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海小跑着出了门,杨德水跟在后边。他以为,接下来徐省长会跟自己聊点什么,但他没有,沿着太阴湖畔一直跑。路上,会遇见熟人,彼此也就是点点头打招呼。大家都知道徐东海的习惯,再也没人上前搭讪了。跑到后边,徐东海开始加速。杨德水跟了他两个多月,体能也练出来了,见徐省长加速,他也开始发力。这样一趟半个小时跑下来,运动量不小。两人都挥汗如雨,畅快淋漓。刚开始,杨德水还真不适应,累得快要口吐白沫。现在不一样了,只要稍稍休息一两分钟,就马上恢复过来。跑步之后,他也学徐东海练习吐纳。吐纳看上去简单,真要做到抱元守一,物我两忘,还是很不容易。起初,杨德水老是走神。久而久之,也能偶尔做到短时间的入定。入定就像小睡,能起到极好的宁神作用。吐纳后,浑身舒泰,仿佛肉身融入到自然中一般,成了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木,神台特别清明。刘勰文心雕龙≈ap;ap;ap;#8231;物色中有云: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春日迟迟,秋风飒飒。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再后来,杨德水逐渐领悟到吐纳的神秘之处,即使是离开徐东海身边后,也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每天起来必练吐纳。
吃早饭的时候,徐东海问他,想到答案了没有?
显然他问的是昨晚留下来的问题。杨德水回答说,想了一个,不知道对不对。
徐东海说,你自己都不肯定,那就再想想吧。
杨德水后悔死了,早知道徐东海会这么说,自己就该痛痛快快亮出底牌。昨晚出了迎宾馆,他一路上都想着与徐东海的对话。徐省长不会无缘无故夸奖人,既然他夸自己的“师夷论”有意思,应该从中悟出了什么,或者要点拨自己什么。师夷,说得直白些,就是向洋人学习,向外国人借知识,借经验。可芝蒲新区规划迫在眉睫,哪有时间学习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学习人家,超赶人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回到家里,杨德水还是想不出该如何师夷。洗过澡后,便躺在床上翻电视看。除了新闻联播和江海省的新闻频道外,他平时很少看其它电视节目,觉得看电视实在是浪费时间,特别是冗长的电视剧。因为有心事,又想不到解决的办法,便漫无目的地翻着电视频道,香港凤凰台有个国际访谈节目吸引了他的注意。被访谈的是一名德国科学家。
记者问,国际社会有这样一个声音,认为中国很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在经济、科技、综合国力上超越德国、日本等西方大国,甚至把美国抛在身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那名德国科学家摸着啤酒肚回答,翻译过来大意是这样的:国际上有这样的声音,而且声音还挺大,也就是所谓的*****。我认为这是出政治闹剧。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发展靠的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是日积月累的。中国目前的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五十年,又怎么可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超越西方大国呢?当然,就某一领域,某些方面,是完全可能的,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引进,迅速拉近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甚至在三五年里超越对手。
记者还问了相关的几个问题,那名科学家都一一做了回答。他的观点是,科技先进,并不等同于生产力先进,只有先进的科技应运到生产中,才会体现出生产力的优势所在。在发达国家,当新的技术问世后,通常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会被接受,被应用,因为技术使用者往往不愿放弃原先的技术投入和既得利益。
再后边的话,杨德水就没有继续听下去了,他感兴趣的是学术交流四个字。要想解决芝蒲新区的规划问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不失是捷径。他为自己的大胆想法感到欢欣鼓舞,连睡蛋中都在思考如何安排学术交流,促成规划方案早日出台。
徐东海大概猜到了杨德水的心理活动,吃过早饭,就要放下筷子的时候,笑着对他说,别再多想了,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听听。
杨德水已经起身准备转身去拿徐东海的包,听他这么一说,赶紧收住脚步,响亮地回答,国际高端城市规划研讨会。
徐东海愣了一下,旋即发出了会心的大笑声。笑过后,他由衷地夸奖说,不错嘛,走,咱们上办公室好好商量去。
显然,徐东海早就想到了这办法,两人不谋而合。杨德水得到了徐省长的肯定,自然很开心,赶紧从柜台上提起包,跑过去给徐省长开门。
到了办公室,徐东海又问了一些具体想法,最后决定,由他亲自出面先做越州方面的工作,他们同意后,再找柳树智汇报。他想得很周到,一个研讨会花不了多少钱,柳书记肯定会支持,关键是刘震云和阮云东的态度。如果能跟他们取得一致意见,芝蒲新区规划方案,很快就会敲定。
徐东海怎么跟越州沟通,杨德水并不知情。这件事必须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徐省长特意交代过他,除了省里和越州市方面的党政主要领导,对谁都不能提起,秘书长高见林和分管城建的孟新德副省长也不例外。
徐东海调研芝蒲新区工作,电视台和报纸都报道了。按规定,省政府也要出一期信息通报,发往各市人民政府,并抄报国务院办公厅。徐东海压着没让出,说是先缓缓。这一缓就是一个星期。高见成很有些意见,对杨德水抱怨说,再不发,黄花菜都凉了。信息最讲究时效性,过了时间再报,不但失去了信息的价值,反而给上级部门一种不好的影响,江海省省政府做事拖沓。
徐东海有过交代,杨德水当然不好跟高见成明说原因,便建议说,要不,不发算了?
高见成说,这怎么行,徐省长怪罪下来,你来担当,还是我来担当?
杨德水又说,要不,我去征求一下徐省长的意见?
高见成想了想说,也只能这样了。
杨德水便提着水壶去徐东海的办公室。他先是徐东海的紫砂壶里续了水,再把信息的事汇报一遍后,说,高秘书长有点着急,让我过来请示一下,这信息还发不发。
徐东海的回答很干脆,不发了。
杨德水答应一声,正要转身出来。徐东海叫住他,意味深长地说,柳书记和越州方面都同意了。
徐省长没说什么同意了,显然是指召开国际国际高端城市规划研讨会。
杨德水也没说什么,心照不宣地还以一笑。
徐东海说,柳书记的意思是让省政府牵头组织,越州方面配合。这事对内要低调,知道底细的人越少越好,可对外又要高调,要让国际上最好的规划设计公司来为我们布道传经,释疑解惑。你让见成同志来见我。
杨德水去了高见成办公室,对他说,秘书长,徐省长说了,那信息不发了,还请你过去一下,说是有事商量。
高见成的脸色不太好看,或许是一个“请”字起了作用,马上又精神焕发起来,起身去了徐东海办公室,连茶杯都忘了拿。杨德水拿起他的茶杯,快步跟了出去。
见到徐东海,高见成问,徐省长,听小杨说,你找我有事?
徐东海点了点头,说,你坐下来,我们商量一下。
见高见成坐下,杨德水马上端起茶杯放到高见成身边半尺来远的地方。
高见成心里特别受用,微笑着看了他一眼。
杨德水刚要走,徐东海喊住他说,德水,你也一起听听。
杨德水便选择一个离两人较远的位置坐了下来,拿出笔计本准备记录。
徐东海问高见成,越州芝蒲新区的事,你都知道了吧?蛋疼小说,最新最快更新热门小说,享受无弹窗阅读就在:&;a r=&;
p://annr&; ar=&;_ban&;&;
annr&;/a&;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p:///2/2223/ )
第十一卷 趟不过的女人河(2)
高见成点点头回答,这事怎么会不知道,我不明白为什么越州方面这么喜欢搞国际招标,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
在省政府副省长以上领导中,秘书长的职位最低,主要是做幕后工作,场面上的事,每一块都有对应的副省长分管,或者由省长直管,很少能轮到他说话的时候。+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事实上,他也极少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即使在工作会议上,偶尔有人点了他的名,他也只是无关痛痒地表个态。今天,一开口就闹情绪,而且是说给徐东海听的。这很不正常,说得不好听些,是不识抬举。杨德水吃了一惊,再细想一下,又觉得高见成很聪明。芝蒲新区规划久拖不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越州方面坚持国际邀请招标。柳树智显然很不认同此举,所以才会让徐东海和孟副省长去调研。调研信息,高见成早看过了,具体的调研情况,恐怕他也早就听说了,越州方面言词激烈,而徐东海的态度却很暧昧,对此既没有批评,也没有表示支持,甚至连一丁点倾向性意见也没有。没有倾向性意见,是不是就意味着最大的倾向呢?徐东海受命于柳树智进行调研,他应该不会跟柳树智唱反调,倒头支持越州进行国际招标。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按常理推断,他肯定要站在柳书记这一边。这个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至少表明江海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是团结的,班子是和谐的。高见成否定越州的做法,实际上是向徐东海表明立场,自己坚定地跟他站在一起。
徐东海看着高见成,半天没有说话。高见成给他看得浑身不自在,偏了偏头,看着别处。
徐东海这才说,芝蒲新区调研情况,我已经向柳书记做了汇报,他指示先召开一个国际高端城市规划研讨会,看看外国的月亮到底有多圆。所以,我找你来,商量一下这件事。
商量,那是领导的客气话,实际上是布置工作。突然冒出个国际高端城市规划研讨会,高见成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哪里搭得上腔,赶紧低下头,打开手提包找笔计本。
等高见成拿出笔计本摊在桌子上,做好记录准备后,徐东海说,会议初步定在7月下旬,具体时间由你和张建青同志来安排。这件事非常重要,前戏一定要做足,在做这件事之前,先做一件事,以省政府的名义,发一个通知,成立芝蒲新区规划研讨会筹备小组。小组成员我已经跟越州方面商量过了,组长由我兼任,副组长就定孟新德同志和阮云东同志。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挂在你名下,没意见吧?
高见成说,没意见。
徐东海说,没意见就好。不过我得说明一下,我这个组长和你这个办公室主任都是虚职,主要工作还是由越州市政府来做,目的无非是向外界表明江海省省政府姿态。
杨德水可不这么想,徐东海既然挂了组长的头衔,肯定是有用意的。是不是意味着,从此芝蒲新区开发提升了一个层面,从越州市提到了江海省?芝蒲新区肯定要上,省市两级领导认识完全统一,这是毫无悬念的。如果提到省一级层面,一来更能说明省里的重视程度,二来也方便今后省里出面做中央有关部门的工作。最主要的还是政绩问题,如果是市里负责开发,成功了,政绩主要归刘震云和阮云东。如果省里负责,省委和省政府就是主角,将来建成了,就是柳树智和徐东海的政绩。芝蒲新区规划迟迟没有实施,正好给了徐东海介入其中的好借口。如果他能在规划上迅速取得突破,大家就会说,徐东海有魄力,他来了,久拖未决的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杨德水隐隐觉得,这里边奥妙无穷。
高见成“嗯”了一声,说,我知道。
副主任由张建青同志担任,具体工作主要由他来负责。张建青是越州市市政府秘书长。至于组员嘛,你跟建青同志商量一下,最好由越州建设厅、外事办等单位联合组队,专门设一个办公室对外挂牌运作,电话号码要公开,要随时接待外国友人的来电来函咨询。
高见成逐条记在笔计本上。记好后,他放下笔,问,要不要设24小时电话热线和专用电子邮箱?
徐东海说,你想得很仔细,就按你说的办。
高见成又建议道,因为是跟外国公司打交道,工作人员恐怕也要特别安排,英语水平一定要好。
徐东海说,这些细节,等会你跟建青同志再推敲推敲。
高见成“哦”了一声,继续记录。
徐东海说,另外,省政府设一名联络员,负责与越州方面的协调。我看,联络员就由德水来担任,你觉得怎么样?
高见成说,你是组长,德水担任联络员是最合适不过了。
徐东海说,那就这么定了。又侧头对杨德水说,你另外准备个手机,也对外公开,以便随时接受国外友人的电话来访。
杨德水答应一声,心里却直打鼓。徐省长这样安排,显然是出于保密需要。国际城市规划研讨会只是个形式,真实的动机,连孟副省长和高秘书长都不清楚,更别说办公室其他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了。自己名义上只是个联络员,实际上却担负着执行领导秘密任务的重担,可谓成败系于一身。芝蒲新区规划招标方案拖了很久,许多人,特别是具体负责新区规划和建设的中低层干部,对柳树智书记反对国际招标的态度很有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经放大后,就会变成对江海省省委、省政府集体的强烈不满。开国际城市规划研讨会,是个折中之策,有利于释放部分人的不满和对立情绪。但是,在会议筹备和召开期间,如果出现半点差错,这种情绪就会迅速反弹。他这个代表省政府的小小联络员就会成为众口之的,会淹死在众人的口水堆中。他越想越觉得责任重大,不禁暗暗捏了把汗。
徐东海还在继续布置任务,他对高见成说,会议地点就定希尔顿。你要早点跟酒店敲定,要用最大的会议室。房间不一定要最豪华,但楼层和朝向必须是最好的。会议时间,暂定三天,三天不够的话,就四天、五天。
高见成听出些别样的味道,自言自语道,就一个研讨会,不用这么大时间吧?
徐东海说,柳书记指示了,要把国外最好的规划设计单位都请过来,让他们逐个给我们芝蒲新区规划出谋划策。他说了,他自己也要抽空去听一听,看看发达国家到底在规划方面有什么高明之处。不但如此,全省各市的一把手、二把手也要参加会议,接受教育。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不能单单停留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上,还要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要掌握一些规划、建设的基本知识。所以会议要安排得长一些,尽可能让他们有时间给我们讲全、讲透、讲明白。
高见成长长地“哦”了一声,显然吃惊不小。柳书记反对芝蒲新区规划国际招标的根本原因,是他老人家心疼钱。现在好了,方案招标方式还定不下来,却要开什么国际城市规划研讨会,又不知道要花多少冤枉钱。天晓得徐东海给柳树智灌了啥**汤,居然让他老人家也点头同意了。他有些后悔同意担任这个办公室主任了。不过,这也不要紧。徐东海表态了,他也记在了本子上,自己只是挂个名,并不负责具体工作。就算有什么后果,板子也打不到自己身上。
徐东海又说,从今天算起,离会议召开的日期,还有半个月时间。在这半个月里,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落实。成立领导小组的文件要以最快的速度下发,同时,宣传工作马上要跟进,让省电视台和日报社搞一个专题采访报导活动,专门曝光全省各地城乡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外,也邀请各界有识之士在电视台上讨论讨论,给我们省的城乡规划问题建建言,献献策,为大会的召开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两件工作,需要秘书长亲自出面抓一抓,其他事情就交给越州方面去处理了。
高见成尽管心中有许多疑问,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好的,我马上安排这两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的文件,明天就会出来。又请示道,媒体专题采访活动和和座谈会,是不是需要跟宣传部和人大、政协碰一下?
徐东海说,你安排就是了,必要的话跟越州方面互动一下,搞个联合活动也未尝不可。
高见成在笔计本上做了个标记后,又问,其他工作,需不需要我跟建青同志再谈一谈?
徐东海想了一下,说,我跟刘书记和阮云东同志都说过了,建青同志应该会主动请示你的。
高见成继续问,还有别的吩咐吗?
徐东海说,先这样吧,如果碰到什么问题,我们再商量。
高见成说,那好,我现在就去安排。说完,站起身来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