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九峰
前些日子,他上文化街的琉璃市场遛了一圈,了解了一下市场行情,“龙蛋”的价格是日日见涨。周村要建水库的消息已经在市场上传开,龙蛋从此会绝迹江湖。杨德水算了一下,自己那批“龙蛋”少说也值五百万了,照这趋势下去,年底上千万也不是没可能。他说,我也不瞒你老哥了,芝蒲新区的规划还没出来,接下来的一周里,估计项可平会忙得人仰马翻,恐怕很难有时间出来喝茶。这样吧,你的事,我来办,也省得你来回跑。
年轮说,那就麻烦你了。
杨德水说,你是我老哥,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年轮说,国际研讨会开得好啊,省钱不说,关键是一下子拉近了国内与国际一流规划设计公司的水平,省院这下发大了。又问,谁出的主意?
杨德水刚要说是自己和徐省长一起出的点子,年轮又补了一句,这家伙的脑袋够好使的。他就不好意思再自诩了,于是,以玩笑的口气说,除了英明神武的徐省长,还能有谁啊!
年轮笑了笑,表情有点尴尬。笑过后,又问,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吧?
杨德水说,没有,没有,我哪有这水平啊!
年轮也就不再追问,又聊了些别的话题,起身跟杨德水告别。杨德水送他出门的时候,年轮说,龙潭坑水库年底就要上马了。
杨德水问,什么龙潭坑水库?
年轮说,周村的龙潭坑啊!
杨德水尽管早就从市场上听到了风声,可这句话从年轮嘴里说出来,份量就完全两样了,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他哦了一声,内心一阵狂喜。有人说,黄金最保值,劝他投资黄金,有人说房地产最赚钱,让他投资房产,也有人说股票最有潜力,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发展强劲,股市却多年裹足不前,大牛市就要来临了。杨德水也想过这些,觉得股市不太靠谱,投资房市和黄金吧,需要大把大把的钱,小打小闹没意思。与莫小燕离婚不久,他手头也没多少钱,所以打消了投资房市和黄金的念头。当初狠下心来买龙蛋,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冲周村要建水库这条消息去的。
今天从年轮嘴里得到了确认,他自然是大喜过望。文化街的一个老板经常跟他说,乱世买黄金白银,盛世买珠宝古玩。现在是太平盛世,玩琉璃货的人特别多,许多“宝贝”转一下手,价格就成倍地往上翻,比什么都来钱快。这回可是押对赌注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批龙蛋得好好放着,没准哪天就成了稀世珍品。可有个问题让他为难,买龙蛋的钱是借翁梁龙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总不能长期赖着不还。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自己到哪里去弄一百多万块的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百万钱,难倒杨德水。想到这里,研讨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顿时烟消云散。
就在他埋头苦想,怎么筹钱还钱的时候,手机响起了一阵短信铃声。短信是吴芯发来的,很有情调:风轻扬,花飘香,近来朋友你怎样?鸟欢唱,菜花黄,多多联系若不忙;夏日朗,莺燕翔,愿你财源广;蜂蝶忙,蜜芬芳,愿幸福长!
杨德水心想,几天不见,吴芯一定是又在想自己了。他便给她回了条短信: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为什么你笑的这么甜?因为我及时回复了短信息。
刚发出去,吴芯的短信又来了,问他在哪里。
他回复说,在开会。
吴芯又问,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杨德水想了一会,发现脑子短路。春节、情人节、劳动节、建军节、中秋节、七夕、国庆节、母亲节、父亲节,甚至连除、清、九、盂四个传统的祭祖节日都翻了一遍,还是找不出可以对号入座的日子。难道今天是吴芯的生日?也不对,没多久前,自己刚陪她过的生日。没办法,他只好回了条短信问,恕下官愚钝,请女王陛下明示。
吴芯回信了,今天是星期五,周末啊,你真笨!还附着了个笑脸图案。
周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每个星期都有,也挺特殊,到了周末,一周的工作都卸下来了,可以轻松地过自己爱过的生活。今天是星期五,杨德水突然明白为什么中午就有人向他请假要回去,更明白了吴芯的心意,她是想约他共度周末。想到见面,他忍不住一阵激动。吴芯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全新的精神快乐,具体是什么样的感受,他也说不出来,反正一想到她,他就想把她抱入怀中,跟她呼天抢地地大干一场。他相信,吴芯也同样渴望他的拥抱,抚摸和深入。想到与吴芯第二次**的情景,杨德水觉得,男女之间的交往真是太有意思了,经过漫长的前奏,一旦上了床,揭开了最后一块**布后,人就还原成自然属性的人,跟动物没有什么两样,**就成了第一需要。往后只要一见面,两人就会直奔主题——**,而不再需要任何语言的刺激、动作的**和心理的暗示,免去了任何形式的过渡。人们所说的心心相印,从行为学角度分析,应该包括这层高度默契的状态。下里巴人说得最直接,也最到位,有了第一次**,往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都不会再难为情了。**跟做事业一样,难的是第一次,难的是第一步。
他给吴芯打了电话,讲了这边的情况后,并说晚些时候再联系她。既然是工作需要,吴芯当然不好反对,闲聊了一会后,又叮嘱他少喝点酒。杨德水说,你放心吧,我会注意的,喝多了酒,岂不辜负了良辰美景!
挂了电话,他又忍不住一阵激动。
不知什么书上说过,当一个女人开始关心一个男人的生活细节时,说明她真正喜欢上他了。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p:///2/2223/ )
第十五卷 省委书记的绣球(1)
晚宴上,杨德水还是喝高了。+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他没想到自己会像项可平一样,一下子成为大家的关注中心。
因为研讨会很成功,上下都非常开心,所以欢送宴实际上就成了庆功宴。张建青特意安排了一个独立的包间给重要领导外,另外安排了两个大包间,每个包间放三张桌。宴请对象除了参加研讨会的十一家规划设计单位的代表、各市市长和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研讨会筹备工作人员外,还有省里和越州市的建设、规划等相关单位的一把手也应邀参加,再加上各市带过来的秘书和司机,以及部分采访的媒体记者,足足有七十号人。
晚宴定在六点钟开始。刘震云和阮云东作为东道主,提前十分钟就到场了。可能是因为工作忙,徐东海比他们迟四五分钟才出现在酒店门口。杨德水早迎候在那里,郭继永刚把车子停稳,他马上就迎上前去给徐省长开门。徐东海见到杨德水,微微愣了一下后,又漫不经心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杨德水从他手中提过提包,在前边带路。
路上,徐东海突然问,准备得怎么样了?
这话问得没头没尾,杨德水摸不着头脑,但又不能不回答,便说,都准备好了,人也到齐差不多了。
徐东海问,柳书记来了没有?
杨德水回答,还没见到呢!
徐东海又问,刘书记呢?
杨德水说,到了有四五分钟了。
徐东海哦了一声,再也没说话。
杨德水总算听出点意思,老板关心的是柳树智和刘震云有没有到场,谁先到谁后到。
官场是个等级森严,十分讲究序列的地方,不但开会排座有讲究,出场顺序也同样十分讲究。两个领导一起参加某项活动,职位低的要自觉先到一步,职位高的迟一步出场,就像戏文里演的那样,锣鼓一响,小卒出场,接着出来的是将,最后才是帅。即使是同样级别的,也要根据资历高低自觉遵守出场顺序。顺序错了,主次就颠倒了,格局也就乱了。徐东海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此前刘震云连续好几次比迟他出场,弄得他不尴不尬。徐东海来江海第一次参加省委常委会,就遭遇了出场门。他提前四五分钟进会议室,发现会场缺了两个人,一个是省委书记柳树智,另一个是越州市市委书记刘震云。柳书记是老帅,最后到场完全在情理之中。刘震云虽然身兼省委副书记,但没有具体工作分管,再说他也刚来江海省时间不长,从资历上说不如另位两名副书记梁洪和黄俊平。他们都到会了,刘震云却不见人影,显然违反了游戏规则。当时,徐东海也没往心里去,偶尔错位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后来,徐东海发现,只要是他俩一起参加的会议,刘震云都会晚自己一步到场。徐东海心里就很不舒服了。虽然两人都是副书记,但他是省长,虽然头上的“代”字还没有去掉,那也是一省之长,是江海省的二号人物。刘震云这样做,显然是犯大忌的,是**裸的挑衅行为。
有传言,中央之所以安排刘震云当省委副书记,又兼任越州市市委书记,目的是让他接柳树智的班。这种说法有极大的想象空间,相信的人很多:一是中央要动柳树智的传闻由来已久;二是据说刘震云的背景很深,来江海前是某大部的副部长,又有文凭,拥有名牌大学博士学位。唯一不足,就是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北京有明确要求,各省市一把手必须要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刘震云来说,兼任越州市市委书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许多人判断,明年**之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接替柳树智主持江海省大局。杨德水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安排刘震云任省委专职副书记,主抓党群工作,要不,不好解释为什么迟迟没有落实他在省委的工作分工。
上头早已吹风,从**开始,省市以下各级地方党委只设两名副书记。也就是说,除了行政首长外,只能有一名副书记。这样调整,据说是为了扩大党内**,推进科学决策。目前,全国各省市都有许多个书记,以江海省省委为例,除了徐东海和刘震云外,另外还有两名副书记,再加上柳树智,一共是五名书记。书记一多,就有了书记小组。许多事情省委常委会作不了主,得书记小组说了算。书记小组实际上取代了常委会,成了地方最高决策团体。书记小组毕竟人数少,容易相互妥协,达成平衡。作为省市地方一把手,肯定是求之不得,只要抓住几名副书记就等于抓住了全省、全市。当然,副书记也乐意,因为人数少了,自己能享受到的权力奶酪也就多了。如此一来,书记小组就容易退变成利益小团体。显然,这是中央所不愿看到的,也是不能容忍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副书记的职数削减了,专职副书记的位置也就变得越发显赫了,实际权力不在行政一把手之下。专职副书记分管的是党群和组织工作,手里提的是官帽子,是人事权。行政一把手,行使得更多的是事权,事务权。一字之差,内容截然不同。一切政治活动都围绕着人展开,抓住了人事权,就等于抓住了权力的核心。
传言终究只是传言,在成为事实之前,永远都存在未知的变数。离**差不多还有半年,即使传言是真的,那也只是一种初步意向。历史经验证明,在重大人事安排上,北京向来是慎而又慎,事先不会指定谁来继承大统。
像往常一样,柳书记最后一个到场,比预定的时间迟了两分钟。别小看这两分钟之差,要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好歹得向大家解释一下原因。柳树智自然不同,他是江海省的老大,用不着向谁解释。或许这样理解更加确切,那就是他对部下的容忍度只有两分钟,迟到两分钟以上,就是挑战他的权威,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见到柳树智进来,大家自觉地站起来迎接。柳树智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对大家说,都坐啊。
大家还是站着,直到他坐下后,才先后入座。
柳树智问坐在左边的徐东海说,结果怎么样?
徐东海说,报告柳书记,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柳树智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刘震云。
刘震云说,徐省长这是谦虚,我看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柳树智说,那就求之不得了。
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阮云东让服务员上菜。
柳树智目光扫了一圈,又问,这三天怎么样,没让大家失望吧?他这话是针对各市的市长问的。
省委书记问话,大家都抢着回答,有人说受益匪浅,有人说大开眼界,有人说这样的会议要多开多参加……总之,都是溢美之词。
其实,会议一结束,就有人把会议结果报告给柳树智了。他这样问,无非是想亲耳听听大家对研会讨的反响。等大家停下,他说,现在是知识爆炸年代,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全面学习,不但要学政治,也要学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改革改放的大局,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早日实现江海省的第三次经济腾飞。
经济腾飞是柳树智在十四大之后,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央十四大通过了“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当时,柳树智刚当刚当上省委书记不久,为响应中央十四大号召,提出了二次腾飞的经济发展战略主张,即提前五年实现经济翻番,在江海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1997年的中央十五大上,进一步明确了,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柳树智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三次经济腾飞目标,即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保持江海省的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兄弟省市前列。这种提法在当时来说,是挺超前的,具有前瞻性。事实一再证明了柳树智在发展形势判断上,确实有独到之处,他就像一名未卜先知的预言家,总能提前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2年的**上,中央指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柳树智审时度势、驾驭全局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这是后话。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p:///2/2223/ )
第十五卷 省委书记的绣球(2)
江海省虽然地处江南,但境内多山,地理环境并不优越,也没有多少资源优势。+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另一方面,受历史原因影响,国家对江海省的投资也十分有限。可以说,江海省在经济发展上所取的成绩,完全是靠四千多万江海人自己拼出来的。
一个省的省委书记说的话,虽然不是金科玉律,但也相差无几,大家自是免不了要谈一通感想,以表达对省里最高领导的讲话精神的充分领会和理解。
冷盘一上来,阮云东就开始上酒。这一桌子人,不是领导就是兄弟,他要亲自给大家倒酒。正要开瓶,柳树智喊住他问,上的是什么酒?
柳书记以节俭出了名,对干部大吃大喝现象十分反感,几年前,还专门让省委办公室发了个通知,严禁公款高消费,杜绝公务接待用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也不许燕翅鲍上桌。今天,因为有他老人家出席欢送宴,所以,张建青只安排了十年陈的古井贡酒。
阮云东说,报告柳书记,古井贡,绝对在接待标准之内。
柳树智说,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还喝这个?
阮云东愣了一下,马上回过神来,回头对服务员说,拿茅台来!又说,把其他六桌的古井贡也撤了,都上茅台。
柳树智说,人生三大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研讨会成功举办是第四大喜,所以破个例。
刘震云说,喜事天天有,今朝特别多,是该破个例,好好庆祝一下。
柳树智问,说来听听。
刘震云说,太阴湖申遗成功,洄江跨海大桥获准建设。
柳树智说,那都是我们省的盛事啊,该好好庆祝。边说,边端起酒杯,站起身来。他说,来,我先敬大家一杯。
大家都纷纷站了起来,跟书记碰杯。
喝酒很有讲究,一般由位尊者先敬,表示对下级工作的肯定和褒奖之意,跟古代部队打了胜仗回来,设宴犒劳三军是一个道理。上级敬下级酒,那不叫敬,那叫赐,就是毒酒,下级也要一饮而尽。这里有个考验忠诚度的问题,不喝就是不忠,喝得不干净,就是思想不彻底,喝光了,表明跟上级一条心。所以,有上级敬酒,下级再不能喝,也会摁着鼻子把酒灌下去,要不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当然,现在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你要真不会喝酒,很少有领导会强迫你喝下去,但领导肯定会觉得很受伤,很没面子。这就是文化传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差别标准。虽然没有哪级文件上规定,干部要会喝酒,但事实就是这样,在推荐、选用干部和提拔干部的时候,有没有酒量,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没有半斤八两的酒量,很难被组织所胜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