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我知,我知,兄弟间不说咸话。”

    一旁的李岩是没毛病了,这又是粤语又是客家话又是闽南语,还会湘语,并且会说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话,更重要的是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西方国家里算偏门的、很多西方他国人都不会的不列颠话。

    之后又对华夏与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都无所不知,打小就被称为才子的李岩,也是服气了,真服气。

    郑恩自然不会跟他说,粤语及客家话是因为前世的母亲是广东客家人,而母亲又会说粤语,之后又于广东工作而熟练掌握的。

    湘语是因为前世父亲是湖南人,且当地说的正是老湘语,而那个时候的老湘语,就是如今的通用湘语。

    闽南语是因为这一世是福建人,北京官话自然就是前世的普通话,至于最神奇的、在欧洲都不流行的不列颠语,就得感谢前世的学校将英语列为必修课了,虽然前世终其一生都没用上,但这一世却是用上了。

    而且这北京官话、闽南语、湘语、粤语、客家话、不列颠语,都将派上用场,并且自己又在学习如今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的西班牙语以及欧洲最流行的法语了。

    相信已经掌握五种迥然不同的方言以及一种外语的自己,再学两门外语还是能学会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不过全球覆盖最广的西班牙语,得紧着点学了。

    言归正传,玩笑过后,面对郑恩的提问,早就被提前通知并早有准备的李岩,开口道:

    “顺,这个旗帜,我与宋国公都不还没到放弃的时机,实际上我俩也只有这个旗帜可打,不是吗”

    郑恩点点头,也就顺军的旗帜,才会让俩人有个官方的身份,且还是国公。

    南明连八竿子够不着,最适合远交近攻的,依旧打着明朝旗帜的吴三桂的秦国公、姜瓖的晋国公,都不承认,更何况这李岩与张家玉了。

    而自己也才是个侯爷,给不了他们合适的封赏,总不至于让二人直接并入郑家军,做一个副总兵吧!

    至于张献忠的西军,那是不用考虑的,给丧家之犬又屠了扬州的刽子手清虏当汉奸,那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两人的顺军旗帜,不能丢。

    “恩,我知,我们三从未见过,我也只是强行穿过了二位的辖区。”

    郑恩这话一开口,李岩与张家玉都是点头,然后张家玉又说起了好话:

    “不过我们暗地里联合伐清还是可以的,本身我们之间联合伐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相信我们之间暗中一联手,再次将满洲鞑子打的落花流水,不在话下!

    只是这之后的路……不知侯爷如何打算,如果可以,我与魏国公都是愿意一直与侯爷您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的,甚至关系更进一步。

    不过这一切都要看侯爷您了,毕竟汉奸我们是不可能做的,而被秋后算账,被狡兔死走狗烹,甚至株连九族的事,也不愿看到发生。

    当然,我说的不是侯爷您,以您的年纪,不用您来烹我二位,我二位就已经老死了,就如您麾下的大将们都是如此。”

    张家玉的话很直白,也很有现实。

    不过就如对方一样,郑恩也早就想到了会被如此询问,因此事先就想好了答案。

    “二位,不知道喜不喜欢这啤酒”

    面对郑恩这个答非所问的话,交流了眼神的二人,都是张口称赞:

    “好酒甚是中意。”

    哪知郑恩更加跑题了:

    “我跟二位说,这海上航行,补给困难,特别是这淡水最是紧缺,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淡水,放了几天之后都会有味道,时间再一长,就会变得绿油油的,还带着恶臭。

    人又离不开水,海水还越喝越渴,因此就有了这种淡酒,如啤酒、朗姆酒等。

    这些酒淡,不易醉,又比淡水容易存放的多,因此成了船员们最好的淡水替代品……”

    听不出这些跟之前的提问有啥关系的二人,只是嗯嗯啊啊的应着,应着应着,张家玉突然坐直了身,瞳孔微缩的看着郑恩:

    “侯爷是想让我俩去欧洲”

    这下轮到李岩吃惊了,没想到看似无关紧要答非所问的话,却包含了这一层的意思。

    郑恩先点了点头,如此张家玉与李岩都是气都不敢出了,可如果郑恩强行让他俩去,本就夹缝中生存的二人,也不能说不。

    不过郑恩又摇了摇头,这不仅让才华横溢的二人疑惑了,也让二人生起了希望。

    只听郑恩解释道:

    “真到了最后,您二位还可以继续做国公,并且是有国土的国公,如果二位能打出威名,打下更大的疆土,做国王都是可以的。

    但这个国公、国王,只能是效忠与我的分封之国。

    二位也不用不远数十万里去欧洲,天竺想必二位都知道,天竺及美洲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选好季节,凭借快船,乘着季风,从大明沿海到美洲沿海,比从两广到甘肃,还要节省时间。”




第427章 最少尝试过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最终,双方都敲定了,同意去天竺做分封国国公乃至国王,天竺毕竟多少都知道一点点,美洲就是完全两眼一抹黑了,而且天竺可以自行过去,而美洲却只能依赖郑恩。

    当然,李岩与张家玉同意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郑恩承诺,介时他们想带多少士卒人口,去就封的地方都可以,只要他们能控制住这些士卒与人口。

    而且郑恩不仅不会使绊子,还尽最大的能力配合与支持,因为对于郑恩来说,跟着二人去天竺的汉家儿郎越多越好。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两人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本。

    河南的平原地貌,让哪怕超过50万的大军,行军速度都不算太慢,不过除了一路上的道路坦荡以及畅通无阻以外,沿途的风景却透露着浓浓的诡异,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人烟。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都不能形容饱受战争摧残的河南,本是中原腹心之地,一度是国家的京师所在,如今却在野外别说是人,就连一具带肉的尸体都看不到,灰白的骷髅倒是不少,且多残缺不全。

    人有三急,放水还好解决,解大的就需要一个隐蔽一点的地方了,哪怕郑恩都是如此。

    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郑恩在郑大力带着护卫的保护下,下到路边的草丛解决,可这拨开草丛,见到的就是一堆骷骨。

    且还多不完整,这里扔一块,哪里扔一块,像是人吃了鸡肉之后,随处乱扔又极为散碎的鸡骨头。

    看着这枯骨的散碎样子,可能他们也受着如同鸡骨头一样的待遇,说真的,虽然来了这个世界两年了,也见多了这种现象,可是心中还是有些膈应,要不是实在急,真不想上这个大厕。

    一旁一直跟随左右的郑大力看着他这样子,就很快反应了过来,连忙忙乱了起来,收拾了一块没有枯骨的草丛,并命令护卫将这惊动了的枯骨给埋了,让他们入土为安,虽然这只是他们的某一块枯骨,而不是全尸。

    就在这解决内急的时候,郑恩触景生情,开口问向了一旁的郑大力:

    “大力,你说我想终结这数千年来,百余年一小劫,三百年一大劫的历史必然性,有可能成功吗

    呵呵。”

    刚说完,不待郑大力回答,郑恩自己就笑了,或许这个问题真的很可笑,当初朱元璋何不是这样想的,也是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可以说是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劳模典范,为此还废了丞相,破坏了传承了几千年的规矩,最终换来的不过是看似打破了的历史必然性。

    因为朱元璋是劳模,但不可能后续的皇帝每一位都是劳模,倒是因为朱元璋的不守规矩,让其他人也变得不守规矩,而糜烂的更快。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汉唐二朝就算是灭亡的时候,都是无比的强盛,而明朝却做不到。

    可以说朱元璋是当时的天之骄子,而自己算吗

    不知为何,又一个问题吐出:

    “大力,你说,我想打下一块让我们汉家儿郎败上千年的家,都败不完的家业,买就是无比辽阔又最有发展前景的土地。

    再打服整个世界的强国,让太阳光辉永远照射我们汉家儿郎的中央之国,亦或者是汉家儿郎统治的隶属于中央之国的封国、附庸国的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让我们这些黄皮肤者,成为世界的贵族。

    你说,这……是不是特别幼稚的一个想法,呵呵,算了算了,不说也罢。”

    “幼稚吗末将不知,就像末将面对整个世界很无知一样,也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太阳永远在我们国家或者加上封国、附庸国的土地照耀,以做到日不落帝国。

    但末将知道公子知道这些怎样才能做到,虽然很难做到,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公子您往往能做到,并做的很出色。

    而且就算做不到,以公子您的性格,最少您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最少您尝试了,努力了。

    公子,您已经在尝试,已经在努力了,难道不是吗”

    郑恩瞪大了眼睛看着郑大力,仿佛第一天认识他一样,张口结舌,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不上进的郑大力,为何还会说出这么一番富有哲理的话。

    不上进不代表不聪明,往往很多时候是看透了很多,也许是自己看走眼了,最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叹:

    “是啊!最起码我在往这方面努力,我在尝试,比起那些想都不敢想的、想了不敢说、说了不敢去做、不敢去尝试的,好多了。

    不去尝试那么一定不会成功,但尝试了,哪怕困难重重,只有渺茫到万一的几率,但万一成功了呢

    大力,你不当统帅,却一直留在我身边当一个护卫统领,真是可惜了。”

    郑大力笑了笑:

    “公子,您有您的追求,末将也有,而在您身边末将的追求就已经实现了,为何还要画蛇添足呢

    倒是公子,末将又看上了一位姑娘,想公子帮帮忙,不知可否。”

    “哈哈!说的也是,您啊!就是小富则安,另外加一个子孙满堂的追求,跟在我左右,这些确实已经很好的实现了,倒是下基层做了一军统帅,而没时间传宗接代影响你子孙满堂的追求,这个忙我帮。”

    郑恩的心结得以解开,心情也格外愉悦,直到知道郑大力这个相中的姑娘是黄氏的陪嫁侍女,一个可以通房却没来得及通房的侍女的时候,也笑闹的同意了。

    话说郑大力忙着传宗接代,自己也是不能落下呢谁叫自己走的就是汉家儿郎越多越好的路线呢

    再上路,郑恩变得心情轻快了很多,当50万大军驶出河南府,进入相邻的直属汝州的时候,汝州的清兵根本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同时黄得功、曹友义、刘肇基这三位忠于南明的将领及麾下人马与李岩、张家玉暗地里联合的联军,也在开封府南面的汝宁府打的可圈可点。



第428章 多尔衮的金蝉脱壳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被称为长城之父、华夏最早的长城——楚长城,楚长城又有着一座无比重要的关隘——鲁阳关。

    鲁阳关为洛阳与南阳盆地间交通冲要,自古为军事必争之地,有“最重要的楚关通道”之称,如从洛阳入楚,最便捷的通道就是经过这丹霞山、鲁山、方城山这三座大山之间的鲁阳关进入。

    而几乎几乎在清兵望风而逃而光复了汝州的大军,在鲁阳关也再次与清兵主力之一相遇,很有意思的是,这次又是清兵守,郑家军攻。

    50万大军太多,在这三山之间的鲁阳关有些摆不开,倒是够炮兵们摆开了。

    实际上这次支援朝廷并不是那么急,因为朝廷根本没有下旨勤王,而且朝廷真急了也可以就近求援郑家十八芝的人马,别的不说,在最后的关头,保证满朝文武逃出包围圈,再从水路逃生还是做的到的。

    只是如此以来,刚从“小郑手里”逃脱的朝廷,又步入“老郑的股掌之间”就是了。

    这不着急南下救援,自然就要理由,而带上来大量的红夷大炮,就是最好的理由。

    又是一百零八门红夷大炮,在鲁阳关下一架,通过单筒望远镜,又一次跟郑家军进行攻防战的摄政王多尔衮,问向这一路上跟随多铎,立功颇多、又跟郑家军打过交道的正黄旗汉军固山额真索尼道:

    “索尼,面对着这密密麻麻的红夷大炮,你有何解”

    被问话的索尼只是思索了一会,又习惯性的跟对他帮助越来越大,却坚持只做一个护卫统领乃至普通亲兵护卫都乐意的傅山,交换了一个眼神,不卑不亢的道:

    “回摄政王话,奴才看来,应对红夷大炮的方法,自然是动用我军的红夷大炮,让尼堪与尼堪狗咬狗,哪怕我们在鲁阳关布置的红夷大炮处于劣势,只有十四门。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

    “轰隆隆……”

    在华夏大地,少有的大口径大炮炮仗,在鲁阳关打响,一百多门红夷大炮互轰,这已经是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规模了。

    可效果呢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管是一百零八枚铅弹呼啸而来,还是十四枚铅弹呼啸而去,因为参战的只有炮兵,因此杀伤等同于无。

    火炮轰鸣持续到了黄昏,看着除了坑坑洼洼的城墙以外,还有那十余炮手的伤亡数据,多尔衮哪里还不知道对方的心思。

    不过郑恩要划水,他多尔衮却等不起啊!

    多尔衮再次看向索尼:

    “如何”

    两个字,索尼就明白其所问,不过神色很是凝重:

    “西面刚刚传来消息,吴三桂的大军,一如既往,根本不敢与我大清天兵野战,可也一如既往的敢据坚城而守。

    豫亲王虽在关中四野长驱直下,但并未能攻下关中最具代表性的长安与潼关。
1...170171172173174...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