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随同刘监军转任市舶司的命书下来的,还有他继任建武镇监军的旨意,苦熬了二十余年,今日才得以解脱。

    “你知道了,郎君,我现在才明白古人所说的苦尽甘来之意……”

    说着,他的目光看着李嘉,满是感激之色,他明白,若不是这个年轻人使力,自己一辈子难有出头之日。

    “人生就是如此,不到最后一刻,才知自己种的是什么因果!”李嘉轻声说道。

    “郎君果真的要离开邕州”刘文疑惑道:“在邕州,李家可谓是根基深厚,说句夸张的,你说的话,比监军都好使,为甚要离去”

    “当然——”李嘉随口答道。

    “邕州于我,已经走无可走了!李家,需要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在邕州,这个偏僻之地,当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地主!”

    “邕州李家,或许在你我眼中已经是极盛,但在番禺,在汴京,不过是一只蝼蚁罢了。”

    “你,你说的也是在理!”刘文噎了一下,叹口气,说道:“我们不过是蝼蚁罢了!”

    “请放心,邕州,必定安稳如山!”刘文郑重地说




第六十二章锦衣归乡
    天空中没有几朵云彩,太阳刺辣辣的,树桠上的鸟儿百无寂寥地叫唤着,为人烟稀少的道路增添许多乐趣。

    行走在崎岖地路上,牵着头驴,张虎子穿着军袍,前胸后背满是汗水,湿透了里面的短衣。

    “这该死的天气,简直把阿耶热死了!恨不得撒泡尿灭了你这斯!”将腰间的酒葫芦打开,痛饮了一番,看着明晃晃的太阳,张虎子直接骂了起来。

    去了几个月的军中,别的不提,骂人的话,倒是学的不少。

    “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今天骑着我要去赶集……”

    哼着从郎君那学来的歌调,虽然有点怪里怪气的,但却颇为顺耳,张虎子牵着刚买的小毛驴,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从邕州城出来,隔三差五的,张虎子就看一眼自己身后的小毛驴,越看越喜欢,这头小毛驴,可花了他三贯大钱买下的,价值可不菲。

    而且,毛驴背上两个大竹筐,鼓囊囊的,里面除了郎君奖给他的赏钱,还有买的东西,五百钱的月薪,他都积攒着。

    “虎子,虎子”刚到村口,隔壁的李婶子就试探地喊了一句。

    “哎!婶子!”虎子笑着答应了下来。

    “好几日不见了,穿了新衣,跟当官的似的!”李婶子双目放光,连忙小跑过来,左瞅瞅,右看看,啧啧地叭几嘴。

    “呀!虎子,你个子长高了不少呢!”

    “郎君那伙食好,郎君说还会再长的!”张虎子憨厚地摸了摸头。

    “虎子,你回来了,怎么买了头驴”这一会儿功夫,庄子里的人都来看热闹,稀罕地看着小毛驴,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瞧不够。

    “三叔,俺这从城里买的,你瞅瞅,毛发油光发亮,好着呢!”张虎子摸了摸小毛驴,对着一旁羡慕的瘸腿老头子说道。

    “好,虎子,没想到你今日出息了,这毛驴可不便宜啊!”三叔啧啧了几声,感慨道。

    “那是,虎子可是跟着李郎君,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虎子可是有本事的人,你看这穿着,可是绸缎的呢!摸着滑溜溜的,比女人的奈子还舒服……”

    “呸!二楞子,你咋那么下流!”年轻的姑婶鄙视道。

    “咋地了,就是摸着舒服,贵着呢!把你卖了也赔不起!”二楞子叉腰,颇为不服地说道。

    “好了,好了,人家虎子可是回家来着,你们挡路像什么话啊!”瘸腿的三叔将几人推开,牵着小毛驴,带着张虎子走出了人群。

    “虎子,待会给你送菜饼子吃!”

    “叔这有刚摘的山果子,来尝尝!”

    这次回来,虎子感受到别样的热情,他颇有些不适应,但心里却非常舒坦,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这就是出人头地吗虎子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虎子,你出息了,咱张家祖坟冒青烟了,总算有人出人头地!”三叔瞅了一眼小毛驴,踉跄地走着,感慨万千。

    看着三叔那满心思地投到毛驴身上,张虎子颇为无语,买头驴就证明我出息了您也太草率了吧!

    “大哥,虎子回来!虎子回来了!”刚来到自家的小草屋前,三叔就高兴地喊了起来。

    “虎子”率先走出是他的阿娘,带着木钗,腰间系麻布围裙,眼角的皱纹很深。

    “阿娘!”虎子将手中毛驴牵过去,兴奋地说道:“阿娘你看,这是我给家里买的毛驴,您瞧瞧!以后舂米就不再劳累了!”

    “虎子!”摸了摸儿子的脸蛋,心疼不已,“咱家虎子长大了,吃了不少苦头吧!”

    “没事,阿娘,跟着郎君,我还胖了呢!”虎子拍了拍胸脯,骄傲地说道。

    “你这小子,买驴干嘛,买头牛多好,犁田可就轻松不少!”他父亲此时也出来了,脸上带着笑意,呵斥道。

    “我,我看这驴便宜,也就忘了!”张虎子憨笑着。

    “你们一家人说话,俺就走了,回头去我家吃饭……”三叔乐呵了一声,不舍得看了一眼毛驴,离开了。

    &nb



第六十三章选择题
    “郎君,就这样,那群商人可不甘心!”

    滚滚郁江,浪花不尽,从左溪右溪汇聚而来的商船或大或小,满载着收获,兴高采烈地停到邕州城。

    而码头处,飘扬了一张最大的旗帜——李,随风飘扬着,格外的显眼。

    “不甘心又能怎地敢造反不成建武镇是李家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李嘉吹着风,还未说话,一旁的李信脸上带着冷笑,双目放着凶光,狠狠地说道。

    “李信所言不差,平日里,我还是太过于心软,须知,在这年月,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从六十八洞蛮僚而来的玉石、象牙,玛瑙,皮毛,草药等,被这一艘艘船只运送到码头,然后工人又一步步地搬卸到仓库,李家的柜坊,将大部分的货物按照市价收购,然后分门别类的存储好,再按照价值的高低,售往番禺,泉州。

    络绎不绝的大小商船,不止是为李家添了许多暴利,更是给半死不活的邕州城,平添了不少活力,沿街小巷的商铺,也开了张,吆喝声不绝于耳。

    “不久,我就要离开邕州,七郎,你须好好照看,我们这样断了人家的财路,可是惹了不少的怨恨!但,李家若想突破,也只有如此了!”

    垄断了十万大山的山货生意,对于小行商而言省去了麻烦,但对于那些中转商而言,不亚于灭顶之灾。

    但,赚取差价如此大的利润,又怎么让其他人在自己家门口分走,李嘉可不甘心,所以临走之前,特地安排一下。

    “是,郎君,您放心,保证不出任何差错!”李信轻声说道,话语中满是自信。

    而一想到这个冷血的李七郎留在邕州,掌管商贸的李掌柜脑仁就有点疼,犹豫了一下,就将脱口而出的话吞到了肚子里。

    数十载的岁月,让他懂得,什么叫祸从口出的道理,郎君既然做出了决定,那么就不能再进行质疑,不然就会在其心中留下疙瘩。

    “小事自可处理,若是出现大事,难以招架,自可联系刘监军,咱家于他还有些情分,自然会照看一二!”

    李嘉做出最后的安排。

    将李信留下来,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李信头脑冷静,为人忠诚,虽然有些冷血,但干起事来,还是令人放心的,其麾下的飞龙都,也具有较强的战力,可保李家安宁。

    而父亲虽然继续掌管了邕州军,但年岁大了,精力有限,还是需要一些钱帮衬的。

    “过几日,你就去往镇军,李统军年岁还是大了!”望着江面,李嘉感慨道。

    “是,我会替老爷看着的!”李信脑海中浮现李大老爷臃肿的身影,心中微微一酸,低头应下。

    “对了,以后与你们联系,由岱宗派的道士代为转达,你们平日里也多多亲近一些,帮衬些许!”

    …………

    番禺,皇宫。

    “陛下,快来啊!”

    “陛下,我在这呢!”

    “来嘛,陛下——”

    数十个衣着暴露的宫女在殿中嬉戏着,一个身着白袍的年轻男子,正蒙着眼睛,一会左扑一下,一会儿右扑一下,抱着一个就使劲揉搓着,圆扁由心,甚至忍不住撕咬着那诱人的圆润,大殿中,不时地沾染些许红色。

    “走,走,走——”突然,年轻人将黑布条扯开,发起脾气:

    “无趣,无趣,全都给我滚开——”

    宫女们瞬间花容失色,捡起地上的衣物,慌乱地被驱散离去。

    “郎君,来玩这个吧!”而这时,善解人意的宦官们,摆上了一桌子珍珠和细线,粉色黑色的珍珠交错一起,散发出别样的美感。

    “好——”见到这些,刘鋹心中一动,蹲在地上,忙不迭地串联起来,目不转睛,专心致志,让那些前朝的臣子们看到了,得把胸脯排的震天响。

    陛下有这样的精力,何不放在朝政之中

    从远处看着兴致勃勃地年轻皇帝在摆弄着这些珍珠,龚澄枢心中越发的得意。

    &n



第六十四章扬帆起航
“郎君,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钦州湾的码头,十来艘挂着“李”字旗帜的商船,正停泊在海面,蓄势待发。

    从远处望,甲板上人影绰绰,难以胜数,粗略的估计,千人还是有的。

    “今日也算是不错,出发吧!”望了一眼晴空万里的天空



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在这个官本位的时代,二十来岁就登上知州的位置,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儋州下辖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四县,户口却只有两千余户,俚(黎)人、苗人上千峒,环境是极其复杂的。

    之所以设立知州,而不是有刺史,则因为儋州少民多,汉人少,难以治理,不得不知判军事了。

    而之所以选择儋州,而不是后世的三亚,现在的崖州,除了偏僻之外,儋州还拥有着儋州湾这样的良港,且处于主要航道之外,隐蔽性很强。

    儋州湾的洋浦半岛海岸线长50公里,深水近岸,避风少淤,后世建立的万吨码头都有11个,最是适宜了。

    “大兄你看,如此良港,甚是可惜啊!”目测这成片的红树林,李嘉感慨良多。

    儋州湾口窄里阔,东南北三面由玄武岩台地环抱,湾口南北有大小珊瑚岛和洋浦鼻形成天然屏障,作为秘密军港,可谓是极佳的。

    “三弟,此地如此荒芜人烟,且遍为荒木,若不是你好言相劝,为兄真不想来此,徒费年华!”

    与李嘉的喜悦相反,李皓反而被多日的海上折磨,此时看见如此景象,心中一沉,脸上写满了不喜。

    “兄长莫要早下定论,用不了多久,此地就会大变模样的!”

    李嘉一脸正色地说道。

    “希望如此吧!”叹了口气,李皓一脸的无奈。

    此时的羊浦港,仅仅是一座小码头,这里一般都是供外商收购土特产罢了,在前唐时,主要是为贬谪而来的官员们提供落脚处。

    码头,十来个身着破旧官袍的男子,正无精打采地守候,未有多少喜色。

    “你说,咱这数年未见知州了,今个突然就有了,这是哪位倒霉鬼中了”一个驼背的老头子,轻声说道。

    “不清楚,周别驾,听说你要告老还乡了”一个面相凶恶地男子沉声问道,脸上的表情相当不善:

    “新任的李使君,可甚是年轻,您就放心的下”

    “不放心又如何我年纪大了,来到这儋州已经二十余载,是时候告老还乡了!”周别驾满脸的皱纹,说起话来,也慢悠悠的,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况且,不是还有你黄司马吗我这老头子放心的下!”

    “哼,老顽固!”黄司马冷哼一声,冷眼瞧了一眼这个老头子,随即转过目光。

    而另一边,侯立在边缘位置的长史,则显得格外的柔弱,他脸上带着笑,对一切漠不关心。

    四位县令,则分属两部分,泾渭鲜明地站立在别驾及司马身后,旗鼓相当,颇有一副火药味。

    吴长史则立在那,眯着眼睛,似乎在等候着知州的到来。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码头上的数十人齐齐地投过目光,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庞大的队伍。

    八艘大船,在多年只见舟帆的儋州人眼里,好似海中的巨兽,庞大的体积,比往日的那些商船大上数倍,给人的压力,自然也是极大。

    “看来这个新任知州,背景雄厚啊!”周别驾颇为感慨地说道。

    “哼——”黄司马眼底闪过一丝惊骇,但却不屑地冷哼一声,表面上还是十分镇定的。

    只有吴长史依旧那么淡定。

    “这些人,就是儋州的官吏吗”从船上一看,李嘉就皱起了眉头。

    人靠衣裳马靠鞍,儋州的这些官吏,衣服破旧不堪,人也没有多少精神,哪里有点官样子。

    甚至,那个满脸凶悍的家伙,竟然脖子上还有纹身,简直就是地痞流氓。

    “儋州地贫人稀,留守的官吏以本地居多,官吏中有些许俚人,也是正常之事!”李皓则一脸的了然之色,抖了抖身上的官服,官气十足地说道:
1...1617181920...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