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张老爷果然雅量非凡,来,以茶代酒,喝一杯!”几个惯走的行商知晓这位爱吃茶聊天的张老爷,不由得笑道。
几个人欢声笑语的,在这冬日,安稳的很。
“张老爷,给口饭吃吧,家里都断粮了——”这时,一个满脸黝黑的汉子跑了过来,身上穿着单薄的破麻衣,腿脚塞了稻草,看到喝茶的张老爷,连忙跪下,哀求道。
“这又是怎地”张老爷大吃一惊,顾及到面子,忍住踢一脚的冲动,忙问道。
“咱的小崽子冬日着了凉,无奈就用粮食换了钱看病,不料老母也病了,家里也断了火,一家几口都饿了肚子眼看就过不了年关了……”汉子支支吾吾地说着,低着头。
旁边的几个行商见多了惨事,只是感叹几声,摇头叹气,不再多嘴。
“那你想如何这距离夏收,还有好几个月呢!”
“求老爷赏口饭吃!”汉子眼角含泪。
“若是借你几斤粮到也可以,只是老爷家里也没活计,总不能养活人吧!”张老爷作为小地主,偶尔喝茶也算是仅有的快活事了,哪有余力养闲人这不是难为他吗
“几位都是见多识广的,附近可有活计”虽然张老爷一向看不起这些泥腿子,但到底有恻隐之心,不忍这一家人冬日灭去,不由得侥幸问起了几个行商。
不需要施舍钱财,几个行商倒是积极起来,他们思考了片刻,就说道:
“听说,昨日少府寺在城北,准备弄几个纺织场,需要许多女工,每个月好几百钱呢!你可以让你婆娘试试!”
“好,咱舍你一斗米,你去让你婆娘试试些许你也能应上,日子过的比老爷我还快活呢!”张老爷笑骂道。
“多谢几位老爷,多谢几位老爷!”张大牛连忙磕了几个响头,喜极而泣,一家人总算是能活过来了。
第402章 生计(下)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少府寺是哪个衙门,他并不清楚,纺织场,倒是听说过,心头瞬间一热。
得到了生计的活,张大牛连忙跪谢,然后又去张老爷家领了一斗米,又是一阵跪恩,十来斤的粗米,背在身上,他一点也不觉得有重量,心里头总算是缓了口气。
走到了一处茅草屋,门窗虽然破旧,但却是齐整,篱笆勉强围成了一个小院,原先的鸡笼,也是空荡荡的,已然卖去,与他儿子与母亲治病去了。
门口,他的婆娘穿着破旧的襦裙,带着木钗,正有气无力地煎药,大儿子则不见了踪影,想必是去了山里砍柴,准备往城里变卖,能换一些钱来买药。
“当家的,你哪来的粮食”瞧着丈夫背着一小袋粮食回来,妻子瞬间眼眸一亮,难以置信地说道。
“咱去找张老爷借的!”张大牛说道:“他是个爱面子的人,所以在他喝茶时,咱就去求他,就舍了一斗米与咱家,能过些日子了!”
“对了,老娘和小崽子好点了吗”
“吃了药,昏睡过去了,看着好了一些,为了怕他们着凉,我又弄些稻草,把窗子缝塞住了,夜里无风了!”
婆娘有些喜色,连忙将粮食拿下来,让丈夫熬药:“我得烧点粥去,娘和小崽子肚子空了两天了,喝点热粥,兴许好的快些!”
“那是!”张大牛熬着药,看着婆娘在煮粥,一边是药味,一边是粥味,心里头五味杂陈,他思量了片刻,这才说道:
“我从张老爷那,听到一个活计,兴许能让咱们扛过这阵子!”
“什么活只能能吃饱肚子,再苦再累又算个甚”婆娘一边煮粥,一边说道。
“这,这,这是你们女子干的,咱帮不上忙哩!”张大牛不好意思地说道:“啥少府寺的,在城北准备弄个纺织场,里面好多女子都去了,你的手艺也不差,若是去了,咱家就不愁吃了!”
“这有啥,我也听说了,这纺织场是皇帝家的,好多女子去纺纱纺布,虽然累,但却定能吃饱哩!以前顾及着你的面子,就没想去!”
“皇帝家的不是选妃子入宫吧婆娘,要不就……”张大牛一时间扭捏着,心中复杂的很。
“呸,净想些甚”打开锅盖,看了一眼锅里的粥,婆娘叉着腰,说道:
“老娘都三十多了,成黄脸婆了,皇帝还能看上咱你也别难为情,知晓你心中不想让咱出去干活,女子养家名声不好听!但到如今这日子了,老娘和小崽子都没得药吃,哪里顾及面子!”
“啪,明日咱俩去看看!”一碗热粥放在了张大牛面前,看了一眼婆娘忙碌的身影,这个汉子瞬间眼眶发红。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二人肚子里喝了一碗粥,就赶着七八里路,来到了城北,果然在城门口,见到了一批排着队的女子,队伍两旁都是汉子,或低着头,或羞愧,都不言语。
一看到这,张大牛自觉地准备站在那望妻的队伍里,但却刚动,便被婆娘拉着,来到了队伍前边,对着招募的女子问道:
“这位娘子,这是皇帝的纺织场招人吗”
“自然是的!”招募的女子凶神恶煞,虎背熊腰,颇令人畏惧,哪怕张大牛看了,心中也害怕,这哪里女子,不是禁军的将军吗!
“那有甚条件薪酬多少小女不识得字!”
“只要能纺能织即可,年岁须得十三以上,薪酬的话,铜钱少,基本上发粮的,一个月一石,若是干的好,还有赏钱!”女子虽然凶神恶煞,但说话却是温和。
“多谢娘子!”
于是,婆娘就在后头排队,而张大牛则只能在一旁等候了。
他心中却想着刚才的话,一直不平静,一个月一石粮食,却是去市集买,却要两三百钱呢!
铅钱不收,市面上也越来越少,交易都用铜钱,没了铅钱,铜钱也贵了,一石粮食,足够他们一家老小吃一个多月了,换成粗粮,更能吃两三个月,比耕田好多了,旱涝保收……
不行,种田是本行,哪里种出来了的粮食吃的踏实,等日子好过了,就让婆娘回来,靠女人养活,这话着实伤人。
等待了约大半个时辰,张大牛就见婆娘兴冲冲地跑回来了,笑着说道:
“咱通过了,等过了年,就去!”
“七八里路,有点远,你又是个女子……”张大牛颇为犹豫地说道。
“不碍事的,在城里呢,每天城门口都有人去接咱们,咱们是东门走,也只两三里路,每个月可有一石粮食呢!”妻子看出丈夫的犹豫,发出了致命一击。
“那就这样吧……”
“我刚才打听了,禁军准备招人哩,咱们老大也十六了,去了禁军,每个月就有五百钱!”张大牛轻声说道。
“不行,只有青皮无赖才去当兵,而且还上战场,是要死人的——”妻子拒绝道。
“如今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了”
张大牛一时间嘴笨,说不出话。
由于新设了几个纺织场,动用了上万贯的资金,照例,少府寺的少卿邵海需要禀明皇帝,进行解释的。
在这冬日,他匆匆来到皇宫,还有两日就是正旦了,宫里头虽然因为太上皇的逝去有些冷清,但到底还是有些喜庆的氛围。
皇帝身着麻衣,按照惯例,是需要披麻戴孝二十七日的,在御书房中,燃起了数个火盆,皇帝坐在桌子上,正看着奏折。
“陛下——”被宦官牵引,邵海跪下。
“起来吧!”皇帝眼皮也不眨,直接问道:
“这次设了几个场子招了多少人”
“回禀陛下,这次设了五个场子,弄个上万个脚踏纺车,招募的女子也有一两万人了,年后就开始纺织,仅这五个场子,每年能带来数万贯钱!”
“怎么那么多”皇帝有些惊奇。
“幸赖陛下鸿福,湖南、南平被下,尤其是南平,贯通数地,需要大量的丝布,而且,倭国那里也渴求甚多……”
第403章 经济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在这个十世纪的封建时代,所谓的经济,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大宗,衣食住行等四类,利润最大,而且最容易发展的,就是纺织业。
唐朝由于实行均田制,用租庸制来配合收税,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根据各地的不同生产,每年交纳绢二丈,锦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
由此,民间的纺织业大盛,兴盛的官营纺织,逐渐让位于私营,到了中唐之后,成都的蜀锦,亳州的纱,定州的绫,名扬天下。
麻纺、毛纺、丝纺,这三类中,又以丝纺最为价值,代表就是丝绸,而麻纺,则又是属于亲民类型的,普通人穿粗麻,贵族高官则穿细麻。
前面也说过,岭南广州附近的桑树被黄巢砍伐光了,纺织业一蹶不振,于是,李嘉为了振兴岭南经济,就采取皇室营业模式,开始大力发展麻纺织业。
大力办场,招募女工,大肆置办脚踏纺织车,就这样,来推动了整个岭南,承天府的纺织业发展。
民间对于麻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光是那些大户人家一次丧事,披麻戴孝者数以百计,对于麻的需求旺盛,这里前途一片。
由于需要麻,所以承天府种植各种麻的百姓有许多,其又不择地,农忙之余还能挣一笔外快;由于大肆置办脚踏纺织车,承天府的木匠们也有了不少的活计,推动了木匠业的发展,许多人破产的农夫选择了木匠业;各种麻布生产出来,又推动了海商的积极往来,让造船业受益匪浅……
女工们有了钱,就有了闲钱购买衣物、首饰、胭脂水粉,以及各种柴米油盐方面的消费,承天府也因此更加繁荣。
一环套一环,只是撬动了纺织业,就让整个广州城,繁荣了许多,这个新年,也愈发的热闹。
“这些女子能够入纺织场,就得好好对她们,吃饱穿暖,定是要的,而且,由于都是女眷,就不得让她们受到骚扰,以免影响到咱们皇家的名声!”
李嘉点点头,一次性招募上万名女工,可以有效的缓解上万家庭的生活压力,而且,其中必有许多淮南的女子,如此一来,也能解决不少人的生计。
毕竟,哪个女子不会纺织言语不通也能达成。
“陛下一片爱民之心,微臣着实钦佩!”邵海连忙躬身,赞叹道。
“少拍马屁!”李嘉笑骂道:“今年这东日甚是冻人,不知晓还有多少无家可归的露宿街头,悄然而去,多少百姓忍饥挨饿,难度正旦!”
“让少府寺拿出几千石粮食出来,施粥半个月吧……”
“诺——”这种收买人心的举动,皇帝是做惯的,而少府寺的许多人也是见识过,所以并不会感觉到意外。
“好好安排下去,不要出了纰漏!”李嘉摆摆手,示意其退下。
“臣自会安排!”
随机,这位少府监少卿就被宦官带了下去。
“接下来是谁”李嘉揉了揉眼睛,问道。
“回禀陛下,接下来是少府监少卿杨有义呈神武通宝一事!”田忠轻声汇报道。
“哦!明白了,让他进来吧!”李嘉这才想起,此人乃是被自己任命专门负责锻造钱币的人,也是看着他比较耿直,放心。
“臣杨有义,参加陛下!”杨有义身材中等,倒是双目炯炯有神,让人不自觉地关注到他。
“这是新锻造的神武通宝,还请陛下见过——”
呈上来的铜钱,黄澄澄的,由于使用的是五铜五铅,再加上些许锡,虽然含铜量不高,但也属于寻常水准。
一般的含五成铜的铜钱,字迹容易模糊,但这几枚钱,则由于使用了水力锻造,字迹清晰,而且除了外圆内方之外,圆边上还有一丝丝的花纹,好似稻谷麦穗一般,着实精美。
哪怕相较于开元通宝,也是不差的。
“不错,正合适!”李嘉掂量了一下重量,说道:“若是有人剪边,怕是一眼就能瞧出来,杜绝那些宵小之徒的乱为!”
“陛下,不知该锻造多少贯钱放出”杨有义问道。
“你觉得应该放出多少”李嘉问道。
“回禀陛下,由于一年未放铅钱及铜钱,民间所存的铅钱毁坏大半,铜钱又被藏起,钱更贵之,以物易物已然成风,陛下又打下了湖南及南平国,加上元旦的赏赐群臣,至少须得锻造三百万贯!”
杨有义思量了片刻后,给出了一个答案,令皇帝大吃一惊。
“不知所存之铜可够”李嘉心中默算着,三百万贯,五铜五铅,铅无算,每发行一枚铜钱,差不多赚取一半,三百万贯铜钱,就是一百五十万贯的钱,果然是暴利。
哪怕去除那些损耗的话,至少也有一百来贯。
古往今来,造钱果然是发家致富的最快捷径,难怪新闻上许多人赶着造一块钱,趋之若鹜,问为啥造假钱,答不会造真的……
官府没点技术,就会让民间豪强得利,花边的存在,极其重要。
“九州的铜,这两年送来了不少的铜矿,加上其他各地累积,以及佛像的融铸,再将以往的铜钱熔炼,三百万贯应该能行!”杨有义肯定地说道。
一贯钱六斤,三百万贯就是一千八百斤,一半是铜,也就是九百万斤铜,如此庞大的一个数字,令李嘉有些难以置信,什么时候,少府监那么阔气了
“那就按照这般模样,造三百万贯吧,待几个月后,科举之后,可发行乎”
“可矣!”杨有义肯定地点点头,眼眸中满是坚定之色。
“那就好!”李嘉颇为满意,对于这个神武通宝有些爱不释手,这是对于统治的象征,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所以他一再慎重。
“桂林监以及九州岛,发觉了不少白银,如今少府监有多少了”李嘉突兀地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