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再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彻二世

    “好,除了要保持铁甲外那些筒车,水车,曲辕犁等农具,也要大肆建造,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开垦了,儋州这几千亩远远不够,等到了春后,至少等十万亩才行”

    “你们必须保证足够的农具,如镰刀,锄头等,达不到,唯你是问”

    “是,郎君”陈匠户脸瞬间垮了下去。




第九十一章思维飞跃
    工坊目前紧着民用为主,军事上还是不急的,按部就班就行了,而最要紧的,还是火药。

    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以及活字印刷。

    网上所吹的三大发明在大宋朝,简直是令人发笑,指南针由司南改进,隋唐时分已经有了,被阿拉伯人学去;造纸术是蔡伦改进的;只有活字印刷才是北宋诞生,但应用不大,明清时依旧以雕版为主,毕竟不是每个工人都是识字的

    唐朝时期,火药已经诞生,广泛的运用到战争中,开始露出峥嵘面目。

    借鉴于火药的爆发力,唐朝将其应用到弓弩之中,作为助推器,使得弩箭发射的距离增加了不少。

    但,忽略了火药的爆炸性和杀伤力。

    “徐道长,研究的怎么样了这几个月,某陆陆续续送来了上千斤的硝和木炭以及硫磺,配方也已经告诉你了,今个你还没研究出来吗”

    这一次李嘉又来到了儋州的道观,不过,却是在催促徐道士对于火药的研究。

    “一硫二木炭三硝,如此简单之法,还未贯通吗”李嘉质问道。

    “其实郎君你应该找那些烟火师,对于贫道而言,硫磺等物,只是炼丹的材料罢了”徐道士淡淡的说道。

    “这种东西太过于伤天害理,不到要紧时分,郎君勿用”

    跟着这一脸高人姿态的徐道士走去,来到了一间地下室,阴冷干燥,一只只木箱上,摆放着一个个圆球,有大有小,约莫有上百颗之多,火药被晒干的泥土包裹着,防止出现意外。

    “点燃引信之后,小球,方圆一丈之内,寸草不生;大球,方圆三丈之内,血流成河”

    “郎君所言的一硫二碳三硝太过笼统,差之毫厘,威力也差之千里,贫道改进了数月,才调出真正合适的比例”

    随后,李嘉手中就多了一张纸,上书写着这么几行字

    硝1两占7575,硫磺1钱4分占106,柳炭1钱8分。

    “木炭不及柳碳,所以我就换了一下”

    “郎君此等物,太过骇人,有伤天和,望请慎重”徐道士一脸诚恳地说道。

    “某已经知晓了”李嘉同样慎重地说道。

    望着李嘉离去的背影,徐道士沉吟着

    事到如今,也不知是福是祸了,看天意吧

    来时一脸的嫌弃,归去后,李嘉确实极为兴奋,拥有了火药,这世间还有谁能挡的住他啊

    等等,火药是有了,我该如何发射呢大炮又该怎么造直接弄个铁筒吗

    不过是熟读历史的李嘉知道,青铜炮一直是历史的主流,被淘汰还需很长时间。

    “通知下去,卸岭都近些时日,多寻一些铜矿,目前从邕州运些铜料过来,我有大用”

    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先琢磨下吧,需要多尝试一番才好,总会弄出来的。

    “火炮没有制造出来之前,这些炮弹的话,该怎么发射呢难道挂在弩箭上吗”

    “那床弩倒是挺合适的”李嘉脑海里不断地倒腾着,原谅他一个文科生,只能想到这里了。

    “抛石机也不错啊感觉比火炮还要靠谱”想着蒙古人的回回炮,所向披靡,横行欧亚,显然,抛石机目前而言,并不落伍。

    想了想,李嘉决定进行两把抓的政策,火炮与抛石机都进行研究,火炮攻城,抛石机杀伤,两者兼顾,岂不美哉

    想着想着,李嘉一路上兴奋不已,这种丫丫的感觉的确爽。

    “咦这些是什么”不知走到了哪里,突然,李嘉眼前就出现了一座座栏杆似的木屋,围墙好似用泥巴抹的,隔着不远,李嘉甚至能透过门缝,看到里面黑色的身影。

    “郎君,好像是你曾经海上劫掠到的昆仑奴,您也未做什么安排,他们就在落了家”张虎子张望了几下,这才说道。

    “还有前些时日,海上打劫的那些船上,也有不少的昆仑奴,加在一起,至少有两百之数了”

    “昆仑奴”仔细想了想,李家才明白,这些人是自己在占城外打劫的大食商人,船上的那些昆仑奴。

    可是,他们并非是唐时常见的昆仑奴,东南亚人,而是来自于非洲的黑人啊虽然两者都挺黑的,有一丁点相似

    “那他们平日里靠什么吃食呢”

    “之前他们都自己做工去林中打猎,日子倒也是快活,听说前一阵子,捉到的那些僚人太多,一时间难以驯服。这些昆仑奴们倒挺有方法的,驯服的严严实实,所以他们现在正在矿场里,作为矿头,管理着那些僚人挖矿呢”

    “那这里面的又是哪个”李嘉问道。

    “应该是他们娶的妻子吧当时那群人里有好几个女的呢,长得又一模一样,咱们也分辨不出”张虎子懵懵懂懂地说道。

    “什么,这群人竟然没有被阉割”李嘉大吃一惊,不是说阿拉伯人最喜欢阉割黑人的吗也怪自己太舒服了,直接撇下就走。

    “为什么要阉割他们,这样做事不就没力气了”张虎子疑惑道。

    “无事”李嘉摇了摇头,阉割的确不人道,“明令禁止汉儿与这些昆仑奴成婚”

    “郎君您放心,咱们是天朝上国,哪个会与他们成婚这不成了天大的笑话了,况且,这些昆仑奴极为乖巧,听话的很,也不敢多违背生子的那几个,因为驯服僚人有功,王先生才同意的。”

    “听说,因为这些昆仑奴好用,王先生准备让强壮的昆仑奴繁衍生息,才能得到更好的劳动力”

    听到一切都在可控之内,李嘉这才放下心来。

    “这样很好,留下几个强壮的配种,瘦弱的就阉割了,咱们要可持续发展”李嘉很认可这种方法,连华盛顿都经常让强壮的黑人才配种,得到最佳的劳动力,认为的控制。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他来到了关押撩人的地界,瞧一瞧这些黑人的效果怎么样毕竟阿拉伯人的黑奴训练闻名于世。

    关押僚人的地界并不远,但确实非常的大,围起来的空间,约有十个足球场那么大,约十米高的木栏,杜绝了大部分僚人的逃脱。

    好似监狱一般,每一个聊人的双脚,都已经带上了沉重的木枷,男女分开关押,人人面目灰暗,满是麻木之色。



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
    一个个短发纹身的僚人,此时在围栏中任由黑人摆布,或走,或动,听话的很,稀稀拉拉的,看来驯服的很不错。

    “物尽其用,不错,不错”李嘉点了点头,很是认可。

    “郎君,阿卜杜勒回来了”

    李嘉观察了一阵子,就离去了。

    刚到码头,就见李威跑了过来,活蹦乱跳的,身上的伤势似乎不见了踪影。

    “阿卜杜勒,他怎么会知晓我在这”李嘉很意外,儋州港应该很隐蔽的,从巴格达回来的阿卜杜勒,应该不知晓才是。

    “走,咱们去看看”李嘉思虑了片刻,连忙走去。

    “我说过,我认识你们的郎君,我还跟他做生意呢”满脸胡子的阿卜杜勒,手脚被绳子绑住,身上虽然穿着绸缎,但却非常狼狈不堪,白色的长袍已经沾染了许多血迹和灰尘,几个大脚印特别醒目。

    “就算你认识李都头也无用,等郎君来了再说吧”周奎瞥了一眼不断抱怨的大食人,底气十足得说道“你给俺冷静一点,不然有你好瞧的”

    “哼,我与你家郎君关系亲近的很,等会他来了,有你好受的”阿卜杜勒一点也不慌,自从见到了李威,他就一点也不慌了,甚至忘记了自己尿裤子的场景。

    等等,我尿裤子了,等会得有多尴尬。

    “兄弟,让我去换条裤子,待会见到李郎君了”

    “快去吧兄弟们看紧点”周奎心里捏了吧汗,看样子这个大食人真与郎君相识,自己不就惨了吗

    去换衣物也好,能消灭些许证据,至少看不出来,自己揍过他

    就在这样紧张的情绪中,李郎君的身影渐渐清晰了。

    “郎君”周奎连忙低下脑袋,鞠躬道。

    “阿卜杜勒呢”李嘉连忙问道。

    “一会儿就来,在船里呢”周奎止不住得冒冷汗,连忙说道。

    “哦英俊而又聪明的李郎君,终于能够见面了”阿卜杜勒换了套衣服,刚出船舱,就见到了李郎君,他不由得喜不自胜,大呼小叫起来。

    “阿卜杜勒,一别数月,你的汉话说得越来越流利了,继续努力”李嘉瞧着有些成熟的阿卜杜勒,哪有之前那副稚嫩懵懂的模样。

    “你怎么与我的人在一起”李嘉不是啥子,瞧着这几艘商船破损及人员的伤残样子,立马猜到个七八分。

    周奎瞬间汗流不止,脑袋垂得更低了。

    “您的船队越发的厉害了,这才几个月,整个南海上,海龙的大名就传遍了,路上碰到了几个相熟的,让我注意一下海龙的海盗。”

    “当时我不以为意,谁知,我三艘大船,也被他们劫掠了,当然,我本人也见到了郎君您”

    阿卜杜勒说话很有技巧,着重夸赞了一番,令周奎松了一口气,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

    李嘉特地看了一眼认错状态的周奎,“你是周奎,花名南海龙王”

    “是,郎君”周奎刚放下的心,又悬起来了。

    “不错,胆量和技术都不错,三艘大食商船也敢弄,不愧是我们邕州男儿,好样的”李嘉还特此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一下。

    “那是,咱不能丢了郎君的脸”周奎连忙抬起头,兴奋地说道,傲娇的眼神令人瞩目。

    “你小子,胆子大的很,喜欢闯祸,前些日子把媚川都劫了,要不是我花些钱,不然朝廷早就发大军来剿了”李嘉冷哼一声,将他那身劲头灭掉,不然以他的个性,得跳得更欢了。

    “无法无天了都”

    周奎低下头,应了下来。

    “走,咱们去那里聊聊”李嘉带着阿卜杜勒,离开了港口码头,坐上了马车。

    “这次回来,我从印度,带回来许多的象牙,宝石,以及牛角牛筋等,这些都是你们喜欢的东西,想来能大赚一笔了”阿卜杜勒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得说道。

    “看你的样子,这次回去,想来是大丰收了”

    “将您的丝绸带来回去,整个巴格达疯了,这是这几年以来,最大的一笔丝绸,花纹也特别漂亮,贵族们去耗费大量的金币来购买,而我家也度过了危机,成为整个巴格达有数的大商人,宫廷的部分丝绸,由我家来供应”

    阿卜杜勒颇为兴奋地说道

    “这还要多谢郎君啊,没有你的那些丝绸跟瓷器,我家也度不过劫难”

    “我两合作共赢罢了”李嘉摆了摆手,清风云淡得说道。

    “这些丝绸,除了结交那些大臣们,其余的总共卖了八万枚金币,再加上中途收购的那些东西,还余下七万枚左右,若是将他们卖出去,至少得十万贯铜钱,毕竟象牙宝石等,在这里很稀有”

    算了算,金银比例约一比九,一枚金币价值约等于一两白银37克左右,十七万两白银,一比三来换,约五十一万贯铜钱。

    我的个娘咧,自己辛辛苦苦挖两年矿,才抵过人家半年的来回,简直是赚大发了。

    李嘉心里默默地算着,心中的惊叹简直是止不住,这与成本相比,翻了十来倍,其中的利润,令人胆颤心惊。

    而打劫呢海龙海盗团,一个月,除了成本外,每个月才不到一万贯,真是打劫不如海贸。

    “这次回来,我还与郎君带了礼物呢”阿卜杜勒笑着说道“您肯定会喜欢的。”

    “什么东西”

    “马瓦里马”

    “马我这并不稀缺你们的大食马,陆陆续续的,我已经有几百匹,再多一些马,这里都是水,也难存活啊”

    “马瓦里马来自于印度半岛,它们是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带到印度健马,与当地的土著马结合而成那里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寒冷,所以能忍耐酷暑和严寒,拥有坚强的马蹄,所以,哪怕在钦州及这里,都能很好的生存”

    “它与我们的大食马相比,比较矮小一些,但比你们的滇马,以及北方草原的马,还是要高上不少”

    听得此言,李嘉瞬间惊喜,这个世界,竟然有抗寒暑的马,而且还比蒙古马高,简直是太令人满意了。



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
    军事上,飞龙都已经满员一千人,以骡马化的步兵为主,训练方法依旧是军训的那一套,严格纪律,薪酬丰厚;白沙都五百之数,以三才阵为中心,精锐的步兵,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训练着。

    农业上,每月数以万亩的土地一直在开垦着,大量的僚人被安排到农业上,烧荒,开垦,填埋。

    等到春耕时分,李嘉将期望的良田数目扩大到万顷,这是最基本的,大量的农具不断地在生产,如曲辕犁,锄头,镰刀,以及李嘉小时候经常见的脚踩打稻机,也被发明出来的。

    为了保证大丰收,李嘉特别命令大显神威的海龙海盗团,去荒岛运送鸟粪回来,施肥。

    钦州的船厂,每个月都会产出一艘八百料的大船,补充海龙海盗团的消耗,而儋州的船厂则由于精良船工的缺乏,缓缓未立。

    海龙海盗团由于突袭了媚川都的缘故,最近一段时间人员还算充足,在整个南海名气大增,已经作为第一海盗团了,不枉李嘉的一番苦心。

    虽然说具体的实力犹未可知,但规模已经足以吓人,整整二十艘六百料以上的大船,五千些许水手中,强悍的跳帮约有一千之数。
1...2526272829...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