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马超说道:“当时,乌孙、康居、大宛等贼众四倍于我。要不是主公的拐子马天下无敌,末将料我军恐怕难以取胜,更不可能仅在两个月后,光复方圆两千里的西域之地。主公指挥五千重骑兵结成拐子马于军,采用重骑兵突破贼之军、轻骑兵掩杀贼之两翼的战术,才让乌爵靡那些个土鸡瓦狗瞬间崩溃。

    &nb




第三百五十四章 锻甲不易
    刘范说道:“面对重骑兵,我教你们一招:你们只需领着不论是轻骑兵后撤,不然向分成两部,绕开重骑兵,避其锋芒,然后将重骑兵包围起来。 包围圈形成以后,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挑衅之,若重骑兵主动反击,后撤;然后再从反面冲击,重骑兵反击,再次后撤。因为重骑兵的速度永远赶不轻骑兵,只要反复引诱重骑兵行动起来,不过半个时辰,能让重骑兵疲于奔命,精疲力尽。重骑兵再也不能动弹。重骑兵是任人宰割,全无还手之力。”

    众将听了刘范的话,也悟到了其的精髓,是让重骑兵师老兵疲。魏延站了出来,说道:“主公,那步兵怎么战胜重骑兵呢”

    刘范笑道:“长问得好。步兵的机动性还不如重骑兵。当重骑兵冲锋而来,步兵躲都躲不掉。重骑兵巨大的冲击力,不论步兵结阵有多么紧密,都不可能抵挡得住重骑兵的冲击。步兵的前军很快会被重骑兵想刀切豆腐那样,很轻易地把步兵方阵破开。待到步兵的前军挡不住重骑兵的冲击,让重骑兵杀进了阵形之内,步兵必输无疑。

    所以轻骑兵打败重骑兵的方法,套用在步兵身是行不通的。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步兵未必不能打败看起来所向披靡的重骑兵。尤其是拐子马,看起来是重骑兵最厉害的结阵,但其实拐子马最容易被击破。

    如果步兵要对付一般的重骑兵,不需要放箭,不需要用刀剑砍,也不需要用枪槊捅刺,这些对于厚实的重骑兵来说,都是没用的,顶多是让重骑兵身出现一些淤青。那如何击败重骑兵呢其实超级简单,也超级省力。你们猜猜,是什么方法”

    众将冥思苦想,想破了脑袋,也都没悟到。刘范说道:“步兵不用刀枪剑戟,只需要用一段绳子,足以让重骑兵全军覆没。当重骑兵冲进步兵的方阵里时,步兵应即使疏散开。然后,甩动有活环的绳索,套住重骑兵,奋力一拉,重骑兵很容易会被拉下马来。由于身的铠甲太重,重骑兵可能连站起来都很难。如果不用绳索的话,也可以用勾子,绕开重骑兵到他的侧面和背面,很容易能把重骑兵给勾下马来。如此,重骑兵全军覆没,不成问题。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轻骑兵。”

    “对待拐子马,其实也简单。拐子马是五骑用绳索把五匹战马的腿都绑在一起。那些好办了。只要步兵手持弯刀,弯下腰先避开重骑兵的攻击,然后再用刀去砍马腿。只要一个拐子马的一条腿被砍断,一整个拐子马会倒下、停下。虽然砍马腿这样是损了点,但用这招一下能让拐子马瘫痪掉,失去战斗力。”

    听了刘范的话,原本还把重骑兵奉为杀手锏的众将,这次都突然觉得,原来重骑兵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刘范说道:“由此可见,重骑兵是很容易崩溃的,必然会被淘汰掉。最为可靠的兵种,还是机动力和冲击力并重的轻骑兵,和能攻城拔寨、翻山越岭的步兵。以后,西凉军重点发展轻骑兵和步兵这两类兵种



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医东来
    具装铠制造简单,也很容易被别人仿制。 而明光铠的制造工艺十分繁复精巧,防护效果也具装铠好很多。所以,和众人商量之后,刘范决定不把明光铠出售给匈奴人,只把具装铠卖给他们。

    具装铠也不是一般装备,现在天下唯一能制造具装铠的只有西凉的军工厂。所以,刘范有权给具装铠出个高价。刘范给出的价格是一副具装铠三万钱。于夫罗闻言,吓了一跳。但具装铠对于战马的防护十分有效,倘若匈奴也能利用具装铠建立起一支甲骑具装的话,那不用害怕朝廷、并州牧董卓和北方的鲜卑人了。

    所以,于夫罗一狠心,一口气从刘范这里购买了一千副具装铠,给了刘范三千万钱。但具装铠只是保护战马的铠甲,不保护骑兵的安全。于夫罗可是听说了,刘范的甲骑具装不仅有具装铠保护战马,还有明光铠保护骑兵。现在明光铠没得买,于夫罗只能退而求其次。为了让匈奴的甲骑具装像点样,于夫罗提出,还要购买扎甲和板甲。当然,扎甲和板甲必须要是加强版的,才能达到甲骑具装的要求。

    刘范同意了这一点。不过是很落后的扎甲和板甲,对于西凉的军工厂来说完全不成问题。同时,刘范还把历年缴获得来的一批兵器顺带着也卖给了匈奴。这些兵器,都是刘范在幽州之战、凉州之战和西域之战的战利。包括有刀、剑、长矛、弓等。这些武器,西凉军都看不。所以,刘范以超低价卖给了于夫罗。能捡大漏,于夫罗自然高兴。

    刘范又和于夫罗签订了协定,在边境设立五个榷场,让西凉和匈奴通商。榷场一般对匈奴人抽取十五分之一的税,但如果是良马交易的话,只抽取三十分之一的税。刘范要借此来鼓励西凉民间大量蓄马,万一哪天西凉遭遇到了重大威胁,还可以依靠民间的力量。如此,更可以鼓励西凉人加重习武之风。事成之后,于夫罗在西凉买了一大批食盐、丝绸、陶瓷后,回匈奴去了。这五个榷场,三个位于最靠近匈奴的北地郡(即宁夏),一个在武威郡,另一个在车师郡。

    送走了于夫罗,刘范还没有休息一下,他的宾客又来了。不过,一个宾客于夫罗是盛装而来;而这一次,刘范的宾客却是被蒙在两个麻袋里,衣衫不整,风尘仆仆,十分的狼狈。这两个倒霉的人,是闻名于世的神医——华佗和张机。

    原来,刘范和贾诩商量解决流民防疫问题,最后决定把华佗和张机两个绝世神医给绑架过来。凭借他们的精湛医术,防疫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凭借锦衣卫的高效率,华佗和张机两人正好在十天后,从豫州和荆州到了凉州。如此短的时间内,把两个大活人从千里之外给送过来,让锦衣卫损失了约一百匹快马。因为要不间断地把这两人给送来,锦衣卫只能是让沿途的秘密据点的锦衣卫提供快马换乘。但多数情况下,都是马还没来得及换,已经累死倒毙在回凉州的路了。

    但这样,刘范也毫不可惜。他深深地知道,这两个人的价值,远超两万匹马,更何况区区一百匹马。刘范坐在座位,锦衣卫把两个不断在颤抖的麻袋推推搡搡的,推到刘范的跟前。刘范赶紧挥令锦衣卫退下。然后,刘范亲自把两个麻袋给解开了。解开一看,刘范第一眼看见了两张疲惫、彷徨又有些惊恐的脸。

    这两个人



第三百五十六章 …转变态度
    张机疑惑不解地说道:“但令在下匪夷所思的是,以侯爷之实力,自可拥兵自重,割据西北三州,与朝廷之十二州之地分庭抗礼,一争高下;以侯爷之海内名望,振臂一呼,礼贤下士,自然天下寒士入怀,人心汇聚。(#……)我二人非为谋臣,非为骁将,于侯爷恐怕并无何用处。侯爷实在是没有理由,要把我们二人给抓来此处。但听闻侯爷行事,必有因果。敢问侯爷将我们二人绑架到凉州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华佗也不满地说道:“正是!寻常人主招揽名士,也应以礼相待,礼贤下士。纵然我二人都是医者,非为士人才子,也应该具备寻常的礼仪才是。侯爷天潢贵胄,金枝玉叶,竟然能干出山贼乱匪一般的行径!居然将我们二人如此粗暴对待,从千里之外将我们二人马不停蹄地掠到这里,又是何道理”

    刘范赶紧赔礼道歉,长揖,说道:“这是本侯的不是了,本侯正式向两位道歉。两位神医不要激动,本侯这将事情原委解释清楚。来,两位请先坐下,我们可以慢慢说。”

    闻言,华佗和张机一路奔波劳碌,累得全身都要散了,所以也没有推辞。刘范说道:“本侯先为两位神医在路受的委屈陪个不是。其实,这也是本侯迫不得已,不得已而为之。”

    华佗抿了一口茶,说道:“何为迫不得已”

    刘范说道:“华神医请想,你们两位都是全天下最著名的医者,医术高明,为天下医者之冠。本侯把你们请到凉州来,还能是为什么”

    华佗说道:“难道是侯爷有亲属生了重病,生命垂危,需要我们医治”

    刘范一听,想到刘焉的死因是因为被天雷吓到了,又有背后的脓疮复发,导致背后大出血,暴毙而亡。现在两个神医在姑臧,刘焉有救了。而且,卢植现在也了年纪,经历了太多血雨腥风,见惯了你死我活。如果不保养的话,想要长寿,也是十分困难。但刘范请华佗和张机来,并不是因为刘焉和卢植。要不是华佗提起,刘范还差点忘了。刘范说道:“这只能算原因的其之一。不知两位神医知道本侯正在做什么吗”

    华佗和张机又是面面相觑,不知刘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曾经当过官,所以张机也较关注时政。张机说道:“我所知,现在天下各处都在风传,侯爷正在和朝廷商量,要把流民都安置到侯爷治下。如果这是真的,天下的流民有数百万之多,侯爷新得荒芜野蛮的天昆二州,未经开发,恐怕安置起如此之多的流民来,不容易吧”

    刘范点点头,说道:“诚如神医所言,确实是很不容易。”

    华佗说道:“侯爷明明知道安置流民困难,为何还要坚持呢即便侯爷不这么做,自然也可以称霸西北,啸聚凉地。假使安置失败,侯爷即将一蹶不振。殊不知,此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

    刘范说道:“算山果真有虎,这山本侯还是要爬。二位岂不闻,得民心者得天下吗为何凉州在本



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医院
    刘范哈哈大笑,说道:“华神医过奖了!”

    张机说道:“华佗非但没有过奖,而是实话实说罢了。在下也是寒门出身,虽然在下家尚有百亩薄田,日子过得也算殷富。但在下家未曾出过官吏,也无人学识高雅,名震一时。反倒是在下家世代相传,皆为医者,素以悬壶济世为荣,这才让那些世家大族们所看不起。纵然家有人确为孝廉,也绝不会被郡县官吏举荐给朝廷为官,只因郡县官吏皆为世家子。如在下这般的寒门,甚至可说是贱人,早让世家大族们排挤到如此地步。如果没有侯爷为我等寒门请命,恐怕这天下都是他们的了。”

    刘范说道:“世家大族不过只是些国家的蛀虫罢了,平日里只会吟诗作赋,清谈辩论。若是有人做了官,也是在职位玩弄权柄,借着权力兼并土地,大肆蓄奴,把国家的利益统统往自家门阀里揽去。在他们眼里,家族的利益才是根本,国家社稷的安危,天下万民的死活,他们自然不放在眼里。假使让他们继续胡作非为下去,何为家国,百姓又何以生计”

    华佗和张机两人听了刘范的话,皆拜服。华佗说道:“得知侯爷雄心万丈,雄才大略,我二人恨不得与共,以为天下黎庶尽微薄之力。只恨我二人不过两个赤脚医生,不能治国安民,武不能征战沙场,只得开出药方,以医术救人性命,不能为侯爷效命驱驰。我思虑一番,敢请侯爷留我二人在府,我二人也可为侯爷及侯爷亲属治疗保养,也算我二人为侯爷之江山大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了。未审尊意如何”

    张机也期待地说道:“此言极是。侯爷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纵然武艺高强,使得一把好剑,也难免身留有创伤,遗为大害。若我等有幸侍奉侯爷,为侯爷治病养伤,也不枉我等学医半生,略有小成。为心系天下、爱民如子的侯爷治病,也算我等为侯爷的天下大业、为天下万民尽到一份心了。”

    听到两人这么说,想要刘范将他们二人挽留下来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等着刘范定夺。刘范费尽周折才得到他们,眼前又急需解决流民防疫问题,怎会不挽留他们刘范激动万分,拱手说道:“有幸能得到两位神医的襄助,本侯何其幸也,天下何其幸也!但治疗本侯一个人,未免还是太屈才了。”

    听到刘范这么说,华佗和张机两个原本一脸淡定和期待的年人,急得都快要从座位站起来了,生怕刘范赶他们走。其实他们太心急了,也不想想,刘范都用了绑架的手段把他们给弄过来,怎么可能会轻易放他们走

    刘范连忙摆摆手,说道:“二位神医稍安勿躁,本侯尚有话未曾说完。但是,本侯有个绝妙的主意,能让二位神医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能让二位更好地为天下尽心尽力。一切妥当,看二位神医有没有兴趣了”

    华佗和张机又是一次面面相觑,不知刘范云里雾里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张机挠了挠头,说道:“难不成,侯爷想要给我



第三百五十八章 准备就绪
    张机激动万分,说道:“诚如是,我二人何其幸也,百姓何其幸也,医学何其幸也,社稷何其幸也!”

    说完,忽然张机和华佗飞快地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闪过一丝火花。 只是交换了一个短促的眼神,再然后,两人毫无征兆地突然从座位“腾”地一声站起来,这让刘范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二位神医要做什么。只见二人一同快步走到议事堂的正央,北面方正对着正襟危坐着的刘范。二人在议事堂正央肃立,快速地整肃衣冠,将身衣服的褶皱都抚平,将束着头的头发的发箍扶正,一脸的严肃认真。刘范这才知道他们这是要干什么,所以憋着激动的心情,也是激动不已,没有说话,没有让二人回到座位,只等着二人做他们欲做之事。

    待整肃衣冠完毕,华佗和张机推金山倒玉柱,齐刷刷地噗通跪下,纳头便拜,又齐声喊道:“华佗华元及,张机张仲景,拜见主公!”

    刘范喜不自胜,都没有虚言拒绝,唯恐这两人离开,赶紧走下丹陛,把跪在地的华佗和张机扶起来。刘范开怀大笑道:“好好好,有二位神医襄助,本侯真是如鱼得水啊!”

    华佗和张机说道:“主公抬爱!我二人怎敢至此”

    华佗说道:“主公既然有济世救人之心,扶助社稷之志,不妨属下再为主公举荐一个人,此人医术高明,更在我二人之!若主公得此人,必更胜得我二人!”

    刘范瞪大了眼珠子,一副难以置信地模样,惊异地说道:“哦天底下还有你们二人还高明的神医吗那这人是谁是何方人氏”

    华佗说道:“此人名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扬州侯官人。董奉自幼好学医术,自加冠成人,已俨然不世名医。一次,董奉云游到交州,恰好碰见交州刺史士變病危。至董奉至交州,士變已经昏迷三日,危在旦夕。董奉便让士變服下三颗药丸,让其家人捧着士變的头部不断晃动。不到一个时辰,服下药丸的士變醒了过来,半天后能开口说话,四天后能坐起来,不久后痊愈。医术高明至此,是我二人亦难有此成。”

    “另外,董奉不仅医术高明,更是医者父母心。被他所治愈的病人,如果家境富裕的,收取钱财;如果家贫的,只需在他的住宅周围种一棵杏树,略表谢意即可。久而久之,被他所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他家的杏树已经成了一大片杏林,蔚为壮观。时人得知,莫不誉之为杏林妙手。如果此人能为主公效力,流民疾疫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不在话下。”

    刘范恍然大悟,原来董奉是杏林的起源。刘范说道:“好好好,本侯这派人去把董奉请来,与二位并为祭酒!”

    之后,刘范便果真派在扬州和交州的锦衣卫去寻觅董奉。西州医院也在工业从事马钧的建设下,选在姑臧城东,用红砖和水泥搭建。在医院还没有盖好之前,华佗和张机住在刺史府里,顺便帮刘焉、卢植、刘虞、蔡邕等人看病。尤其是刘焉有致命的背疮,让华佗给根治了。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反制
    刘范为了安置流民、开发西域,呕心沥血,借鉴后世的历史,在卢植、田丰等人帮助下,提出了在西域实行屯田制,对流民实行以工代赈,又采纳贾诩的无生有之计,从匈奴手以超低价卖到了大宗的牛马用以运输,最后又是采纳了贾诩的建议,绑架了三名神医。 除此之外,刘范还颠覆性地在金城院实行考举,又把军屯纳入讲武堂的指挥下。

    短短的一个多月,刘范的举动一个接一个。刘范的每一个举动,动辄能让全天下为之一振。谁又会想到,几年前一个小小的越骑校尉,部下不过两千人,人微言轻;但到现在,这个刚加冠不久的少年已经做到了略微一动,能让全天下随之而动。

    对于刘范的新政,天下人对此的反应各不相同。朝廷当然是尊奉一条原则:凡是西州支持的,我们要反对;凡是西州反对的,我们要支持。刘范的新政不论是哪一条,朝廷都自带一种天然的恨意。

    不过对于屯田制和以工代赈,朝廷暗自庆幸。大多数公卿大臣都认为,屯田制和以工代赈会激怒混杂在流民的黄巾军余孽。黄巾军起初是一支起义军,到了后来却演变成一支乱匪,好吃懒做,又桀骜不驯。一旦这些乱贼成功煽动起流民,刘范又要平定一次黄巾之乱。公卿大臣们认为,屯田制和以工代赈,正是他们实施的祸水西引战略的助推剂。

    至于西凉和匈奴之间的贸易,正是朝廷最为震怒的。朝廷之所以在要不要强征匈奴战马一事拖沓许久,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匈奴郎将正是董卓。董卓的头衔有并州牧、鳌乡侯、定北将军、匈奴郎将,拥有代表朝廷对匈奴处置的权力。但刘范用田丰之计,让杨彪对董卓生疑。

    杨彪回去后,鼓动刘宏削弱了董卓的势力,迫使其裁军,使之势力大减。经过杨彪这一闹,也让朝廷开始对董卓不放心起来。本来朝廷已经禁止了并州和匈奴之间的贸易,如果这次又要派匈奴郎将董卓去强征匈奴的牛马,难保董卓不会阳奉阴违,借着奉行朝廷之令前去强征匈奴牛马,却借机把匈奴的牛马据为己有。如果事情演变成那样的话,那朝廷禁止匈奴与并州的贸易也沦为空话一句,让朝廷丧失颜面;同时牛马可能会让董卓侵吞而去,朝廷什么也得不到,还白白地惹怒了匈奴。
1...7677787980...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