来取么?

    你在那等我一会儿。

    说完,边学道下楼,向寝室楼跑去。快到的时候,他改了姿势,装着左脚有点不利索,走了过去。

    李友成拎着个塑料袋,不时向7楼窗口望去。

    边学道在身后喊她的时候,李友成明显吃了一惊。边学道解释说:他们打电话说烟花汇演要开始了,这边有楼挡着视线,我就过去看看,毕竟10年才这么一回!

    李友成把手里的袋子递给边学道,问他,走走?

    行,正好活动活动。边学道答应了。

    人都集中在体育场周围,校园里路上的人很少。

    烟花表演还没结束,不同颜色的礼花在头顶上炸出各色的光线,教学楼的玻璃,一下是红的,一下是黄的。体育场舞台上的节目进入到最后的**,阵阵集体的欢呼声如潮水一样涌来。
1...1516171819...9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