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水泥的生产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回转窑,是以一定的角度倾斜,之后不停地旋转,也称作旋窑。另一种立窑,技术难度太大,刘范不可能实现,只能使用回转窑。回转窑又有两种, 第三百三十二章 呕心沥血 其的甄家和糜家,更是全东汉最有实力的商人。(#¥)他们两家都是刘范的亲家,自然刘范会更倚重他们。凉州商人大都是以贸易为主要的创富手段,主要也是在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再辅以实业。还有一大部分商人,则通过兴办实业而致富。而甄家和糜家虽然也在进行贸易和实业,但最主要的商业手段,还是进行食盐的售卖。盐商,自古以来都是最有钱的商人。虽然他们只能拿到一分利,但只是一分利,也能让他们两家在凉州的地位屹立不倒。 除了水泥,刘范给商人们送来的大礼,还不止这些。刘范的西域开发计划的第六点,是在西域修建总长度不下于八千里的各条官道。有了红砖和水泥的刘范,当然不会在修建官道这件事马马虎虎了。东汉的官道,秦朝的驰道,其实也不过是把土地平整夯实,使之更为平坦一些而已。而刘范计划,使用红砖和水泥来修建这总长度长达八千里的官道。官道最主要的路线,是从玉门关通往十六个郡的治所,以及连同西域向西的最重要的出口,平西关和定西关。当然,平西关和定西关也使用水泥和红砖建筑。 官道的使命,是服务于丝绸之路。有了官道,外国的商旅能更深入地进入西域进行贸易,凉州的商人也能从西域更快速地进入到丝绸之路的西方。 官道的工程量,超过了开发耕地和建设城池。所需的水泥和红砖,更是不计其数,依靠官营工厂那几万人,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完工。所以,刘范没有办法,只好又把水泥和红砖的制法出售给更多的商人,让他们加速西域的开发。但很多商人开设的工厂缺乏工人,刘范只好让他们去招募流民为工人。 要购买水泥和红砖,刘范的府库又迎来了最为猛烈的大出血。但这还并不是州牧府府库的最后一次大出血。第七点,官府还要带领流民建立起自己的民居。这又是一大笔钱才能解决的事情。所需红砖和水泥的量,仅次于西域二州内官道所需的量。另外,官府还要修建平西关和定西关,工程量也不会小。 凉州的商人们因此又迎来了一次扩展实力的良机,这一次西域开发,大兴土木所带来的利润,远远要之前刘范进行商业改革的利润要高。但这还不是全部的全部。 因为要进行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开垦耕地,还要运送大量的水泥和建筑材料,少不了众多的劳动力。人力自然不够,刘范更多的是畜力。刘范在这一方面,终于不用像修建官道和城池捉襟见肘。因为刘范的地盘,到处都是适合放牧的草原,如羌地、山丹军马场、巴音布鲁克草原和伊犁。这些草原,给刘范养育了约四十七万匹马、两百三十万头牛、四百九十万头羊,另有骆驼七万头,驴十五万头。其,有三十二万匹马,是可供军用的战马。 这三十二万匹战马,是刘范的心头肉,是建立起西凉铁骑的基础,决不能有失。所以,除了这些战马,其他能用的畜力,刘范都将之用在西域开发。那两百三十万牛,刘范只把三十万头留在凉州,其余的两百万头牛,七十万头付以开垦良田,另一百三十万头则用以运输建筑材料,如水泥和红 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补漏 西域开发计划,刘范写到这,也不知道还有的可写的了。 刘范想,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再可写的点了。要是再有的话,让田丰、贾诩、卢植、管宁、邴原等五人再商量商量,量他们都是不世出的大才国士,也应该能够补全。再怎么说,这整个西凉、天州、昆州地界,又不止他刘范一个人在支撑着,他写出了开发计划的大纲,定好了基本路线,也着实够累了,也有好些日子没去陪陪他三个刚刚出世的儿女了,犯不着把所有的活都揽到自己肩膀。 刘范在这一点,较认同明朝皇帝的做法。明朝洪武帝是个农民出身,而且还生性多疑,又经历了丞相的造反,所以夺得了江山,一直紧紧地把权力攥在自己手里。国家大事,事无巨细,一定让他朱元璋一个人独立处理,其他的大臣只负责听话办事。为此,朱元璋还废除了丞相制度,是要让其他人绝了把握大权的心。但国家那么大,子民那么多,一天办的事还不知道有多少。仅仅凭借皇帝一人之力,当然是办不好的。 所以,洪武帝朱元璋之后的朱棣,还有以后的皇帝,都设立了内阁制度,让内阁的辅臣们处理国家大事。因为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内阁制度,明朝愣是在皇帝昏庸无道的一百多年来生机勃发,连万历皇帝不朝三十多年,明朝还是打败了丰臣秀吉这等枭雄。 可是到了清朝,初期还有较民主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但很快,权力又被雍正皇帝用军机处锁在了皇帝手里。雍正帝每天处理政务,一天睡四个时辰。结果雍正帝五十多岁死了。而雍正帝的继承人乾隆,和他老子不一样,深谙养生之道,把权力交给和珅管,自己则是带着太后和皇后游山玩水,六下江南,好不自在。 刘范较向往乾隆帝的生活方式。可惜,现在还不行。现在西凉还得由他把控全局。于是,刘范把呕心沥血之作——西域开发计划交由四个幕僚和师父卢植讨论补充。刘范还没清闲多久,过了两天,贾诩来了。 贾诩说道:“主公,属下等人经过商讨之后,大体对于主公的计划没有多少异议。吾等大多数只是为主公的大纲补充了不少细则而已。” 刘范说道:“没有多少异议,是还有一些异议了。” 贾诩说道:“没您不圣明的,属下刚想和主公禀报呢!” 刘范叹了口气,逃不掉的终究回来。刘范说道:“好吧,说说看,你们觉得还有什么遗漏的,但说无妨。” 贾诩点了点头,说道:“主公关于安抚流民、安排农牧、建设官道和城池以及民居,属下们都没什么意见,只是为这些点补充了一些细节。尤其是主公发明水泥,造福万民,更是让属下们敬佩不已。但还是有三点,属下们还有疑惑,敢请主公详解。” 刘范说道:“第一点是什么” 贾诩说道:“第一点是,属下观主公在组织屯田开垦时,特别强调了要 第三百三十四章 华佗张机 刘范听了贾诩的话,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说道:“这倒也是啊!” 贾诩又说道:“而且,现在已经入冬。(¥)尤其是凉州冬天更不好受。这天寒地冻的,流民们又缺衣少食,保不齐会有众多流民会被冻伤。仅仅凭借军医,恐怕不够。若是主公想完整地保全流民,应该招募来几位天下名医,让他们坐镇,负责治疗流民伤病,这方才是万全之策啊!” 刘范说道:“所以,和你的意见是,要请几个名医” 贾诩说道:“这天下没主公您不圣明的。” 刘范陷入了沉思。现在是东汉末年,大争之世,虽然说战乱肯定少不了,但战乱造成的伤害,尤其是军人士兵受的伤肯定不少,这又势必会让医生的地位抬高。还真别说,东汉倒是有两位大名鼎鼎、家喻户晓的名医。他们两人,是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其实是曹操的老乡,豫州谯郡人,张仲景则是荆州人。华佗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麻沸散。麻沸散主要由能麻痹人的神经的曼陀罗花制成,然后华佗再将麻沸散掺入酒,让病人服下。病人服下麻沸散,跟西医的打麻药一样,即便是动手术,全身都不会有什么疼痛。所以,华佗其实才是开创了内科外科手术的第一人,堪称得是世界名医。 张仲景,原名张机,仲景只是他的字而已。他的能力也不下华佗,特别是在治疗传染病。张仲景在担任长沙太守的时候,长沙郡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传染病,一时之间死了好些人。张仲景历经磨难,终于找到了治疗传染病的秘方,当即对长沙郡进行免费治疗。经过他的妙手仁心,长沙郡的疫情很快平息了下去。而且,相传张仲景为了让病人吃药,特意发明了最早的饺子,也可以称之为馄饨,为国博大精深的q吃货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范心想,要是能把这两个人招募过来,流民的疫病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刘范说道:“和听说过华佗和张仲景二人吗” 贾诩想了一会,说道:“华佗和张仲景,皆为世之名医,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属下当然知道。怎么主公是打起他们的主意来了” 刘范微笑着说道:“知我者,和也!但是不知他们可愿意来凉州更不知他们二人现在身在何处” 华佗四处行走,游遍大江南北;而张仲景本来担任着长沙太守,但是孙坚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立了军功,因功升官至长沙太守,所以张仲景也不知所踪。 贾诩说道:“此事易尔!只要主公找来锦衣卫都指挥使来问问,相信以锦衣卫收集情报的能力,想知道他们在哪里,必不是什么难事!” 刘范听罢,便向门外喊道:“来人啊!” 门外两个侍卫听到刘范的传唤,立即从门旁走进来,说道:“在主公有何吩咐” 刘范说道:“你们二人去把锦衣卫都指挥使找来!” “诺!”说完,侍卫赶紧走了。不一会儿,刘诞出现在了刘范面前。刘诞见有贾诩在,便对刘范说道:“属下参见主公!不知主公传唤,有何吩咐” 刘范说道:“嗯,我让你来,是想问问你,锦衣卫可有发现华佗和张仲景两人的踪迹” 刘诞说道:“华佗和张仲景是那两个名医主公要他们二人做什么” 刘范说道:“不错,是他二人。贾军师认为,流民的到来,恐怕会把传染病带入凉州。而我们凉州又没有什么能力卓著的医生。故而我才想到这二人。” 刘诞说 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 刘范听了贾诩这一番话,马豁然开朗,心思也活泛了起来。 时间紧迫,刘范当机立断,说道:“和此计虽然不怎么光明正大,但胜在能解燃眉之急,堪称大妙,当可施行。休何在” 刘诞说道:“属下在!” 刘范说道:“限你十日内把华佗和张机给带到我面前,不论你用什么手段都可以,不论如何,只要他们出现在我面前即可!有没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 刘诞说道:“属下保证完成任务!如若任务失败,主公未在规定时间内见到此二人,请主公依律惩处属下!” 刘范说道:“嗯,知道了,时间不够了,赶紧去办吧!” “喏!”说着,刘诞赶紧一溜烟地走了。 刘范说道:“还有什么问题” 贾诩说道:“主公,这第三件事,是关于运输建筑材料的问题。由于以红砖和水泥为主的建筑材料都只有在凉州才有能力生产得出,天州和昆州都还没有经过仔细地开发,这两个州也没有合适的矿产适宜生产红砖,更别提水泥了。所以,我们必须在凉州境界生产好足够的红砖和水泥,再想办法把这些建筑材料运输到西域二州。” 刘范说道:“对啊!我不是已经在计划有提到过吗” 贾诩说道:“主公算无遗策,属下当然知道。主公计划把凉州一百三十万头用于运输建筑材料。但主公别忘了,这些建筑材料的体量可不会轻。一块砖块,重量超过六斤。要保证运输足够建立起数十座城池、数万里官道、以及数百万的民居的建筑材料,单凭区区一百三十万头牛,可能还是杯水车薪。属下曾经和元皓等人计算过,如果主公只有一百三十万头牛用以运输的话,那可能要用五年半的时间才能把足量的建筑材料运到遥远的西域。” 刘范叹了一口气,当时计划的时候,刘范有想到过这个问题。但奈何他拥有的牛数量太少了,以至于只能留下区区几十万头牛给凉州百姓耕田使用。所以,刘范在这个问题选择了有意识的忽略。 刘范说道:“这倒还真是个问题啊!真让人头疼!” 贾诩说道:“而且主公恐怕忘记了,我们凉州不仅要把建筑材料输送到千里之外的西域二州,还要把足足四百多万石粮食给送过去。现在凉州才刚刚施行屯田制,百姓还需要时间适应这个之前还要严格的田亩制度。西域还是一片荒地,也给不了主公一粒粮食。 而且当初为了安抚百姓,主公承诺,在施行屯田制的头一年,参与屯田的百姓,不论是军屯还是民屯,都不用把应该交的收成交,可以自留使用。这意味着,主公在一年内都不会有一斤粮食的收入。所以,养活那些流民的不二法宝,是这四百五十万石粮食。刨除掉流民在凉州官道需要食用的大约两百万石粮食,以及主公要把五十万石粮食留下来以备给西凉军作为军粮,所以属下估计,主公还要把多达两百万石的粮食给运到西域去。这些粮食的主要用途,除了供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还要用于冬春两季米麦的种子。 &nb 第三百三十六章 栾提羌渠 贾诩的述说,瞬间让刘范想起了一些记忆。 ( . v o dtw . )在后世,刘范曾经是高效里的历史系学生,过的历史课,曾经讲到过这些人。羌渠、于夫罗、呼厨泉,这三个人其实都姓栾提,应该将他们称为栾提羌渠、栾提于夫罗、栾提呼厨泉。羌渠这个人没有什么能力,而且在匈奴国也没什么声望。因为,在他任单于之前,只是个右贤王。 之所以他做了匈奴国的单于,也是汉朝派去管理匈奴人的匈奴郎将张修册封的。所以,他不是匈奴人所拥立的单于。在匈奴国人眼里,他只是个汉朝用来奴役匈奴国人的工具而已。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在须卜骨都侯崛起。 在原有历史轨迹,汉灵帝刘宏派张温去征调乌桓人,用去镇压黄巾起义。但朝廷太穷,请了乌桓人做劳工,却没有给他们劳务费。加之汉朝常年征调乌桓人,让乌桓人疲于奔命。所以,张举和张纯很容易勾结到了乌桓人,掀起了一次大乱。 为了镇压乌桓人之乱,汉朝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又征调匈奴人,去镇压乌桓人。羌渠是汉人立的单于,自然对朝廷一百个听话。他甚至派自己的儿子,同时也是左贤王的于夫罗亲自领兵。但匈奴人的心境和乌桓人差不多,他们也厌倦了汉朝频繁地征调。匈奴人害怕有羌渠在,匈奴人总是要为汉朝疲于奔命。 所以,在于夫罗带兵离开匈奴领地后,匈奴国人有十万人参与了叛乱之。十万国人将引起天怒人怨的羌渠杀死,又将更有声望的须卜骨都侯立为单于,是为须卜骨都侯单于。因为须卜骨都侯位,所以左贤王于夫罗长期不能回到匈奴,只能停留在河东郡。 后来,须卜骨都侯单于死了,匈奴人又把羌渠的次子栾提呼厨泉立为单于,是为呼厨泉单于。呼厨泉单于为人较忠厚,也没什么心眼。在献帝东归时,他曾经派兵帮助过。后来,他和他任命的左贤王去卑受曹操蛊惑,进入了邺城。邺城当时是曹操在许昌之后的老巢,曹操又是第一大枭雄。所以,曹操为了掌控匈奴,扣押了呼厨泉,另派左贤王去卑回去管理匈奴人。借此机会,曹操将匈奴分成了五部。于夫罗的儿子刘豹,后来任匈奴左部帅。 综所述,匈奴其实也挺乱的,不汉人的朝廷差。刘范说道:“事不宜迟。等下,我吩咐锦衣卫传信给匈奴单于羌渠,让他与我会面,商讨贸易牛马事宜。选择的会面地点,和怎么看总不能让他到姑臧城来,我也不可能到他的美稷城。” 贾诩想了想,说道:“把羌渠请来姑臧,自然是不现实。但羌渠生有二子,主公只需让羌渠派他的一个儿子全权代理,让他到姑臧城里来,和主公商议。这样,羌渠也不会顾忌主公是要加害于他。而他也有两个儿子,算被扣压一个,也还有另一人为继承人。” 刘范点点头,说道:“行,这么办吧!在华佗和张仲景还没到来之前,尽量把这件事给办完。” 贾诩说道:“喏!那属下这去准备。” 第二天,锦衣卫的信,传给了栾提羌渠。此时,羌渠还在美稷城内为过冬而发愁。今年冬天, 第三百三十七章 权衡利弊 于夫罗听了羌渠的话,也不禁叹了口气。 羌渠说道:“还有汉人的朝廷,他们可能也要对我们下手。最近有在洛阳的勇士汇报,现在洛阳城里已经传遍了关于朝廷要强征我们的战马的消息了。被收买的朝廷官吏也透露,现在朝廷还在争论,是要强征还是要购买。也不知道这消息是真是假。” 于夫罗生气地说道:“父亲,算朝廷真的是要抢我们的战马,那我们也不能交给他们。免得让朝廷以为,我匈奴人好欺负!” 羌渠颓废地摇了摇头,说道:“朝廷可不是我们能惹的。想当年,父亲的单于之位还是汉人的郎将册立的。试想一个小小的匈奴郎将,能左右我们的单于之位,朝廷对我们匈奴,可是永远也不放心。在为父之前,还有多少个匈奴单于死在汉朝小吏手里,不可胜数。休屠人忍不住了,结果没多久又让朝廷派来的一个武将给打败了。现在,那个武将还成了并州牧,真是雪加霜。现在,我们匈奴面对朝廷,已经是无计可施了。”
三国之西州制霸 三国之西州制霸(2) 三国之西州制霸(3) 三国之西州制霸(4) 三国之西州制霸(5) 三国之西州制霸(6) 三国之西州制霸(7) 三国之西州制霸(8) 三国之西州制霸(9) 三国之西州制霸(10) 三国之西州制霸(11) 三国之西州制霸(12) 三国之西州制霸(13) 三国之西州制霸(14) 三国之西州制霸(15) 三国之西州制霸(16) 三国之西州制霸(17) 三国之西州制霸(18) 三国之西州制霸(19) 三国之西州制霸(20) 三国之西州制霸(21) 三国之西州制霸(22) 三国之西州制霸(23) 三国之西州制霸(24) 三国之西州制霸(25) 三国之西州制霸(26) 三国之西州制霸(27) 三国之西州制霸(28) 三国之西州制霸(29) 三国之西州制霸(30) 三国之西州制霸(31) 三国之西州制霸(32) 三国之西州制霸(33) 三国之西州制霸(34) 三国之西州制霸(35) 三国之西州制霸(36) 三国之西州制霸(37) 三国之西州制霸(38) 三国之西州制霸(39) 三国之西州制霸(40) 三国之西州制霸(41) 三国之西州制霸(42) 三国之西州制霸(43) 三国之西州制霸(44) 三国之西州制霸(45) 三国之西州制霸(46) 三国之西州制霸(47) 三国之西州制霸(48) 三国之西州制霸(49) 三国之西州制霸(50) 三国之西州制霸(51) 三国之西州制霸(52) 三国之西州制霸(53) 三国之西州制霸(54) 三国之西州制霸(55) 三国之西州制霸(56) 三国之西州制霸(57) 三国之西州制霸(58) 三国之西州制霸(59) 三国之西州制霸(60) 三国之西州制霸(61) 三国之西州制霸(62) 三国之西州制霸(63) 三国之西州制霸(64) 三国之西州制霸(65) 三国之西州制霸(66) 三国之西州制霸(67) 三国之西州制霸(68) 三国之西州制霸(69) 三国之西州制霸(70) 三国之西州制霸(71) 三国之西州制霸(72) 三国之西州制霸(73) 三国之西州制霸(74) 三国之西州制霸(75) 三国之西州制霸(76) 三国之西州制霸(77) 三国之西州制霸(78) 三国之西州制霸(79) 三国之西州制霸(80) 三国之西州制霸(81) 三国之西州制霸(82) 三国之西州制霸(83) 三国之西州制霸(84) 三国之西州制霸(85) 三国之西州制霸(86) 三国之西州制霸(87) 三国之西州制霸(88) 三国之西州制霸(89) 三国之西州制霸(90) 三国之西州制霸(91) 三国之西州制霸(92) 三国之西州制霸(93) 三国之西州制霸(94) 三国之西州制霸(95) 三国之西州制霸(96) 三国之西州制霸(97) 三国之西州制霸(98) 三国之西州制霸(99) 三国之西州制霸(100) 三国之西州制霸(101) 三国之西州制霸(102) 三国之西州制霸(103) 三国之西州制霸(104) 三国之西州制霸(105) 三国之西州制霸(106) 三国之西州制霸(107) 三国之西州制霸(108) 三国之西州制霸(109) 三国之西州制霸(110) 三国之西州制霸(111) 三国之西州制霸(112) 三国之西州制霸(113) 三国之西州制霸(114) 三国之西州制霸(115) 三国之西州制霸(116) 三国之西州制霸(117) 三国之西州制霸(118) 三国之西州制霸(119) 三国之西州制霸(120) 三国之西州制霸(121) 三国之西州制霸(122) 三国之西州制霸(123) 三国之西州制霸(124) 三国之西州制霸(125) 三国之西州制霸(126) 三国之西州制霸(127) 三国之西州制霸(128) 三国之西州制霸(129) 三国之西州制霸(130) 三国之西州制霸(131) 三国之西州制霸(132) 三国之西州制霸(133) 三国之西州制霸(134) 三国之西州制霸(135) 三国之西州制霸(136) 三国之西州制霸(137) 三国之西州制霸(138) 三国之西州制霸(139) 三国之西州制霸(140) 三国之西州制霸(141) 三国之西州制霸(142) 三国之西州制霸(143) 三国之西州制霸(144) 三国之西州制霸(145) 三国之西州制霸(146) 三国之西州制霸(147) 三国之西州制霸(148) 三国之西州制霸(149) 三国之西州制霸(150) 三国之西州制霸(151) 三国之西州制霸(152) 三国之西州制霸(153) 三国之西州制霸(154) 三国之西州制霸(155) 三国之西州制霸(156) 三国之西州制霸(157) 三国之西州制霸(158) 三国之西州制霸(159) 三国之西州制霸(160) 三国之西州制霸(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