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于夫罗派人去问驿馆的负责人,一问才知道,这些人里有乌孙人、康居人和大宛人。听完,于夫罗什么也不说,赶紧翻身马,也不在意身后的侍卫被甩得远远的,径自往刺史度奔去。
一到刺史府门前,于夫罗这才松了一口气,幸好他没有看到有别的夷狄在门口等候。于夫罗前去叫门,把门的亲卫只愿意给他开右边的小门,而不开迎接重要宾客的门。于夫罗这时候也顾不得礼节的细枝末节了,有门开了进吧!刘范愿意给他开小门,表明刘范还是对他有点兴趣的。万一啥门都不开,那坏事了。
于夫罗在刺史府里长驱直入,有刺史府的仆人来报,让他在西厢房等候。于夫罗听话地到西厢房等了半个时辰,这半个时辰里,于夫罗的茶水换了一道又一道,茶叶都泛白了,刘范的身影也不见踪影。过了半个时辰,刘范才带着贾诩和黄忠姗姗来迟。
刘范抬眼一看,只见于夫罗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西厢房里踱来踱去,后背的汗水将衣襟都打湿了。刘范和贾诩对视一眼,暗道此人计了。刘范方才踏入西厢房,于夫罗看到刘范终于来了,如逢大赦,赶紧迎前去。
于夫罗说道:“哎呀,刺史大人叫我好等啊!”
刘范拱了拱手,一边往座位走去,一边带着埋怨的口气,对于夫罗炫耀道:“右贤王这有所不知了,这几日本侯的客人都快把本侯的门槛给踢坏了!唉,每一日都要忙于迎客,少有闲暇休息。这不,刚刚又来了一个酋长的信使,说什么要和本侯贸易。这草原这么大,酋长那么多,要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来拜访本侯,那本侯岂不是要给他们累死了足下你说是不是。本侯一天到晚披阅公够累了,那些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酋长都来扰我清闲,你说本侯这三州之主累不累吧!唉,这父母官呐,难当啊!”刘范有气无力地说道,仰躺在座位,一副劳累过度的样子。
于夫罗试探道:“那这位酋长是哪个酋长”
刘范一甩手,翻了个白眼,无所谓地说道:“嗨!还有谁啊,是那个几年前刚被本侯打得屁滚尿流的鲜卑贼弥利呗!他说,听说匈奴人在本侯这里得了高价,他也要和本侯交易牛马。本侯说,这买卖是可以做,可他的领地和西凉三州之间,还隔着好几个部落,轲能、和连、素加他们愿意给他让道吗丁零人、高句丽人会不会偷袭他他怎么能把牛马安全地给本侯送过来呢结果你猜怎么着”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
于夫罗又不长记性,又一次让刘范吊起了胃口,再一次好地追问道:“侯爷有这么多可选择的供货商,所有势力都围着您的西凉团团转,那侯爷还犯什么难呢”
刘范说了这么多,口也渴了。(%¥¥)喝了杯茶后,又继续忽悠于夫罗。刘范放下茶盏,说道:“足下没坐在本侯这个位置,”说着,刘范拍了拍他座下这西北三州的第一把交椅。这把交椅象征着西北三州的最高权力心。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足下可不知道本侯的苦处啊。鲜卑几个酋长的最大优势在于,他们能够提供超大量的牛,战马也能卖给本侯十几二十万匹的,但是质量不怎么省心,至少不如西域出产的马;而诸如乌孙、康居、伊列等族,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战马都是产自西域,性能鲜卑马较好一些,但他们提供不了过多的牛,最多也两百万出头的样子,远远不能填饱本侯子民的胃口。舍鱼而取熊掌,还是舍熊掌而取鱼,这是问题啊。”
于夫罗心说,鱼和熊掌你都别要最好。不过刘范故意说出的这一段颇有涵义的话,倒是于夫罗意识到了一点:匈奴人并不是刘范唯一的选择,匈奴人也不是市场的垄断者,鲜卑人和西域人无论是在质量、数量和单价,优势都是超过匈奴人的。
见于夫罗一言不发,而是陷入了沉思,刘范也没有提醒他。过了半会,刘范话锋一转,说道:“对了,既然我们两方的买卖已经达成,本侯都把钱准备好,等着贵邦前来清点。足下今日匆匆来此,不知是还有什么要务吗”
于夫罗一听,这是刘范在暗示他靠近走人的意思啊。于夫罗连忙说道:“侯爷勿怪,在下确实是还有要务要和侯爷商量。”
刘范皱了皱眉头,表现出有些不耐烦的表情,说道:“什么要务”
一旁的军师贾诩冷言冷语地说道:“哼哼,该不会是右贤王阁下风闻我家主公要和其他番邦交易,赶紧过来阻挠吧!”
于夫罗闻言,是一个激灵。刘范的眉头越来越皱,说道:“足下果真为此而来”
于夫罗一看不但刘范不怎么满意,连他手下人也都不高兴,心虚不已。于夫罗说道:“非也非也!侯爷误会了!在下此来,是想重新和侯爷商谈牛马贸易一事!”
刘范说道:“本侯道是什么事呢!原来是关于牛马的事。”
于夫罗说道:“是是是。次在下没有和侯爷达成一致,真是遗憾。故而,在下希望这次好好的和侯爷再商量商量!”
刘范一挥手,说道:“还有什么好商量的!贵邦出的价简直是欺负人。有那个钱,本侯还不如拿去购买鲜卑人的牛马。要是鲜卑人出的价也像贵邦这般离谱,大不了本侯再麻烦一些,去购买乌孙人的。总之,贵邦不要在这件事纠缠了,没有用的。本侯还有要务在身,恕不能接待足下。足下请回吧!”
说着,刘范端起了茶杯,贾诩适时喊了一句:“送客!”门外便冒出来两个仆人,这准备跟着于夫罗出去。
于夫罗一看刘范这是要来真的,赶紧告饶:“侯爷别介呀!谈不拢咱可以再谈谈嘛!何必这把道堵死呢”
刘范摇摇头,说道:“这条道,可是你们自己堵的,怨不得本侯。右贤王阁下,请吧!”刘范再一次催促于夫罗走。
于夫罗这下
第三百五十章 鱼儿上钩
于夫罗这下总算是听出刘范的意思了,无非是继续要挟他继续降价。 ( . v o dtw . )于夫罗说道:“那在侯爷看来,价格降到多少才合适”
刘范说道:“依本侯看,贵邦还是还有诚意的话,次的交易取消掉,如何”
于夫罗点点头,那五千头牛马,还不算什么。刘范又说道:“然后,贵邦只需再把价格降低到一头牛二百钱,一匹战马三百钱,一匹劣马一百五十钱,我们双方才有机会继续谈下去。足下以为如何”
于夫罗闻言,瞪大了双眼。于夫罗惊讶地说道:“侯爷不是在和在下开玩笑吧”
刘范说道:“如此重要的事情,本侯怎么疏忽”
于夫罗愤怒地说道:“那为何价格如此低廉连米谷现在在也不过一斤二十钱!难道一头千斤重的牛,它的价值只有十斤小麦吗”
刘范哈哈大笑,说道:“今时不同往日,足下何必动怒如果足下不想和本侯交易,大可以现在走。本侯也好赶紧清扫门户,等另一个愿意同意这个价的卖家。总之,这桩生意成与不成,都在足下一念之间。足下可要想好了,不然莽撞之下作出的决定,可能会让足下遗憾终生。”
于夫罗第一反应,是转身拔腿走。但回想起大单于和整个贵族会议的命令,于夫罗又不得不留下来。朝廷已经派人准备去没收他们的马,说不定汉朝皇帝看了他们的牛,还要强征到宫廷里去。再说了,算于夫罗不同意,鲜卑人和西域人也会抢了这个机会。算刘范的价格很低廉,但总算也还是有些甜头。如果不答应他,匈奴连这点甜头都没有了。留在于夫罗面前的,除了答应刘范的条件,也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于夫罗想了想,说道:“侯爷提出的价格未免也太过低廉。在下不过匈奴人的使者,恐怕还没有这个权力决定是否同意。”
刘范摇摇头,说道:“足下在说谎。如果你们匈奴的贵族们对你不放心,也不会只把你一个人派过来。而这次,涉及到数百万头牛羊的大买卖,他们竟然只派你一个人来,说明包括单于在内的全体匈奴贵族已经达成一致,授予你全权负责此事。再说了,你是右贤王,是仅次于单于的第二号大贵族。如果你都不能代表匈奴全权负责此事,那本侯看,你父亲的单于之位,还是早日让出来为好!”
于夫罗被刘范拆穿了,十分尴尬。刘范说道:“还有,本侯府的道士们前日为本侯卜卦,他们都算出了今年即将是百年一遇的大寒之年。想必,贵邦未曾准备过冬的草料,牛羊难以过冬。本侯在朝廷里的亲信也传回信来,说朝廷有意扩充西园新军,特别是要建立骑兵。那战马从哪里来呢自然是要问你们匈奴要。”
于夫罗大吃一惊,脱口而出道:“这等秘密,侯爷是如何得知的”一说完,于夫罗又知道自己又说漏嘴了。
刘范说道:“足下不要问本侯是如何知晓的,反正本侯对此事是一清二楚。现在摆在足下和贵邦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贵邦同意本侯规定的价格,把数百万头牛马低价卖给本侯,这样匈奴可以摆脱所有牛都饿死的厄运,至少卖出一半,还可以保全另一半;也可以摆脱被朝廷免费征收战马的命运,如此,匈奴还能在本侯这拿到一些钱,打打牙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无缝
不过,毕竟是十一亿钱,起刘范当初在黄巾起义时搜刮到的张角的半数积蓄,也是不相下;之从西域搜刮和缴获的财富,也差不多占了十分之一。 建设天州和昆州,安顿好五六百万流民,还不知要花多少钱。如果让匈奴人得到这笔巨款,说不定匈奴人会因此又强盛起来。总得想什么办法,削弱匈奴人的力量,顺便赚点钱来补贴家用。刘范心想。
捧着墨香四溢的合同,刘范的思绪飞到了北宋,这个国历史最为富庶的时代。北宋的经济达到当时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五,朝廷一年的财税是明朝的十倍。但北宋因为缺乏大规模、强有力的骑兵,主力部队都是步兵,所以面对辽国和西夏十分乏力。不是因为北宋步兵经常打败仗,而是步兵打败了辽国骑兵后,却又不能追击之。久而久之,北宋越来越弱。
为了保境安民,北宋只能用金钱来购买和平。北宋的方法是给辽国、西夏和金每年送岁币。即使是北宋政府在岁币花费不少,给辽国每年三十万,给西夏每年二十五万,但北宋却仍然屹立不倒,甚至还把岁币的钱给赚了回来。精明的北宋朝廷,使用的绝招是和那些敌国相商,在边境线开通榷场,鼓励商人和契丹人、党项人,金人在榷场交易。
由于北宋是国所有朝代里重视商业的朝代之一(另一个是元),北宋又有人口优势、商优势,所以北宋对北方敌国从来都是绝对的贸易顺差。宋的敌国只能提供皮毛、牲畜作为商,而北宋却有茶叶、丝绸和陶瓷等大宗商。仅仅依靠几个榷场,能把岁币全部赚回来,另外还赚取到岁币多达数十倍的利润。
在很多人眼里,北宋给敌国送岁币,是一种屈辱的、消极的方式,有失国体。但其实,岁币这不过是开通榷场的一个由头。只要有榷场,北宋自然能赚得盆满钵满,何必在意一点点岁币
想到这里,刘范的心逐渐想到了一个计划。把患得患失的于夫罗送走后,一肚子疑问的黄忠忍不住了,追问刘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刘范和贾诩哈哈大笑,于是将所有事和盘托出。
原来,贾诩给刘范献“无生有”之计,此计一共有三部分。为了让于夫罗认清事实,刘范让刘诞给他设了三次局。原来,那些在于夫罗邻桌旁议论的人,是锦衣卫;后来坐在于夫罗身后的鲜卑使者,也是锦衣卫;再后来,进驻驿馆的西域各国使者,还是锦衣卫;那个认出须卜骨都侯、为栾提羌渠算卦预言的西域僧人,也是锦衣卫;连那个被匈奴探子发现穿着汉宫宦官服饰的,也是锦衣卫。
无生有,是让本来没有的,给冒出来;或者是让计者认为,他看到的本来没有的其实是有的。为了实施这无生有,锦衣卫可算是费了大力气。假扮鲜卑人的锦衣卫密探,要求是精通鲜卑语,刘诞翻了半天花名册才找到两个人;假扮西域神僧的,又要自带大忽悠的特质,能把人说的五体投地、毫无怀疑的,言语之间毫无破绽、滴
第三百五十二章 监牧制度
以后要是原地区的军阀再想获得战马,建立骑兵部队,只能往幽州以北的乌桓人和鲜卑人身打算了。 但乌桓人的势力不如匈奴人,人口少,骑兵更少,还受朝廷钳制(朝廷也设立有乌桓校尉);鲜卑人在幽州之战后一蹶不振,四分五裂,没有几年时间不能缓过劲来。幽州之战,刘范还间接地把鲜卑人分成和连、轲能、素加、弥利、厥机、蒲头等六个大部落(其余还没发迹的宇部、拓跋部、段部、慕容部等,这些后来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大显身手、大放异彩的部落,还在从大兴安岭往辽河流域迁徙来的路),彼此之间,内斗频仍,这时候更需要战马。
所以,乌桓人和鲜卑人恐怕是很难给原输送战马了。刘范粗略地猜测,最多原能得到大概十万匹战马。而洛阳之盟规定,刘范还要把二万匹战马赔给朝廷。如此一来,包括朝廷在内,整个原地区只能有规模不过十几万的骑兵。
再加,东汉朝廷必然会灭亡,原必然会分裂。原大地,届时是军阀遍地。能够建立骑兵部队的,或许只有北方地区靠近夷狄的军阀才能做到。像在淮河以南、秦岭以南的军阀,想获得战马,可是难加难了。
经过这次对匈奴贸易的成功,刘范又获得了十二万匹战马,除开要给朝廷的两万匹,总共有五十四万匹战马,另有劣马六十多万匹。这样的数量,足以超越武帝时期的五十万匹战马,唐朝时期的七十万匹战马。这样一来,拥有五十多万匹战马的刘范,在兵种和战斗力把以后可能出现的敌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为了安置好数量庞大的战马,刘范又特意在西域开发计划加一条,建立监牧制度。监牧制度是唐朝所创。有唐一朝,从未缺乏过战马,除了唐朝的领土有广阔的产马地以外,还有监牧制度所带来的规范和便利。监牧制,是在牧场设立牧监,派专员对牧监进行管理。每个牧监的长官有监,副监,丞,主簿等。监以,还有监牧使。
每个牧监,依据所监牧的战马的数量,分为下三。监有战马五千匹以,监有战马五千匹到三千匹之间,下监为三千匹以下。而且,监牧制度并非只针对战马,还包括了对其他杂畜的管理。杂畜也是牛、绵羊、山羊、驴、骡、骆驼等牲畜。一般这些不怎么重要的牲畜,都安置在下监。监和监一般只管放牧战马。
为了便于管理,刘范设立了一共五十个牧监。这五十个牧监,都是在刘范的地盘四个大型牧场设立的:山丹、羌、天山和伊犁。等匈奴人交付牛马,刘范所保有的战马加劣马,数量有一百二十七万匹;牛更不用说了,数量有八百二十万匹。至于羊、驴等杂畜,数量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说,刘范所蓄养的牲畜总数,已经是凉州人口三百五十万的四倍有余。平均下来,每个凉州人都能分到大约
第三百五十三章 无敌铠甲
等于夫罗带着和刘范签署的买卖合同,回到美稷城时,匈奴贵族们十分吃惊。(¥)贵族们没想到他们那么多牛马,可谓是让匈奴失去了半壁江山,竟然才换来了不到十一亿钱。于夫罗解释说,有其他的市场竞争者的出现,才导致价格如此低廉。匈奴贵族虽然不甘心,但他们也听说了朝廷使者的到来和那个西域僧人的预言。无可奈何之下,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一结果。反正得到十一亿钱,也不算太过于损失。
其实他们不知道,当于夫罗回匈奴后,那些他看到的鲜卑人和西域人,一夜之间都不见了。匈奴人再也没找到那个僧人,穿着汉宫宦官服饰的人,进了晋阳城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这件事这么过去了。但朝廷得知了匈奴人和西凉之间的交易,震怒十分。朝廷很后悔,没有趁着交易玉成之前,赶紧对匈奴动手。现在,天下战马,刘范一人独占了七成。
早在交易玉成之前,匈奴人已经准备好了要售卖的牛马,主要还是怕朝廷随时都可能派人来取。于是,在合同签署的第三天,五百万头牛、十二万匹战马和四十万匹劣马,被匈奴人驱赶到了山丹牧场。山丹在匈奴和西凉的边境,但面积却很狭小,只有方圆百里,不像羌的草原有方圆八百里。这么多牲畜的突然涌入,让山丹牧场顿时被围得水泄不通。
刘范也遵守合同,把十一亿钱如数交给于夫罗。在这之后,刘范提议,在匈奴和西凉的边境,设立榷场。于夫罗满口答应。朝廷在杨彪的领导下,取缔了匈奴和董卓之间的贸易,让匈奴人断绝了许多物资,如茶叶、铁器和丝绸等物资的供应。刘范提议设立榷场,也符合匈奴人的利益。
但于夫罗还希望刘范把明光铠和具装铠卖给匈奴人。刘范不假思索答应了。但这却引起了西凉军众将的质疑,毕竟他们可都在玉门关之战见识了甲骑具装的威力。在会议,掌管重骑兵的马超第一个不同意:“主公,末将认为,决不能把明光铠和具装铠卖给匈奴人!”
刘范虽然早打定主意要把这两种铠甲卖给匈奴人,但对于马超的反对,也没有生气。主要是刘范知道,他不可能做出的决策永远都是对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堵塞言路的话,那迟早要走了商纣王的后路。更关键的是,刘范相信,他能够说服马超。
刘范说道:“孟起怎么看”
马超说道:“主公,您还记得次的西域之战吗”
刘范说道:“当然记得。怎么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