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由于灵渠连接湘、漓(漓江,珠江支流)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
从洞庭出发南下,进入湘江,过长沙,经灵渠入漓江,接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二次修葺灵渠,则是东汉建武十八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叛朝廷,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继续疏浚灵渠。
第三次,则是唐宝历元年,渠道崩坏,舟不能通。桂管观察使李渤下令垒石建成犁铧形的拦河坝,即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进入南、北渠道。
第四次,唐咸通九年陡防尽坏,渠道淤浅。鱼孟威刺史将沿河40里用石块砌堤岸,用大坚木做成木桩植立为陡门,陡门增至18重,方通巨舟。用工5.3万,用钱530余万缗。
可以说,历朝历代,治岭南,第一个需要治理的,就是灵渠,它是沟通岭南的运兵要道。
如今,距离上一次大规模维修灵渠,差不多有百年了,需要大规模的进行修葺,尤其是两岸的堤坝,以及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闸作用的陡门,也需要增建。
设于堤内的水涵,块石砌筑,用于放水灌溉,也需要增添,从而灌溉土地,增田富产。
而且,渠内碍舟礁石也有许多,不利于通行,所以也要进行清除。
工部这两年,在朝廷上的影响日趋淡化。
他们不像是吏部,被称作天官,掌管人事,存在感天然强大;户部掌管钱粮,大案小案连发,又分设转运使司,表现欲很强;礼部这两年,封王,禅让,登记,立后,太上皇葬礼,隔三差五就有事,忙的连环转。
随着战争的兴起,兵部也忙的很,连轴转;刑部也折腾,那么多贪官污吏,连审带罚,存在感极强。
“只有咱们工部,这些年只修了路,而且,还是厢军修的,咱们只是提供些工匠,常年待在京城,无有政绩怎能升官”
工部尚书左伯山远眺灵渠,不由得感叹道:
“如今,这武事也停了,官也撂下不少,可笑的是,咱们工部这次一个也没撂下,我也不知是欢喜,还是难受。
朝廷上下终于开始重视咱们,勤修水利,方能利于农事,而岭南之河渠,首在灵渠,帆船艄公,往来便利,开闸放水,灌溉农田,真乃国之重也。”
“多亏了大司空(工部尚书古称大司空、冬官)的力争,才有我等的用武之地,不然,长久的待在京城,日日修缮宫殿,甚是无聊!”
工部左侍郎白石林叹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欣慰之色。
进入工部的,基本上都是工匠出身,在六部中一向是地位最低,还未到明清那样,只顾着捞油水,士农工商,自然被士大夫们鄙视了,于是,只能沉浸在自己圈子里,以宅男居多。
“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左伯山淡淡地说道。
身为一部尚书,位在宰相之下,工部并无地方官吏的孝敬,也无油水,只有开工,不仅能捞政绩,而且按照惯例还能吃上一笔,所以,他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工部。
当然,若是治渠有道,名声也是大涨,白麻宣下,也并非不可能的。
“修葺灵渠,户部只拨下一万五千贯,作为首批,其后若是不利,也就只能有那么多了,虎头蛇尾,万万是不行的!”
“所以,咱们这次,首阵必要得胜,石林,不知你可有头绪”左尚书扭过头,问道。
他只是统管工部,也是翰林出身,哪里懂这些,所以必须要问专业人士才行。
“前唐修葺灵渠哪一回不是上百万贯如今这一万五千贯,哪怕征召民夫,也不过万人,持续不到一个月,石板,一块尽要百钱,桩木一根超过五百钱,区区万贯,若桩木不过两三万根,还有民夫呢这些钱,不及前唐百一,哪能奏效”
白侍郎的话,令尚书瞬间脸色涨红,如此一算,果真是隔靴搔痒,没能有多大效用。
“大钱有大钱的用法,小钱有小钱的用法,慢慢来!”左尚书连忙说道。
“如此,司空您看,灵渠虽然不断地扩建,但渠中的暗礁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些许明礁,致使不少船毁人亡之事,咱们可以请些许人毁去礁石,商贾自然得力,朝堂上也能知晓咱们的用处!”
“需要多少钱”
“礁石粗略一算,约有六七十块,若用燎石法,须用工两千人,费两月有余,而且还得到枯水季,但如今,军械司有火药可用,只需民夫百人,钱百贯,即可!”
所谓的燎石法,就是把大量的木柴堆积在礁石上,引火焚烧,使礁石在高温中猛烈膨胀,再浇上醋和冷水,让烧热的礁石突然遇冷,骤然收缩而发生炸裂,再使用人工凿挖,藉以除去巨礁。
“真是天助我也!”左尚书看着络绎不绝的船只,大笑道:
“剩余的钱,咱们可以疏通增加水涵,若开十口,至少增添十万亩水田,朝廷必然欣喜!”
“之后的钱财,自然也会拨下!”
第430章 价值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轰隆——”
随着一声声巨响,灵渠的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始了。
清除渠中的礁石,以往都是顽疾,但随着火药的出现,逐渐又变的简单了,明礁被炸碎,好似炸雷一般,响彻云霄,空气中的硫磺味凝聚不散。
那些暂时被疏导的船只停靠在岸边,看着一块块消失的礁石,瞬间喜不自胜。
“多亏了大司空,不然这些礁石,每年可得坏了不少的船!”
“那是,哪怕是白日,水若急了些,船就控制不住,船毁也就罢了,最怕人也亡了,如今消除了隐患,走商也能便宜些,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可惜,暗礁还有许多,若是也能一道清除,也就更好了,咱们走商,也就无忧了!”
“是啊!”
立在船头,亲眼目睹了礁石被炸毁,这些来往于两地的商贾们惊喜不已,礁石的毁去,代表着走商安全的增加,成本的减少,着实是一件好事,大大的好事。
左尚书也同样如此,之前的顽疾,此刻突然变得轻而易举,倒是让人欢喜,政绩也拿的轻而易举起来,但若是乘胜追击,那些暗礁却令人头疼。
“事到如今,也只能到枯水期了!”叹了口气,左尚书毕功于一役的想法,只能搁浅了。
白石林白侍郎也是叹了口气:“如今乃是雨季,为之奈何,咱们只能过几个月再说!”
“不过,咱们还剩下万贯钱,此时倒是可以加固一些堤坝,多修建陡门!”
“也只能如此了……”
剩下的收尾的事,两人倒是没有继续参与,岭南的河流多了去了,灵渠虽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需要修缮的河流堤坝太多,如今又属于夏季,自然繁忙的很。
况且,如今灵渠初步有了成果,自然须得去往京师汇报,从户部再扣些钱,继续进行灵渠的大修缮工作。
在中国,大部分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唐朝时期土地开发为何抵不过宋朝,一个自然是宋朝人多,土地兼并厉害,第二个,则是占城稻耐旱,比较坚强,所以那些山岭沟壑之地,也被开发出来。
古代封建王朝的强盛,基本上依靠水利来开垦土地,容纳更多人口,自然就强盛了。
所以,固本培元,岭南的水利修缮与兴建,是刻不容缓的,开拓更多的田地,来容纳新生的人口。
毕竟李嘉不再征收丁口税,再广大的推广占城稻,生孩子没顾及,也能吃饱,在这个没啥娱乐的时代,只得可劲生了。
除了水利外,道路的修建也是刻不容缓,从广州到长沙,广州到邕州,一横一纵,这两条道路,也在不断进行,三十里间隔的驿站,也在缓缓展开。
州县之间,也在紧锣密鼓地扩建修葺着官道,商业往来越发的繁盛。
之前各地方的团练军,也经过整改,训练,去其糟粕,形成巡检营,开始剿匪,护卫商路。
对于普通的行商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商路好走了,盗匪少了,税也少了,至少没有乱七八糟的收税人,只需要交给转运使司衙门就行了,方便的很。
而且,由于天下钱庄飞快的扩建脚步,基本上每个县都已经有了分舵,钱票慢慢地深入人心,如此兑换钱来也是方便的很,信誉也很显著可以随时兑换。
比起往年来,倒是舒服的很,还有甚的不满足的呢
如今大唐行商,有两大贸易口岸。要么将东西转卖到江陵,然后借由其便利,去往蜀地和南唐,以及中原等地。
再者,也可以将中原等地的东西,转售到广州,与大食人做生意,尤其是丝织品,更是销量大增,来钱的很。
商业就像是血管,不断地在身体里流通,从而让整个大唐经济更上一层楼。
海南,岸州,白沙港。
曾经繁华的港口,丝绸之路必经之道,随着商船的繁荣,而显得更加的繁盛,无论是香料还是木材,亦或者丝绸等,都可以在这里见到。
酒肆,客栈,青楼,数不胜数,整个崖州的人口,瞬间突破了三万,增长了一倍有余,以往缺粮的问题,再也不曾出现过。
作为龙兴之地,崖州的繁华是可以预计的,李氏商会控制着大半个商业,无论是卖茶、卖,还是酒楼客栈,都需要与李氏商会打招呼。
随着皇帝的登基,他又发觉,这种垄断性的商业模式,对于经济的发展并无太多的裨益,尤其是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港口,自由才是发展的前提。
毕竟各色人种,各种方言习惯汇集,管束反而抑制了商业往来。
所以,之前主导的行会,又大规模的吸纳其他的商户,从而选出九名行首,共同维护商业发展,制定了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将地方衙门的干涉,降到最低。
或者说,衙门也只有在收税时,比较有存在感了。
这种重商的行径和试验,在大陆是行不通的,原理大陆的海南,反而容易达成。
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自由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入驻,自由港的名声传播的越发广泛,税收也更高了,月纳税超过万贯。
突然,一艘船只停靠在了港口,上百个纤夫合力拉扯着,唱着号子,缓缓地驶入了港口,虽然一个个裸露上半身,穿着草鞋,但声音却是又响亮又欢快。
经过的船只人群,也啧啧称赞。
原来,这艘船满载着一个庞然大物缓缓归来,黑白相间,虽然被肢解了大半,但巨大的身块依旧让人吃惊。
鲸——
这是普世的说法,有人也把它称作是鲲鹏。
白沙港每隔半个月才能捕上一头鲸。
不提有上万斤鱼肉,脂肪能做蜡烛,油,鲸须可以当弓弦,伞骨,就连骨头,都有用处。
所以,若是捕杀了鲸鱼,其产生的利润超过万贯,可谓是惊人了。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每当鲸鱼入港时,就是肉类降价的时刻,再穷的人,也会买上半斤鲸肉尝尝。
那些商会的人,则不断地沟通,购买所需要的肉、脂肪、鲸须等,让船长高兴地合不拢嘴。
第431章 大事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对于崖州而言,鲸鱼已经成为了一道必不可少的产业链,它代表着捕鱼业的昌盛。
正是捕鱼的极大收益,刺激着渔民和富户投身于捕鱼业,捕获鲸鱼,成为了发家致富的代表,人人欢喜,雀跃。
海南岛左侧的儋州,是军港,隶属于海龙军,充斥的,也几乎是海舰船厂,为战争而添置的。
而崖州,则充斥的民间的渔船,大部分的船厂,也是为了赚钱而做,小到舟船,大到上千料的大海船,在崖州都能找到。
有人粗略的数了数,崖州的造船厂,约有十来家,与其配套的修船厂,木料厂,铆钉厂,油漆厂等等,也不下于五十家,招揽的工匠,超过万人,不在崖州户籍的琼州人,不在少数。
对于海龙军而言,繁荣的崖州造船业,有时候也是一个极大的补充。
“不到四年时间,整个海南就变了样,陛下真是厉害!”周奎看着窗外的陆续停靠的船只,以及蚁群一般的脚夫,力夫,不由得感叹道。
作为海龙军的都指挥使,他的总部是在儋州,但实际上,为了体现忠诚,也是为了进入权势中心,他待在广州到时间,已经超过了儋州,至于数百里之远的崖州,更是少来。
如今,面对这繁华的景象,他倒是不稀奇,毕竟广州比这繁华太多,只是吃惊于此地变化之大,贫瘠的崖州,此时一跃成了上州,原本准备琼崖合并,也因此不了了之了。
琼州是海南的首府,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人口,都是领先的,虽然崖州后来居上,但依旧敌不过广州城那些相公们的印象,而且皇帝也多年未,也忘却了差不多。
所以,海南岛人口稀少,州县合并削减开支也是应当的,琼州辖下三县,地位高,自然不会除名,崖州虽然下辖五县,但却是崖州。
可崖州繁荣了,钱粮不缺,话语权也上来了,自然不肯被一个穷州吞并,于是就派人求情,又派皇帝熟人去广州,这才鉴于海南岛特殊,得以保存,不再刻意的去推行州县合并。
“海龙军存在数年,规模已然达到了万人,海盗等已经清剿干净,事到如今,还有用武之地吗”
周奎站立而起,对着窗外,迎着风,扣起鼻孔起来,虽然已然是大人物,但身为海盗的习惯,一时间倒是难以改变。
作为海龙军指挥使,他倒是没有啥被皇帝桀骜的感觉,水师的局限在这,每艘船都有自己的船长,船长之上又有队,由于通讯不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如步兵那般是很困难的。
再者,朝廷把控着钱粮,港口,以及水手的家人,想造反,也不能把船开到陆地吧!再者说,水兵们陆地上也敌不过啊!
剿匪完了,又护卫着航线,诺大的水师,几乎就没了多大的用处,虽然无法想出寂寞如雪这个词,但周奎感觉自己被困住了,没有上升的空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