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都是瞎眼的货!
房遗训、房遗简两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又是钦佩又是感激,却也没有挽留。
年关将至,房俊必然是要回长同家人一起过年的。
房俊同来时一样,轻车简从,连夜踏上返京的路途。
关山重重,距离过年只有五天时间了……
一行人策马急驰,比来时还要急促,一路上每人三骑,风尘仆仆的赶路,每日都是赶路到半夜才寻找歇息之地,清晨天不亮便再次上路。
如此匆忙,只因一个原因……正旦大朝会!
********
天唐锦绣 第一百三十一章 回家
房俊志得意满的踏上返京的路途,齐王李佑却是在齐州的齐王府内摔了茶杯、踹了案几、差点一把火把王府都给烧了!
听闻吴家被房俊连同程家那个身在折冲府担任都尉的子弟将吴家一锅端了,李佑很是气恼。
分明是不给本王面子嘛,那吴家可是本王罩着的!
不久传来消息,吴家居然是刘黑闼的余孽?
李佑先是不可置信,继而心头一喜。
这可是大功一件啊!虽然出手的是房俊跟程处玄,但在奏折里加上那么一句“齐王料敌机先、指挥若定”啥的,自然不是难事,这泼天的功劳咱也能分润一点。
可是随即才知道,房俊这厮居然自己携带着跟程处玄拟好的奏折,亲自上路了!
这特么不是要把本王撇开的节奏么?
李佑气得咬牙,他就明白了,这是房俊在报复,报复他当面答应了房俊的协议,背后却没有阻挡吴家挑衅。
天可怜见,咱也只是想给房俊这个楞怂一点教训,等到房俊哭着跟自己求情的时候,再打发掉吴家就好了啊……
谁特么知道这货胆大包天,直接把吴家给连窝端了?
一想到这天大的功劳自己一星半点也沾不着不说,搞不好还得被父皇斥责一顿——刘黑闼的余孽在你的地盘潜伏着,特么你李佑敢说自己没责任?
李佑简直要气疯了!
可是随即他就气不起来了,因为他猛然想起,吴家还有一位侄女,在自己的后宅呢……
“把刘黑闼余孽的侄女纳入房中,李佑你是要干嘛?”
只要想想父皇极有可能这么问自己一句,李佑腿都软了……
********
房俊赶回骊山农庄之时,已是除夕之夜。
这一路纵马奔驰披星戴月,整个人差点累成狗……
下马的时候双腿一软,一个腚蹲儿就坐在地上,唬得农庄上下惊慌一团,七手八脚的将房俊抬进庄子。
其余几个仆役也没好到那里去,甚至有一个一路咬着牙关苦苦支撑,现在到了地头心气儿一泄,从马背上一头栽倒地上,摔了个头破血流,人也精神了……
一大杯浓浓的热茶入腹,房俊才算是缓过点劲儿,由武媚娘和俏儿搀扶着,进了卧房,脱去衣物,泡进盛满热水的浴桶。
“呼——”
滚热的温泉水浸泡着僵硬的肌肤,那热气好似丝丝缕缕的从毛孔渗透进去,浑身肌肉像是被煨贴了一遍,舒服极了,房俊忍不住长长的呻吟一声。
武媚娘把俏儿指使出去,自己只着了一件小衣,站在浴桶外边打散房俊早已擀毡一样的头发,然后用肥皂蹭出些泡沫,轻轻的搓洗起来。
“郎君也真是的,为何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长安距离齐州千里之遥,便是寻常快报探马也要十几日才能抵达,您这却是何苦……”
武媚娘声音柔柔的,轻声埋怨着。
自从两人有了肌肤之亲,虽然最终并未真个水乳交融,但感情迅速升温。房俊离开的这些日子,武媚娘经常午夜梦回、蓦然惊醒,心里担忧得不行。而且那几天每日晚间相拥而眠,被房俊上下其手,却已然有些习惯……
武媚娘轻声说着,并没有得到房俊的回答,探头一看,房俊却是已经躺在浴桶里睡着了。
武媚娘看着房俊微微蹙起的眉头,心底满是怜惜。
熟睡的男人,别有一番与平素不同的感觉。
平时的房俊,看似大大咧咧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任何难题也都能轻松解决,实则总是忧心忡忡,仿佛有一块大石压在心头,就快有祸事降临一般,总是不得缓解。
他在忧愁些什么呢?
武媚娘伸出纤纤玉手,羊脂白玉一般的春葱玉指轻轻的抚摸着男人脸上刚毅的轮廓、清晰深刻的五官,心底暖暖的。
女人往往对一个男人因为好奇而产生好感,因为崇拜而逐渐沦陷。
这个在外人眼中的楞怂、棒槌、二傻子,实际上是个沉稳、睿智、有教养的好男人,起码武媚娘是这么觉得。
他会为了自己的姐姐,而大闹亲王府,看似粗鲁冲动,可满长安的人谁个不伸出大拇指赞一声重亲情有担当?
他看似随和不拘小节,可个人习惯却是比大多数贵族更自律,他会将自己的个人物品处理得规规矩矩,即便没有丫鬟服侍也要每天洗头洗澡,生水从来不喝,为了不堪忍受世人推崇的煮茶,宁愿自创一种新颖的饮茶之法。
这是一种深埋在骨子里的优雅,绝对不是一个贵族的身份就可以达到的高度。
而且,他懂炼铁,能琢磨出玻璃之法,会酿造一种极为高贵香醇的白酒,还能炼制香皂……
这么一个天才般的人物,外间居然流传的全是他低劣的名声……
会为房俊感到不平吗?
武媚娘抿着嘴唇笑着,她才不是那些愚蠢的女人,她懂得宝贝要深藏、财不可露白的道理,好东西就要紧紧的捂在手里,自己享用才是。
若是大家都知道了妙处,岂不是太多人来争抢?
武媚娘有些庆幸,高阳公主也是被世间传闻所骗,亦或者娇生惯养的她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有内涵的男人比那些徒有其表的俊美男儿更加可爱,也更加可以依靠。
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男人,他的才华终将会像埋在泥土里的珍珠重见天日一般绽放出璀璨的光华,绚烂夺目。
武媚娘轻轻起身,退出屋外,喊来庄上的管事。
“老全叔,柳老实的曲辕犁准备得如何?”
房全看着眼前这位钟灵毓秀的女孩子,轻声回道:“娘子已经过问此事多次,老朽怎敢怠慢?早已准备妥当,请娘子放心,绝不会误了二郎的大事。”
武媚娘轻轻收拢鬓角的散发,略带歉意的笑笑:“老全叔别怪我多事,虽不知郎君心里怎么想,但是妾身知道,这次的大朝会对于郎君非常重要,还请老全叔莫要怪罪妾身多嘴。”
如花的玉容在夜色下显得清丽脱俗,淡淡的笑容使得漫天星辰都失去颜色。
房全的心里却满满的全是压力。
“娘子放心,老朽晓得了,待会儿再去柳家一趟,嘱咐他定要万无一失才行。”
不知为何,眼前的这个娇娇弱弱的小女子,仿佛天生就带着一种耀眼的光环,明明弱质纤纤,却宛如九天艳阳一般令人不敢逼视。
而且为人处事极是妥当,二郎离开的这些日子,庄子里无论暖棚的修建、玻璃的烧制、甚至白酒的酿造,无一不是处理得妥妥当当,事事在心,从无缺漏。
这是个贤内助啊!
房全心里感叹,二郎有福气……
天唐锦绣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卖炭翁(上)
寅时三刻。
东方的启明星尚未升起,房家农庄里已是灯火通明。
房俊穿了一件宝蓝色暗祥云纹的锦袍,端坐在正堂里,随意吃了几口糕点,呷了几口热茶,闭目养神。
昨晚回到农庄已是半夜,长安城门早已关闭,不可能再弄一出当初让程处弼打开城门的戏码,只得在庄子里住下。
重生大唐的第一个春节,自己是在浴桶里度过的……
只睡了两个时辰,便不得不爬起来,入城参加大朝会,眼里的血丝尚未散尽。
房全走进来,说道:“二郎,都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
房俊点点头,揉了揉酸胀发涩的眼睛,叹口气站起身,说道:“宜早不宜迟,这就出发吧。”
房全应了一声:“诺!”退出门去,通知诸人准备出发。
“真是特么劳碌命啊……”
房俊哀叹一声,活动一下僵硬的脖子,伸展一下酸痛的四肢,不情不愿的走出温暖的正堂。
才一出房门,一股彻骨的寒风刮过来,激灵灵打个冷颤。
房俊快跑两步,一个箭步窜上早已停在门口的马车,大呼到:“赶紧启程!”
几名仆役赶紧骑上马,木匠柳老实则上了后边的一辆马车,车上装着已经组装完成的曲辕犁,这玩意必须他亲自看着,否则若是有个闪失,那可就悲催了……
两辆马车,几匹骏马,离了庄子,沿着平整的山道一路下山。
路过新丰城外的难民区,房俊掀开车帘看了看,杂乱不堪的棚户在寒风中摇曳,没有一点人声,冰冷寂静仿佛被世界遗弃的角落。
轻叹一声,房俊心里五味杂陈。
依着他的想法,是要大肆胡闹败坏名声,以达到让李二陛下收回指婚的目的。
收编这些灾民,事实上已经跟房俊的计划相悖。
可是眼前这些难民,他又如何能像个冷血人一样冷漠视之、不闻不问?
或许唐朝的官员能做得到,但是房俊不行。
既然已经偏离了自己的计划,那就干脆干大一点,用一种无与伦比的功绩,去跟李二陛下讨价还价吧。
马车沿着新丰城外的官道一路向东,晃晃悠悠的房俊困意袭来,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心里还想着这破马车实在太草蛋,也不知道自己的四轮马车几时能够研制完成正式下线生产……
恍恍惚惚间,一阵吵杂的人声将房俊惊醒。
“到了?”
房俊迷瞪着眼睛,掀开车帘的一角,向外瞅了瞅。
高大恢弘的城墙像是蛰伏在大地之上的巨龙一般,雄壮的城楼矗立在城墙之上,气势雄阔。
春明门已是大开,城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车架马匹,以及仆役奴婢,看上去俱是等待进城参加大朝会的官员。
贞观时期,每年的大朝会规模极大,除了朝廷外派全国各地的御史言官需要回朝述职之外,各个番邦异域、藩属国都会上表庆贺,进献贡品,各地州府的主要官员也会到长安参加大朝会,所以人数极为众多,皇帝一波一波的接见,也要一直到初五才会接见完。
如此众多的人数,自然为长安的客流量接待带来极大的压力。众所周知,长安的格局是坊市隔开,城内旅店极为有限,不可能容纳如此众多的官员。
如此一来,长安周边的县城便成为外地官员入京参加大朝会的首选下榻之地。
等待入京朝圣的官员、进贡的番邦蛮子、早起入城的商贩,都聚集在春明门外等候入城,一时间熙熙攘攘颇为混乱。
房俊皱了皱眉,这么多人尚不知要排到什么时候,搞不好误了大朝会的时辰可就麻烦了。
如他一样担忧的人不在少数,人群中便有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站在马车上喊道:“入城之人太多,还请守城门的兄弟行个方便,看看是否能让吾等官员先行入城?眼看着卯时将至,若是误了大朝会的时辰,吾等实在吃罪不起!”
便有人一起声援,愈发鼓噪。
守城门的兵卒抹了抹脑门儿的热汗,这大冷的天儿,硬是忙出了一身透汗。他也知道应该让官员先行入城,可现在等候入城的人数实在太多,若是将商贩百姓挡在门外,万一有人生事鼓噪,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但是耽搁了官员们参加大朝会,同样他也担待不起。
怎么办?
很简单,矛盾转移啊……
几个兵卒凑到一起嘀嘀咕咕半晌,这才由一个眉眼灵动的兵卒径直登上城楼,请示职守的都尉。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智慧,反正不管如何,责任都算是转嫁出去了,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板子再怎么也轮不到他们这些蝼蚁一般的小兵身上。
都尉也是无奈,谁叫他是上官呢?
愁眉苦脸半天,抬头看看天色已经渐亮,两权相害取其轻,还是耽搁了官员参加大朝会的责任更大一些。
“将商贩和百姓都驱逐到一侧,让官员先行入城,但是要注意态度,同时详细向百姓和商贩解释,一定不能引起鼓噪纠纷,否则老子唯你等是问!”
都尉大人一脸严肃。
兵卒心里大骂,这锅岂不是又给甩回来了?你特么还能不能有点担待?
果然能当官的都不是白给的,想要坑他一回也不容易啊……
可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啥也不敢多说,臊眉耷眼的应了一声,转身走下城楼。
此时的大唐吏治清明、国泰民安,相对应的国民素质也很高。无论百姓还是商贩,都很能体谅各地官员着急入城的心态,所以当守城兵卒一边将他们拦到城门的一侧,让官员先行,一边详细解释原因,大家都默默的认可。
当然其中也有不服之人。
几个穿着绛红箭服的汉子被守城兵卒拦着,顿时不忿起来,一脸傲气的跟兵卒推推搡搡,口里大声呼喝:“某乃是魏王殿下府上管事,出城采买物资,尔等竟敢阻拦?还要不要脑袋了!”
起先这些兵卒还颇为硬气,但当闻听魏王之名,顿时就矮了三分,没办法,谁不知魏王殿下深受陛下宠爱,甚至坊间有传言这位能代替太子殿下立为储君,谁敢招惹?
可就算是魏王府的管事,也不过是个高级仆役,根本不是官员啊,都尉大人的命令是只许官员进城,谁敢抗命?
几个兵卒干巴巴的互视一眼,都是愁眉苦脸,拦也不是,放也不是,很是为难。
几个魏王府的管事见此,愈发嚣张起来,吵吵嚷嚷非要进城。
眼见刚刚通畅的城门再次拥堵,兵卒无法,只得任由其进城,不敢得罪。
好在旁边的百姓闻听乃是魏王府中人,也都存着敬而远之的心思,即便心里有所不满,可也不敢言语。
几个魏王府管事趾高气扬,挺胸凸肚就往城门里边走,身后跟着一串拉满各种物资的马车,浩浩荡荡。
“唉,停停停!说你呢,你这老东西,眼色倒是溜得很,想要浑水摸鱼跟着进城?你当我这双眼见是瞎的吗?”
天唐锦绣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卖炭翁(中)
兵卒将车队最后的一辆牛车拦下,瞪着赶车的老者一顿训斥。
这辆车明显不是魏王府的马车,魏王府都在车辕上有独特的印记,很好辨认。
赶车的老者年岁不小,一头花白的头发,单薄的衣衫被寒风吹得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身上,不知是冻得还是吓得,正瑟瑟发抖。
老者闻言,赶紧勒住缰绳,陪笑道:“好叫几位将军知晓,小老儿并不是想要混入城,实是这车炭已被魏王府的管事买下,要求小老儿必须送去魏王府,您看这……”
“不行!”
几个兵卒正要放行,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喝吒,扭头去看,却是都尉大人自城楼上走下来。
魏王府的管事顿时不满道:“此乃王府购买的竹炭,将军为何阻拦?”
那都尉倒是颇为正气:“让你等先行,已是不公,不过碍着魏王殿下的情面,大家且能忍让。可这牛车并非王府所有,某若是让其入城,如何对那些百姓商贾交代?”
此言一出,人群里顿时传来叫好声。
任何时候,正直的官员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魏王府的管事大怒,仗着魏王的名声,在这关中地界向来都是横行无忌,何曾遇过如此刁难?正想要驳斥几句,忽然被身后的人拉住。管事愕然回头,身后那人在他耳边低声说道:“眼下许多外地官员在此,若是夹杂不清,怕是有损殿下威名。”
管事一想有道理,只不过心气难平,恶狠狠的瞪了那都尉一眼,转身从一辆车上拽出一红一黄两卷绡绸,往老者牛车的车辕上一扔,说道:“此乃炭资,汝待午后自行去王府交付竹炭,若是敢收了炭资却不去交付,哼哼,老子扒你的皮!”
说完,挥手呵斥车队继续入城。
那老者愣住,看了看车辕上单薄的两卷绡绸,急忙拉住管事的衣袖:“贵人慢走……这个……小老儿这一车炭足有三百斤,您这些绡绸怕是不够……”
管事先是被守城兵卒几次三番的阻拦,依然觉得丢了面子,心里窝火,现在这老者又是喋喋不休,顿时恼怒,回身就是一个大嘴巴,正抽在老者脸上。
“啪”
老者猝不及防,被一个巴掌抽得一个趔趄,捂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管事,不明白自己为何挨打。
那管事怒道:“老不死的,给脸不要脸是不?王府买你的炭,那是你祖上积德,老子给你两匹绸缎,还嫌不够?”
老者捂着出血的嘴角,委委屈屈的瞅了一眼车辕上两匹绡绸,心道这是绸缎么?再说,也就是个几尺罢了,何来两匹?
民不与官斗,这个道理老者明白,活到这么大岁数,啥没见过?即便这位管事并不是官,但是作为魏王府的管事,那可是比一般的官都威风。
可是想想家里已然瘫痪的老妪,想想空空的米缸,不得不苦苦哀求道:“还请贵人多赏赐一点……”
管事却是满脸不耐:“你这老东西,莫要得寸进尺!老子把话撂这儿,炭资某已经付了,若是敢卖给别人,老子打折你的腿!”
老者呆呆的看着那两卷绡绸,欲哭无泪。
绡绸可不是丝绸,它要薄得多,也粗糙得多,价值更是天地之别。
辛辛苦苦一个多月才烧出这一车炭,结果就换回这么点儿东西?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那可是魏王府啊,是陛下最最宠爱的亲王殿下!自己敢跑么?恐怕跑到哪里都会被捉回来吧,到那时候,结局更是不堪设想……
老者苍白的脸容满是愁苦,一言不发,默默的蹲在地上。
拉炭的牛车挡住的进城的道路,后面的官员不耐,渐渐围拢过来。起先还有人想要出言呵斥,但是听闻那霸道的管事居然是魏王府的人,都识趣的闭嘴不言。
但心里自然想法各异。
房俊的马车距离不远,全程将魏王府管事的霸道做法看在眼里。
他不是愤青,或者说实际上早已经过了愤青的年纪,见惯了社会的阴暗,也就不会有那种冲冠一怒的冲动。
阶级、压迫、剥削……
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消除的丑陋元素,甚至可以说,它们是人类社会的原罪,是埋藏在人类心底最肮脏的种子。
但他还是不爽。
不愤青,不代表就会同流合污,不代表就会任由无耻的压迫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对于整个社会,他无能为力,但是发生在眼前的事情,如果有能力,他会站出来。
更何况对面的还是魏王李泰?
能给李泰添点堵,他很乐意。
怎么办呢?
出去摆摆威风,将魏王府的这几个管事狠狠的揍一顿?
效果很差,李泰那个胖子不会有半点心疼。
那么,就狠一点吧,让李泰那个家伙从此之后只要想起咱房俊,就恨得咬牙,反正那家伙也当不了皇帝,怕啥……
房俊掀开车帘,跳了下来,背负着双手,慢步踱到魏王府管事和卖炭老翁的中间。
等候进城的官员们纷纷一愣,绝大多数都是不认得房俊的,心说还真有人敢管魏王府的闲事?
可魏王府的管事怎么会不认识这个名动京师的棒槌?自知自己做得确实很过分,在面对房俊的时候,难免心虚,这位可是敢跟自家王爷刚正面,要说揍自己一顿,那是毫无压力……
几个管事面面相觑,心惊胆跳的齐齐后退一步,为首一人色厉内荏道:“房……二郎,此时与你无关,那个……”
吞了口吐沫,狠话还是不敢说出口。
孰料房俊看都不看他们,径自看着那辆拉满竹炭的牛车,轻叹一声。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所有人都愣住。
魏王府的管事一脸错愕,特么你个二傻子、楞怂货,大字都知道识得几个,这是要作诗?
围观的官员则是一脸嫌弃,这什么文化水平啊,平仄押韵根本不对头啊……
便是房府的仆役,也都各个捂脸,很想说一声:二郎啊,咱一贯是以武力碾压的,您直接大嘴巴扇过去就行了,干嘛还要玩斯文呢,不是长项啊……
房俊却好似对周遭的反应视若不见,继续一脸唏嘘的曼声吟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未进城,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魏王府上绯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管事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嘶……嘶……”
起先大家还想要看房俊的笑话,直到整首诗听完,那些官员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么特么也太狠了吧?
简直是要把魏王殿下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