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自从进了贡院,彭献就没怎么歇息过,不断地挥墨而抄,每天歇息不到三个时辰,赚取这三贯钱,着实也不容易。

    皇帝的灯油倒是舍得,贡院灯火通明,拿起文章,他先是看了一遍,再慢慢誊抄,这时,他发觉了这篇文章的字迹,是极为熟悉的,前几天他已经看了数十遍,心中瞬间了然,目标出现了。

    检查了一番,他发觉此文章竟然有数个错别字,按照惯例,除非是同考贯觉得文章过于优秀,酌情会进行通过,但这文章,却是平庸之作,有此错字,筛漏是在所难免的。

    既然受人恩惠,彭献自然需要还回来,反正一般文章,除非是进士及第,亦或者进士前十,才会发下墨卷,一般是不会发下的。

    更改了几字后,花费近三刻钟,才堪堪誊抄完毕,按照之前的通法,他将誊抄卷的边角,按下了手指印,很轻微。

    这才缓了口气,对比了一下,他再次挥墨,开始誊抄起来,誊抄的那份,就送往了考官处,进行批阅审核。

    考官第一遍,就看你是否有错别字,若是文章极好,还可以酌情考虑,但要是避讳没做好,哪怕再妙,也会被罢黜。

    第二遍,就是看立意和文章笔力了,若是古板乏味,怨天忧地,或者激愤,浩浩汤汤数万字,也会被罢免。

    因为科举是录官的,不是听你抱怨,也不是让你发挥文采的,历史上这类人不计其数,如明朝徐渭,考取数次不过,难中进士,就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笔力。

    第三遍,就会仔细琢磨,若是精彩绝伦,就会推荐给主考官,以期中魁。

    策论的审核很关键,因为天子重文章,最后一场的诗赋反而作为饭后甜点,锦上添花罢了。

    王廉是吏部的侍郎,也是进士出身,如今四十有六,脾气很好,所以官场人缘不错,之前刘鋹要求进士做官须进蚕室,而普通官吏若身居要职,也须阉割,他就直接边缘化,当做养老了。

    大唐重建后,由于情操高洁,加上人缘好,就被请回来做吏部侍郎,如今又是同考官,官运亨通啊!

    “狗屁不通!”

    “甚文章——”

    王廉一边心中骂着,那些狗屁文章,看的心生厌烦,他左手拇指一直触摸着文卷边角,不急不缓。

    随后,又送来一摞文章,兵卒脚步声略微大了些,王廉瞬间了然,然后仔细地开始阅卷。

    数份后,终于发觉了些许印记,文章一看,马马虎虎,同进士还是可以的,但赐进士出身就有点难了,两者虽然都是进士,但待遇差别极大。

    也罢,他大笔一挥,就进了赐进士出身的最后一名,呈上主考官时,赵相公眉头一皱,待见是王侍郎举荐时,勉为其难的画上了红圈。

    终于成功了,王廉呼了口气,还人情太难了……




第423章 舞弊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在这等待发榜的十数天时间里,向来是读书人放浪形骇,纸醉金迷的时刻。

    有些是数年辛苦,到此解脱,心里总觉得必须醇酒妇人补偿一番,才对得起自己;有些是一旦发榜,荣枯立判,那种患得患失之情,唯有看花饮酒,才能排遣;有的是千里迢迢,上京一趟,自觉如果不好好领略领略京都的风光,未免虚此一行。

    倒是别说,广州城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高丽人,倭人,大食人等各色女子,令人大开眼界,见识匪浅。

    总结就是一句,借机放纵。

    秦谨言,字慎之,封州人,去年闻科举,准备入考,但母亲病重,只能舍弃,今年母亲病稍好一些,于是就来应考。

    但他家资也不太宽裕,三场考完后,他就直接待在客栈中,喝花酒不去,只是强行地被同科之人请去喝酒,如此才勉强而去。

    这次,听闻请喝酒的,明日就是放榜之日,今次是一位礼部侍郎之子请客,这是第三波了,之前也曾参加过他举报的书会,于是今日就被宴请了。

    一行人来到酒楼,各种的珍馐玉食令人胃口大开,陪酒的女子,也是宴请而来的,至于表演舞蹈声乐的歌姬,也是教坊司中有名,一场下来,上百贯都挡不住。

    “诸位,考举之前,咱们有缘相识,如今,放榜之日愈近,咱们这些人中,必有高中者,若是再如这般放浪,也是难了,请饮上一杯!”

    不愧是侍郎之子,说起话来,到是令人难以拒绝,秦谨言喝上一杯,也不知是苦还是酸,他心中着实慌乱,家中贫寒,这次不中,下次就不一定能再来应考了,住上一个月,加上吃食,需要三贯钱,来一趟京都,往返差不多十贯钱。

    “难矣,难矣…”轻声呢喃着,秦谨言酒不醉人人自醉,菜都没吃几口,人就迷迷糊糊地快倒了,什么歌姬,在他眼里,都是红粉骷髅……

    “听说了吗那封州的张翰良,这几日大摆宴席,听闻是十拿九稳了!”

    “是咧!家财万贯,听闻在封州也是有数的财主,今科得中,那家势,如热火烹油,了不得咯!”

    “呸,那张翰良,就是名字好听,粘了点书气,其身粗鄙不堪,还曾将日历买回家研读,整个封州谁不知晓”

    秦谨言听此,脑袋虽然有些懵,口齿还算清楚,出言反驳道。

    “这位仁兄,话不能这般说,听闻他已经承言,自己是定会中的,明日就将出榜,何来如此”有人反驳道。

    “若无些许才华,怎敢科举天下英才,泰半在此,岂不是自取其辱吗!”

    剩下的他都没听清,人就直接醉倒了。

    …………

    第二日,午时,已然开始放榜了。

    熙熙攘攘的声音络绎不绝,鞭炮声,吵闹声,贺喜声,以及各种的欢笑声,哭啼声,直与秦谨言无缘。

    他躺在床榻上,头疼欲裂,耳边的声音令人痛苦,粗略的梳洗一番,就出了门,转头就见到许多失魂落魄的读书人,他们喝着酒,或埋头不语,亦或者难以抑制,踉踉跄跄的去往放榜处,再次寻求。

    秦谨言也是如此,他不相信自己落榜了,一个人慢慢地走到放榜处,那里已经散去了大半人影,只有像他这般不敢相信的人,再去证实。

    果然,黄绸之上,并无一个秦谨言的名字,上下往复了数遍,心中只觉的万念俱灰,心头越发的疼痛。

    “不对,怎么会有张翰良的名字他怎么会在榜上”

    “他胸无点墨,怎么会高中呢”

    “我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怎么又会不中呢”

    “其中必有蹊跷,不公,绝对的不公……”

    “大唐科举舞弊——”

    看着那群失神落魄,与自己一般潦倒的读书人,又看了一眼刺眼的黄榜,秦谨言直感觉胸膛都要爆炸了,他挥舞起胳膊,大声道:

    “考官舞弊,举业不公——”

    那群失神落魄的读书人,徘徊于黄榜,正是迷糊之际,突然耳边传来一声急呼,瞬间福至心来,整个都精神了,连忙回应道:

    “考官舞弊,举业不公……”

    一瞬间,整个黄榜周边的读书人都响应起来,落第者足有数千之巨,而此时,能够应下的,也有千余人,他们的呐喊声,威震整个广州城。

    而此时,我们的皇帝依旧在琢磨,该如何来评判三鼎甲,学问上,他是辨识不了,那就只看策问了。

    此次策问,只有一题:汉之有州,前唐有道,如今我大唐又以府设之,试评优劣

    不出意外,所有人都在夸奖设府的优点,夸到点字上也有不少,如集权于中央,扫除藩镇之弊,利于百姓等等,皆有……

    “哎,头疼!”李嘉颇为烦躁,该死,这些人中,还有许多喜欢卖弄学识,老是喜欢用一些偏僻之词,亦或者是少有的典故,他真的看不懂,完全没有阅读的愉悦感。

    这时,他的耳边传来一大片鼓噪声,他心情彻底的爆炸了。

    “怎么回事”

    “回禀陛下,不知为何,一群落榜生正集结一起,大声鼓噪!”

    “鼓噪个甚”李嘉问道。

    “扬言——考官舞弊,举业不公!”田忠颇为小心地说道。

    “嗯朕设科举以来,又置誊抄,又是糊名,还有舞弊”李嘉瞬间立起,他设科举,是为了获取读书人之心,而不是得罪读书人的。

    如此这般,岂不是成了祸及统治的定时炸弹吗

    “陛下——”这时,射声司及皇城司也赶了过来,吴青与李安国低头,不敢言语。

    “此事事关重大,尔等私下好好调查一番,不可大肆宣扬,须小心查证,一群读书人,不能怠慢了!”

    李嘉认真地吩咐道,这事若是一个不好,就影响大唐的名声,我神武皇帝的清誉。

    “诺——”两人连忙应下,迫不及待地离去。

    “来人,将所有的考官全部看押起来,不调查个清楚明白,就一律不放!”

    “陛下,里面可有一位宰相!”

    “宰相也不能放!若宰相参与了,定要他好看!”



第424章 主菜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再起 ”查找最新章节!

    “你是领头的”吴青看了一眼这个读书人,冷漠地问道。

    “我是仗义执言!”秦谨言有些慌乱,但依旧直言。

    “你说考官舞弊,可有证据”

    “有,我乃封州人,而在黄榜之上的封州张翰良,赐进士出身,此人在封州,胸无点墨,连论语都没有读完,何来进士之才”

    “可,人家确实是进了黄榜!”

    “在封州,张翰良为了证明自己学问,还买了上百本黄历充斥,整个封州谁人不知”

    “我可以拿性命担保,张翰良绝对没有进士之才,科场舞弊,绝对有的!”

    瞧着眼前这人的模样,吴青初步排除此人怀恨在心,借机诬告的情况,于是就点点头,让手底下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就直接来到另一间房间。

    与之前的牢房相比,此地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衣食无忧,瓜果酒水样样不缺。

    “相公,几位考官,可有招的吗”吴青笑着问道。

    “别人我不曾了解,但某若不曾舞弊,堂堂一朝宰相,岂可因些许钱财,就落下污点,着实不可取!”赵诚摇摇头,说道。

    虽然贵为宰相,但他的脾气还算比较好的,知晓是皇帝的主意,不然没人敢看押于他,天底下有几位宰相虽然被崔泉压着,但权势着实不小,哪怕无有功名,也能安排一下进官场,何须如此做作

    对此,吴青也是知晓的,所以他对于赵诚礼待三分,其余的考官不是翰林就是其他部的侍郎,就无须如何客气的,直接逼问:

    “相公的品行,咱是信任的,陛下也不例外,但其余的考官,我可是着实不信,怀疑的紧!”

    “要知晓,若是等我查出来,尔等罪加三等,流放算是轻的了,斩立决肯定也不在话下,此时不同往日,诸位好生决策吧!”

    威胁一番后,吴青只能退下,这群人用不得大刑,所以,他只能去往别处,如那些禁军的兵卒,以及誊抄的刀笔吏,都需要严格逼问。

    但这些,都不是一时间就可以得出答案的,那些落第的举子,一个个蓄势待发,强烈要求再次举行科举。

    笑话,若真的如意了,大唐皇帝的威信何在朝廷的威严何在些许落第举人,焉能逼迫朝廷

    皇帝断然拒绝了这些提议,在这乱世,从来没有那么软弱的朝廷,若是这般,就会被其他国家轻看了。

    这若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早就大兵逼迫,强行让这群读书人解散了,但李嘉不能。

    他是爱面子的人,一直宣扬仁义的形象,人设不能崩。

    “朝廷欲恢复前唐时的殿试,诸进士须再次进行一场,或有罢黜!”

    有人大肆宣扬道。

    朝廷宁愿在所有的进士中找寻到做弊者,也不愿再次举行科举,如此一来也算是有了交代,虽然不满,但所有人只能屈服。

    读书人不能惯着他们,若是满足他们的愿望,隔三差五的就来闹一番,朝廷的威严何在

    明末江南就是如此,那些复社,东林党的读书人,屡次冲撞官府,堂堂的七品县令,被那些秀才举人逼迫的狼狈不堪,朝廷威严一落千丈,本来就是皇权不下乡,这下子,连县都难了。

    更遑论收税了

    至于舞弊案,所有人读书人都尽快驱散,案件则偷偷摸摸的进行,事关朝廷脸面,等热度再散一些,再公布处置,这就是所谓的外松内紧。

    很快,事件的诱发点——张翰良就被找出来,单独安排朝廷人员测验,卷子一出来,字体工整,有力,文章水平也不差,几位宰相微微颔首,也表示满意。

    “陛下,会不会是诬告”崔泉轻声道。

    “也不是没这种可能!”李嘉也是疑惑,看了一眼那个昂首挺胸,丝毫不怵的张翰良,心中疑窦丛生。

    会不会是冒名顶替呢有钱人找一个模样相似的,也是轻而易举。

    “去唤秦谨言过来辨认!”

    很快,秦谨言就被拉进皇宫。

    “此人学问不差,进士之才也可当得!”

    “你来认下,此人可否是张翰良”李嘉直接说道。

    “诺!”秦谨言连忙上前,看着一言不发的张翰良,发觉其竟然一脸的淡定模样,丝毫不惧,左看右看,与往日也没甚区别。

    “陛下,此人倒与张翰良一般无二,但天底下相似人众多,草民请听声辨识!”
1...118119120121122...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