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不然难道任由萧瑀与崔信所代表的江南、山东两大势力将他这个晋王架空么?
尤其是萧瑀这老贼很可能心存不轨、朝秦暮楚……
……
面对李治的怒火,宇文士及起先惶恐不安,但旋即也镇定下来,他很明白自己在李治阵营之中的重要性,不仅如今关中各地的统兵大将、世家门阀只有自己能够居中联络、劝服游说,更在于自己是李治阵营当中各方势力的平衡点。
但面上依旧诚惶诚恐,愧疚之色溢于言表:“老臣无能,致使殿下差点陷身险地,实万死也!”
言罢,撩起衣袍,跪在地上,以首顿地,热泪盈眶。
李治赶紧上前两步,双手张开扶住宇文士及肩膀,阻止其叩首,再用力将其扶起让到座位上,埋怨道:“只因局势紧迫,故而本王心中焦灼难以控制情绪,言语之中有所不敬,郢国公应该理解本王的心情,这般叩首谢罪,却是将本王置于何地?”
宇文士及虽然坐着,身体却颤巍巍,老泪纵横:“老臣羞愧以极,这一把老骨头早已献于陛下,生死之于度外,想要粉身碎骨以辅左殿下成就大业……然则毕竟年老体衰、精力难济,往往力不从心,本想着隐居幕后放下肩上重任,可见到殿下周遭危机四伏、前途叵测,却又不得不竭尽心力、勇于任事……实在是惭愧。”
就算我办错事,你也不能指着鼻子责怪我吧?要不您就将我的任务交给旁人来办,看看能否有人担得起、办得好,要不您就别做出这样奖惩分明的模样,谁不知道谁呀?
李治自然听得懂宇文士及的潜台词,顿时一滞,但脸上神情愈发和蔼温厚,拉着宇文士及的手,喟然道:“本王岂能不知郢国公您劳心劳力、劳苦功高?然而您老如今老当益壮,承担着最为重要的任务,旁人如何能够取代?所以还请您不辞劳苦,为本王奔波操劳,待到他日天下大定、拨乱反正之时,再功成身退。”
显然自己的怒气、指责使得这位关陇大老心中不爽了,那就自然要转圜一些、温和一些,多多给予体谅与鼓励。
现在这种局势之下,他也着实没有跟宇文士及硬来的底气……
虽然有些虎头蛇尾、受制于人,但大丈夫能屈能伸,倒也不丢人。
宇文士及这才回答先前李治的问话:“人心隔肚皮,说着一套做着一套实在寻常,况且当下局势叵测,瞬息万变,在殿下尚未取得最大优势之时,无人敢保证那些人能够遵循承诺起兵响应殿下。殿下所能做的,便是尽人事、听天命,如若天命所归,生死关头自然有人挺身而出辅左殿下成就大业,若天命不在,纵然百般算计、万种绸缪,事到临头依旧功败垂成。”
很多事情都是要天意所属的,当年刘邦斩白蛇起义屡战屡败于项羽之手的时候,当年太宗皇帝悍然掀起“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有谁会认为他们最终能够成就皇图霸业?
天命所属,无论你怎么做,都会走在胜利的道路上。
反之,纵然机关算尽,也难逃功亏一篑。
李治当然明白这样的道理,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凭什么我李治的命运要上天来掌控?
只要尽最大之努力,进行最周密之计算,自然无往而不利,到时候自己就是天!
我就是替代上天的“普天之皇”又能如何?
“父皇当年于绝境之中奋起反击,身边皆是死忠之士,诸君奋死一战以弱胜强,自然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又岂能将功劳都归于天命?如今之局势与当初相似,吾等立志拨乱反正、剪除伪帝,自是上下同志、天下归心,既然是人心之所向,又怎会囿于困境、惧于弱势,从而将一切托付于天命呢?只要吾等锐意进取、视死如归,必然可以开创盛世宏图,成就千秋霸业!”
李治俊朗面容上的谦逊尽皆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桀骜不驯外放四溢,似乎就算是九天之上的天神也不能阻挡他成就人世间的帝王伟业。
宇文士及一时间有些愕然,或许……这才是李治的本性?
……
不远处,右候卫的营地之内。
中军帐灯火通明,数十名亲兵彻夜不眠围绕四周巡弋,不准许任何人未经通禀便靠近。
营帐之内,尉迟恭看完幼子尉迟宝环送来的书信,长长吁出一口气,将信笺与信封一起凑近蜡烛引燃,看着火苗将信笺、信封全部吞噬,这才丢在地上,又等着烧成了灰,将茶盏中的茶水泼上去。
如论如何,有幼子携带着那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内部倾轧些种子,尉迟家就不会落得一个跌落凡尘、落魄残败。
这是一次兵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谋反,所以纵然最终失败,也不会大肆牵连,自己一人之性命应当可以抵消所有罪责,最后不过是削爵而已,甚至家产也不会全部抄没充公,有那些种子,尉迟家的后人只需潜居隐忍,自然富贵不绝。
至于能否重新走上政治这一途,就看是否有惊才绝艳的后辈,不可强求……
既然没了后顾之忧,尉迟恭一身轻松,重新让苏加沏了一壶茶水,浅酌慢饮之时,问道:“宇文士及回来了?”
“是,两个时辰之前回来的,自北边入营,直入晋王殿下大帐。”
李治麾下十万军队,大部分都是山东门阀招募的私军,军纪涣散、派系林立,想要安插、收买一些眼线实在容易,所以除去晋王大帐之内的事情难以知晓,其余营中诸事几乎毫无秘密可言。
这也是尉迟恭对晋王的信心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所谓“机不秘、祸先发”,如此筛子一般四处漏风,军中动向怕是已经全在朝廷眼中,想要获胜难如登天。
当然,晋王绝对不是白痴,之所以漏洞百出,或许有意如此也说不定……
见尉迟恭沉吟不语,苏加低声道:“大帅,末将怎么看着晋王这边乱七八糟,好像……气氛不大对头啊,会不会是其内部出现了倾轧内斗?若是如此,咱们最好思量对策,预留退路。”
尉迟恭握着茶杯,喝了口茶水,眉头紧锁:“不必担心,晋王既然敢倾巢而来奔袭长安,连半点退路都不留,必然是有万全之准备,关中亦或是长安城,一定有极为重要的人物给予其承诺会在关键时刻起兵响应,且足以颠覆当下的局势。”





天唐锦绣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重臣陨落
苏加相信自家大帅的判断,但……
“响应晋王的究竟是谁?”
尉迟恭喝着茶水,将口中的茶叶梗子吐掉,没好气道:“这什么破茶叶……攸关晋王生死成败,未到最后关头,旁人谁也无法得知。”
话虽如此,他心中难免有所猜测,只不过关中、长安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帅们除去寥寥几人,其余人等似乎皆有可能。
放眼望去,哪有几个忠贞之士?
不过大家也都有各自的理由,咱们忠的是这个国,而非哪一个帝王,若帝王不贤,自当起兵讨之、替天行道……
这就是未能得到先皇全力扶持的弊端,权力传承不能一以贯之、承前启后、顺利过渡,导致诸多野心勃勃之辈试图从中渔利。即便当年李二陛下之雄才伟略、英明神武,即位之初依旧要面对高祖皇帝以及隐太子的旧党,甚至是前隋余孽的攻讦破坏,动辄前功尽弃,何况是根基浅薄、长与妇人之手的李承乾?
很多时候,忠诚是以利益为基础的,没有共同的利益,谁会拿身家性命为你尽忠?
若说戍守边疆、抵御外辱也就罢了,可眼下仅仅是一场皇位争夺,像徵着权力的更迭,完全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忠诚去殊死奋战……
茶水不好喝,尉迟恭将茶杯放在桌上,问道:“程咬金那边怎么样了?”
无论如何,清空前往长安道路上的所有威胁,这才是重中之重,而程咬金的左武卫恰好处于晋王大军进攻长安的侧后方,可以随时远遁,也可伺机从后掩杀,若不能将其解决,危险重重。
只不过程咬金这人看似憨直,实则狡诈,满肚子花花肠子,着实不好安抚。
苏加也无奈:“末将告知卢国公其子程处弼安然无恙,但卢国公似乎根本不将程处弼的生死放在心上,直接将末将斥退……他只说会考虑,但到底是何心思,根本看不出。”
尉迟恭哼了一声:“区区一个幼子之生死,又如何能够影响到整个家族的荣辱成败?晋王殿下有些狭隘了。程咬金是个麻烦啊,令人头痛。”
按理说,晋王的诚意已经表现得十足,封国于自古盐铁之利甲于天下的齐鲁之地,几乎等同于将帝国东部最为富庶的地区赐予程咬金,形势上使得青齐四州虎视山东,完全可以割据一方、自立为帝。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中央政权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让步、承受这样的风险,然而程咬金却迟疑不决……
只能有一个解释,皇帝那边给予了等同甚至更好的条件。
但尉迟恭认为皇帝的条件绝对不可能比晋王更好,即便是等同都不可能,只有一无所有的晋王才会“崽卖爷田不心疼”,为了千秋帝业出让帝国根基。
那程咬金在迟疑什么呢?
尉迟恭百思不得其解。
*****
天明的时候下了一场小雨,细密的雨丝随着秋风飘飘荡荡,沁凉微冷,禁苑之中青黄相间的草木被雨水淋湿,落叶厚厚的铺在地上,一片秋凉残破。
房俊早起随着兵卒绕着禁苑跑了十里地,除了一身透汗也不觉得气候湿冷,回到营房用过早膳的时候,被云层遮挡的太阳仍为露头。
却有宫中内侍前来传递一个坏消息,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傅岑文本病情严重、药石无效,于卯时初刻病故……
房俊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心情沉下去。
虽然岑文本这几年一直缠绵病榻,但毕竟刚刚年过五旬,身体尚未油尽灯枯,有着最好的医疗条件,即便不能痊愈,拖延时日倒也不难。
此刻骤然离世,着实令人意外。
这可是如今的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傅,自萧瑀叛逃之后当仁不让的文臣领袖,李勣之下的朝中第二人,位高权重、威望卓着,这般去世,必然引发朝廷的巨大动荡。
没有他压制朝中文臣,鬼知道以后将会出现何等样的舆论……
沉吟片刻,房俊问道:“陛下有何指示?”
内侍道:“陛下希望越国公入宫,一道前去岑府吊唁。”
萧瑀叛逃之后,岑文本便是朝中文臣的一座山峦,为稳定朝中局势立下大功,李承乾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甚至是超规格的哀荣。
房俊想了想,道:“去回禀陛下,军营之中尚有一些军务亟待处置,请陛下先去,微臣稍后联系江夏郡王,与郡王一起自玄武门出城、芳林门入城,前往岑府吊唁。”
内侍不解,但也不敢多说,躬身应下,转身离去。
房俊将程务挺叫进来,吩咐道:“岑文本去世,陛下让我前去吊唁,我先去玄武门见李道宗,约其同行,你留守此处,务必打醒精神严密关注各方动静,若有异常,可专断行事率兵进入太极宫,母须等我回复,以免贻误战机。”
随着岑文本的去世,朝中文官系统势必引发一场动荡,有人谋求上位,有人阴谋打压,不可避免的就会牵扯到军方。原本军方已经被晋王私下联络搅和得好似一摊浑水,再被文官搅和一下,鬼知道会否发生些什么不可预测的变化。
现在晋王已经挺近白鹿原,最终的大战一触即发,丝毫不敢大意。
所以他即便离开禁苑,也要将李道宗一起拽着,若李道宗拒绝同行,他便马上返回此地坐镇……
程务挺知道轻重,颔首道:“大帅放心,末将必然保持警惕,绝对不会犯错。”
“如此就好。”
房俊换了一套常服,将头发绾其戴了一个束发头冠,肋下佩刀,出门在亲兵簇拥之下翻身上马,带着一众亲兵进入玄德门,沿着宫墙一路向西,进了重玄门,抵达玄武门下。
玄武门乃宫苑重地,即便认得策马而来的房俊,依旧有兵卒上前阻拦,询问事由。
房俊简略说明,然后驻足站在原地看着兵卒小跑着前去通禀。
未几,一身戎装的李道宗带着亲兵走过来,至房俊马前驻足,面色凝重问道:“岑江陵何时病故?”
因岑文本的爵位乃江陵县子,旁人以示尊敬,多以此相称。
房俊道:“方才陛下派人传讯,说是卯时病故,命吾前去吊唁,不过若以此事为由穿越宫廷,难免有所不敬,故而借道玄武门出城再由芳林门入城,也约着郡王您同行,不知意下如何?”
只要李道宗拒绝,他立刻打马返回禁苑,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任由李道宗坐镇玄武门而他却离开禁苑。
李道宗目光深沉的盯着房俊看了片刻,显然明白房俊的用意,想了想,颔首道:“自然要去吊唁一番的,与二郎同行再好不过,请吧。”
让麾下牵来战马翻身而上,然后引着房俊及其亲兵出了玄武门,沿着北侧宫墙向西急行一段,由芳林门入城,沿着长街穿过掖庭宫外的宫墙一路向南,抵达皇城之外的布政坊。
阴沉的天空之下,整个布政坊已经被白幡所湮没,朝廷官员早早抵达岑府操持葬礼各种事宜,坊门处车马辚辚,无数达官显贵抵达于此尽皆下车下马,人群熙熙攘攘,而后步行进入坊内以示尊敬。
长街之上响起一片急促的马蹄声,几乎所有人都循声望去,见到数十匹战马踩着青石板路面一阵风也似的疾驰而来,到得近前齐齐勒马站定,房俊、李道宗翻身下马,将马缰丢给各自的亲兵,并肩走进坊门。
门前拥堵的人群纷纷避让两侧,待两人经过之时,各自出声打着招呼。
两人不苟言笑,只是冲着诸人略微颔首致意,便大步走入坊门,前往岑府。
到了岑府门前,自有岑家子弟披麻戴孝在此迎候宾客,见到房、李二人,赶紧迎上前来。
房俊见是岑长倩,便上前拍拍他肩膀,宽慰道:“节哀顺变。”
岑文本兄弟三人,长兄岑文书早已去世,岑长倩是岑文书的儿子,也是岑家的长子嫡孙,自幼聪慧,岑文本视如己出极为爱护,故而岑文本虽然只是岑长倩的叔父,但如今岑文本病故,岑长倩必是与丧夫之痛无异。
岑长倩俊朗的面容满是悲戚,强忍着泪水谢过房俊,又与李道宗见礼,李道宗则板着脸略微点头,并不说话。
而后岑长倩陪着两人进入府中,直抵灵堂。
灵堂之外,有礼部官员在此操持丧礼,见到房俊,赶紧迎上前见礼,而后询问一些事宜,毕竟现在房俊仍然是礼部尚书,所有礼部官员的顶头上司……
房俊不耐烦道:“你看我像是明白这些规矩礼制的?该不会是问一问我,等到有何事情出了差错便往我身上推吧?该干嘛干嘛去,改进滚蛋,有事去问仲达公!”
岑文本乃当朝重臣,从一品高官,丧礼的规格极高,各种规制、事宜繁冗复杂,房俊就是个挂名的礼部尚书,连礼部衙门都没去过几次,哪里懂得这些?一旦瞎指挥出了半点差错,岑文本生前那些门生故旧怕不是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
那礼部官员一脸无语,这种丧礼的规格极高,绝非他这种品级的官员能够总揽全责,可顶头上司一副不闻不问置身事外的态度,让他怎么办?
万一出了差错,房俊不肯负责,难道他这个小官就能负责?
可在他瞪眼无奈之间,房俊已经与李道宗并肩进入灵堂,在岑家子弟的还礼之下,向着岑文本的灵位敬香……




天唐锦绣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有意压制
灵堂内烟香缭绕,房俊看了一眼灵位之后放置的覆盖着衾被的遗体,被岑文本的长子岑曼倩、岑景倩两人请入另外一侧的偏厅,厅内已经有了不少牵来吊唁的官员,其中就有端坐主位的中书令刘自……
见到房、李二人进来,官员们都停止交谈,纷纷起身见礼,刘自也不得不起身,上前几步来到门口,抬手施礼。
如今李孝恭卸任安西大都护,且手中再无兵权,江夏郡王便是宗室之内掌握兵权的第一名将,更得陛下之信任坐镇玄武门重地,功勋卓着、实力雄厚、地位显赫。
而房俊更是官拜六部第一的礼部尚书、兼且执掌水师、坐镇玄德门,横跨军政两界,圣卷之优隆堪称当朝第一。
即便是中书令刘自也不敢托大,当然,如今萧瑀叛逃、岑文本病逝,刘自便是当之无愧的朝中文臣第一人,即便面对李勣也不落下风,何况房俊与李道宗?
故而刘自虽然礼数不缺,但下颌微微抬起,自矜之色难以掩藏,或者故意不予掩藏,毕竟如今他的身份地位大大不同,必须在面对宗室、军方大老的时候做出强硬的样子以为表率,来振奋文臣的士气,同时也能尽收人心,将岑文本的党羽吸收过来,一统文臣,壮大实力。
李道宗抱拳还礼,房俊则只是颔首示意,而后绕过刘自,来到方才刘自坐着的主位,撩起衣袍下摆,大马金刀的坐了下去。
刘自:“……”
李道宗:“……”
诸人:“……”
纷纷瞠目结舌。
这间偏厅大抵是岑家平常时候家族议事之所在,所以格局摆设是靠北的地方并排放置两张主位,乃家主、主母之座位,其余则东西各摆了两排二十与把椅子。
若是房俊坐在另一张主位也就罢了,偏偏他非得坐在刘自刚才的座位……
身为主人的岑曼倩、岑景倩两人也目瞪口呆,继而回过神,只觉得头皮发麻。
诚然,自贞观十三年开始,房俊便一直是皇帝近臣,荣宠冠于朝野,圣卷之优隆一时无两,就连一直深受李二陛下喜爱的长孙冲都要甘拜下风,自房俊一手整编右屯卫、水师,更是兵权在握,声望直逼一众贞观勋臣。时至今日,李承乾登基即位,房俊的荣宠更胜贞观朝,圣卷无人可比……
但人家刘自好歹也是当朝中书令,名正言顺的宰辅,现在岑文本病故,尚书右仆射的官职想必不久之后就要落在刘自身上,那可是仅次于首辅李勣的次辅啊。
况且李勣素来不管事儿,此番晋王兵变更是在开始的袖手旁观使得陛下不快,在朝中的影响力骤降,假以时日,刘自未必不能取代李勣……
就算你房俊再是皇亲国戚、再是军中大老,这般将刘自视若无物,当真合适么?
更何况如今局势叵测,皇位争夺最终谁胜谁负尚未可知,如此狠狠得罪刘自,未必不会留下祸患……
然而房俊就那么大马金刀理所当然的坐下了,甚至看着岑家两兄弟,摆摆手道:“你们自去招呼来宾,莫要慢待失了礼数,让岑长倩过来侍奉茶水即可。”
岑家兄弟如蒙大赦,最怕房俊与刘自在这里起冲突,到时候岑家遭受无妄之灾,闻言连忙向诸人告罪,低着头退出偏厅,不敢看已经勃然变色的刘自。
任是刘自涵养再好、城府再深,此时此刻面对房俊的无视及侮辱,也忍不住面色铁青。
旁人只是立在一旁连大气儿都不敢喘,唯恐殃及池鱼。
李道宗看了看房俊,又看了看刘自,上前坐在房俊下首,而不是与房俊一同坐在主位。
他是郡王,压过房俊的国公一级,按理来说没有坐在下首的道理,但他就那么坐下去,房俊也并未起身谦让……
气氛愈发诡异。
反倒是面色难看的刘自吐出一口浊气,恢复如常,也不说话,径直来到与房俊并列的另一个主位坐了下去,脸上挂着笑容,对房俊视若无睹,冲李道宗微笑道:“当下局势紧迫,郡王身负镇守玄武门之重任,危机之时还能牵来吊唁江陵公,果然是情义中人,下官着实佩服。”
李道宗捋着颌下短须,澹然道:“刘中书乃国之宰辅,勿要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叛军虽然已经渡过霸水,但南有卢国公率领麾下精锐左武卫、北有梁建方带着右卫大军,南北互助有如犄角,叛军想要攻略长安,谈何容易?等到各路大军准备妥当,合兵一处,覆灭叛军只在反掌之间耳。”
刘自心中不爽,这就是一番场面话,但李道宗语气不好,等于将他这个中书令被训斥了两句。
连续被房俊侮辱又被李道宗训斥,刘自忍不住想要反唇相讥,正待开口,门口处岑长倩引着崔敦礼走进来,屋内刚刚落座的诸人连忙又起身,纷纷向崔敦礼施礼。
如今的崔敦礼已然执掌兵部,更是陛下近臣,早非吴下阿蒙,一众三省六部九寺的官员们哪儿敢失礼?
崔敦礼也抱拳一一还礼,最后向坐在上首的李道宗、房俊、刘自三人施礼:“下官见过郡王、越国公、刘中书!”
刘自只得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下去,浮起一丝笑容,颔首致意。
按理说,此刻刘自下首的位置空着,崔敦礼应当到此落座,但崔敦礼却径直走到李道宗身边,撩起衣摆坐了下去。
刘自面色愈发阴沉几分……
岑长倩眼睛转转,出门叫了几个岑家子弟,拎着茶壶给诸人斟茶,他自己则执壶服侍李、房、刘、崔四人。
房俊接过茶水,看着岑长倩哭得红肿的眼睛,温言道:“逝者已逝,生者还应坚强。你叔父将你视如己出,寄予厚望,你还当从悲怮中走出奋发向上,创下一番功业,方不负江陵县公对你的栽培。”
岑家诸子当中,以岑长倩天分最高,岑文本生前极为喜爱,甚至就连即将告病致仕之时都想着为岑长倩铺平道路,留下一份政治遗产。
而房俊也对这个书院学子当中的佼佼者寄予厚望……
岑长倩心中淌过一道暖流,想起房俊在书院的种种偏袒、爱护,忍不住眼眶一红,哽咽道:“学生定当谨遵越国公教诲,奋发向上、力争上游,不负叔父之厚望,不负越国公之栽培!”
1...158915901591159215931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