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侯爷既然已经想好了,又何必问属下呢”
“好!那么就追一会,到弘农卫将清虏赶过黄河为止,再看清虏是否根据我们的想法行进。
来人!”
郑大力跑了过来。
“派人通知李岩、张家玉,叫他们派人过来接手弘农防务,切不可让清虏再渡黄河。”
郑大力刚要领命而去,郑恩又问道:
“潼关的守将是吴三桂军中的谁”
郑大力答到:
“吴三桂麾下大将夏国相。”
“吴三桂头号女婿,难怪能抵挡住多铎的大军。”
郑恩若有所思,这下郑大力疑惑了,也不走了,就这么看着郑恩,看他这表情:
“我说错了”
“呃,这个属下不知,并没有情报说明夏国相是吴三桂的女婿,倒是因为二公子的原因,得知吴三桂的长女都不到十六。
这放到普通人家倒是该嫁了,可吴三桂这种显赫家庭,非不得已,是不急的。”
郑大力这么一解释,郑恩更疑惑了,十六岁,去掉两岁虚岁,那不是才不到十四
“吴三桂多大”
“三十四。”
好吧,去掉两年虚岁是三十二周岁不到。
“吴应熊多大”
“不及弱冠。”
也就是说吴应熊将近十八周岁,郑恩一拍脑袋,都是惯性思维惹的祸,这个时候,历史上有名的吴三桂麾下三女婿,夏国相、胡国柱、郭壮图,可还都不是他女婿呢。
吴三桂麾下的三女婿之外的大将岂不是说,也很可能还不是他麾下的大将,这些可都是跟着吴三桂反明,且又能力凸出的存在。
郑恩也不管郑大力及程源正在疑惑中,疑惑他为何会突然关心吴三桂的女儿,不过想通了什么的程源连忙道:
“侯爷,吴三桂的女儿不得纳啊!吴三桂身上劣迹斑斑,是他引清虏入关,间接造成了汉人被清虏一系列屠城的罪魁祸首,她的女儿不能纳啊!”
“去去去!谁惦记他女儿了,我惦记的是他麾下的大将!”
第431章 何以为救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潼关,夜色已黑,关城上下却依旧是火光冲天,喊杀声不断,从那简陋的绿营兵军服以及大量只是绿头巾加百姓衣服,就算绿营兵,着甲率几乎为零的攻城方,和原明鸳鸯战袄为军装,倒是有不少破烂皮甲的守军,可以看出双方的身份。
最简陋的武器,最简陋的云梯,最廉价低级的绿营兵炮灰,就是多铎麾下的攻城主力。
而就是这样的低级炮灰,在他们连绵不绝的车轮战下,早已疲惫不堪、守城器材消耗的差不多的守军,却一度让他们冲到了城头之上。
此时此刻,放眼望去,就有不下数百的绿营炮灰冲上了城头,污头垢面、全身上下满是黑褐色、红褐色的守城方吴三桂军,声嘶又力竭的上前,与神情麻木的绿营兵进行厮杀。
“喝!给我去死!呼哧~”
吴三桂军中大将夏国相,喘着粗气,将手中的单刀,送进一个绿营兵的腹部,再抽出的时候,带出了一大蓬血浆,将身上早已看不出本色,满是干枯血痂的战袍给染红一片。
用不了多久,这些流淌的鲜血也会成为黑褐色、红褐色干枯血痂的一份子,而尊贵如夏国相都没时间去换一套利索一些的衣服,和洗一把脸,更别说他人了。
“呼哧~呼哧~”
将这一波绿营炮灰击退之后,夏相国已经气喘如牛,可城下八旗兵押解着又一波的绿营炮灰攻城又开始了,夏相国明显从周围人眼中看到了绝望。
“锵~”
夏相国单刀高举,本来的重兵器掉刀是提不起来了,但单刀高举的气势依旧如洪水泛滥,口中嘶哑的声音穿透着城头守军的心:
“将士们!兄弟手足们!大家是跟过一段时间鞑子的,鞑子会怎么对待我们这种抵抗如此之久的城池关隘,怎么对待我们这些反复之人,大家都很清楚。
只会是生不如死的报复!
闲话不多说,横竖都是死,为何不死的更痛快,死的更爷们,死的更壮烈一些!
我,夏相国,愿意与兄弟手足们死在一起,兄弟手足们,你们愿意吗”
周围的守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满满都是绝望,最终化作不甘与悲呛!
“愿意!愿意!”
“要死就死的像个男人,死的痛快!”
“对!横竖都是死,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哈哈!老子已经赚了三个,这些土鸡绿营兵,真不耐杀!”
“这位兄弟说的是,酿的老子也赚两个!”
一场鼓舞士气的宣言,很快演变成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赚了几个的攀比之中。”
守军一时间进入了无比绝望的状态。
夏国相看目的达成,在心中默默的道:哀兵必胜!这就是哀兵,可惜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并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
如此就应证了一句话,在绝对的优势面前,再多的阴谋诡计都是虚,也就是说,守军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除非奇迹发生。
就在夏相国最绝望的时候,奇迹真的发生了。
“报~东关来报~”
传令兵带着长长的口音,本来夏国相也是不在意的,但当传令兵激动万分的开口道:
“报!将军,东关出现大量军队疑似援兵!”
疑似援兵,好吧,援兵还可以这样说,看着眼前又一波绿营炮灰攻城就要开始。
夏国相深知,以如今的哀兵状态,放任麾下自行发挥,都能阻挡这一波,于是开口道:
“迅速探清对方情况,到底是不是援兵!”
“是!”
传令兵领命而去,带着长长的尾尘,之后刚到东关,即潼关东面,又领着一位甲士过来了,速度之快,仿佛尘埃都没有落下。
笠形头盔,山纹铁甲,猩红披风,铁网裤袜,左背负戚家军刀,右背负西式火铳,腰挂手指略长的瓶瓶罐罐,还有一把三菱型的军刺,就算不看对方的使节都知道对方是郑家军的身份。
“贵使造访,有失远迎,不知所谓何事大敌当前,饶恕在下说话直接。”
夏国相不仅言语简短,还语速无比的快,还好郑家军使者听清了。
“救你!救在场的所有汉家勇士!”
夏国相说话简单快捷加直接,使者更甚,一开口连周边人都忍不住往这边看,只是介于夏国相的威望,而没有交头接耳罢了。
“何以为救!”
夏国相还在心中加了一句,天上还能有掉馅饼的好事,看吧,你一提出郑恩小儿的精明算计,自己就生气又不失礼貌的反对。
可当郑家军使者开口之后,夏相国就意识到了自己错了,只听郑家军使者道:
“潼关守军,坚守关隘,悍不畏死,为汉家儿郎抵御住了清虏的进攻,并沉重的破坏了清虏的计划,于民族,都有大功……”
之后是使者坈长又经过郑家军参军们修饰过的嘉奖词,被使者以郑恩的名义朗诵而出。
这些场面话,在场的关宁汉奸军出身,都是听多了,就在前关宁汉奸军不耐烦,以及绿营汉奸炮灰军的云梯,又一次架到潼关城墙之上的时候,就在下一刻绿营炮灰就要冲上城头的时候。
只听郑家军使者慷慨激昂的道:
“介于诸位兄弟的功劳,我们顺天侯侯爷决定,破格提拔诸位为郑家军正兵,郑家军正兵的待遇想必大家都知道,不知道也没关系,我这就跟大家解释。
第一,月俸三两,同时战时津贴等同月俸,何为占时,如今就是战时。
如今的你们没有等同月俸的津贴吧!月俸也没有三两,且没有按照规定发放过吧!
不要紧,成为郑家军正兵之后,月俸绝对准时发放,且,哪怕是给战场运送物资,只要你参与了战事,就能获得战时津贴,按在诸位正兵的标准,即是六两一月!!!”
守军沸腾了,他们不过是一两多的月俸,还层层克扣,拖欠军饷严重,六两,真是想都没想过。
偏偏他们又都知道这是事实,因为就郑家军待遇最好,同行业者想不知道都难。
第432章 王秀奇的劝降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第一,守卫潼关有功的大家,即可升为郑家军正兵!享受着战时六两一月的俸禄。
第二,即可授田,如在北方授良田百亩,如在南方授水田五十亩!
百亩良田、五十亩水田,即可将大家化作地主之家!
第三,正兵抚恤与高昂的月俸相比,同样高昂,残则供养终身,牺牲亦有足够家人一世无忧的抚恤金。
第四,针对正兵十八岁以上的大龄单身将士,每年都组织相亲活动,保障每一位大龄将士都有妾氏。
第五,正兵家眷为光荣之家,可享受小儿免费三年小学教育,保障小儿升入乡级中学就读三年,期间给予一部分的补助,家庭越贫困补助越高,最高可继续享受免费,小儿考县级高级中学可加分,县级高级中学即以往县学。
同时,小儿县级高级中学升州府级大学,亦可加分。
州府级大学毕业即秀才功名。
之后,州府级大学升省级高级大学,深入研究学文,毕业即举人,再升殿前博士,毕业即进士。
期间都可加分。
第六……
第七……”
一条条优惠从郑家军使者口中说出,入早已陷入绝境中的守军之耳,这个时候绿营炮灰们已经开始登城。
而郑家军使者不仅继续说着第八第九条好处,还奋步上前,长版戚家军刀一挥,就将一位绿营炮灰连人带简易长矛,给一刀两断。
“呸~”
一口绿营炮灰身上飞溅到嘴里的血吐出,郑家军使者打趣的道:
“要不是这次是作为使者,这上了战场我非得戴上我那铁面不可,再不济也戴上口罩,不过这不合使者礼仪,还是算了。
我们接着说这第十八条好处,这第十八,郑家军正兵退役之后,五年一签,每次签约,即每五年之后,在郑家军之中是可以选择退役的。
郑家军正兵退伍兵,还可从事很多平民不可从事的行业,其中一条就是组建自己的死人军队。
喝~”
使者再次将一位登上城头的绿营炮灰,给一刀两断,要多血腥有多血腥,嘴上却还保持着彬彬有礼的风度,继续说到:
“这可是私人军队啊!因为你正兵退伍的身份,可以聚集大量冒险者加入,基本不用一点成本,连武器都可以申请租借,只是铁甲要购买,不过这些在郑家军军需处都有大量出售。
神兵利器、精钢甲胄、强弓硬弩、火铳火炮,连红夷大炮都可以购买,只是有相应的条件罢了。
私人军队干嘛呢自然是劫富济贫,劫富济贫大家都知道吧!”
郑家军使者刻意停顿了一下,看向明显更有动力,厮杀起来又莫名有劲的将士们。
作为关宁军出身,又是从关宁一路杀到这西北,关于劫富济贫自然是精通的,只是这东西不好明着说而已。
你不好意思说,郑家军使者倒是百无禁忌:
“很简单,劫他人富,济自己的贫!”
“哈哈哈!”
守军开怀大笑,连夏相国都跟着笑了,不过这正在厮杀,你又明明声嘶力竭,疲惫不堪,还如此笑,笑声还是沙哑的,怎么看怎么听,都感觉如此的阴森。
本就麻木胆小无动力,被赶鸭子上架绿营兵,吓得连连后退。
看着后退的绿营兵,郑家军使者倒是不急着一刀两断了,而是将长版戚家军刀往地上一刺,微不可闻的声音传出,戚家军刀已经准确的刺入城砖缝隙,立了起来。
戚家军刀离手,腰间两边的双插顺势入手,朴素又强劲的强弓入手,刚摸出一根重箭,想了想又放了回去,摸出了一根轻型羽箭。
马步、弯弓、射箭,一气呵成。
“嗖~”
一根羽箭飞出,羽箭精准无物射中前处不远,一位绿营兵,从眼眶而入,入肉近尺,一看就知道已经深入脑髓。
射箭完成的使者继续轻描淡写的说到:
“不过这劫富济贫有个讲究,唯一的讲究。”
周围人被使者这身手给惊艳的说不出话,直到使者如此说到,守军才继续听听这史无前例官方劫富济贫的唯一要求。
“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这私人军队装备齐全集结的情况下,只能出现在边境及之外,包括敌占区。
如今这河南、山西、秦地、蜀地,以及海外,都是私人军队的活动范围,这大明故土劫富济贫的对象,还会有个名单,非名单之人不可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