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穿越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老王

    诶?不是说玛雅人会把赢球的队伍处死祭神吗?怎么照样还是处死输球的队伍?这也太正常了吧!

    ……这个……把赢球队伍杀掉祭神的事情,确实也是有的,但那就是另一种安慰性质的球赛了。

    ——在一些比较“人性化”的玛雅城邦里,当某些囚犯、俘虏之类的倒霉蛋被选定为活人祭品之后,那些身份尊崇的玛雅权贵,比如说著名球员、贵族祭司等等,会“善心大发”地亲自下场陪他们打一场球赛,然后在比赛过程之中刻意放水输球给他们,故意被这些菜鸟打得一败涂地。最终让这些预定要被献祭的家伙,能够带着胜利者的荣耀,高高兴兴地走上金字塔受死……这种球赛其实无所谓输赢,基本上就类似于中国古代给死刑犯享用的“断头饭”,仅仅是为了让活人祭品们在临死前开心一下罢了。

    总之,幻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类在很多时候会有神秘主义的倾向,所以围绕着神秘的玛雅文明,有很多事情听起来很悬乎,但是一旦真正说穿了,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大家完全可以一笑置之。

    ( 大穿越时代  p:///2/2490/  )




小结、石器时代的摩登原始人
    小结、石器时代的摩登原始人

    无论我们对玛雅文明有着多少浪漫或神秘的遐想,但它毕竟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消逝无踪,只剩下一些残存的巨石遗迹,被严密地掩埋在翠绿的丛林深处,等待后世人们的发掘和探索。

    实事求是地说,玛雅文明之所以会被神秘化,就是因为过去我们对它知之甚少,给人们留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从而催生出各式各样光怪陆离的玛雅传奇。

    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原本笼罩在玛雅文明身上的神秘色彩,也开始渐渐淡去了。

    总的来说,玛雅文明就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石器文明,而玛雅人则是一群石器时代的摩登原始人。

    数千年之前,玛雅人的祖先来到了炎热泥泞的尤卡坦半岛,在这片盛产蚊蝇和毒蛇的热带丛林中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用简陋的石器建立起了一座座辉煌的玛雅城邦。但接下来,他们却陷入了“鬼打墙”,由于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玛雅文明长期停滞在原始的石器时代,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实现突破。并且,玛雅人还因此保留下了许多蒙昧时代的野蛮陋习,让后世的现代人看着感觉十分****。

    ——从某些表象上来看,玛雅人似乎挺像是石器时代的韩国人:热衷于各式各样的整容手术,爱好夸夸其谈(编制了能用几万年的历法,被后人附会出一个2012年世界毁灭的恐怖预言,然后自己的文明却早早地灭绝了),有事没事就喜欢虐待自己的**(韩国人是切小指头和剃光头来抗议,玛雅人是喝催吐剂虐待肠胃,用鱼刺扎自己的舌头和耳朵放血,以此来祈祷神明保佑)……

    但事实上,玛雅文明更类似于解放之前政教合一的旧西藏,属于不折不扣的神权社会。他们的城市其实就是一座座神庙,而玛雅君王则是自称为半神的宗教领袖,整个城邦的核心工作就是举办宗教祭祀……总之,狂热的宗教信仰催生了早熟的玛雅文明,但同时也为它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让它难以继续进化。

    虽然玛雅人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度将石器文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但问题是,哪怕给恐龙的脑袋装上了防空导弹,它也依然还是恐龙……由于石器时代的技术门槛一直无法突破,可怜的玛雅人最终造就出了一个上下脱节的瘸腿文明——城内的贵族祭司掌握了相当深奥的天、数学和建筑学知识,能够预测出行星的运转,编订出精确的历法,设计出奇妙的建筑,先进得不可思议;但城外的农夫们却依然进行着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并且缺乏牛马之类的大牲口,想要改进农业生产也无从着手。

    这样一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文明的兴旺,落后的玛雅农业就会越来越难以供养超越时代的上层建筑。而增加的人口也会渐渐超过这片土地的承受极限。更要命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一切“衰败之象”都被归结为神的不满。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灾荒,玛雅人只知道修建更多的神庙,举办更隆重的祭祀,期盼能够借助神力扭转乾坤……结果就是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之中,进一步浪费了本已十分匮乏的资源。

    当一切祈求神明保佑的努力全都宣告失败之后,绝望的玛雅农民就会抛弃城内的贵族祭司,拒绝继续向他们缴纳粮食和服劳役,更不肯流血流汗地修筑笨重无用的金字塔,从而导致这个脆弱文明的迅速崩溃——正如同古代的中国人要是三番五次地求不到雨,就会气得砸了龙王庙一样。

    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外星飞船前来把玛雅人接走,仅仅是因为怨气冲天的下层玛雅人抛弃了整个上层建筑,不肯再被一帮奢侈无度的祭司和贵族继续剥削罢了。

    此外,跟早期考古学家的猜想完全不同,古代的玛雅人并不爱好和平,反倒是相当的嗜血好战。在整个玛雅文明的历史上,各式各样的战争从未间断。但奇怪的是,玛雅军队在攻破了敌人的城市之后,胜利者却并不会长期占领到手的土地,而是举行“终结典礼”,砸烂战败者的王座、神庙和雕像,把城市彻底摧毁,然后裹挟着战俘返回家园,将他们押上金字塔献祭给神明。接下来,要不了多久,疯长的热带草木就会爬上石阶和窗台,让这座失落的城市被茫茫丛林彻底吞噬,直至千百年之后,方才被人们再次发现……

    玛雅人之所以不断重复着这种自我毁灭式的战争,而不是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代中国一样,逐步兼并成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从根本上讲依然还是因为石器文明的落后性——由于技术水平不够,玛雅人一直无法克服交通和组织上的障碍,不知道该怎么统治超过一座城市的版图,自然也就不能从城邦文明进化到领土国家。于是,玛雅城邦之间的频繁交战,最终只是造就出一个个“失落的城市”而已。

    总之,玛雅人既不是愚昧无知的穴居蛮夷,也不是从天而降的外星来客,而只是一群石器时代的摩登原始人。所以,我们在赞叹玛雅人的精妙艺术和宏伟遗迹之余,也不必把他们想象得太高明了——无论玛雅文明有多么的奇妙和神秘,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石器时代的原始文明而已。

    ( 大穿越时代  p:///2/2490/  )



场景5、穿越到民国年间
    场景5、穿越到民国年间

    在读过了前面那些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古代文明社会的糟糕生活方式之后,大家恐怕都已经对穿越到古代产生了强烈的畏惧感,觉得古代人的生活真是太可怕了,我们身娇肉贵的现代人实在是吃不消。

    所以,与其穿越到难以适应的古代,追寻什么虚无缥缈的梦想,结果一事无成就死在了那边,还不如把穿越的年代选择得靠后一些,距离我们现在的世界更近一些。

    嗯,聊上网打游戏什么的是不奢望了,但最起码不能那么讲究迷信,观念习俗之类也要与当今世界类似,还要有电灯、自来水、卫生纸和抽水马桶这些现代化基本设施可用。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想要达成上述这些目标,我们似乎就只能穿越到近代之后了。

    按照我们中国历史教科书上的划分方法,近代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在这之后的170多年历史时间段,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组成部分。

    如果穿越到清末的话,首先是时间稍微嫌早了一点,很多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是还没有发明,就是尚未传入中国;其次是男同胞们就需要剃发留辫子,感觉像是多了根猪尾巴,实在是太难看也太屈辱。女同胞们倒是问题不大,要是有办法“抬籍入旗”,更是连裹脚都可以免了(清朝的旗人女子不裹脚)。

    所以,在当今的网络文坛中,穿越清朝这一题材的小说虽然很多,却因为作者性别的不同,而在内容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写穿越清朝的女作家,总是落墨于宫斗、宅斗和家族恩怨,沉迷于格格阿哥、公子小姐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最多宣扬一点进步思想(往往很可笑),很少有描写如何推翻这个王朝的;而绝大多数写穿越清朝的男作家,由于打心眼里厌恶这根辫子,总是着眼于天下争霸,征战杀伐,一心要颠覆紫禁城里的那张龙椅。除非是穿越到了清朝最强盛的时间段,或者附身到了八旗贵族,实在是没办法合理地竖起反旗,否则总是琢磨着怎么造反,最起码也要把头上的辫子给剪了。

    ——女作家对清朝那些步步惊心的宫斗宅斗是万分喜爱,而男作家却普遍对这个拖着猪尾巴的朝代恨不得灭之而后快,鉴于上述的缺陷和分歧,穿越到清末的话题在这里暂且先不作考虑。

    如果穿越到建国初期,似乎也只能体会到热火朝天的革命激情,精神生活上缺乏自由和多样性,物质生活方面也实在是很贫乏,再加上一次次的运动和批判,恐怕会让好逸恶劳的当代居民们感到有些畏缩。

    至于穿越到改革开放之后……那已经不是历史架空类幻想小说,而是现代都市类作品的范畴了!

    如此看来,剩下一项穿越到清朝灭亡之后,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民国年代,似乎就是最轻松的选择了?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穿越百年时空,到民国年间去走上一遭,浮光掠影地看一看那个时代的风貌吧!

    ( 大穿越时代  p:///2/2490/  )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按照我们在传统教科书上读到的信息,从1912年清朝覆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民国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主权沦丧、积贫积弱、灾祸不断、饿殍遍地、军阀混战、列强横行、日本入侵……像包身工、白毛女、三毛流浪记、茶馆、骆驼祥子等脍炙人口的革命主流名著,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民国时代社会动荡、剥削残酷、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悲惨现实。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台湾和海外的现代作品流入大陆,张爱玲、周作人、胡适等人的作品也被从故纸堆中翻出来,让我们似乎又从另外的视角,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民国。

    尤其是一系列以民国时代为背景的琼瑶小说,例如情深深雨蒙蒙、水云间、苍天有泪等等,在大陆受到追捧并且翻拍成电视剧之后,我们更是看到了一个充满小资情调的民国时代——教会学校出身的贤淑小姐、出国留洋的文雅少爷、主仆情深的狡黠丫鬟、善良宽厚的豪门太太、持重仁爱的乡下老爷、爱国爱民的资本家老板……

    总之那里的思想是进步的,恋爱是自由的,生活是悠闲的,情调是小资的,求爱是浪漫的,官府是勉强还算过得去的,洋人都是彬彬有礼的,还有各式各样的舞会、酒会、书画比赛、文娱活动、慈善活动,感觉完全是一个文明进步的摩登社会嘛!

    嗯嗯?原来教科书上那个黑暗残酷、民不聊生的旧社会,竟然也有如此和谐美好的一面?

    而对于民国时代的百姓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思维”,以及种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发现”。例如“1927年的武汉纺织女工月薪30多块大洋,可买6000-9000个鸡蛋,养活一家四口毫无压力”;“旧社会学徒工待遇远比现代血汗工厂优厚,每年带薪休假72天”;“民国时期的‘温饱’早已不是问题,‘员工福利’大大超过新中国的任何时期”;“新中国60年,中产阶级收入水平还没有达到民国贫困线”……

    于是,在看过上述这些“新发现”之后,我们就忍不住感到纳闷了:哇!既然解放之前的旧社会是如此美好,社会福利是如此的先进,地主和资本家是如此有良心,为什么当初中国的工人农民,还有许多知识分子在内,全都鬼迷心窍地“脑残”了?连命都不要,非得闹革命?自己放弃自己的高工资,打碎自己的安定生活,埋葬这个“幸福”的旧社会不可?

    ——如果这一切才是真实的民国社会,那么整部中国近代史恐怕都要倒过来读了。

    对于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自然会有很多“公共知识分子”跳出来,异口同声地叫嚣道:全都是因为不学无术,沐猴而冠的土鳖**在苏联人的帮助之下,学习邪教大搞宣传鼓动,欺骗这些“无比幸福”的工人、农民和学生们起来造反,硬是捣毁了精英们建立的国民政府,毁掉了自己自由民主的美好生活。从而让中国迎来了漫长的悲惨年月,以及一场场骇人听闻的灾祸,例如“饿死三千万”、“十年浩劫”等等。

    ——感情在他们的眼里,**就等同于奥姆真理教?

    如此这般搞到最后,根据一个微博上流传的段子,当代“公共知识分子”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观念,大致上可以归纳如下:“……现在有几个人知道这样一个伟大的政府:它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起了多党制的两院制民主政府,拥有一支堪比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军队,创办了很多自由而现代大学,为民族工业带来了黄金时代,依靠自己的实力收复了外蒙,但却被一只外国人出枪出钱出顾问武装起来,实行一党**的野蛮军队所消灭!”

    ——唉,实在是让人无语了……

    为什么这一前一后的描绘口径,竟然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究竟哪一边在胡说八道?

    怎么说呢?这两边的说法,都不能算是绝对的胡说八道,只不过是彼此的阶级立场迥然相异罢了。

    ——民国时代的旧中国,对于不同阶级的观察者来说,确实是有着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区别只在于由什么人持什么立场,从什么角度去看待那个社会。

    要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私的,通常只会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也决定了每个人的思路。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来说,美国在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和解放黑奴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堪称浴火重生的里程碑事件。而美国史上的两部巨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和飘(改编为电影之后名为乱世佳人),也分别从北方和南方阵营的角度,反映和描述了双方对黑奴制度的观点。

    ——即使是对于同样的历史,站在不同地位和立场的人,其看法和感触也肯定是完全不同。

    与飘相比,汤姆叔叔的小屋或许更能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毕竟,飘是在南北战争结束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作品,感觉更像是现在的中国人去写民国时代。

    汤姆叔叔的小屋由一位主张废奴的美国北方女作家斯托夫人,于南北战争之前写成和出版,主要描写了一位善良、虔诚的黑奴汤姆大叔,充满了不幸和苦难的一生。书中深刻揭露了奴隶制度的罪恶和残酷,描述了在这个崇尚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之中,黑奴们承受的各种苦难——女奴们被奴隶主肆意的奸污践踏,男奴们像牲口般暗无天日地劳作,奴隶的孩子依然永远是奴隶,他们随时领受着奴隶主暴戾的刑罚,在交易所内像商品一样被人挑三拣四,一次又一次地在奴隶拍卖会落幕后被迫妻离子散……

    因此,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经出版,就如平地一声炸雷,彻底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人民对奴隶制的抵触情绪,进一步促使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和南北战争的爆发。

    而在南北战争结束半个多世纪之后的20世纪初期,同样以南方种植园生活为背景,另一部驰名世界的经典小说——飘,却完全是从南方奴隶主的角度,来讲述那段烽火动荡的历史。

    创作这本书的美国南方女作家玛格利特?米歇尔,除了描写斯嘉丽和白瑞德两位男女主人公的曲折恋情之外,也没忘了对美国南方的黑奴制度大唱赞歌。她用充满优越感的笔调,将白人对黑奴的奴役描写得既和谐又浪漫,还臆想了他们和白人奴隶主的和谐共处,却对他们的苦难和反抗视而不见。同时更是对林肯总统发起的解放黑奴运动大加鞭挞,认为是北方军队的入侵破坏了南方人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造成了社会混乱、道德败坏和人民的苦难……

    在飘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明显充满了对往昔奴隶主生活的怀念。在作者的笔下,南方的庄园生活是精致而又美妙的,南方上流社会的男人个个都是绅士,对待入侵之敌(北方佬)奋勇斗争,对待女士彬彬有礼,就算是白瑞德这种被赶出家门的浪荡子,都会为了维护女士的名誉而开枪杀人。黑奴则显得愚蠢而又快乐,没什么反抗情绪,大多数庄园对待黑奴都很友善,他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生活都有基本保障,在精神上也很惬意。如果真要把这些黑奴从庄园里赶出去,他们还得担心能不能在社会上独立生活……

    为了显示南方奴隶社会的“和谐安乐”,否认解放黑奴的正义性,米歇尔还借用女主人公斯嘉丽之口,写出了这样一段抹杀奴隶逃亡史实的奇文:“……那些北佬女人从前听说南方地主家都养着凶猛的猎犬,以备追逐逃走的黑奴之用,便都信以为真……他们又问到那种给奴隶脸上烫字的烙铁,以及那种虐打奴隶用的九个齿儿的铁蒺藜,其实南方地主并没有这些东西,都不过是北方人宣传的资料罢了。”

    可事实又究竟如何呢?只要走进档案馆里,翻一翻美国内战爆发之前南方各州的旧报纸,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些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刊载着成版的缉捕逃奴广告。而且,根据广告中的特征描述,这些黑人逃奴差不多个个脸上都有烙印,胸口和背部满是鞭痕、伤疤。此外,当时的南方有不少武装打手团伙,专门以替富人缉捕逃奴为生,甚至还有广告在推销经过特殊训练、专为追捕逃奴所用的凶悍猎犬!
1...1213141516...7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