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九峰
酒色财气,酒是排在第一位的。官场是最大的名利场,要当官,没有点酒量肯定不行。就杨德水所知,从地市的各位市长,上到省委书记柳树智,个个都是善饮者,他们的酒量都在一斤以上。
柳树智敬过后,轮到徐东海和刘震云敬酒。这一次刘震云学乖了,没有抢在徐东海前敬酒。三人敬过酒后,各市市长开始回敬。上级敬下级,是点到为止,一杯酒打通圈,最后能不能喝完,还得看领导的心情。下级敬上级,那才是真敬,不但酒要满杯,而且态度要虔诚,自己喝完,领导随意。
喝了吃了二十多分钟,柳树智说,东海、震云,我们去敬敬各国的专家们,感谢他们为芝蒲新区规划出谋划策。
徐东海和刘震云,便起身跟着柳树智到隔壁敬酒。领导们敬酒,当然走批发路线。饶是如此,六桌敬下来,也是六杯,再加上之前喝的,每个人少说也有三两白酒进肚了。研讨会的规模虽然不小,但比起人代会、党代会来,那就差远了。有时候,一个领导要敬十几桌,甚至几十桌人,没有点酒量还真撑不住。
每敬到一处,柳树智都会说上几句话,甚至停下来,跟他们嗑叨一会,表现得很慈祥很亲民,就像新闻联播里的中央领导到地方搞慰问一样,十分知冷知热。
一桌一桌敬下来,等他们敬完六桌,回到独立包间,时间又过去了十几分钟。刚坐下,云源市市长严国方端起杯子要敬徐东海。徐东海说,一肚子都是酒水了,你让我先吃口菜。
领导都这样表明了态度,严国方当然不好再敬,便说,恭敬不如从命。边说,边撤回递出去的酒杯。
刚撤到一半,柳树智突然发话了,国方同志,这递出去的酒怎么能撤回来,那可是大不敬啊!
严国方是柳树智一手栽培起来的,他的话就是圣旨,端酒的手赶紧停住。
徐东海看着柳树智说,我来江海也有段时间了,只知道屁股一抬,喝了重来,从来没听说有这规矩啊?
柳树智说,不知者不怪,你们先喝了这杯酒,我再告诉你为什么。
严国方递出酒杯说,徐省长,你救救我吧,柳书记的鞭子就要落下来了。
徐东海便端起杯子跟严国方碰了一下,全喝了。放下杯子,问柳树智,柳书记,现在可以给我交个底了吧?
柳树智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大家都要向国方同志学习,好好敬一敬我们的徐省长。
徐东海说,这就不对了,要敬也是先敬柳书记你才是啊!
柳树智说,晚上这宴会是为研讨会设的,你是研讨会的第一大功臣,当然要敬你才对。他把头转向大家问,你们说对不对?
柳书记一向比较严肃,难得今天这么轻松,大家都跟着起哄。
柳树智又说,大家都是聪明人,一定猜到开研讨会的目的了。这里没有外人,我也没有必要隐瞒,东海同志这主意出得好啊,一个研讨会,就为芝蒲新区规划省下了上亿的钱。中央给我们江海送来了一位既能来钱,又能省钱的好省长啊!说到这里,他端起酒杯深情地说,来,东海同志,我敬你一杯!
徐东海没想到柳树智会说得这么坦率,赶紧端起酒杯说,柳书记,我敬你!
放下酒杯,柳树智又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多用心去想,办法总是多于困难。
徐东海说,柳书记,这酒我喝了,功却不敢贪……
柳树智打断他说,我知道你会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和越州市委市政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大处讲,这当然没错,但不能因公废私,抹杀了你的个人功劳啊,你就别再跟我谦虚了。
看得出柳树智今天特别开心。徐东海说,这点子真的不是我想出来的。
柳树智哦了一声,问,谁想出来的?
徐东海犹豫了一下说,是小杨提醒了我。
柳树智问,小杨,又是你的秘书小杨?
徐东海含笑说,是他。
柳树智说,那就把他请来,我要好好地敬他一杯。
徐东海说,这不好吧?
柳树智说,这有什么不好,做了贡献就得应该表扬啊!
年轮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这跑腿的事我去办。说完一溜烟溜出了包间。
杨德水和领导的秘书们坐一桌,大家都只吃饭,不喝酒,所以气氛不如其他桌活跃。不过,当秘书有秘书的共同语言,大家聚在一起,自然也有说不完的话题。年轮来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和大家在讨论一个关于酒色财气的典故:
酒色财气出自南朝≈ap;ap;#8226;宋≈ap;ap;#8226;≈ap;ap;#8226;范晔后汉书≈ap;ap;#8226;杨秉传。酒香夺志,色满**,财迷心窍,气断江山,酒色财气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到开封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了元外出,住持和尚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
东坡就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粉墙上新题有了元的诗一首。其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东坡见诗写得颇有哲理,但觉得四大皆空,禅味太浓,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是躲也躲不开的事,那为何不能来个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呢?问题的关键不是掌握一个“度”吗。于是,就在了元题诗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其诗云:“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题毕,把笔一掷,乘着醉意,就离开了禅房。
翌日,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饶有风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其诗云:“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p:///2/2223/ )
第十五卷 省委书记的绣球(3)
王安石真不愧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以诗人的慧眼,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巧妙地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人民生计结合起来,把人们恐惧的酒色财气赋予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色彩。+乡+村+小+说+网 手*机* annas.r宋神宗深为赞赏,乘兴也和诗一首,其诗云:“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先后和诗,各抒己见,别有一番情趣,自此被传为千古佳话。
杨德水早在高中时候就看过这则典故,当时只觉得有趣、好玩,所以就多读了几遍,记在了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特别是当了省长秘书之后,又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感受:酒色财气,跟福禄寿一样,都是世俗的,在得道高僧佛印眼里,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佛者弗人也,僧者曾经的人也,看什么事都是四大皆空。苏东坡身为一代文豪,书生意气,他对酒色财气的看法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与世俗的理解仍有一段距离。王安石作为一个坚定的改革者和醒世者,正正切切地看到了世俗的力量,酒色财气,正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关键在于如何因势利导。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的那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身为帝王的宋神宗,他的见解当然又与众不同,站在最高统治者的高度上,表达了对财色财气的看法。横看秦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处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大家的看法也就千差万别,关键决定于评判者的自身地位、经历和审美取向。
杨德水说完这个典故,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听了这个典故有什么想法。有人说,爱酒也好,爱女人也罢,爱财贪物,酒色财气,本质上就是个人嗜好。有人说,酒色财气说的是人性,既包括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也包括了坏恶丑。有人说,酒色财气就是人们的普遍**……大家说的都很到位,总之一个意思,酒色财气就是名利,贯穿着人的一生,只要人还活着,就很难挣脱它的束缚。不管是权高位重的达官贵人,还是无职无权的小民百姓,一生追求的其实就是这四个字。
包间里,不时有人进进出出敬酒,年轮进来的时侯,谁也没有特别注意。他听他们正讨论得热烈,也就没有马上过去跟杨德水打招呼,站在一边当起了听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了几分钟后,又问杨德水是怎么理解的。杨德水先是不肯说,被大家逼得没办法,便推托说,我跟大家的看法一样,酒色财气就是权势和财富的代名词。说到这里,就不肯再说了。
年轮这才上前招呼杨德水说,你过来一下。
杨德水跟着他出了包厢,来到了走廊上,停下来问,找我有事?
年轮说,你先告诉我,刚才你们是不是在讨论宋朝大相国寺里的和诗?
杨德水问,你怎么知道?
年轮说,我站在你身后听半天了。
杨德水笑着说,原来你在偷听啊!
年轮说,你们说得这么响,想不听都难啊!告诉我,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典故的。
杨德水说,你不是都听到了吗?
年轮说,我要听心里话。
杨德水说,你真要听?
年轮说,这不废话吗?
杨德水说,这个典故告诉我,除了佛印这样的高僧,不管其他什么人都有酒色财气之心,权力越大地位越高,酒色财气之心就越重,不同的只是酒色财气的具体内容。他还引用了史马迁的话佐证,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年轮说,我就知道你小子不痛快,喜欢藏一手。
杨德水说,我怎么藏一手啦?我说的都是实话,你要不信就算了。
年轮说,你别不服气,我问你,研讨会是不是你小子出的主意?
杨德水说,早跟你说过了,我只是个执行者。
年轮嘿笑着说,徐省长都说了,你还不肯承认。好吧,那你跟我走一趟。
杨德水说,干啥?
年轮说,对质啊!
杨德水说,我的老哥啊,你别逗了!
年轮说,要不是柳书记让我来找你,我才没那闲心呢!
杨德水越发觉得好笑,你干脆说国家主席找我得了。
年轮说,快跟我走,迟了柳书记怪罪下来,我可吃不消。
杨德水扭头就要往回走。年轮拉住他,郑重其事地说,我可告诉你,我说的句句都是实话,柳书记指名要敬你酒。
杨德水还是不太相信,又问,这是怎么回事?
年轮说,不是跟你说了吗,徐省长把你做的好事公诸于众了。说着,推了把杨德水。又说,快去吧,再磨叽,龙颜大悦就变成龙颜大怒了。
一听省委书记真要给自己敬酒,杨德水慌了,便在心里琢磨:不去,肯定是不行的,那等于违抗圣旨,去吧,这酒也不是那么好喝的。眼下,最要紧的是弄清事情经过。想到这里,他放慢脚步问年轮,徐省长是怎么说的?
年轮说,事情是这样的,柳书记夸徐省长的主意出得好,徐省长却说是你的功劳,是你提醒了他。
杨德水问,柳书记又是怎么说的?
年轮说,还能怎么说,让我来找你,要好好敬你一杯啊。我说你小子发了,成红人了。
杨德水说,红什么啊,别丢丑就算万幸了。
话说完,人也到了门口。年轮先推门进去,杨德水跟在他后边。年轮说,柳书记,我把人给你找来了。
柳树智问,怎么去了这么久啊?
年轮说,柳书记,你有所不知啊,我跟他说,你要敬他酒,他不相信。没办法,我只好跟他实话实说了。那想到他不肯承认,说他只是个执行者。我是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易才把他拽了过来。
柳树智轻哦了一声,先看了看徐东海,再看了看杨德水,笑着对众人说,这主仆俩真够有意思的,你谦我让的。
徐东海说,我怎么敢瞒你柳书记呢,真是小杨提醒我的。
柳树智又对杨德水说,那可就是你的不对了。
杨德水回答说,柳书记,我是徐省长的秘书,当好参谋,是我的本分。
柳树智说,你有这样的认识固然很好,不过,也不能太谦虚,过分谦虚那就是骄傲了。
杨德水说,我不是谦虚,我是心虚。
大概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柳树智微微愣了一下后,笑着问,这怎么说?
杨德水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徐省长,不是我。听说您要敬我酒,我心里就发虚了。
柳树智说,我又不是老虎,又不会吃了你。说完,端起酒杯笑吟吟地看着杨德水。
杨德水赶紧双手捧起酒杯迎了过去,嘴上尊敬地说,柳书记,我敬你。
杨德水说自己心虚,并非客面话,而是真心虚。省委书记,那是多大的官啊,他敬的酒,那就不是酒了,而是天大的面子和荣光。杨德水想,恐怕在座的十一位市长,都没有过这样的待遇。换作是普通人,哪怕只跟省委书记握个手,都会觉得是莫大的荣幸,一辈子引以为豪,人前人后吹牛吹翻了天。杨德水总算见过些世面,尽管内心很激动,表面上还算镇定,碰过杯后,稳稳当当地把酒杯送到了嘴边,一口干了。这酒喝得急,还没来得及闻一闻酒香,只觉得喉咙里一股辛辣,全咽到肚子里了,全然不得其味。放下酒杯,杨德水发现手心湿漉漉的,全是汗。没喝前,心里特别紧张,喝下了,也就浑身释然了,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其实酒还是那酒,只是敬酒的人地位特殊,赋于了它特别的意义。假如你在酒吧里跟陌生人喝酒,管他是什么来头,是天王老子,还是乞丐小偷,根本就不会在乎谁敬谁,谁被敬。
除了他,都是厅局级以上干部,这地方实在不是他一个秘书该呆的地方。杨德水说,柳书记、杨省长,各位领导,你们慢慢喝。说完,转身要离开。
柳树智说,你等等。
没办法,杨德水只好又转过身来,站在一边。
柳树智看了一眼右边的刘震云后,把目光转向众人,意味深长地说,有成绩不争不抢,互相谦让,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难能可贵。大家都来敬敬东海和小杨同志。
省委书记有号令,下边的人自然是一呼百应。
年轮第一个举杯敬徐东海,荻州市市长黄绍忠带头敬杨德水。
杨德水不喝不行,喝吧,开头容易收场难。不算柳树智和徐东海,这一桌光各地的市长就有十一位,再加上刘震云、方学刚、高见成,一共十四个人,你一杯我一杯地敬起来,恐怕就很难脱身了。喝酒他到是不怕,怕的是心理因素。在座的职位再低也比他高出几个级别,都是他的领导,领导敬酒,他不但要喝光,而且每杯酒都要满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