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宋朝解禁了宵禁,采取比较公正的政策对待工商,直接促使工商业变得发达而繁荣。土地兼并让无数失地农民走出农田,进入市镇,成为工商业所需的劳动力,而发达的工商业有足够的能力包容和养活这一大群人。
刘范也采取了扶持工商的政策,现在的凉国,工商业的光芒甚至盖过农业和放牧。以此看来,未来说不定工商业还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
刘范正想着,中书令贾诩说:“主公,对于土地,属下还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贾诩道:“那就是我大凉的农牧比率问题。如今,我大凉约有百分之五十之人口以耕耘为业,百分之二以工商为业,百分之四从军,其余百分之四十四以放牧为业。属下甚是为此担忧啊。”
刘范粗略一想,就知道贾诩担忧什么了,放牧的人口似乎太多了。
贾诩道:“我大凉草场是比耕地多
多得多,但耕地出产的粮食比起放牧的牛羊来说,更是国家之要害。牛羊对比粮食,一来不可久食,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姓可以一年不吃牛羊,但却不可一年不吃粮食,即使是牧民也需要吃粮食;
二来,放牧牛羊不如种植粮食来得快,牛羊两三年才成年,而粮食一年就能收获一次到二次;三来,放牧牛羊也不如种植粮食来得多,牛羊一胎只产一子,而粮食播种一亩,就能秋收三斛;
四来,牛羊肉不耐储存,风干后也只能储存两三年,粟最长可以储存十年;五来,放牧比耕耘的风险更大,一场白灾,牛羊死尽,而若有旱灾,仍然可以多加灌溉,若又水灾,仍然可以疏浚泄洪;六来,牛羊比粮食更贵重,百姓无力大量购买。
故而属下认为,农耕比放牧更佳,是大凉的根基所在。而如今近乎一半的人口都在放牧,这对于大凉,有着明显的弊端。稍有不慎,大凉极有可能爆发饥荒,仅仅依靠牛羊肉,是顶不住饥荒的。
况且大凉日后与诸国还要进行大战,至于战争要打多少场,才能平定天下,谁也没数。若是不储备足够的粮食,难以应对战时所需,很容易出现如陈仓会战时断粮的困境。”
刘范十分同意这一点,三省六部的长官们也都清楚地看到了放牧占据一半人口的弊端了。
田丰说:“既然如此,属下建议,缩减放牧业的比重,鼓励一部分牧民们放弃放牧,定居农耕,或者令百姓半耕半牧。”
&nbs
第七百四十三章 农耕和放牧
中书令贾诩道:“再说了,除了耕耘放牧之外,还有从工、从商、入仕等等,其他众多的营生。现如今我大凉工商业发展飞快,已经成为全天下的大工场。大凉生产的商品和大凉的商人遍布天下,制造那些商品的工匠,也有三十万人之多。新增人口大可脱离田地和草场,进入工场,进入城池中生活。”
“如此一来,我凉国看来是永远都不会有人多地少之忧了。”
对于这一点,刘范深以为然。
想北宋之时,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富庶之时,正所谓“造极于宋”。唐朝的疆域足足是北宋的数倍有余,经济发达,农业进步,但其顶峰时的人口,却还不如隋朝极盛之时多;
而北宋,在幽云十六州被契丹夺取、西北一大片领土被党项人占据、疆域十分狭小、同时还积极鼓励大地主们兼并土地的情况下,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做到了人口突破一亿大关,而且比起以往的朝代,较少出现大片饥荒饿死人和大规模的、致命的农民起义的情况。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宋朝解禁了宵禁,采取比较公正的政策对待工商,直接促使工商业变得发达而繁荣。土地兼并让无数失地农民走出农田,进入市镇,成为工商业所需的劳动力,而发达的工商业有足够的能力包容和养活这一大群人。
刘范也采取了扶持工商的政策,现在的凉国,工商业的光芒甚至盖过农业和放牧。以此看来,未来说不定工商业还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
刘范正想着,中书令贾诩说:“主公,对于土地,属下还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贾诩道:“那就是我大凉的农牧比率问题。如今,我大凉约有百分之五十之人口以耕耘为业,百分之二以工商为业,百分之四从军,其余百分之四十四以放牧为业。属下甚是为此担忧啊。”
刘范粗略一想,就知道贾诩担忧什么了,放牧的人口似乎太多了。
贾诩道:“我大凉草场是比耕地多
多得多,但耕地出产的粮食比起放牧的牛羊来说,更是国家之要害。牛羊对比粮食,一来不可久食,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姓可以一年不吃牛羊,但却不可一年不吃粮食,即使是牧民也需要吃粮食;
二来,放牧牛羊不如种植粮食来得快,牛羊两三年才成年,而粮食一年就能收获一次到二次;三来,放牧牛羊也不如种植粮食来得多,牛羊一胎只产一子,而粮食播种一亩,就能秋收三斛;
四来,牛羊肉不耐储存,风干后也只能储存两三年,粟最长可以储存十年;五来,放牧比耕耘的风险更大,一场白灾,牛羊死尽,而若有旱灾,仍然可以多加灌溉,若又水灾,仍然可以疏浚泄洪;六来,牛羊比粮食更贵重,百姓无力大量购买。
故而属下认为,农耕比放牧更佳,是大凉的根基所在。而如今近乎一半的人口都在放牧,这对于大凉,有着明显的弊端。稍有不慎,大凉极有可能爆发饥荒,仅仅依靠牛羊肉,是顶不住饥荒的。
况且大凉日后与诸国还要进行大战,至于战争要打多少场,才能平定天下,谁也没数。若是不储备足够的粮食,难以应对战时所需,很容易出现如陈仓会战时断粮的困境。”
刘范十分同意这一点,三省六部的长官们也都清楚地看到了放牧占据一半人口的弊端了。
田丰说:“既然如此,属下建议,缩减放牧业的比重,鼓励一部分牧民们放弃放牧,定居农耕,或者令百姓半耕半牧。”
&nbs
第七百四十四章 锦衣之败
陈翔道:“既然说到牧业之事,属下倒有个提议。”
“何提议”
陈翔道:“禀主公,我大凉牧业发达,牧民们蓄养的牛,已经不下数千万头。而我大凉仍然依循汉法,禁止民众私自宰杀耕牛,这与大凉的国情严重不符。属下建议,可立即下令解禁,准许百姓宰杀耕牛。”
确如陈翔所说,自从秦汉以来,耕牛不准宰杀,已经成为一条严厉禁止的法律。百姓不仅不能私自宰杀耕牛,就连耕牛自己老死、病死,都要受到惩罚。郡县长官诸多政务其中之一,就是饲养耕牛,如果耕牛死了,连县令、太守都要受到严重惩罚。
如此严刑峻法,是因为在这时,耕牛就是最强大的劳动力,耕牛就意味着生产力。没有耕牛,仅仅依靠青壮年,是无法完成繁重的农耕的,尤其是在以前还没有曲辕犁、只有二牛抬犁的时候。故而耕牛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力强弱。允许?
第七百四十五章 争取之心
刘诞又补充道:“而且这第二件事,也是与此有关。”
“怎么了怎么今天如此不爽利,说话吞吞吐吐,说一半藏一半”刘范发现了刘诞的异样。
刘诞有些迟疑地说:“据一些残缺不全的情报组合在一起,锦衣卫的分析人员分析之后,认为王越和史阿有大动作。”
“什么大动作”
“王越和史阿应该是接受了曹操的指派,正带领一群绣衣卫的精兵强将,同时也是江湖上威名远扬的众多高手,正在离开京师,一路西行,看其行进路线,无疑是奔向我大凉国境,不排除这师徒二人的最终目的地就是姑臧城。”刘诞一脸凝重地说。
刘范有些警觉,拍了拍安希尔的手臂,示意她停下。
刘范说:“查清楚他们现在到哪了吗”
刘诞说:“今日下午传来消息,潜伏在潼关的锦衣卫探子不慎被绣衣卫发现,一网打尽。潼关是锦衣卫重点监视之处,潜伏着实力不俗的锦衣卫探子。能把他们一网打尽的,必定王越史阿来了。而这个消息刚刚传来,按照绣衣卫的迅速动作,所以,弟认为到了现在,王越和史阿应该刚离开潼关不久,正在到华阴城的路上。”
刘范听罢,感叹道:“好快啊,不过一两日,就从洛阳到了华阴,穿过数百里的路程。即使是我大凉的铁骑,若携带辎重,也很难做到。”
刘诞道:“那兄长你看,是否要安排人手,直接在长安城里布置埋伏绣衣卫用不了一夜。一定会到长安城里。”
刘范沉吟片刻,说:“是否有探查出,王越史阿此行的目的”
刘诞道:“探查到了。第一,为袁绍打探我大凉应对贸易战的举措,防止我大凉在贸易战中反败为胜;第二,就是行荆轲之事。”
“荆轲之事”刘范听到这,精神抖擞,立即从椅子里站起来,“若我猜的不错,这必定是曹操出的主意吧”
刘诞说:“京师的锦衣卫被肃清,难以探查到这一点。不过,看曹操的行事作风,无所不用其极,弟也觉得这必定是曹操给王越和史阿下的令。”
刘范背着手徘徊,说:“侠客们久在江湖,厌恶官府。王越史阿身为江湖中人之首,居然愿意听命于曹操,一个就连公卿百官都甚为鄙视的阉竖之后。这其中,必定有蹊跷。”
刘诞听了刘范的话,没听懂,一头雾水。反倒是一旁的安希尔,一点就懂,说:“肯定是那曹操许给了王越史阿以及天下侠客们什么特别的好处,好到让他们无法拒绝,好到让他们宁愿放弃白衣如雪、来去如飞的逍遥日子。”
刘范拉过安希尔的柔荑来,用手掌的每一寸皮肤,仔细地感受她的柔荑的每一寸细嫩和每一寸光滑。
“知我者,希尔也!”
刘诞这便明白过来了,接着说:“兄长的意思是,搞清楚曹操许给他们以什么样的好处,咱们锦衣卫再开出更大的好处”
刘范道:“不错。所以,咱们不仅不能在其来大凉的路上设伏,反而要让其畅通无阻地进入大凉。那样,才能更接近他们师徒二人,更容易了解和争取他们。”
刘诞略有些紧张和迟疑,说:“兄长,弟建议还是不要让他们混入大凉为好。”
刘范道:“为何”
刘诞道:“一来,贸易战事关我大凉国力强弱,大凉所重者,丝绸之路也。
第七百四十六章 贸易困局
;
刘范与三省六部的长官们,经过乔装打扮后,扮作一队商旅,微服私访。
刘范的形象因为宣传的缘故,大凉子民基本上都认得出来,故而在脸上沾了如关羽一般的美长髯。虽然与其年轻的脸庞十分违和,但这个时代人们普遍都以美髯为美,但也不算太过扎眼。
这次微服私访,目的地就是姑臧城里的东西两市。此时姑臧城还没有完成扩建,所以也就没有解除宵禁,东西两市仍然是姑臧城最繁华的所在。
可就是最繁华的所在,人也是前所未有的稀少,还不如马市的人多。一进入东市,刘范就看向那些店铺挂出的价格牌。一个丝绸行挂出的价格,纱、罗、绮、锦、绦、绢、绫、纨、绨、练、缟、缣、绸、绡、缎等类丝织品,所有都提升到了比贸易战之前十倍不止的价格。
刘范还注意到,东市里来来往往的人,看到那价格牌,纷纷都望而生畏,望而生叹,只有很少的人才敢走进店铺里。但刘范又看见,即使是进了店铺里的人,有的是手里『摸』着光滑的丝绸,始终难以下定决心要买;有的是买了,但也是选择买一小块的丝绸,大多数都做不成一整件衣衫。
田丰见刘范略有些失落,便道:“主公不必担心,丝绸乃是富贵者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并不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麻织品才是。”
刘范点点头,但田丰的话犹在耳旁,刘范抬头就看见了一家专门麻织衣物的店铺,见店铺门前也是门可罗雀。刘范带着众人走近一看,这店铺门前有一个小厮,正扯着嗓子喊道:“来来,都看看啊!本店麻织衣物可是全姑臧城、全大凉最便宜的了啊,平均只比贸易战之前高出七倍啊!要买的赶紧买,要不然贸易战再打下去会更贵啊!”
刘范和众人听到这句,所有人心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时那吆喝的店员看见刘范这帮人了,见刘范等人都是身着绮罗,遍身金玉,就知道是非富即贵,便对刘范等人喊:“客官,进来瞧瞧吗本店新进的益州麻衣,可都是质量上乘的好货『色』啊!而且价格也便宜,只比贸易战之前高了八倍。我看客官您年轻俊美,穿上了本店的衣服,那一定是光彩夺目啊!”
刘范摇摇头,说:“衣服暂时还不想买。只是刚才你说,以后衣物价格还会攀高,是不是真的啊”
“呦客官,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卑鄙的朝廷发起了贸易战,用关税来对付咱们大凉。可咱们大凉没办法啊,所有原材料都是朝廷那儿来的,咱们大凉没有产出啊。朝廷只要提高关税,封闭国门,这贸易战肯定是咱们大凉吃亏。以后别说是翻七倍,翻七十倍也是有可能的啊!”
刘范等人听到后,心情都不大好。
那店员看出来刘范等人没有购买的意思,说:“客官,你可别嫌本店的衣物价格贵,其实我们掌柜已经把价格压到最低了,不信你可以去前面那几家看看,家家都比本店贵。要不是本店自从贸易战之后生意惨淡,买衣物的人骤降,也绝不可能降到这么低。你要买可赶紧买,我们掌柜明天就绷不住要提价了!”
贾诩说:“哦自从贸易战之后,百姓很少又购置衣物的”
“唉,可不是。贸易战开了,朝廷那边的原材料都紧缺了,所有东西的价格就都上去了。可咱们平
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讯传来
刘范听了后,更为沮丧。
刘范说:“朝廷之所以能以贸易战钳制大凉者,是因为朝廷控制了丝、麻、铁、粮、茶等五种大宗的原材料。这五种大宗原材料,关系到大凉的实业和贸易。若大凉想在贸易战中扳回一城,也必须要有能够钳制朝廷的筹码。那么诸位想想,我大凉有没有什么可以一断绝,就可以威胁朝廷之物”
郭嘉道:“嘉无能,只能想到战马了。”
刘范想了想,说:“朝廷以前主要的产马地,现在都在我大凉手中。不过,鲜卑、乌丸、匈奴等部落与朝廷关系密切。若大凉禁止战马流入朝廷,朝廷仍然能从大幕获取。大凉不可能从战马入手,去反制朝廷。”
贾诩道:“纸,或许也可。”
刘范摇摇头,说:“在纸未曾改进完善之前,也有蔡侯纸。再说,朝廷即使不用蔡侯纸,也可以咬咬牙用竹简。纸也本不是民生所系,有众多的替代物,不可为也。”
纸和战马都不可能作为反制的切入点,这就让所有人都犯了难。众人谁也想不到,还有任何一个能够反制的商品了。
刘范环顾四周,三省六部的长官们纷纷羞愧难当地低下了头。刘范叹了口气,颇有些悲愤地说:“难道我大凉,竟然真的没有任何可以反制朝廷之物吗”
众人漠然,也就只有田丰大胆直白,说:“主公,大凉毕竟不是朝廷。朝廷占据的土地虽小,但寸寸膏腴,物阜民丰。反观我大凉,大多数土地都是沙漠荒原,少部分土地是耕地,但却气候不佳、贫瘠难耕,是以物产不丰,根本不能与朝廷相提并论。大凉的优势,便是处于丝绸之路的中部,是连接西域与中原的驿站,故而最佳者只可利用地利,作为东西贸易的桥梁,和利用东西两方的原材料而兴建实业。故而朝廷一断绝原材料输入,大凉自然不能敌。此乃势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