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弯腰低声说道,随后崔相公又若无其事地走进了房子,徒留下跪在地上的何尚书。
瞧着入房的相公身影渐渐消失,心里又想着皇帝那刻薄且杀意甚重的性格,何迟心中越发的惶恐起来,直至双腿没了感觉,他方才醒悟:
事到如今,连宰相也受到猜忌,只能保身,他又有什么法子呢
在仆人的搀扶下,缓缓起身,他咬着牙,一步步地离开了宰相府,坐着牛车,回到了自己家中,望着娇妻美妾,以及活跃的几个儿子,他脸上只有满满的愁绪。
“阿耶,这何尚书,可是掌管着户部,如此轻易地放弃,岂不是亏得了”
回到房间,上好的竹炭在火盆中慢慢地燃烧着,还带着点竹香味,嗅了嗅,崔泉这才缓缓坐下,面无表情。
他的儿子崔元则颇难理解自己父亲的主意,看着父亲为国事操劳的疲惫面孔,心中甚是不平。
“该来的,迟早是要来的!”过了好一会,崔泉抬眼看了一眼急切的儿子,他缓缓说道:
“陛下初入番禹,便用起了钟允章,待成了天子,就圣眷日衰,直至告老还乡,让我为首相!”
“钟允章为政何其勤也,朝廷上下都对其极为膺服,但,陛下还是用我,而去钟允章,所谓何也不外乎我势力弱,且性子软,极为听话妥当罢了!”
“如今,必须携灭国之功归朝,却见昔日的听话宰相,短短半年,势力却布及朝廷,心中已有忌惮。”
“所以,阿耶自断臂膀,向皇帝表示忠心!”崔元眉头一皱,随即舒缓些许。
“是也不是!”崔泉微微一笑,说道:
“政事堂中,诸位相公一向是此涨彼消,户部乃朝廷重部,皆有门人,我若去了尚书,也定要他们不好过,哪怕将整个户部清空……”
“阿耶真是好计谋!”崔元不由得击掌贺之,如此一来,首相依旧在政事堂中保持领先地位,损失也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借此,这也是对于其他相公的威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啊!”崔元眼眸冒光,颇为兴奋地说道。
“一箭三雕,果真好计策!”
第二日,在年尾朝廷进行反腐大业的时候,突然就传来消息,户部尚书何迟,亲自入宫请罪,家产被抄,然后带着家小,灰溜溜地回到老家,种田读书了。
百官为之惶恐,这可是部堂高官,位于宰相之下的户部尚书,竟然被吓得亲自入宫请罪,陛下威慑,恐怖如斯。
“没想到,没想到啊!”李嘉行走在皇宫之中,颇有些肆无忌惮,对于遇到的宫女,不时地抬起下巴审视一番,好似昏君一般行径,写起居注的起居郎并没有跟来,他放飞了一些自我。
射声司指挥使吴青觐见的时候,起居郎一贯是回避的,李嘉不想起居注中记下灰暗的一面,尤其是射声司这种刺探**的部门。
“刑部查抄了整个户部,光是户部尚书何迟家中,就有田契五百顷,钱五千贯,其余的金银首饰无算,总价值,超过了十万贯……”
上午刑部刚查抄,还未呈上来,射声司已然知晓,吴青的密探很多。
“回禀陛下,户部大小官吏,一百三十六名,总查抄数目,超过了百万贯……”李安国掌管皇城司,颇有些不服,直接说道。
第400章 憧憬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上百万贯,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今年秋税上缴朝廷,岭南六十州,也不过粮一百七十万石,钱一百九十万贯吧!”
李嘉听闻,心中感触颇深,这还是转运使司衙门设立后,秋税大大提高的前提,若是以往,这恐怕是抵得上秋税了。
“好好监察,不能户部跌倒,刑部吃饱,又养一群硕鼠!”
“诺——”两人连忙应下。
“陛下,户部除了些许主官外,还有许多吏员,他们往往举钱而任,不计酬劳,而转运使司衙门运送而来的钱粮,以及划拨各衙门的钱粮,则是三扣五扣,打个八折,已然属于关系亲近了……”
吴青则怨言极深,忍不住说道。
听到这里,李嘉心中瞬间想起了户部的具体情况。
户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
其属有四:一曰司元,二曰司度,三曰司金,四曰司储,各设郎中、员外郎为之长。司元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司度主事二人;司金主事三人;司储主事三人。
大大小小,有正式官位的,不过是二十五人,管辖着全国的钱粮,二十五人肯定是不够,需要许多的刀笔吏进行操作,自然些许无有薪酬的吏员,只能从别处拿回来。
而且,每日掌控着如此多的钱财,又不是圣人,谁都会忍不住,心中的贪婪抑制不住。
“这些钱财,就收入户部吧!”李嘉强忍着将它们收入内库的冲动,直接说道。
这些时日,又是战争,又是安淮南百姓,朝廷的确亏空了不少了,再加上大军归来,奖赏又要出一笔,百万贯能让朝廷稍微复血一些。
这就是内外两朝的弊端之一,皇帝总是想着从外朝捞钱,花钱时又想着外朝。
当然,内外财权划开是正途,不能更改,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卵用,皇帝缺钱了,照样毫无顾忌。
“至于户部的陋习,慢慢在清算,一件一件的来,如今最为要紧的,就是查抄那些贪官,弥补朝廷的亏空——”
李嘉摆摆手,颇为感慨地说道。
他可不是乾隆,有盐商可以宰,如今卖盐的,可是归属于少府寺,属于内库,朝廷亏空了,需要回血,不然就会造成停滞,对于统治而言,是大大不利的。
“对了,户部尚书何迟今日怎么就自首了他见了什么了吗”李嘉又将注意力,回到了今天这件事上,他怎么琢磨,都感觉有问题,不符合逻辑。
一切不符合逻辑的,肯定有问题。
他还刚派人去户部,户部尚书立马就自首,没有猫腻才怪。
“回禀陛下,昨日,户部尚书去见了崔相公!”李安国挑衅地看了一眼吴青,射声司再厉害,这监察都城,还是得他皇城司。
“这崔泉又是打着什么主意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户部尚书何迟,就是他的门下吧!”
“没错!”
“壮士断腕,手段不小啊!”李嘉笑着说道:“这是示我以诚,还是看我是什么态度,试探我接下来的动作又是哪般”
“还是在忌惮我对他出手,开始示弱了!”
李嘉摸着下巴,一步步地猜想着,两个密探首领则低下头,不敢再言语,当做没听见。
皇权和相权的争锋,他们承受不起。
虽然李嘉对于崔泉有些忌惮,但不得不承认,此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他北上之时,数十万淮南百姓安置妥当,没有出差错,这件事,就是一件大功。
党羽布满朝堂,虽然势力看起来很大,但群相制,又让他无法一家独大,压制朝堂,毕竟当宰相也需要党羽的,不然就是一个空头宰相,名难符实。
看来,还是要扶持一下孙钊啊!他的势力还是太小了,作为宰相,资历不够是硬伤。
“来人——”
“奴婢在——”落后皇帝几步的内侍省少监,皇帝的贴身宦官田忠立马跑了过来。
“着内库赐予崔相公田五十顷、钱一百贯,金一百两,玉如意两柄,蜀锦十匹,以赏其辅政之功!”
“诺——”
皇帝如此手笔,又让人看得迷糊,两个密探也不清楚。
“再依此削减一些,赐予其他相公!”
两人再次迷糊了……
在年节到来之前的四天,朝廷已经开始封衙,皇帝又依年节,按照惯例赏赐了些钱财布帛,七天的休沐,让大大小小,操劳了一年的官吏而言,是一个休养的好时日。
这不,从翰林院封衙的第二天,作为神武元年的榜眼,萧善文就邀请状元唐复、探花顾真二人,并一些翰林院的同僚五六人等,一起在城中的文星楼,开始了酒宴。
由于关系都较为亲近,拘束自然少些,喝酒聊天,颇为痛快。
“哎,咱们日日待在翰林院,为刘汉编史,着实烦闷了些!”探花顾真喝了一杯酒,叹了口气说道。
“那些明算科、明法科的,观政了半年了,听闻年后,就外放为转运使、通判,成了亲民之官,脱了这诺大的广州城,端是快活!”
其他几人闻言,也是一脸的赞同,这一届进去翰林院的,除了三鼎甲外,还有十几名考取的进士,须得在京中待两年,一年编撰史书,一年观政,虽说一外放就是县令,但众人都是年轻人,心有治国之心,长久的广州城,压抑的很。
“咱们这算好的了,只需两年,就外放地方,你们可知,在之前,翰林院的那些老前辈六部打了个转,由于钱财不多,一直困在吏部选试,十几年的翰林编修也有的!”
萧善文不愿聊这些话题,所以抛出来别。
“圣人真是英明神武,废除了选试,不然我等英才,只能困于翰林院了!”
此言一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纷纷点头,开始对于皇帝赞叹起来。
“不过,诸位也无须焦心,听闻朝廷上下正在清除贪官污吏,正是缺乏人手的时候,咱们观政多日,恐怕会破格录用!”
听到这,大家又憧憬起来。
第401章 生计(上)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进去了翰林院,无论是前唐还是如今,都相当于储相了,可谓是进士中的进士。
因为有底气,所有人都对未来憧憬万分,但现实却让他们迫切地想外放为官,尤其是家底不厚的。
进了翰林院,虽然前途远大,但却官职不高,正所谓京城居,大不易,家产不丰的只能勉强过活,借债度日,只有外放为官,哪怕只是知县,不算那些旁的,光是正途的俸禄,一年也有上百贯钱,舒舒服服地坐在衙门中,忒是痛快。
“听说了吗户部此时通查个底朝天,大大小小,包括正堂官在内,一百多号人都被抓了,只剩下几个人,如此多的官缺,想来宰相门前,怕是要跑断了腿吧!”
“嘿嘿,那些去户部观政的同科,相必是能补个缺,毕竟熟稔!”
他们喝着酒,聊起了官途,官运。
“不见得,未入翰林院的进士,须观政两年,赐进士科与同进士科,外放须得入地方,翻滚个几十年,才入中央,不像我等,入职地方一任知县,一任知州,即可回朝廷……”
有的人喝醉了,颇为得意的说道,对于那些非翰林院的,言语中满是鄙视的味道。
其他人则微微颔首,矜持地表示认可,就算衣服出了补丁,那也是正宗的储相,只要不作死,一个九卿之位在所难免的。
说到这,众翰林心中只觉一丝甜美在心头,寒风也不冷,酒也更好喝,这些苦楚算个甚,继续熬,将来才能有好前途。
“诸位,若是在京中手头紧,不妨去天下钱庄,可以让他们传信于家,从钱庄可以直接汇来,再不济,也可以去借贷,没有息钱!”状元唐复打了个饱嗝,看着几位依旧单薄的同僚,不由得说道。
“可是当真!”
“真有不要息钱的”
“自然当真,天下钱庄可是皇室的产业,咱们进士、翰林借钱,自然无须息钱。”
唐复看向这几人,满是佩服之色。
寒冬腊月,这几人衣衫虽然齐整,但却单薄,在这京城,颇有些寒酸之气,但他们却甘之若饴,不得不让人敬佩。
一中进士,可以说是跨越龙门,许多高门大户豪商富甲都以女嫁之,自然不缺钱财,但已婚者却难再婚,即使休妻,但名声有碍,官途不长。
听闻此话,那几人心中欢喜,心中计算着准备却借些钱来,家中添几件衣裳,多置几近炭火,度过年关。
几人向其致谢。
眼瞅着状元郎如此的眼观八方,心灵剔透,萧善文颇为敬佩。
对于翰林而言,这个年关都难过,而对于承天府的许多的贫民而言,更是一道夺命关。
冬日严寒,今年犹甚,衣料尚不足,炭火不足,吃食不足等等,皆困扰着他们,为明日的一日二餐而忙碌,一日三餐,只是耳闻中的贵族大家的生活,他们想也想不到。
广州城外的一处驿站附近,有着一处茶摊,在这冬日,奔袭而忙碌的商贾还是有一些的,喝着茶,热气腾腾的,身子逐渐暖和了。
今年的冬日,岭南格外的寒冷,西北风一吹,真是令人震颤。
茶摊上几个行商,一边看着行囊,一边嘀咕着:“今年这冬日,怎地如此的酷寒,怕是比得上中原了!”
“可不是嘛!”燕三作为店主,一边肃手邀客,倒着茶,一边和坐上客搭讪聊天:“今年的天气简直是邪了去了。不要说是人觉得冷,便是那畜生,也得没有一点精神,不信,您看张老爷……”
茶摊上瞬间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嘿!”被他点到名字的张老爷瞬间想通,怒道:“你这混小子,你才是畜生呢!”
燕三赶忙自己给自己扇了个嘴巴:“哎呦!您瞧咱这张臭嘴,我是说,您家的驴子,往日可精神的很,膘肥体壮的,张老爷,小的绝没有旁的意思,您老可千万不敢误会啊。”
“得啦,你小子嘴巴利索的很,咱说不过你,饶了你个小崽子这一遭。”
“要不怎么说张老爷附近有名的大善人不是”燕三没皮没脸地说道:“您看这样,张老爷,今天的茶钱,算在咱的账上好了。”
“呸,咱张顺德家里上百亩地,还用你请客去招呼你的客人吧,嘴巴跟抹了蜜似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