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郑列与郑芝鸾对视时都忍不住吞咽口水,最终还是高拱弼安排的领航员有些眼力劲,主动帮忙解惑。
“两位英雄,您们应该都来过吕宋吧!”
“四年前刚出征时来过,只是……”
“只是变化太大了”
郑列、郑芝鸾都是点头,而航海士继续解释道:
“二位有所不知,吕宋其实在两年前,还是您们所熟悉的模样,如今却是因为两年前侯爷以‘反天主教联盟’一员的身份,打败了西班牙人,再又迎来了苏禄国的请求并入。
如此吕宋群岛才成了我们顺天军统辖,而就在前年年末,侯爷在大员岛实施巨网行动,并成功收尾之后,又在吕宋群岛逐步实施巨网行动。”
“这巨网行动是”
郑列问道。
被如此询问,领航员有些自豪的道:
“巨网行动,即以数十上百万的顺天军将士编织成军将之网,以军将之网,整个岛屿整个岛屿的清扫,再留下‘干干净净’的岛屿,供汉家儿郎们居住。
大员岛是第一个被净化的岛屿,吕宋群岛中的中小微型岛屿,是第二批被净化的。
就在去年,吕宋群岛被全面净化,如今巨网行动再次撒到了婆罗洲。
只是在婆罗洲,我们只占据了原苏禄国在婆罗洲的国土,即婆罗洲东部,又驱逐土著占据了东南部,而不是全岛,因此巨网行动无法全面实施。
净化过的岛屿,如吕宋群岛,就迎来了超过十个开拓军团,每一个开拓军团都是五万人,最后来的早的开拓军团,陆陆续续人口增加,最终达到十万人封顶。
如今所看到的这一幕,正是吕宋群岛十大开拓军团的成果,也跟沿海特别是有港口的地方,最适合作为开拓起点有关。”
第475章 农牧业的变革(上)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如果吕宋本岛沿海还是一副成长期状态的话,当到了吕宋本岛至大员岛航线中间的巴布延群岛、巴坦群岛的时候,两个群岛的所见所闻,就完全是一副发展成熟的区域了。
港口、城池、乡镇、村庄、都有对应大小的道路相连通,阡陌纵横的庄稼,成园成林的果木,还有那将整座小岛化作一个大牧场,在整座岛屿种满了各色牧草及芭蕉树,连围栏和九成九的牧民都省了。
郑列特意爬上来桅杆瞭望塔,登高望远的观看这个新奇的岛屿牧场。
只见整座岛屿只有不大的海滩及岛屿最高处,各有一座二层楼房,余等只有一些连墙都没有的棚子,供岛上的牲畜遮阳遮雨。
岛屿之上,海风吹过牧草低垂,牛羊马,再低垂一些还有猪的身影,都被暴露了出来,在一些被啃食过的空地,还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鸡鸭鹅,以及兔子,同时还有猫狗穿行其中。
这些牲畜、家禽都是散养的,基本不需要怎么照顾,且它们也不可能逃出岛屿。
整座小岛屿通过窥视一斑可知全豹的理论,可以大概估计出,岛上的牛羊马猪驴总数不下数千、鸡鸭鹅兔更是总数不下数十万。
而岛屿之上,却只有几位牧民骑着马驭着一只鹰遛着成队成队的狗,巡视着岛屿。
猫狗鹰才是岛屿主要安防工作者,猫捕蛇鼠、狗捕海上猛禽以及蛇鼠、鹰捕猛禽与蛇。
至于毒虫乃至害虫,它们就是家禽们的美食了,再大的可以威胁到家禽牲畜的,早已被开拓军团清理干净了。
整个牧场岛屿,也就除之不尽的蛇鼠,途径此地的猛禽,能威胁牲畜家禽以及牧草了。
不大的海边滩涂有个微型的木制码头,两条小船停靠到了此地,滩涂边上的二层楼房,走出了几位妇女,她们从小船上接过一个个木桶,又从一条船接过成捆成捆的庄稼梗、还有一个个大麻袋。
“哦咯罗咯~呃罗咯咯~”
妇女们口中传唤出呼叫牲畜家禽的声音,一时间岛屿热闹了起来,大量牲畜家禽往此处奔跑,当要到达滩涂空地的时候,已经铺满了牲畜家禽的身影。
妇女们将船上刚卸下来的木桶,提到围满家禽以及家猪猫狗的一边,远远看去她们将木桶往地上一倒,实际上是郑列看不见的地面槽子里一倒,一大桶海中不值钱又被渔民网上来了的杂鱼,被倒了出来。
家禽以及家猪猫狗开始了哄抢,猪也是吃鱼的。
另一艘船上卸下来的庄稼梗,在这个没有农药的时代,自然是最好的牧草,如今正好扔给牛羊马兔分食,同时还有一袋袋的糠。
投食既有减少岛上牧草被过度啃食的作用,也有给牲畜家禽增加辅食的作用,更多的还是让它们保持牲畜家禽的习性,别放养久了,放出了野性,那样想再捕捉它们就费事了。
“在小岛上养鸡,这是四五年前父亲就已经开始实施的了,那时候养鸡的小岛还没有这么大,且一般是荒凉、乱石成堆、草木难以生长的小岛。
父亲命军眷在小岛上建一大片鸡窝,再圈一大块地养地龙,还有就是这岛屿上所见,渔民们捕捞上来的小杂鱼、选剩下的死鱼死虾,作为小岛上鸡群的食物,以及将鱼虾作为守护鸡群的狗的食物。
如今竟直接发展到,将一座不小的岛屿,直接化作各种各样家禽牲畜混养的牧场,再将岛上种满了牧草,作为牲畜的食物,牧草有草籽更生虫子,如此正是家禽最好的食物来源。
再加上杂鱼死虾,恐怕还养有地龙,如此,偌大一个混合牧场,只要几户人家就能照看。
而如今很多地方,一户人家养三四头猪,还要为四处打猪草而愁破了脑袋。
养一头牛或者十几只羊的,最多几头牛或者几十只羊,就要出一个放牛放羊的娃儿。
这真是没得比啊!”
下了瞭望塔的郑列,对着郑芝鸾以及领航员感叹道,郑芝鸾只是点头,在福建可不是如郑列所说的那样,一户人养几头猪,每天光打猪草的事,就够愁的了。
见证了这些变化的领航员却是保持着自豪的道:
“侯爷为天人也!成就的凡人做不到的事,二位英雄是不知道,不仅是畜牧方面,农耕方面,我们顺天军的辖区,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下郑列与郑芝鸾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这以整座岛屿畜牧还好理解,这发现了几千年的农耕,还有其它方法让它产生巨大的变化!
领航员也不敢的得罪这两位即将被侯爷接见的英雄,有些讨好的解释道:
“两位英雄如果种过庄稼,应该知道,很多时候,一个劳力实际上可以照看四五亩地,如果收庄稼请短工的话,还能照看的十亩。
只是很多人家中,根本没有平均每个劳力十亩地,哪怕是租种地主家的,一个劳力能租种二三亩就不错了。
如此,只得精耕细垦,让这二三亩地的收成更大。”
精耕细作,正是两人认知中的正常现象,甚至他们觉得本该如此,因为土地多集中在地主乡绅手里,而每亩地的收成越多,地主赚的也越多,至于劳动力的浪费,地主是不管的,反正他是按亩收租,而劳动力本就低廉到形同就差把枷锁的奴隶。
如此,精耕细作何乐而不为呢
“两位应该知道,在顺天军,一旦晋升正兵,或者晋升开拓军团、辅兵、守备兵军官,皆有北方百亩、南方五十亩的授田。
如此,一位对应的就是百亩良田或者五十亩水田,而这些授田将士们也是有家眷的,其中男亲属在成丁之后,多从了军,留下的老幼妇孺,照看百亩五十亩田。
很多时候一个劳力要照十多二十亩地,普通人家还有小孩帮忙农作,这作为身份高贵的正兵子女,是可以免费就学至县初级中学院的,正兵子女初中毕业之后,考上州府高级中学院的都会供应他们就读,考不上的也多会送他们去专科中学院……”
第476章 农牧业的变革(下)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高级中学院之上有省府、京都大学院、国子监,以及省府京都大专科学院,同时顺天军军官营也开放了直接面向高级中学的招生渠道。
大学院、国子监毕业即可为官吏,大专科学院毕业可为吏员,少数特别优秀也可为官。
军官营更是顺天军军官的摇篮。
如此,正兵子女哪里还会过多的去地里农作,因此很多分得百亩良田、五十亩水田的正兵家眷,根本照看不过来这么多的田。
而百亩五十亩的田,也没有赡养佃农家庭的必要,这个问题困扰了正兵家眷们很久,最初每田种,现在还多的种不过来而发愁了。
不过侯爷说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人的智慧同样是无穷的。
正兵家眷就不乏聪慧者,有些聪慧者先是买耕牛、买不到耕牛买耕马,化普通人家的人力耕地为牛马耕地,同时开始了粗耕洒种,打破了精耕细作、秧苗都要一根根插的传统,如此,一个劳力可种的田亩就多了。
又有聪慧者,干脆就请上了长工,一个长工的极限是照看多少田亩,同时缺多少,就请多少个,只会少请不会多请,同时只会请最擅长耕种土地的长工。
因为长工是按人头给佣金的,而不是佃农向你交租。
最后算起来,请长工,比将田亩租给佃农,每年进仓的收成要多多了。
这么说吧!请一个手脚麻利擅长耕种与照顾庄稼的长工,一个长工可以精耕五亩田或粗耕十多亩田,每亩田拿出二成的收成作为长工的佣金,那么一个长工每年的佣金是精耕田一亩或者粗耕田二亩的收成。
换成番麦、番薯、洋芋,如果在大员岛乃至更南方,还可以换成木薯,那这一亩两亩的全部收成就多了,还全是长工一人的。
佃农却不一样,佃农往往租不起太多田亩,虽然每一亩都是精耕细作到了极致,到往往五亩地,一整户佃农都在耕作。
能租下五亩田的一户佃农,少则七八口,多则十多口,就靠着这租种的五亩活命,正兵家眷将租金收的再高,还能高过每亩六成
一户佃农,七八口、十多口人,依靠五亩田剩下的四成收成还要交土地收成二十税一的税,也就是说,折算起来只剩下不到两亩田的总收成,却要供应七八口、十多口人吃喝。
佃农能活得下去吗活不下去能不闹或者更贴切的说能不垂死挣扎吗
答案显而易见。
如果想让佃农活下去,正兵家眷就要降租金,降低租金,收益也降低了,最终平均一亩地正兵家眷可能只能收获四成收成,甚至更少。
换成长工,再按照二十税一交完税之后,正兵家眷能收获每亩七成半的收成。
其实长工的佣金一般不会超过每亩两成,也就是说正兵家眷能收获每亩超过八成的收成。
如此算起来谁还会放着长工不用,放租给佃农”
领航员的话已经将郑列、郑芝鸾,还有周边将士都给听入迷了,因为他们都是有授田的,远征之前,他们出身再低,远征之时,他们每一位都已经晋升正兵并完成授田了。
领航员的话,关系着他们家眷的现状。
“从精耕到粗种,从佃农到长工,最后又衍生出了短工。
在农忙的时候,一些正兵家眷主动进城,以高昂的佣金,雇佣城中其他行业从事者,下乡帮忙农作。
这再高的佣金也只是农忙的那一段时间,反而因为短工的存在,而可以请更少的长工,从而省下更多,如此田亩的收成进自家粮仓的也更多。
农闲的时候自然就不用请短工了,短工们也回城,继续从事原来的行业。
最后,顺天侯府也被惊动了,出了新政,那就是设立劳动节假期。
根据南北农忙时间的不同,视情况设立劳动节假期日期,让学子乃至更多其它行业者得以放假。
有田地的在这农忙之时,回家帮助家里农作,没有田地的也可在这个时候去做短工,增加收入。
到现在,正兵家眷都充分的利用长短工,以及视情况选择精耕、粗种,将分授手中的百亩良田或五十亩水田,经营的有声有色。
没有哪个正兵家眷的粮仓,没有装满的,每年正兵家眷家的粮食多的都卖不过来呢!
诸位英雄的家眷恐怕如今正愁着怎么样才能将家中没地方放的粮食卖出更高价呢!”
“哈哈哈!”
快速盖伦船上的将士,都被这位领航员最后两句的挑逗话,给逗的哈哈大笑。
实际上在场没有哪位将士,不喜欢家里人正在为多的没地方放的粮食发愁的。
大家都是刚刚经历过饿殍遍地、易子相食时代的人,如今说他们的家人正在为堆成山的粮食而发愁,哪个能不欢喜
包括郑列都是如此。
郑列是孤儿,是父亲郑恩收养他进了少年亲兵营,是这位新父亲供养他读书,锻炼他的身体,派人教习他武艺,派人授予他军事知识,供他吃饱吃好还穿暖,同时给了他一个家。
但郑列除了郑恩这个父亲,以及少年亲兵营的兄弟们,在出征前夕也成了家,并且还种下了自己的种。
从时断时续周期漫长的家书得知,他做了父亲,且孩子身体很健康。
也就是说,郑列听了领航员述说正兵家眷的幸福生活,他也听的入迷,且由衷的感到高兴的原因。
倒不是担心他的妻儿过的不好,有他祖父在,谁还能让他的妻儿过的差了,还能欺负他的妻儿不成
但如果自己的妻儿可以依靠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那不是更完美
在快速盖伦船上,一片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作为时下最底层也是最庞大的类群——佃农。
佃农相比较小自耕农、中农、富农、地主,前者是经营土地破产者,后者越靠后,越是经营土地越成功者。
但在人口已经膨胀到了极点的末代王朝,因为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最终经营土地破产者也越来越多,佃农也就越来越多。
第477章 佃农风波(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