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回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庚不让
送行party上,主角苏以喝了不少酒,单娆也喝了不少酒。
尽管心底有那么一丝窃喜,但单娆真的没把苏以当成对手过,相反,她同情苏以,甚至有些佩服苏以放得下。
客厅里,已经微醺的单娆挽着苏以胳膊,朝坐在窗前聊天的边学道和温从谦走去。
之所以现在过去,因为刚才一直是五个人在窗前说话,另外三个刚刚离开。
离开的三个人全是最近半年提莫拿娱乐新晋上位的管理层。温从谦是个明白人,虽然眼下提莫拿娱乐这一亩三分地由他全权做主,但他始终记得自己是谁,所以他一定要让每个重要员工都在边学道面前露一脸,既让边学道心里有数,让手下明白谁才是真正的boss,也给手下向上的台阶和空间,因为温从谦知道自己没有野心,而边学道,需要有能力有野心的人跟他一路走下去。
窗前。
见单娆拉着苏以朝自己这边走来,温从谦隐蔽地给边学道递了个眼神,起身说:我去趟洗手间
结果他才走了几步,就被单娆拉了回来:干嘛去?
跟两位女士不好说去放水,温从谦掏出手机说:我给娜特打个电话。
单娆听了,一把抢过手机,摇了摇说:你这也太腻了吧!天天在一起,就这么一会儿见不到,打什么电话?再说又不是没邀请她,是她有事不来
看出单娆有点喝高了,温从谦笑着解释说:娜特妹妹过来旅游,待了两天水土不服。
把手机丢还给温从谦,单娆晃着手指说:我跟你说,我比你了解女人,你啊,被人家吃得死死的。
温从谦到底没走了。
单娆倒酒,把四人的酒杯全满上了,放下酒瓶,她先是深叹一口气,然后看着杯沿说:我刚到美国那会儿,要不是苏以,我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
说这些干什么?苏以柔柔一笑。
抬起头,单娆换上招牌笑容:说真的,我挺想于今的,有他在时聚会总是特别有趣,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一口喝光杯中酒,单娆拿起酒瓶又给自己满上,然后看着苏以说:好多人跟我说泰国男人特别不靠谱,你可千万千万千万不要上当,嗯,估计那些娘娘腔也没那个本事第二,6个月内一定要回来一趟,嗯,最好5个月,不然移民局那边会很麻烦
说到这儿,单娆扭身指着楼上说:只要我在这里,你的房间我就给你留着,谁也不许住。
单娆苏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放下酒杯,一下抱住苏以,单娆红着眼眶说:过去之后,你一个人照顾好自己,有事就给我和老温电话。
说完,单娆站直身体,拉着苏以看向边学道:我和老温都搞不定的,就找他。
迎着单娆和苏以的目光,边学道郑重说道:在泰国遇到困难你告诉我。
平静地看着边学道,苏以点头不语。
苏以走了。
武思捷和沈雅安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四个崭露头角的总培生。
四个总培生,两男两女,入职前两个在英国留学,两个在美国留学,其中一个是哈佛硕士。四人英语口语都很好,并且做足了功课,确保边学道哈佛之行不出纰漏。
边学道本人对总培生项目很重视,他认为总培生们能跟集团的问道学院和有道学堂一起构成完美的人力资源储备,既打破内部派系圈子,又产生鲶鱼效应,给企业带来更多活力。
事实也确是如此。
地位超然的总培生让中层老员工们既羡慕又嫉妒,同时也感受到极大压力,因为如果他们原地踏步的话,这些总培生极有可能抢占原本属于他们的职位,压缩他们的上升空间。
而这些总培生空降而来,在集团里没有一点根基,完全靠总办赏识程度立足,压力同样不小,所以每个人都全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工作热情非常高。
武思捷和沈雅安到旧金山第二天,在下榻酒店里,边学道请一行人吃饭,包括总培生。
席上,当过大学教授的沈雅安有意考较考较四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问道:你们来公司时间也不短了,你们怎么看待研发和营销支出比?
10分钟后,四人全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两人认为研发重于营销,两人认为营销与研发并重。
点点头,不做任何评判,沈雅安接着提问:你们都有留学经历,以你们看,为什么美国的创新力强于欧洲和国内?
呃
如果说上一个问题里藏着绕不开的陷阱,这个问题对四人来说几乎等于送分题了。
哈佛毕业的女硕士抢先回答:因为美国更包容失败。我读书时,多次听人说起过硅谷流行的一句话‘快失败,早失败,常失败!’在美国,在硅谷,一个人失败了,破产了,通常不代表终结,而是代表重生,多数创业者会把失败视为前进路上排雷,把失败和破产看作创业路上的一场必经仪式,正是有这种不怕犯错包容失败的观念和大环境,才有源源不断的成功创新。
另一个在美国留过学的男生接过话头:多数人只看到硅谷创业成功者的风光,没看到失败的95。失败的95中有多少人没有灰心丧气,没有一蹶不振,还能继续留在圈子里不被其他人看轻嘲笑,还能继续找到投资实践他的idea,这个留存率是硅谷最厉害的地方。反观欧洲和国内,因为文化和制度差异巨大,欧洲和国内的创业失败者遭受的惩罚更重,往往面对经济和精神双重打击,更别提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于从根儿上浇灭了创业者的创新积极性。
男生说完,另一个女生开口说:我认为除了制度,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影响更大。比如说,国人从古至今都喜欢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而欧美侧重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点在名著里体现的非常明显。还有就是美国人的思维往往更加客观理性,而国人则喜欢感情用事,容易陷在里子面子和小聪明里出不来。
一番讨论过后,吃了几口东西,边学道忽然开口:你们觉得美国人和欧洲人聪明在何处?
这个问题有点大,可是必须要回答。
还是哈佛女硕士先回答:我觉得美国人的聪明在于用聪明的回报方式调动创新积极性。
嗯这个回答紧扣前一个问题,很是巧妙,更妙的是她只回答美国,给另外三人留了回答空间,避免自己太出风头被孤立。
接着,另一个男生回答:我觉得英国的聪明在于用聪明的制度保护先进生产力的利益。
另一个女生回答:我觉得德国的聪明在于勇于悔过和对制造立国的坚持。
美英德都被说完了,还没发言的男生想了一会儿,坦白说道:其他我说不好,我只是觉得鼓励学生去发现创造新事物的教育比只会强调记住标准答案的教育更高明。另外国内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以学校校门为界,大多数人只要出了校门参加工作,就基本停止学习专业知识,少数人甚至恨不得把当初折磨自己的教材全都扔了烧了,再不想多看一眼,当然少数职业的从业者除外。反观欧美,相当比例的人自认为是‘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是很多国家的基本理念为什么会这样?
有问无答。
静了几秒,男生似乎意犹未尽,继续说道:我有一个师兄,跟我在一个学校读博,他的专业水平在整个学院都是拔尖的,可是有一次他在派对上被几个英国同学问得哑口无言
英国同学问他,为什么你们中国那么多人,那么勤劳,还有很多像你这样的聪明人,可是对世界的科技贡献率却那么低?一年后我这个师兄回国了,回国前他发誓要干一个牛逼的工程给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白人看看。
武思捷被勾起了胃口,问道:你那个师兄回国做什么?
男生喝了一口水说:专业相关,他加入了北航刘教授的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项目。
呃
男生语速有点快,加上项目名字有些拗口,几人中沈雅安最先反应过来,问道:类似美国的biosphere2(生物圈2号)?
男生微微摇头:具体有哪些异同我也说不太清。就我理解,biosphere2是模拟复制地球生物圈循环,野心极大。而我那个师兄参与的项目侧重地外生命保障,说白了就是使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控制技术,构建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必需的水和食物等物质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供给,项目的目的性更强。
男生说完,沈雅安看着边学道说:这个项目跟‘太空旅馆’是绝配啊!这工程弄上去,不用打火箭送给养物资,经营成本会直线下降!
武思捷也知道边学道在太空旅馆项目上投了不少钱,反驳道:这事只能想想。两个国家的项目,尿不到一个壶里。再说‘太空旅馆’就那么大,哪有空间放一套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不现实。
几人说完,边学道忽然开口问:主持你师兄那个项目的教授叫什么名字?
叫刘红。
《中华好声音鸟巢决赛前一天,有道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边学道以私人身份访问了美国名校哈佛。
因为是以私人身份访问,所以有道集团总办没跟媒体通气。
哈佛原本想按照规矩搞一些接待活动,结果负责打前站的有道工作人员说老总不想声张,主要想参观一下哈佛几个前沿实验室。
哈佛里没有蠢人,跟有道工作人员稍稍一沟通,就明白了边学道此行的用意。
有道集团正在布局手机oled石墨烯和半导体,这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边学道亲自出马,极有可能是到哈佛寻求技术合作的可能。
至于以私人身份访问不声张,则很可能是鉴于上次在耶鲁捐款闹出不小的舆论风波被吓怕了,所以干脆悄悄的进村。
不过再怎么不声张,消息也不可能一点不流出,边学道抵达当天,在哈佛求学的华人留学生集体迎接。
说是集体,也不过130多人。
之所以就这么些人,因为在美国,华人和华裔完全是两个群体,哈佛里的华裔学生不少,但华人学生很少,通常一年也就招几个,最少的时候一年只招一人。
边学道的影响力最然不小,但也辐射不到黄皮白心香蕉人,当然,今年的《中华好声音帮他在华裔人群中刷了一波存在感,所以到哈佛两个小时后,少数华裔开始互相联络,准备去围观一下华人世界最年轻的创业富豪。
另一边,省去无聊的客套程序,边学道径直开始参观哈佛几个有名的实验室。
身为世界顶级名校,哈佛起码的气度和自信心还是有的。
边学道说要参观实验室,哈佛教授就带着他参观,除了无菌操作区和极个别房间,都敞开了让边学道看。
好吧
边学道的底细哈佛早摸清了,以他的学术素养,哈佛一些专业的试卷,就是让他开卷抄都抄不明白。
当然,随行的武思捷和沈雅安稍稍危险一些,不过哈佛也不怕他们看,因为如果有道真揣了不可告人的心思,那边学道绝对不会亲自带队。
四个小时后,边学道一行人来到跟电影《哈利波特里面场景有几分神似的annenberghall食堂吃饭。
他们的出现瞬间吸引了大量目光,好些不知道边学道来访的学生互相打听后,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眼下火爆校园的kki公司幕后的老板,就是让硅谷那帮狂人也不敢轻言不服的东方传奇。
边学道坐下后,周围很快聚拢一帮华人学生。
武思捷见了,跟沈雅安一起,带着总培生和助理们坐到了旁边一桌,把边学道附近的座位全让给了学生们。
于是吃饭时间就变成了提问交流时间,边学道现场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10多个问题。
当说到中美两国科学技术差距时,边学道放下餐具说:咱们国家有一句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技术进步都是需要积累的,我们玩战略战争游戏,都要按照规则先研发前置科技,后面才能造出高级武器。
所以大家不要失望,也不要气馁,换个角度看,就好比一个穷人家十分聪明能干的孩子奋斗了30年,虽然进步很多,但还是没有潇洒了30年的富二代有钱,可我们能说这个穷孩子不聪明不努力吗?现在我们国家没能引领科技进步,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起点太低,但我敢说,再过20年,我们国家一定能走到世界最前列。
一小时后,在食堂门口分开前,边学道跟在场学生一一握手,意气飞扬地说:天地生人,生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今日我与诸位有缘见面,愿与大家共勉,同求沧海岁月也掩埋不了的功业。
(《超时空同居挺好看的,本来心情不好,看完好多了。)
第1475章 真正的成功
哈佛和耶鲁,有同有异。
相同的一面,哈佛和耶鲁都是世界级名校,都以天才云集和出名人而闻名,都是人们眼中有钱有权人的学校,是众所周知的权贵圈子。
不同的地方在于,哈佛比耶鲁更精英一些。在哈佛,相当比例学生的家族既富且贵,要么他们的父母和祖辈出自哈佛,家族稳居上流,要么他们的父母和祖辈是世界各地有名的富豪财阀政治世家,总而言之,哈佛学生的水很深,不熟悉的人,永远不知道在图书馆或食堂遇到的衣着很不起眼的学霸校友多么有钱有势。
当然,哈佛里也有不少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他们凭借出众的天赋和勤奋走进哈佛,这些极为聪明并且异常努力的孩子在哈佛里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分秒必争地向成功攀爬,想要用从哈佛汲取的力量赢得想拥有的一切。
这就是哈佛,既理想又世俗。
绕过虚头巴脑的台面说辞,哈佛的招生宗旨一直十分明确招现在或将来能为学校做贡献的人。
何为贡献?
现在
现在能为学校做贡献的,当然是家里条件好的,即某个学生出身王室豪门或者顶级政治世家,又或者某个学生的家长能给学校捐个几千万,或者捐一座图书馆,同时这个学生又有那么一点优秀,那么哈佛是非常乐意把这个学生招进去的。
将来
将来能为学校做贡献的,当然是自身条件好的,即哈佛看到一个学生身上的某个爆发点,预见到这个学生未来可能取得不凡成就,那么哈佛就会在这个学生身上下注,给他全额奖学金,给他最好的教育资源,给他家庭一样的归属感,然后静待种下的种子开花结果若干年后,学生成为掌握权力的高官,成为随手给母校捐个几千万美元的巨富,又或者拿个炸药奖荣登杰出校友名录。
就是这么现实!
就是这么聪明!
聪明的哈佛知道,正因为把最有钱的最有权的最聪明的人都招进学校,哈佛才会成为哈佛。
这样的哈佛,注定是超然的,自我的,骄傲的,有见识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