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写完,搁笔。
李淳风凑到近前,一字一字观阅,赞叹道:“好一个‘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好一个‘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人人生来欣欣向荣,却逃不过生旺死绝万事寂灭,寥寥几句,道尽人生旺灭、死寂永恒,浮沉起落、兴衰荣辱宛如一梦!二郎天资聪慧,何不干脆摒弃凡俗,与贫道精修道家之术?定有一日超凡入圣、羽化登仙!”
言罢,又指着落款处:“来来来,此处落款,可提上‘赠李淳风’四字,贫道回去之后便挂在卧房之中,昏晨朗读,不让凡物腐蚀本心。”
房俊无语,抄一首诗罢了,你居然还劝我出家为道?
不过人情已经给足,自然不能拒绝,只得按照要求写了落款,然后画押、用印
李淳风待到墨渍干透,美滋滋的卷起来小心翼翼的捧着,道:“此间事了,贫道还要回去编撰历书,便先行告辞。”
出了房门,见到仆从都在远处,李淳风凑近房俊,小声道:“近日贫道夜观天象,见紫薇星光芒大盛,颇为蹊跷。”
房俊一愣,微微眯起眼睛。





天唐锦绣 第两千八十九章 天象异数
这些年时常跟李淳风讨论术数、风水之学,房俊对于渊源甚久的“相术”也略知一二。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此谓古人笃信不疑之至理,故而命相之术流传已久。由古至今,自周易而衍生出诸多命相之术,其中以“紫微斗数”最为玄妙,且信奉者众。
此门术法是以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定出其命宫所在,依此推断其终生的地位、人格、贫富、运势,然后依次列出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交友宫、事业宫、田宅宫、福德宫、父母宫,作出紫微斗数命盘;从而观察各宫位的星曜组合,推知其人生轨迹;最后再通过四化星的牵引,推演一生运势运程。
而一个的“命宫所在”,便是所谓的“命宫主星”。
紫微斗数大大小小的星曜当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十四颗,分别为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
“紫薇”即紫微垣,又称紫微宫,居于三垣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两旁,北极五星位于紫微垣中。古代天文学家认为紫微星位于“北辰”,即为北极星,位置永恒不移,周天诸星环绕运转,应是天帝的居所,因此,紫微星也被称为“帝星”。
“命宫主星”为“紫薇”者,即为人间帝王。
“紫薇”之星象,自然也代表了帝王之兴衰
房俊站住脚步,看着李淳风。
李淳风手里捧着字卷,低声道:“天呈异相,干系重大,不知将会掀起何等轩然大波,故而贫道严令太史局上下封口,再进一步确认之前万万不可泄露一丝半点。”
星象这种东西有些时候是很主观的,甚至往往某一星象稍纵即逝,无从把握。鉴于其对于局势之无法估测之影响,历朝历代观测天象的机构、个人都无比谨慎,不仅不敢将无法确认之事上报,即便确认之后,也会权衡取舍。
毕竟每遇天象异变,都意味着一场巨大的权力变革,不知多少人遭受牵连、人头落地
房俊没有言语,微微颔首。
李淳风再不多言,捧着字卷大步离去
将李淳风送走,房俊返回书房,自己沏了一壶热茶坐在窗前慢慢饮啜,脑子里思虑着李淳风刚刚说的话。
紫薇光芒大盛,有异寻常,或可预示回光返照、盛极而衰这是寓意着陛下皇权将会出现重大变故么?
作为一个“长在红旗下”的四有青年,他是不大相信此等“天人感应”之谶言的,宇宙何等浩瀚无际,一颗星球拥有着动辄以亿来计数的漫长生命,岂是区区人力可以左右其运转规则、生旺死绝?
但他也明白,当所有人都相信某一件事,那么某一件事的真伪已经并不重要,人们愿意相信自己眼睛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从而对此产生自我意识方面的应对。
紫薇到底是否代表人间帝王,其星宿缘何忽然光芒大炽,这些都无所谓,只需要按照自我的认知认定此等天象所代表的意义就行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本身又有什么意义?但它能够让那些志存高远、雄心勃勃之辈对其产生认可,再经由无数实例去证实,那么只要这一句话喊出来,人人都能够感受其所蕴含的力量。
房俊不敢耽搁,赶紧换了一身衣裳,出门乘车直抵东宫,通禀之后来到丽正殿的偏殿,觐见太子。
李承乾坐在殿内,笑吟吟的摆手阻止房俊施礼,笑问道:“二郎这般急匆匆入宫,可是有事?”
房俊脸色凝重,向他使了个眼色。
李承乾会意,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屏退左右,又让自己的心腹内侍候在门外不许任何人靠近,这才紧张的询问:“到底发生何事?”
房俊上前,坐在太子身侧的一张椅子上,将方才李淳风向他透露的话语一字不差的说了。
李承乾面色大变。
毋须疑问,只要太史局将星象异常的消息传出去,必将引发剧烈之震荡,届时朝野上下风卷云动,异变无数。
而作为“紫薇帝星”的人间具化,李二陛下得知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李承乾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到,李二陛下第一反应必然是——总有刁民想害朕
帝星幻灭,预示着帝王陨落,有此异象必然是自己这个人间帝王遭遇不测,所以他必定展开大规模的行动来确保自己的安全,同时剪除一些潜在的威胁,无论明暗。
而当下时局,对于皇权最大的威胁恰恰就是他这个太子!
经由一场关陇发起的兵乱,东宫从倾覆之边缘摇摇欲坠的站起,继而于绝境之中反败为胜,导致东宫实力暴增,已经隐隐威胁到皇权稳定。李二陛下为何易储之心如此坚定?以往是觉得太子资质不够,难以成为明君,如今则是东宫威胁太大,唯恐出现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旧事,李二陛下可不想还未咽气便被儿子造了反,逼着禅位幽居皇宫,除了亵玩宫女再无其他乐事
李承乾紧张得直搓手,叹气道:“难道这老天也与孤作对?孤已经不争不抢、任凭处置,只想着能够保存家眷子嗣,纵然一死亦无怨言。岂料天道无常,若父皇知晓这般天象变化,怎会坐以待毙?这东宫上下,怕是玉石俱焚矣!”
知父莫若子,李二陛下仁慈的时候的确大度雍容,可心狠的时候,那当真是六亲不认。
攸关皇权社稷,儿子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还是一个即将被废的太子
房俊也有些无语,谁能想到骤然之间会出现这样的事?
想了想,他说道:“李淳风虽然对太史局上下封口,但这样的消息是肯定瞒不了多久的,搞不好现在就已经泄露出去,只不过各方都在观望而已。”
李承乾早已没了主张:“那可如何是好?”
嘴上虽说愿意一死,亦不愿违背父亲的皇命,可若能不死,又有谁愿意去死呢?
房俊斟酌片刻,道:“殿下不妨向陛下上疏,以替文德皇后拜佛祈福之名义带着家眷入驻大慈恩寺,且闭门修禅百日,不见外客、不沾尘俗。一旦局势有变,可自密道离开长安,微臣派人于城外接应,直赴河西。”
当初大慈恩寺修建之时,大部分由吴王李恪主持,似这等天潢贵胄虽然距离皇权巅峰甚近,但危险也无处不在,动辄有性命之虞,所谓“狡兔三窟”,但凡有机会便会修建密道以为紧急之时所用。
这长安城巍巍煌煌,但底下自前朝而起时至今日修建的密道简直不知凡几,早已如蛛网一般密密麻麻
李恪赶赴新罗之前,早已将几条密道的入口告知房俊,房俊也曾派人前往,确认通行无误。
李承乾颓然道:“纵然如此又有何用?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好不如干脆一杯鸩酒饮尽,将这些烦恼统统抛却。”
话虽如此,却并未拒绝房俊的提议。
蝼蚁尚且有好生之德,不到万不得已,谁又能轻言赴死?
*****
连续几日天气放晴,肆虐关中的水患得以缓解,京兆府在各衙门的配合之下努力救灾,已经安置灾民数万,虽然耗费钱粮人力无数,但终归是安抚住灾民的情绪,使得灾情露出曙光。
这日李二陛下在书房之中处置公文奏疏,待到累得手腕发酸,正好李君羡求见,遂丢下毛笔,让人沏了一壶茶,将李君羡叫进来召见。
李君羡将一张皱巴巴的书柬双手呈递给李二陛下,道:“启禀陛下,昨夜有人之玄武门外‘百骑司’驻地,以弓弩射书于营地之内,言及越国公私令水师覆灭倭国,以争取为晋王封建一方提供契机。”
他心里也打鼓,怎地这些时日全是此等令人焦头烂额的破事儿?
但此封书柬当时诸多兵卒都曾亲见,自己想觅也觅不住,只能拿来给李二陛下过目
李二陛下眉头紧蹙,听闻“晋王封建一方”之言,眼皮猛地一跳,结果书柬,一目十行的看完,随手丢在一旁,闭目凝思。
心中尚有言及水师之事,言道越国公将皇家水师视作私军随意指挥,水师上下对其言听计从、奉行不悖,假若时机所至,或可沿黄河之上,溯流而直抵关中
对此,李二陛下嗤之以鼻,他始终信任房俊对于他这个皇帝、对于这个帝国的忠诚,任何时候都不会做出祸乱社稷之举措。
但晋王封建一方这件事就有些诛心了。
当下谁不知他欲废黜另立储君?而新任储君的人选最大可能便是魏王、晋王择选其一。
房俊作为东宫羽翼,欲支持晋王离开长安封建一方,这是有可能的。
但问题在于谁答应晋王封建一方了?
若是晋王自己想要封建一方,是主动如此,还是被动为之?
会不会是遭受了恐吓甚至胁迫?
李二陛下不由得想起前两日王瘦石的奏秉,细细思之,觉得其中或许有问题




天唐锦绣 第两千九十章 演技一流
当日王瘦石奏秉,说是晋王先去了崇仁坊梁国公府,继而又拜会了魏王,回府之后意志消沉,当日少见的喝得酩酊大醉还有那些时日之前,晋王每每夜中惊醒,似有噩梦连连。
谁能让晋王担惊受怕、午夜惊梦?
当时李二陛下就猜测或许是有人对晋王进行了恐吓或者威胁,但未能有足够的理由
但现在他有些不淡定了。
会不会是有人威胁晋王必须出镇异域、封建一方,彻底退出储位之争,否则便会有不可接受之后果?
道理上来说,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皇权之柄、天下至尊,为了得到这样的权力,父子可以反目、手足可以相残,做出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令人意外,李二陛下对此感触甚深。
那么是谁恐吓或者威胁晋王退出争储呢?
太子?
还是魏王?
亦或是房俊?
李二陛下面沉似水,坐在那里左手轻轻叩击桌面,“笃笃笃”的轻响却好似大锤一般一下一下砸在李君羡心头,吓得李君羡心惊肉跳、一身大汗。
由古至今,皇权更迭便是世间最为险恶之事,动辄万劫不复,更何况他这个熟知天下秘辛的帝王鹰犬?稍有沾染,便是有死无生之结局。
心好累
良久,李二陛下低沉的嗓音才在耳畔响起:“这件事,你认为晋王会否受人胁迫?”
李君羡使劲儿咽了一口唾沫,能够问出这种话,就意味着此刻李二陛下已经在极力压制怒火,且心中必定已所猜测,动辄便是一阵腥风血雨,不知将会牵累多少人,他哪里敢乱说话?
小心翼翼道:“末将不敢妄言,但根据晋王这几日之行踪、言语,好像并未有这方面的困扰。”
普天之下,谁敢胁迫晋王?
数来数去,也不过是那么三五人而已,任意一个出点意外,都将掀起滔天巨浪,甚至腥风血雨
门外一阵脚步声,王德轻步入内:“启禀陛下,晋王殿下求见。”
李二陛下与李君羡都愣了一下,正说起晋王呢,晋王便来了
“宣。”
“喏!”
王德退出,李二陛下对李君羡摆摆手:“现在一旁等候,不许声张。”
“喏。”李君羡垂首立于一侧。
须臾,一身常服的李治入内,向李二陛下施礼:“儿臣见过父皇。”
李君羡则李治见礼:“末将见过殿下。”
李治微微颔首致意,然后看了李君羡一眼,有些犹豫。
李君羡想退出去但是不敢退,只能装糊涂。
李二陛下随意道:“李将军乃朕之腹心,雉奴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毋须避讳。”
李君羡微微露出感激之色,但心里却忍不住腹诽:你们父子之间关于储位争来斗去,那是你们的家事,何必让我一个臣子夹在中坚担惊受怕?
不厚道啊
李治这才上前,跪伏于地,双手将一本奏疏高举过头,大声道:“儿臣欲效仿吴王之志,出镇一方、为国藩篱,以作国之羽翼,永保大唐江山社稷绵延昌盛,故而上疏恳请,让父皇成全!”
李君羡低着头,恨不得将脑袋塞进裤裆里,那便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
李二陛下面沉似水,没有去接那份奏疏,也没有激动暴怒,就那么静静的盯着李治。
李治保持跪地举起奏疏的姿势,见父皇迟迟不表态,便偷偷瞥了一眼,正好与父皇目光相触,吓得赶紧低头,心脏砰砰乱跳。仅只是这一眼,就好似自己心里所有秘密都被父皇堪破一般,无所遗漏。
殿内一阵诡异的安静,落针可闻。
半晌,李二陛下才缓缓开口:“自你母后殡天,朕便将你与兕子养在身边,亲自教导,以补偿你们丧母之痛。朕自问不仅对得起这天下臣民,更对得起你雉奴,古往今来如朕这般将孩子亲自抚养的,绝无仅有。近日你异想天开,意欲封建一方,朕欣慰于你的志气可嘉,却痛心于你将朕弃之不顾你怎忍心如此?”
这番话情真意切,触动内心,虎目之中甚至微微泛红,激动的心绪被他极力压抑着。
他得位不正,面对天下诘难自然心虚,也努力约束自己的欲望,期望成就皇图霸业,消弭当年“逆而篡取”之罪孽。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他自认古今帝王从未有人能够他这般宠爱开明,只希望无论储位归属于谁,孩子们都能友爱相处、兄友弟恭。
近日李治上疏恳请外放封建一方,无论是李治自己的主意,还是当真如猜想那般受到胁迫,都是他不能接受的。
李治则一脸惶恐,张口欲言,但几番犹豫之后却颓然垂头,哭泣道:“儿臣不孝,不愿与哥哥们争夺储位,即便父皇将储位赐予儿臣,儿臣也无能力维护好哥哥们,所以甘愿封建一方,或许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绵延子嗣、传承香火,请父皇成全。”
言罢,以首顿地,哭声不止。
李君羡低眉顺眼,悄悄瞥着李治嚎啕大哭、顿首不止,心中不禁狐疑:若是李治当真自清外放,只需说服李二陛下即可,言及自己不与兄弟们争斗,想凭着自身之能力封疆建国可这么哭哭啼啼欲言又止,却难免令人猜想他是否受了委屈,这件事到底是否出自自愿
难不成还真是受了谁的威胁恐吓,不得不自清外放,以作保全?
再偷瞄李二陛下一眼,果然李二陛下额头青筋已经凸起,正极力压抑着怒火,咬着牙根一字字问道:“好生跟朕说说,这当真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屈从于别人的胁迫?只需实话实说,朕自会给你做主。”
李治明显愣了一下,哭声顿止,但随即连忙一脸慌张,连连摆手:“父皇切勿误会,哪里有人胁迫儿臣?只是儿臣时常羡慕吴王封建一方,即不与兄弟们争抢,又能一展生平才学,恰好越国公言及倭国那边苏我氏不服大唐统治,屡屡暗中搞些动作试图收回割让、租赁给大唐的各处矿山、田地、港口,水师欲在近日将其彻底剿灭,使得倭国并入大唐版图之内,所以便想着恳请父皇册封儿臣为倭国之主,统御倭国诸岛封建一方绝对没人胁迫儿臣,父皇你要相信,千万不能误会,否则父子相忌,儿臣罪莫大焉”
李君羡在一旁听得无语,你这是心甘情愿的表现?
就差在脸上写“父皇你猜的对我就是被胁迫了”一行大字了好吧?
朝堂之上,想要风生水起除去自身的业务能力之外,还要懂得一些些“演技”,怎么将假的演成真的,这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没有这个本事,能力再强的人也寸步难行。
这方面,晋王殿下很有潜力,但到底是年轻了一些,阅历不足,所以看上去有些假
然而更加出乎他预料的却是李二陛下的反应,只见李二陛下“砰”的一声拍案而起,怒发冲冠、火冒三丈,厉声大喝道:“放屁!你是朕的儿子,真话假话难道朕还分不出来?说,到底是谁胁迫你放弃争储,甚至要你出镇异域,使得朕与你今生再难得见?朕要活活剐了他!”
李君羡愕然,晋王这份演技在他看来过于做作,表演成分太多,可陛下怎地却深信不疑?
李治却以首顿地,仓惶无措:“父皇息怒,万万没有人胁迫于儿臣,此事皆乃儿臣自己所想,父皇千万不要牵累他人。”
李君羡在一旁如芒刺背,只觉得李治眼下之神情言语就好似谁家的孩童在学堂里被人欺负,回家却不敢跟父母提及唯恐遭受报复的模样
但李二陛下却信以为真,怒喝道:“你当真不说?想要气死朕不成?”
李治一个劲儿的哭,摇头道:“父皇息怒,儿臣不敢。”
李君羡:是不敢将父皇气死,还是不敢说谁胁迫于你?一个“不敢”,似是而非,耐人寻味啊
李二陛下怒不可遏,拍着桌子吩咐李君羡:“将这胆小如鼠的逆子在府中圈禁起来,不许他出府,更不许旁人接触!你去给朕彻彻底底的查,若是当真有人胁迫晋王,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喏!”
李君羡赶紧领命,然后拉起仍在哭泣的李治,退出武德殿。
到了殿外,李君羡躬身道:“皇命难违,殿下,得罪了。”
李治一边擦拭着脸上泪痕,抽噎两声,总算是缓和下来,连连摆手:“将军多虑了,是本王惹怒父皇遭受惩罚,断不会怪罪于你。咱们这就回府吧,不过今日之事,将军也毋须多问,本王是什么也不会说的。”
李君羡颔首,看着李治秀气的面庞,只觉得心底发寒。
这位殿下看似青涩,实则对陛下心思之把握无与伦比,近日一番作态,摆明了告诉陛下“有人胁迫于我,但我不敢说”他越是嘴闭得严实,陛下便越是东想西想,肯定有人要倒霉了。
只不知是太子还是魏王,亦或是房俊?
这件事面对李二陛下怒火之时甚至连解释都没法解释,毕竟人家晋王殿下什么也没说
而陛下迁怒之时虽然也不会有什么证据但这种事哪里需要证据?只要陛下自己心中认定,自可随意处置。




天唐锦绣 第两千九十一章 父子之间
两人站在宫门前,天街上行人稀稀落落,偶尔有马车驶过,马掌在青石板路面上“嘚嘚”脆响。
李君羡一手摁着腰刀,低声问道:“陛下命末将追查殿下是否受人胁迫之事,不知殿下可有什么要告知末将?”
这件事极大可能是李治的一出苦肉计,甚至有可能是有更深的企图
李治面色一变:“本王何曾说过遭人胁迫?皇子贵胄,最是尊崇至极,这天下除去父兄谁还能胁迫本王?莫非李将军以为是父皇亦或皇兄们胁迫于本王,逼着本王放弃争储远遁海外?李将军,该不会是意欲离间天家骨肉亲情吧?”
他挺着腰杆,一脸愤然。
李君羡满头大汗,简直无语,晋王殿下您这演技还能再浮夸一些么?
两手一摊,无奈道:“此事乃是陛下皇命,方才殿下难道没听见?”
李治正气凛然:“这是李将军自己的事,查不查、怎么查,自有李将军自己决断,只需向父皇交待即可,本王必然是一个字都不会多说的。”
李君羡尴尬的笑笑,您这话还用说什么?怎么听都是有人胁迫于你啊
他知道这位晋王殿下素来难缠,却没料到如此难缠,也顾不得李治心里到底打什么主意,软语相求道:“正如殿下所言,这世上能胁迫于你的屈指可数,随便哪一个都不是末将可以冒犯,还请殿下开诚布公,不然末将也只能回复陛下,说您不予配合。”
然而李治虽然年少,却极为聪慧,哪能任由他拿捏?
当即冷着脸,断然道:“这是李将军自己的事,如何处置自然由将军自己决断,本王恕不奉陪。”
言罢,略微拱手,转身登车扬长而去。
李君羡:“”
娘咧!
陛下这些儿子果然各个不简单,脾气如此暴躁么?说走就走,你让我怎么办?难不成当真派人彻查越国公房俊,甚至是东宫太子、魏王殿下?
且不说后边这两位到底是否胁迫晋王,万一查完这两位再查出点什么,我还要不要活了?
李君羡一张脸皱成了苦瓜,李治不配合,这件事他是万万不敢查下去的;可若是不查如何向陛下交待?
这一刻,他有着强烈的脱掉甲胄奔赴边疆担任哪怕一个斥候的冲动。
太难了
1...14821483148414851486...1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