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简单的一句话,没钱就别玩这种高科技。

    “不过,这些困难对于我而言,恰恰是最容易解决的,我的钱,多得是,至少此中原有钱!”

    一边思索着,李嘉感觉自己找到强军的突破口了。




第427章 权力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丽妃所在的宫室内,李嘉迫不及待地走进去,从一个宫妇怀里抱起襁褓中的孩儿,笑着凑过来仔细看着。

    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与刚开始生下来的丑样子是不一样的,更加的圆润了,可爱了。

    李嘉瞧着这孩子很是喜欢,眼睛很明亮,他不太会逗弄孩儿,只是平素也经常过来看看,偶尔逗弄一番。

    候丽娘笑着看着父子二人的逗闹,说道:“心哥儿已经满月了,要不陛下就为他取个大名吧!”

    李嘉看了看胸脯越大膨胀的侯丽娘,便说道:“心哥儿还小,不需要大名,小名容易养活。”

    这时“哇哇……”一声,李嘉怀里的心哥儿十分不给他父亲的面子,直接便哭了起来。

    一旁的侯丽娘看着心疼,见状掀开襁褓瞧了一眼,被忽略了皇帝,对着宫女说道:“心哥儿饿了,要吃奶。快去叫奶娘过来。”

    宫女很快就去,而心哥儿,李嘉的大皇子,则吸引了所有人都注意力,皇帝莫名的感受到忽略的感觉。

    不一会,一个走起路来胸脯不亚于侯丽娘的妇人走进了寝宫,先急匆匆地向李嘉等屈膝行礼,便麻利地把孩子接过去,然后转过身当场就解衣服。

    李嘉自然得回避,然后借着这功夫,离开了宫殿。

    长久以来一直自我为中心的皇帝,心里不开心了,但却没有摆在脸上,他倒不至于与自己儿子吃醋,但心中确实有股气。

    很快,皇帝就没了看儿子的兴趣,剩余的两个肯定也是如此,他就直接来到了立政殿,看看皇后。

    立政殿内挂着一道纱帘,纱帘里面比外面还明亮,因为里面的西边有一排雕木窗户,此时下午时分,阳光正好照射在宫闱内。

    帘子外面,侍立着好些漂亮的妇人,都是身穿圆领紫衣、头戴幞头,打扮得有点像男子似的,宫中仍旧保留了一些唐朝的习气,所以流传下来,据说唐朝妇人就喜欢穿男装,比如上官婉儿等……

    帘子里面,确是很安静,木料上旧红色的漆、紫色的丝织品,让室内看起来有点古旧,阳光照射进来,温度刚好合适。

    自从怀了身孕,周颖儿与往常并无两样,依旧管理着后宫,也同样在闲逸的时候,窝在宫殿内,欣赏着书籍的妙处,津津有味的阅读着,对于一个宅女而言,这是最好的时光了。

    没有人来打扰她,除了皇帝以外。

    曼妙的身姿躺在竹椅上,身上盖一件又软又轻的绸袍,肚子微微凸起,懒洋洋地看着书,仿佛与阳光凝结为一体,如此的祥和美好。

    李嘉制止了宫妇的行礼,就这样欣赏着皇后的美态,这种散发出少妇柔情的场面,很是难得。

    “陛下——”不知过了多久,周颖儿终于发觉了一道身影的接近,不由得娇声说道:“静悄悄的,着实吓人!”

    “陛下既然来了,为何不唤臣妾一声!”

    “皇后这样的姿态,倒是多久未见,不知不觉,就看痴了!”李嘉柔声说道,直让皇后脸颊泛红,不好意思起来。

    皇帝找了个凳子,就跟寻常的丈夫一般,坐在皇后的身边,摸了摸她凸起的肚子,不由得笑道:

    “长久的耕耘,才有一分的收获,这个小家伙,倒是难得的很!”

    “若是没有陛下赐予臣妾的孩子,臣妾还真的体会不到为母的感觉,此时才觉父母恩重如山!”周颖儿说道。

    听得此言,李嘉心中一笑,想必是皇后思念亲人了,毕竟是怀孕了,忧愁善感。

    “如此,就让岳父岳母明日入宫吧!好些日子没见到他们了,也解解咱们皇后的相思之苦!”

    “陛下——”皇后这一声,甜的腻人。

    “怎么不见宝儿呢”李嘉随口问道。

    “宝儿姐今日有些乏了,也就没来陪我!”

    “派御医了吗”

    “已经派去了,想必不久就有消息!”

    李嘉想了想,十有**又是怀孕了,自己这一段时间子嗣旺盛,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在这夭折率极高的时代,多些子嗣也是好的。

    想到子嗣问题,李嘉又想起岭南的气候,炎热潮湿,对于婴孩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哪怕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也要打下中原,占据这花花世界。

    随着新的版籍设定完毕,夏税也按照新版籍来征收,对于朝廷而言,今年的夏收起码多上了两成,国库一下就宽松了一些,让户部新任的官员们松了口气。

    政事堂大厅内堆满了卷宗案牍,数以百计的官吏在里面忙碌,仿佛一个开足马力的机器、又好像一个巨大的心脏,无数的政令从这个心脏向全国各地辐射。大唐虽在制度上传承前唐的三省六部制,但除军事之外的权力中心在这里。

    政事堂一向是权利的中心,无论是谁都无法怀疑。这里是大唐国都的中心,这个小小的书房里,采光很好房间明净。

    对于夏税征收的细则,几位相公一一呈报,不敢有丝毫的违背。

    当然,与赵匡胤相比,李嘉倒是没有折磨这群宰相,搬走椅子,而是维持宰相的体面,让他们坐着汇报,相当平等了。

    皇帝就在一道薄薄的屏风后,所以没人喧哗。很安静,纸张出的“沙沙”细响都偶尔能听见。

    宰相们现在对于皇帝有些畏惧,说话的言辞也是用心拿捏过的,只有起居朗在不断地书写,空气中弥漫着墨汁的清香,微风时不时从窗户吹拂进来。

    而在一旁,几个提拔而来的中书舍人,就站立在一旁,谨慎地听着宰相们的声音,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

    这是培养吗还是皇帝另有打算

    人心都乱了。

    这个小小的御书房,就是最有权力的地方、也是制定各种规矩的地方。

    身在这个圈子里,不仅能通过同僚干涉很多事,而且参与的,是干系亿兆人的大事……力量大到了能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中书舍人们一时间感到窒息,权力的滋味令人陶醉。



第428章 半年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编户齐民虽然重要,但对于朝廷而言,能够缴纳更多的赋税,得以让财政更宽裕一些,对于诸位宰相而言,却是没多少实质性的好处。

    但州县合并就不一样了,昔日的五十州,合并成三十州,有的废除,有的扩大,自然而然,肯定是官吏丧失权力。

    所以为了掌权,也是为了政绩,突出自己,这次州县合并,许多官吏顾不得捞钱了,只想着表现自己,以期分得一杯羹。

    如今,户口都编造的差不多了,所以大家开始讨论商议一下州县合并的事宜,前面的只是小菜。

    “具体章程,政事堂准备的如何了”李嘉淡淡地说道。

    “回禀陛下,臣等殚精竭虑,终于有所成,岭南将分为岭西、岭东两府,岭西十州,岭东二十二州,皆因地制宜而设之!”

    说着,崔泉就呈上一了奏折,密密麻麻,满是人名地名,看的有些头疼,只是粗略地看了看,察觉大致合理,皇帝才点头说道:

    “朕对于诸位相公的能力,是相信的,但这裁撤下来的官吏,又该如何处置罢黜右迁若是处置不当,怕引发民怨呐!”

    民怨,算个甚,又没兵权,哀嚎两声,只能怨愤施加在宰相们头上,谁让这次是几位宰相主持的呢

    崔泉脸色不变,说起了腹稿:“这次,官场上下,也被御史台审查了一遍,地方上许多贪官也被罢黜,而岭西及岭东二府的设立,也有许多的官位可以安置,毕竟掌管十数州的衙门,里里外外空缺了许多,足以安置了!”

    “为今之计,岭西岭东二府,还缺有知府及判官等官职,还是需要陛下您御口金开的!”

    “诸位相公可有人选”李嘉作为皇帝,也不能所有事都乾坤独断,必须依靠群臣治理天下,而宰相,就是百官的代表。

    按照惯例,为国家举荐贤才,是宰相的职责。

    “臣举荐,礼部侍郎田千秋任岭西府知府,其人一向秉性厚重,宽柔并济,定能抚慰蛮寮!”

    首相比较矜持,最先发言的,则是孙钊,而且,他知晓自己对于岭东府没有发言权,也争夺不了,所以就将目标放在岭西,有好过于无。

    “恩侍郎是正四品,知府也是正四品,如此,倒也合配!”

    皇帝当然知晓从中央到地方,品阶虽然一般,但明显算是贬斥了。

    “你们有意见了吗”

    “臣等均以为田侍郎正为合适!”两位宰相拱手说道。

    李嘉撇了一眼,就知晓是利益交换了,但心中不以为意,党派之争,只要不过分就成了,能好好治理地方,就是能吏。

    这个乱世,城头常换大王旗,就跟选举似的,君主不断的变更,但治理天下的文人依旧还是原人,如,服侍四朝、十位皇帝的宰相——冯道。

    哪怕是赵匡胤如今的手下,后汉、后周时期的却不少,呵,文人的节操,着实搞笑,反正无论怎么说,他们都有理。

    “那就让他去任知府吧!”皇帝对于此人倒是了解一点,是个翰林出身,性格宽厚,不急不缓,是个老好人,对于那些蛮寮,急功利切是不行,平和的脾气倒是适合。

    “岭东呢”皇帝拖着长音问道。

    “臣举荐吏部左侍郎邱怀……”

    “臣举荐……”

    两位宰相立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一般。

    岭东与承天府相邻,又是岭南的精华之地,自然需要争夺一番,若是让别人拿了去,就声势大涨了。

    其实,自打准备迁都长沙府,岭东的地位就是直线下跌,没了环绕京师的地利,又缺了承天府,岭东与岭西并无二样。

    见此,李嘉也只能和稀泥,一人为知府,一人为判官,相互制衡,方为王道。

    于是,这一场御前会议,就这样散去,只有几个中书舍人激动又颤抖地离去,几个宰相心思难猜。

    三个宰相,一个又是财相,还是太少了。

    李嘉随即又将从幕府中就任劳任怨的王宁拉扯出来,让他进入政事堂,加了参知政事衔,成为了第四任宰相。

    由于他又身处军机处,掌管着军事后勤一类,参考中原的枢密使,被称作枢相。

    有了四位宰相,朝堂一时间有了乱,但随即又平稳下来,夏粮的平安入库,让整个朝廷上下放下了心肠,国库有粮,心中不慌。

    来自于湖南南平等地方的夏税,也慢慢地运到了岭南,千里迢迢之下,耗费令人咋舌,李嘉迁都的心,越发的坚定起来。

    神武二年的上半年,天下一片太平,只是中原与岭南一般,都对于贪官污吏,进行严惩。

    赵匡胤是个嫉恶如仇的脾气,尤其是刚即位不久,武人的脾气还未改善,所以,对于文官中的贪腐之徒,倒是看不过眼。

    馆陶县有个叫郭贽的人,由于家中富裕,得罪了馆陶令,于是就被严格检地,家产大为缩水,心中分外的不平。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来到东京,托人告御状,说检田不均。

    赵匡胤大怒,但并未听风就是雨,而是派人去重新调查检地情况,待得知果然不均后,立马将其流放至海岛。

    商河县令李瑶受赃,也被弃斩于市,随即贪官污吏者,皆被砍头,后世那种对文人的宽容,在杯酒释兵权之前,是不存在的。

    果然,赵匡胤又因武人贪弊,不善治民为由,开始大肆任免文人为官,进行集权。

    南唐,到了六月,正是梅雨季节,小雨连绵,洪都的李璟,已然重病缠身,果然,不久,李璟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太子李煜继位,受不了洪都的狭窄与潮湿,就借着丧事回到了金陵,而且还派使入东京,朝见赵匡胤,希望恢复李璟的皇帝名号,死后有些脸面。

    死者为大,也是为了争取人心,更是好好剥削了一把钱粮回血,这般,赵匡胤终于同意,于是谥为李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于顺陵(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区)。



第429章 灵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夏收之后,又需要进行播种,等待秋收,百姓们是一刻也闲适不下来。

    但朝廷却不得闲,播种后,朝廷上下又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兴修水利运动,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灵渠。

    而灵渠,也被称作桂湘运河,中国古代重要的运河之一,入岭南的高速路,在桂州境内。

    桂州下辖九县。

    在岭西,也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州了,因为灵渠的作用,沟通两地,外加土地肥沃,所以桂州一直繁华热闹。

    灵渠全长34公里,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一千多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

    因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
1...120121122123124...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