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这尚书是多大的官啊是和朝廷的尚书一样吗”一个中年妇女问道。
“不是不是,咱们凉国的尚书就相当于朝廷的九卿,各管一个部,权利很大的。”她身边的另一个中年妇女回答道。
“那,这个侍郎又是何物”
“侍郎就是尚书的副手,帮助尚书处理部务。”
“哦,那……”
杨义听着,觉得有些蹊跷,就仗着自己年轻有力,向告示挤过去,想看一看究竟。周围的人见他是金城书院的士子,也都给他让路。杨义凑到告示面前粗略一看,就震惊了。告示是姑臧传来的政令,涵盖诸多方面,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三省六部。
两个小吏见杨义感兴趣,就道:“公子,可是对三省六部感兴趣”
金城书院是凉国最高学府,故而人们对于书院士子十分崇敬。杨义道:“是,这三省六部的设立,还真是精
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
许多人正在修建房屋建筑,挖地基、砌砖、垒墙、架顶、修门……一切都有条不紊又匆匆忙忙地进行着。
杨义看着看着,发自内心的露出了一个笑容来。新政上有提到要扩建姑臧城,没出几日,姑臧城就有些焕然一新了。杨义十分与有荣焉,凉国总是这样,总在不断地变化革新中,似乎所有东西都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杨义走进工地,走在新铺就的道路上,进而走进了姑臧城里。来到姑臧城中,他花费了些时间,在路人的指点下才找到了他向入职的户部衙门。这个衙门和旁边的其他五部衙门一样,还在进行翻修扩建。杨义进门时,头上改掉下一根木料,砸得他头疼。
户部有专人带他到临时住宿的地方,杨义住了两日后,户部又来人,让他前去考试。杨义进到考场里一看,大多都是金城书院的士子。看考卷,还是沿袭了察举制的考试,杨义答了一通。
交卷后的第三天,杨义正在屋中闷坐,想着这考了三日,怎么还不来消息。忽而传来敲门声,杨义打开门一看,是两个公人。
两个公人笑道:“恭喜,公子通过了户部的考试,现已是市部一名主事了。”
杨义欣喜万分,谢道:“多谢两位了。”
“大人客气了,以后我二人就是大人的属官,大人有事吩咐就好。”公人甲道。
杨义更为欣喜,没想到仅仅一个简单的考试后,他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人上人了。杨义笑道:“那以后我等可要互相关照了。”
“大人所言甚是。”公人都道。
“大人,这是朝廷授予的官府。”公人乙说道。
“朝廷”杨义有些吃惊,因为他知道朝廷实际上是管不了凉国的。
“哦,大人误会了,不是后汉洛阳的朝廷,而是我凉国的朝廷。”公人甲笑道。
“凉国怎么可以有朝廷”杨义更惊讶了。
“大人又误会了,三省六部建立起以后,大家在私底下都叫三省六部是我大凉的朝廷。”公人乙笑道。
杨义听了,面色有些不好看。因为他坚信,即使凉国已经自成一国,但毕竟还是汉之下的诸侯国而已,凉公也依然是汉室的王臣。可公人们却道三省就是凉国的朝廷,看来凉公或许也有篡逆的图谋了。这怎么能让他忍受毕竟他可是一生都在学习儒家经典,和孔圣人一样最痛恨乱臣贼子。
两个公人看杨义面色不对,也没有多想,把呈着官服的呈盘递给杨义。杨义看着那官服,心思一下就变了。尤其是官帽上缀着一颗小小的白玉,让他双眼放光。
两公人趁热打铁道:“大人,此乃凉公亲自设计的大凉新式官服,和属下的服饰一样,只是因大人的官职更高,在从七品,所以腰带饰银,官服是青色的。将来您有了家室,尊夫人也会有青色的命妇服。”
说着,公人甲捧来呈盘。
杨义有些犹豫地接过了官服来,一边是煎熬不已,因为接受了官服就等于是帮助凉公篡逆;另一边则是诱惑,从七品对他来说已经不小了,而且官服还如此华美,似乎官服上的每一根丝线都在诱惑他。
公人乙又捧来一个呈盘,笑道:“大人,这是另一套官服。”
杨义一看,竟然是本朝也就是后汉的官服。杨义诧异地说道:“为何有两套官服一套是朝廷式样,一套是大凉式样”
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还下)
听到这,原本对刘范可能存在的篡逆的不满,早已在杨义心里烟消云散,他满脑子都在想着这圈地令。毫无疑问,这圈地令利国利民,是一项开明正确的仁政。杨义都恨不得现在就开始跟着户部办理此事,他更恨不得此时就身在岭西二州,提前圈占下一大片土地草场。
公人甲道:“不过,凉公传下话来,圈占的土地,人们只能得到使用权,国家依旧保留其所有权,不准私人买卖,否则就剥夺使用权。”
“当然了,只要没触犯太重的法律,没有私自买卖土地,国家也绝不会收回使用权的。这就跟拥有所有权没什么区别。”公人乙道。
杨义赞叹道:“即使是这样,那也是仁政中的仁政了。”
两公人都点头称是,杨义又问道:“还有其他政务吗”
“有的,大人,户部还要对全大凉的所有人进行彻查,看看每个人是否有收入,判定他们应该缴纳哪些税、多少税,来配合凉公的税收改革。”公人甲道。
杨义知道,这必定又是一项大工程。“除此之外,户部还要建立铸币场。”公人乙道。
“铸币为何要铸币难道是铸造新币”
“对,这件事也是机密中的机密。现在为防市场陷入大乱,凉公严令官府中人将此事泄露出去。”
“那何时才进行铸币”
“属下不知,官府里只知道要重新铸币,但也不知铸什么币。大约还是铸造五铢吧。”
杨义点点头,感到有些累了就让两公人回去了。他听到这,才感觉到这新政之复杂,超出了他的想象。
…………………………………
而此时,刘范正在忙碌中。凉公府仍在扩建当中,议事堂都被拆除重建。刘范只好到中书省办公,听取三省六部的汇报。
刘范一进中书省,贾诩便立即给他让开了首座。刘范坐在首座,底下除却武将们外,各省、各部和各州的长官都云集于此。众人行礼后,刘范问道:“三省六部建立的如何了”
中书令贾诩道:“回主公,遵从主公的意思,省、部、州向各地下达了招募官吏的文书。几日之内,各省各部各州中,基本下层官吏已经齐备,如尚书、侍郎等也大多具备,只是中层的官吏,如主书、大夫、舍人等大多不备。”
刘范想,只要有基层的官吏作为办事员,政令的下达和执行应该没问题。刘范道:“中层官吏之任命,不必着急。等过了这段时间,吏部可根据下层官吏之表现,择优提拔为中层官吏,一定要严格按照日个标准来选择。”
吏部尚书管宁道:“诺。”
刘范又道:“三品以上官吏之任免,呈报门下省审核后,由孤亲自裁定;五品以上官吏之任免,由吏部选择后报门下审核,再由孤授官;五品以下官吏之任免,就由吏部裁定。”
“诺。”吏部侍郎赵匙道。
黄琬道:“现今,三省六部的官衙还在修造当中,大多有涵盖民房在内。户部已经买下了官衙修造范围内的数十民房,给百姓们在城外修造了其他住房。百姓并无怨言。”
刘范点点头,道:“那何时才能修造扩建好凉公府和三省六部官衙”
工部尚书邴原道:“工部招募了数千工匠,进度较快,预计下月便可完工。”
刘范问道:“那新招募来的下级官吏们的住处”
邴原道:“主公放心,工部早在修建官衙之前就先在官衙内修建了足够
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
董扶看了眼马腾,并不因为马腾是刘范的岳父就感到畏惧,毕竟他可是刘焉提拔来的。董扶冷哼一声,道:“兵部下辖七十二牧监,牧监共有一百五十万匹战马。要是把这些战马拿去售卖,我户部掌管全国财政,可要把兵部的战马全数买下,都要伤筋动骨。再说,牧监里尚有牛八百万头,兵部可谓是富得流油,我户部都要汗颜。我户部就与兵部商量,要求兵部借给户部马五十万匹、牛四百万头,可兵部居然不同意。”
“真是岂有此理!”董扶刚气呼呼地说完,兵部尚书马腾立即就拍案而起,“难道你们户部向我兵部要什么,我兵部就得给什么吗!你们户部对我兵部三令五申,是把我兵部看成是户部的属官了吧!”
“就是!我兵部不给,自然有我兵部的道理,户部只知一味强行逼问,真是强盗行径!”马腾刚说完,兵部侍郎阎忠也跟着气愤地说道。
中书省里的气氛陡然变得冰冷,这一边,户部的黄琬和董扶冷面而对;那一边,兵部的马腾和阎忠怒目相视。其他部的长官们都看着这两个掐架的部。
刘范决定有些好笑,六部刚刚设立,昔日还相处融洽的四人立即就剑拔弩张。即便是文弱的管宁,面对杀人不眨眼的马腾也是毫不退让。刘范终于体会到古代统治者们的智慧了,三省六部让官僚们天然地成为仇敌,借此极大地分化了官僚,让他们难以统一战线,挑战皇权。
不过这样僵持着也不好,圈地还是要推行的。刘范笑道:“四位大人稍安勿躁。”
四人这才各自冷哼一声,别过头去。刘范笑道:“岳父,为何不同意借战马和健牛给户部”
马腾瞪了眼黄琬,又道:“主公有所不知,现在兵部刚刚完成对诸将的授职,正对现有的二十五万凉国大军进行改编,以改成主公制定的新军制,即建立卫军制。主公也知道,我大凉军之所以百战百胜,就是因为大凉铁骑天下无双。”
刘范点点头。马腾怒道:“可没了马,我大凉军的战斗力自然也就会下降。我兵部是有一百五十马匹战马、八百万健牛不假,可这些牛马都是供给大凉军的,哪能轻易分出去若分出去,将士们的日常训练怎么办让骑兵站着,如何骑射”
“哼,那步兵呢难道也需要战马吗”董扶怒道。
马腾不怒反笑,道:“让你说中了,步兵也需要战马。步兵如果要实行大迂回、大撤退、大追击,及时赶到战场和城池,对战胜敌军有极大的帮助。你一个腐儒,连战场的阵势都没见过,你能知道什么”
董扶怒得气呼呼的,说不出话来。
阎忠也道:“还有主公可别忘了,户部和工部也是有牛马的!户部有马十万匹、牛三十万头,如果恢复征调制,户部还可以征调全大凉的百姓的牛马,数量上至少突破三四千万。工部也有牛数十万头,骡马不计其数。我兵部知道,现在工部大兴土木,需要牛马之力。可户部明明有牛马,为何还要问我兵部要”
黄琬怒道:“这话完全没有道理,主公早就废除了征调制,新法保障私人财产,户部怎能征调民众的牛马不能征调,户部自己的牛马怎么足够圈地所需”
这边阎忠又道:“我等知道户部办理圈地一事紧要,但我兵部现在也正在招募十五万新兵。十五万新兵正准备参加由兵部主持的训练,如果战马不够,还怎么训练不加紧训练的话,大凉军兵马不足,那大凉的安危谁来保证户部来保证”
黄琬和董扶气愤不已,刘范则是和其他人在一旁看戏,刘
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
黄琬和董扶,笑着给马腾和阎忠行了一礼,道:“多谢两位同僚。”
“哼。”马腾和阎忠冷哼道。
众人都笑。
刘范道:“中书省,打算在何时颁布圈地令”
贾诩道:“回主公,已责令户部派官吏到岭西二州进行勘察,还需十五日。半月之后,就向各州颁布圈地令。届时,岭西二州的情况早已被摸清,户部也准备好了迁徙所需的粮食车马,百姓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起行。”
刘范点点头,郭嘉又道:“为防迁徙而去的移民太多,超过四百万之数额,中书省已令各州郡提前暗定一些可以申报前去圈地的民户。只等圈地令下,州郡会立即通知那些暗定的民户前去岭西二州。遵从主公之意,也为以示公平,军屯户十分之四,民屯户占十分之六。也就是说,圈地四百万众,军屯户约一百六十万人,民屯户约二百四十万人。同时,康州和夏州也按照四六之比,各安置下两百万人。”
刘范点点头,说道:“这个方案得到门下省的同意了吗”
田丰道:“门下省无异议,只是要彻查那些暗定迁徙圈地的民户,是否与当地官府有所勾结。”
刘范看向陈翔,御史大夫陈翔道:“御史台正在会同锦衣卫严查此事,确实发现有些暗定名额为官府中人的家庭,这是弹劾名单。”
刘范道:“全部革职,然后由法部按新法处置。”
刘虞接过陈翔手中厚厚的名单,道:“法部会严查审判此事。”
刘范道:“好。空缺出的职位要立即补上去,吏部要加紧了。”
“吏部早已拟定好人选,这是名单,给门下省复核。”说着,管宁便给田丰递过去一份名单。
刘范道:“工部,土木如何”
工部侍郎马钧结巴,所以都由尚书邴原对答。邴原道:“回主公,工部正在组织小吏们给各州郡的手工业者普及新法中的工律;也已经出资四十亿钱,在各州郡招募到了十六万工匠。”
“姑臧城如何什么时候完工”刘范道。
邴原道:“姑臧城规模浩大,完成建成如长安之规模,仍需到明年中旬,也就是还差一年之期。”
刘范想,这个速度不算慢了,毕竟有些城池之营造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全赖废除了徭役制度,工匠们更为积极;加之大凉有天下最为庞大的工匠群体,才能达到这个速度。
刘范道:“驿站呢”
“大多数驿站,由工部和锦衣卫共同出资出力,工部出大头,锦衣卫出小头;小部分驿站由兵部主持修建,因为是军用驿站。”
刘诞道:“不论是工部还兵部修建的驿站,待建成后,招聘人员管理驿站,锦衣卫都会混杂进若干人员。至于锦衣卫分布在哪些驿站,数量有多少,则是我锦衣卫的秘密,工部和兵部不应干涉。”
刘范道:“锦衣卫监视大凉内外,理应如此。岭西二州的城池、道路、房屋、村镇、驿站、沟渠、水井等之建设,工部有拿出章程来没有”
邴原道:“已有章程。按圈地令,凡是圈占了岭西二州土地草场的民户,须尽到无偿听从工部调令,修建岭西二州的义务。工部会给予一些相应的奖励,但不会给予薪酬。此乃大凉最后一次征调、徭役,相信以圈地之诱惑,百姓们不会对此有何异议的。”
刘范就是制定圈地令的始作俑者,当然同意了。不过田丰和刘虞和陈翔却不同意,田丰道:
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