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房俊将犁杖交给他。
郭嗣本接过来,将犁杖立于自己身前,手扶犁辕,顿时浑身一震。
以往所用的直辕犁,是双辕,分别架在两头牛身上保持平衡,这就需要犁辕很长。但是手中这个曲辕犁,却是犁辕弯曲短小,难道说,这具犁杖是由一头牛牵引?
郭嗣本觉得自己都哆嗦了,若是果真如此,那简直就是划时代的发明!
当下兴奋的问道:“此犁杖短小,是否可由一头牛牵引?”
在这个年代,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一个条件,就是耕牛的数量严重不足。没有牲畜牵引耕犁,单单只是人力耕作的话,可以想见会是何等缓慢。
从理论上来说,将原本两头牛抬着一具犁杖耕地,变成一头牛就可以,就相当于将耕地效率提高了一倍。
房俊呵呵一笑,对于这位司农卿大人的风评,他也有所耳闻,很是敬佩。事实上,对于所有能够坚守本职、在本职上兢兢业业做出贡献的人,他都很敬佩。
心里也就没有为难的意思,耐心的讲解道:“此犁将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九尺左右,前及牛肩;这曲辕犁长只有六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如此一来,便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节省了耕牛,提升了效率。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依某来看,更加适合在江东地区使用。”
他这么一说,郭嗣本当即完全明白,愈发兴奋了。
曾经走遍全国的郭嗣本很清楚,由于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的限制,导致耕地效率的地下,有太多的山间荒地并未得到开发,甚至从未耕种!
若是这种新式犁杖得以推广,能够将山间荒地、丘陵地带、河谷之地完全开发,几乎能让大唐的耕地数量凭空提升两成!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大唐登记在册的人口达到三百万户、一千五百万口,几乎无人饿死。若是多出这两成土地,便相当于能够再养活三百万人口!
什么叫盛世?盛世如何评定?
煌煌大唐赫赫之威,如何长久的保持下去,如何更上一层楼?
最终极的答案——人口!
如论繁荣经济还是对外战争,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人口几乎代表着一切。
只要有人,便可立于必败之地!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这是颠补不破的真理!
这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直接的表现,这个道理郭嗣本知道,李二陛下知道,长孙无忌知道,房玄龄知道,所有的大臣都知道。
这笔账,谁都会算!
所以一时间,大殿之上陷入一阵诡异的沉默。
大家都目光灼灼的盯着郭嗣本手里的曲辕犁,都在想:就这么一个玩意,真当能让耕作效率提升一百,能够多养活好几百万人口?
最最激动的还是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的志向,那是要流芳百世、纵横千古的,可他的宏图霸业靠谁来完成?
李靖?
李绩?
秦琼?
程咬金?
统统不是!
再纵横不败的统帅,也不可能一个人打赢一场战争、消灭一个国家。
所依靠的,是那无数舍生忘死、迎着刀枪剑戟依然奋力冲阵的大唐府兵!
只要大唐府兵源源不断的开赴战场,那么大唐就可以横扫八荒、唯我独尊!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粮食!
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大唐就能快速繁衍,一代又一代的兵源,就能源源不断的填补上来,为了大唐皇帝陛下的霸业宏图,舍生忘死,奋勇向前!
李二陛下英俊的脸容有些涨红,却极力压制着心里的火热,淡淡说道:“果真如此?”
郭嗣本兴奋道:“果真如此,而且绝对不仅如此,房二郎,还请见教!”
房俊倒是没想到李二陛下此时的激动是为何,便点点头,继续说道:“……此处加装了犁评.郭司农请看,由于这个犁评的厚度是逐级下降的,推进犁评,可以使犁箭向下,便可以让犁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浅,如此一来,便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再看这个犁壁.呈圆形,因此也可叫做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非但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
所有大臣都有些发呆,乖乖!看上去就是比以前的犁杖小了些么,就这么个玩意,居然这么些道道?
要说最激动、最不可思议的,其实还是房玄龄。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二儿子的品性、能力,也曾为此愁的不行……
自幼懦弱,不思学业,遇事胆怯,从无担当!
后来好了一些,倒是不懦弱了,也有担当了,可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惹事不怕大了,闯祸就怕小了,什么重臣亲王,惹毛了就是一顿锤!
现在他房玄龄还活着,无论陛下还是大臣,都看在他的面子上不予计较,可等他死了呢?
那时候谁还在乎这点香火情分?
怕是到那时候,这混不吝的楞怂不仅自己难以自保,还要牵累整个房家!
可是现在,这个在陛下面前,当着满朝文武侃侃而谈、毫无怯色的小子,真的是他的儿子?
再想一想此子凭空弄出一个烧制玻璃之法,令家里经济状况大为改善,还有那新丰城外接纳灾民的义举所得到的诺大名声,房玄龄不禁老怀大慰。
颇有一种“生子当如房遗爱”的感慨……
他这边胸中激荡、感慨不已,耳边忽闻陛下大声说道:“此犁,可曾命名?”
房玄龄顿时一惊,暗道不好!





天唐锦绣 第一百四十一章 佞臣!
宦海沉浮几十年,如今屹立于文臣之巅、权倾朝野,房玄龄的政治嗅觉无比敏锐,往往能于风未起时便察觉到其中涌动的暗潮,从而提前布置,趋利避害,无往而不利。
耳听陛下问到此犁可曾命名,房玄龄便知不妙!
献上这曲辕犁,乃是真真正正的大功一件,谁都不能否认,即便是朝中为数不多跟他房玄龄不是一条路的大臣,也不敢睁着眼睛说瞎话,有一言半语的毁谤。
所以当房家跟他商议想要在大朝会上献上此犁的时候,房玄龄便当即赞同,并且打好腹稿,想要以此为房俊谋一个官职。
房玄龄的爵位,必然是由长子房遗直承袭的,便是家产,也得是房遗直承担大头,其余的几个儿子也分不到什么东西。幸好房俊看起来敛财之能尚算不错,那么房玄龄自然想要为房俊谋一个锦绣的前程。
虽然作为房玄龄的儿子,房俊出生便拥有荫萌的权力,成年之后便可以在吏部登记,由朝廷安排官职,但那绝对与陛下亲口敕封的官职不同!
所谓荫萌,便是靠着老子才能当官,说白了就是“幸进”,虽然当官容易,但是没人瞧得起不说,按照规矩,也会止步于三品,若是没有显耀的政绩,再难寸进!
至于同高阳公主成亲之后自动晋升的那个“驸马都尉”,无权无势,那就相当于一个称号,没人瞧得上……
陛下亲口敕封就不同了,堂堂帝王金口一开,怎么的也得是个世袭的爵位吧?
自进入大殿开始,房俊表现的很是有些惊艳,房玄龄老怀大慰,心里正琢磨着如何跟陛下求一个正经的官职,让房俊有点正事可做。
但是这突如其来的一句问话,让房玄龄陡然升起危机感!
自己这个儿子的本性,房玄龄再清楚不过,就算现在的表现再完美,也无法掩饰其楞怂的本质!
陛下为何有此问?
那是因为这位皇帝陛下最最在乎的就是名留青史,眼见这个新式犁杖极有可能改变千百年来的耕作效率,从而风靡天下,岂会放弃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是自己这个儿子,搞不好还真就已经给这个犁杖起好了名字!
如此,岂不是让陛下失望?
送到眼前的名留青史的机会没了,是谁都会不爽,那么献犁的功劳自然大打折扣!
房玄龄心里着急,迈出一步,张口就想说“请陛下命名”!
可惜……还是慢了一步。
但见房俊扬起那张帅气的黑脸,露出雪白的门牙,笑得比傻狍子还傻:“啊,已经命名了!”
眼见李二陛下那张俊脸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黑了下去,房玄龄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跳出去掐死这个混蛋玩意!
旁边的长孙无忌似笑非笑的看看房玄龄,轻声笑道:“呵呵,二郎真是人才呀……”
房玄龄眼角一抽,千年的老好人也快要暴走了,恨不得一口唾沫啐到长孙无忌脸上,大骂一句:“你才是人才,你全家都是人才!”
长孙无忌对房玄龄的怒火视而不见,心情畅快到不行!
身为赵国公,虽然刚刚被房俊气得差点厥过去,可也不能当面打击报复,那样更丢人!不过现在看着房俊的笑话,刚才受得气全都无影无踪了。
呵呵,这个傻小子,诺大的功劳凭空腰斩一半,还傻乎乎的完全看不出形势……
郭嗣本也惋惜的叹口气,他对房俊真的起了爱才之心,自是对房俊这种“罔顾圣意”的愚蠢做法很失望,可是当着文物群臣的面,也不好提点什么。
大臣里头有看出其中缘由的,也有人惋惜,有人嘲笑。
李二陛下只觉得心里堵得慌,本来已经趋于完美的一件事,就这么留下了一个瑕疵,让人很是不爽。
不过他到底是有肚量的,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失望和烦躁,有些生硬的问道:“是什么名字?”
房家犁?
二郎犁?
在他想来,也就是此类的名字了,依着这楞怂的性子,必然借此犁杖好生炫耀一番。
可惜呀……
房俊好似浑不知众人心态,依旧笑呵呵的,向着李二陛下躬身施礼,口中曼声吟唱:“心潮如浪急翻卷,难按肺腑万千言。太极宫中彻夜论殷鉴,君与臣手相执坦诚吐真言。为君者节欲尊贤莫轻慢,为臣者坦言诤谏才能社稷安。抚今追昔生百感,初衷岂因时日迁?剖肝沥胆,竭诚相见,固本浚源!方能够同心协力,共铸盛世太平年!”
大殿之上,君臣寂静,只余下房俊晴朗的歌音,在金壁殿宇之间回荡。
所有人都愣住了,都拿一副见鬼了一样的神情看着房俊。
这这这……也忒不要脸了!
房二郎,你还能再无耻一点么?
便是脸厚心黑的李二陛下,面对如此红果果的吹捧,也是一副赧然之色……
房俊轻笑着,看着众人的神情,将无耻进行到底:“草民有幸,能生于此国泰民安、贤君当朝的贞观盛世,心底感念涕零,是以,将此犁命名为——贞观犁!”
贞观犁!
此言一出,大殿之中轰然作响!所有人都惊呼出声,不可思议的看着一脸正气的房俊。
居然是“贞观犁”!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名字更显示出这个年代的华丽耀眼?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名字更能让这位帝王的名字流传于千古之后?
还有什么能比……房俊更无耻?!
即便是见惯风浪官居极品的长孙无忌都有些傻眼了,贞观犁?
特么的房老二,你还敢不敢再无耻一点?老子保证不打死你!
房玄龄也愣住了,贞观犁?呵呵,真是无耻啊,这特么还是我房玄龄的儿子么,丢人呐……
最激动的人,莫过于李二陛下!
先是这曲辕犁的巧夺天工,能够给大唐带来的利益,令李二陛下兴奋莫名;接着却是得知此犁已经命名,凭空失去了一个让自己名传千古的好机会,很是郁闷,总不能强行命名吧?再然后,房俊这个混小子给自己来个一个神反转……
贞观犁!
对于追求名声甚于一切的李二陛下来说,几乎没有比这个更高的褒奖!
可以想象,随着此犁风靡天下,“贞观犁”的名字必然会被百姓口口相传,而“贞观”儿子必将流传天下、流芳百世!
李二陛下咧着嘴,差点就要笑出声来!
捋了捋颌下美髯,心情那叫一个酸爽!




天唐锦绣 第一百四十二章 有功则赏
李二陛下差点就爽翻了!看着眼前这个黑脸的小子,越看越喜欢,越看越中意!
朕心甚慰啊!
而满朝文武,则对房俊的无耻有了清晰的认识,简直就是无下限啊!
佞臣!大大的佞臣!
当然啦,其实更多是羡慕嫉妒恨……你说这事儿咋就不是咱办出来的呢?
李二陛下龙颜大悦,郑重说道:“郭爱卿,这贞观犁汝定要令司农寺好生复制,待朕颁旨,传行天下!”
郭嗣本躬身领命。
李二陛下再看向房俊,见这小子一脸淡然,丝毫不居功自傲,心下甚喜,琢磨着要怎么赏赐才行。他李二手执乾坤,最是赏罚分明,如此大功,若是不能重赏,岂能显示出帝王霸气?
正琢磨着,身边突然有人咳嗽一声,一人自朝班中站出来,李二陛下眼角一阵抽搐,心底咯噔一声!
坏了!
这老货莫不是又要跟朕唱对台?
大意了啊!面对“贞观犁”一时没能掩饰好心里的得意,这是被这老货抓住痛脚了!
你娘咧!这大过年的,又恰逢这天大的好事,就不能让老子好好的爽一把?
李二陛下顿时脸色阴沉,扭头看着从朝班中走出的老者,咬着牙说道:“魏卿可有话说?”
看着这张方方正正、布满老年斑的老脸,李二陛下恨得牙痒痒,这老货,跟朕找茬找了一辈子,你就不腻歪?可是再看看那原本笔挺的腰背现已佝偻,头发胡须已经花白,心里又是一阵唏嘘。
岁月不饶人啊!
魏徵昏黄的老眼看看陛下古怪的神色,岂能不知陛下心中所想?
自己虽然以谏诤之臣立于朝堂十几年,外界皆传正直之名,美誉无数,但是魏徵知道,也就是眼前这位胸怀宽广的帝王,才能容得下他百般的执拗,成就自己注定流传青史的美名。
若是换了任何一位皇帝,胆敢如同自己这般挑战帝王权威,老早就砍了脑袋、抄家灭族了。
眼前的陛下从初识之时的俊朗风|流、英姿勃发,到现在的沉稳厚重、华发早生,时光乍逝,这个国家蒸蒸日上,但是大家都老了。
自己还有几年好活呢?
陈年往事历历在目,似乎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给眼前的这位胸怀天下的帝王添堵,难道真的要执拗一辈子吗?
这位,真的千古闪耀的帝王啊!
英明神武、胸怀天下、扬威域外、赏罚分明……
虽然道德上有瑕疵,但是这些年的成就,已经注定了必是荣耀万世的千古一帝!
罢了,罢了……谏诤了一辈子,或许,也该顺着一回……
想到此处,魏徵将到了嘴边的谏诤之言咽下,微微躬身,说道:“此般利国利民之器,一经出世,必然流传天下、泽被苍生,千秋万世之后,天下子民也必然感念陛下仁德爱民之心,为苍生贺!为吾大唐贺!为陛下贺!”
满朝文武微微一愣,紧跟着也大声附和道:“为苍生贺!为吾大唐贺!为陛下贺!”
洪亮的声音在太极殿上回荡,即便是殿外等候觐见的官员,也听得清清楚楚。大家虽然不知道发生何事,但随大流拍马屁可是最基本的为官准则啊,当下也都齐声跟着赞颂。
“为苍生贺!为吾大唐贺!为陛下贺!”
几百名官员齐声赞颂,那一股激荡寰宇的气势在整座太极宫蔓延开来,直冲云霄!
李二陛下眼睛都红了,呼吸顿时粗重起来!
他李二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他比任何一位帝王都渴望得到认可!
所以,从登基即位以来,他夙夜难寐、呕心沥血,做梦都想当好一个千古未有的好皇帝!不允许自己犯一丁点的错误,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的懈怠!
每一次面对魏徵毫不留情面的谏诤,他都恨不得将这老货挫骨扬灰!
可他也明白,魏征说的对,想要做个好皇帝,自己就必须认识到错误,按照魏征说的做。
但是,他也是人!还是一位手执乾坤、掌握着万千人生死大权的赫赫帝王,怎会没有好恶、没有私心、没有欲|望?
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所有的可能阻碍自己成就宏图霸业的负面情绪,都必须狠狠的压制!
面对“贞观犁”,他的确有些得意忘形,可就在他一位又要被魏徵斥责的时候,这老货居然一反常态,唱起了赞歌?
这一瞬间,李二陛下只觉得浑身上下三万六千个汗毛孔都舒坦的张开来,一股沉积了十几年的郁气一朝宣泄,那叫一个舒爽!
不得不说,人就是贱!
这要是换了别人说出这番话,李二陛下高兴肯定是高兴,可也仅此而已。身为帝王,好话听得还少了么?
可这话从一贯唱反调的魏徵嘴里说出来,那效果就截然不同!
李二陛下哈哈大笑,亲热的将魏徵搀扶起来,客客气气的问道:“魏卿既然也认为此物意义重大,要如何赏赐房俊才好?”
魏徵微微一笑,恭恭敬敬的说道:“功绩已有定论,赏罚皆在帝心,老臣岂敢越俎代庖?”
这就表明了态度:今儿给皇帝你面子,你爱咋赏就咋赏,哪怕再怎么不合适,我肯定不跟你唱反调就是了……
李二陛下心里这个舒坦啊,心说你魏徵要是总这么识趣,老子的心情岂不是每天都这么快活?
只要魏徵不唧唧歪歪,那就没人敢质疑自己了!
李二陛下心情好得不得了,就想要封房俊一个大官,反正献“贞观犁”的功劳在这儿摆着,他老爹房玄龄又杵在一边儿,谁不长眼了会反对?
李二陛下捋了捋胡须,便说道:“房俊大功,功在千秋!朕岂能寡恩?敕封……”
说道此处,猛然想起一件早就准备好的大事,差点抽自己一个嘴巴!人果然不能得意忘形啊,这一得意,就险些坏了大事!
幸好反应得快,及时收口,否则现在敕封了,待会儿还怎么封?
那个功劳,可也不比这“贞观犁”小多少!
李二陛下及时收口,差点咬着自己的舌头,话音一顿,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房玄龄,问道:“房卿啊,以你之见,房俊应当如何赏赐?”
众人闻言,就有些腹诽了。
谁不知道房玄龄淡泊随和的性子?这人即便是放在眼前的好处都不会去伸手沾一点,你这么一问,他好意思讨一个大赏?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果不其然,房玄龄上前一步,走出朝班,恭声说道:“房家世受皇恩,粉身碎骨也无法回报万一,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岂敢邀功?”
李二陛下很大气的一挥手,说道:“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朕岂是赏罚不分之人?朕便敕封房俊为新乡|县侯,卿意如何?”




天唐锦绣 第一百四十三章 坑儿子的爹
“嘶——”
大殿中顿时响起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一众大臣各个有些傻眼,这就县侯了?
眼下已不是当初国家未稳、扫荡群雄的时候,官位随便怎么高,但对于爵位的赏赐却极是慎重,寻常所赏赐的,大多只是勋位而已。
而现在,陛下居然一下子就拿出一个县侯的爵位!
大唐的爵位等级,凡爵九等,一曰王,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从一品;三曰国公,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从五品上。
第六等开国县侯,不但是从三品,而且世袭罔替、食邑千户!
众所周知,因李二陛下曾任尚书令一职,所以贞观起始,此职位便一直空缺,现下大唐朝廷具体管事的官职,就是尚书左右仆射、京兆、河南、太原三府的府牧、以及各地军镇的大都督、大都护,这些官职才是从二品!
从三品的开国县侯,对应的官职是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这特么都是在京中则位高权重、在地方则一方诸侯的官职啊!
不少人眼睛都红了!
即便这个“贞观犁”很好很强大,也不至于就得了一个开国县侯的敕封吧?
这叫那些跟随陛下东征西讨、血染征袍的兵将们怎么看?
要知道,除了极少数的名动天下的国公之外,大多数立下赫赫功勋的兵将们,连个开国县男都捞不到!
魏徵也有些发愣,为难了。
刚刚自己表态,今儿不跟你作对,这一回头你就搞出这么大个事儿?
敕封一个开国县侯,过了!
可自己话说出去了,这一眨眼就要自食其言么?但是要默认了,又实在是如鲠在喉。
魏徵纠结了……
房俊心里差点美翻了!
这就封侯了?
哥以后也是贵族了啊,不仅哥是,以后咱儿子也是,孙子还是,只要不犯大错,只要大唐不倒,那就生生世世是贵族!
1...4647484950...1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