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在原来待的“富n代”圈子里,约翰现在已经被奉为传说级别的怪物了。你想,一个原本看起来跟自己差不多的家伙突然发威,生生干趴了一个和自家长辈地位相当的大佬。这家伙不是一只“扮猪吃虎”的怪物是什么?崇拜也罢,害怕也罢,反正现在这帮人都不敢再把约翰当做同类来对待了。即使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助理小汤姆,如今态度也恭敬了许多。
可以说,约翰这次是踩着老亨利的脑袋够着了一个更高层次圈子的边缘。虽然之前,家族一直在努力地把他往这个圈子里塞。但这个圈子里的大佬们眼睛里可不揉沙子,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如今,约翰也算是初步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不再被看作是一个仰仗家族势力的毛头小子。至少,当约翰作为家族代表出现在3月6日白宫举行的招待晚宴上时,出席晚宴的其他大佬们并没有觉得他拉低了层次。
为了参加这次晚宴,约翰可是在劳伦斯的帮助下突击恶补不少政治“常识”。原本他还对传说中的“国宴”满怀期待,亲身经历过一次后感觉也不过如此。
约翰这是第一次来白宫,虽然前世他曾经来过。当然那时候他不是来参加啥政治活动的,那会儿他的身份是一名游客。白宫有每周二到周六向游客开放的传统。不过虽然号称是唯一对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官邸,游客们能够参观的也仅仅是白宫东翼的十几个房间。作为总统家庭住所的主楼和核心办公区的西翼(thewestwing)是不让普通游客靠近的。而且约翰当初参观过的白宫东翼要等到1941年才能建成呢,所以说他从没来过也没有错。
招待晚宴是在白宫一层的宴会厅举行的,大约有40多个各行业大佬出席。每一个出席晚宴的人都很清楚,这次罗斯福总统夫妇请他们吃饭的目的,就是希望安抚一下他们的不满情绪,为挽救自己的财政平衡政策做最后一次努力。
在1936年末和1937年初的时候,由于罗斯福新政大笔政府投资的刺激和来自欧洲的巨额武器订单的影响,美国出现了商品价格急剧上升的趋势。当时铜的价格在5个月的时间里从每磅10美分跃升到了16美分。很多商人都认为“通货膨胀“可能即将到来,开始大批量地囤积存货。
可等到了1937年罗斯福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时,政府却实行了新的财政政策,开始力图减少赤字,平衡预算。现在预算倒是平衡了(如果把正在征收的社会保障税算上的话,政府收入目前暂时是大于支出的),可政府停下花钱大战也造成了另外一个直接后果:堆积在货架上的商品流通开始变得很慢。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那都不叫事。但是在1937年,每个人都还对几年前的那场经济危机记忆犹新。资本家们太清楚那场经济大萧条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当通缩的苗头刚一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下定决心,这次再也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希望了。资本家们开始慌忙削减生产,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00万人丢掉了饭碗。这一举动使得积压的大批商品更加卖不动了,一轮新的经济大衰退由此开始。
虽然罗斯福政府的部长们一本正经地试图保持沉着冷静、满怀希望的样子,纷纷发表声明,预言形势很快就会好转,但经济的塌方却山崩海啸般地滚滚而下。罗斯福本人倒是一直试图在平衡预算的同时,极力避免过分刺激那些担惊受怕的资本家们。但是,拥护他的“新政派”却将大衰退归咎于“垄断者“和所谓的“60个家族“。他们发表了一系列谴责大公司的言论,反过来再次激怒了美国工商界。
约翰知道,罗斯福试图安抚这些工商界领袖的努力是徒劳的。再过一个多月,这位民主党总统就会举手认输,放弃平衡预算的打算,再一次支持加大政府开支。历史上,在4月14日,罗斯福通过收音机向国民表示:他正要求国会拨款30亿美元,用于救济、公用工程项目、住宅、防洪以及其他的复兴努力。
所以这会,他对餐桌上关于当下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讨论并不太关心,注意力全集中在了苏格兰威士忌和法式小羊排上。好在当时晚宴上对罗斯福总统的论调不感兴趣的不止他一个,所以他这种看似无礼的举动并不太显眼。
说实话,白宫招待晚宴的菜式真不怎么样。要不是前几年解除了禁酒令,餐桌上的酒水还算出色的话,这顿晚餐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约翰曾经听劳伦斯说过,罗斯福喜欢频繁离开白宫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逃离白宫女管家内斯比特太太的可怕膳食。
“内斯比特太太是一位严肃而缺乏情趣的德裔妇女,是第一夫人埃莉诺在20年代中期雇佣来的,当时只会做烤馅饼和奥地利式苹果卷。罗斯福一生喜好美食,特别喜欢烤得半熟、挂着血丝的鹌鹑和野鸡,还喜欢吃生蚝、螃蟹、乡村奶酪和桃脯馅饼。可是内斯比特太太却日复一日地安排雷同的伙食,以至于白宫的访客都能够连续一星期猜出他们晚餐会吃什么。周一是马槟榔菜汤,周二是水煮牛肉,周三是烤牛肉和土豆……罗斯福曾经有好几个星期每周吃6顿鸡肉,接下来几周又开始每周吃6顿牛肉馅饼。”
当时约翰以为劳伦斯讲的是一个蹩脚的政治笑话,现在看来很可能是真的。
很快,罗斯福自己也发现一切试图缓和这些大资本家们与政府关系的努力都是白费的。于是他很明智地适时转换了话题,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子融洽了许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闲谈的话题转到了中日之间正在发生的那场战争上。嗯,回想起来,好像是从桌上那套中国产的瓷器餐具上延伸过来的。
罗斯福喜欢把他与中国的某些特殊联系挂在嘴边,认为自己比美国其他政治家更了解中国。不过当这个一次中国也没去过的总统在餐桌上滔滔不绝地“显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时,约翰是一边暗自偷笑的。事实上,在罗斯福总统把他外祖父当年的传奇经历拿出来说事的时候,约翰差点没就笑出声了。
罗斯福的外祖父沃伦·德拉诺曾是最大的中美贸易公司——旗昌洋行的高级合伙人,领导这家公司在澳门、广州和香港的业务。1846年他回到美国时,已经积累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巨额财富,是当时美国数得上的大富豪。1857年沃伦·德拉诺在一场金融灾难中赔的血本无归,濒临破产的他再次去了香港,并很快又一次成为了百万富翁。
这位沃伦·德拉诺先生之所以能有这么传奇的经历,原因非常简单——他在中国经营的是鸦片贸易。他自己也在给家人的信中承认:“我从不假装鸦片贸易是一种道德和仁慈的贸易。但作为一个商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平、体面、合法的贸易。”
罗斯福的母亲小时候曾经在香港居住过,她的嫁妆里有很多从中国拿回来的家具和装饰品。罗斯福的集邮册里最初全是中国和香港邮票,这是他母亲在他十岁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也许是因为从小老妈就把那段中国经历当做睡前故事讲给他听,罗斯福一直自认为是个“中国通”。虽然他的很多观点在约翰看来是非常肤浅可笑的。
不过,哪怕是美国总统,也有在饭桌上吹牛的自由,不是么。反正约翰是没打算站起来纠正这位总统的错误认识。他还等着听罗斯福发表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呢,这对他的“志愿援华航空队”计划非常重要。





1937全球速递 第三十三章 罗斯福的态度
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国一直是一个孤立主义盛行的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出兵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战后受到排挤未能获得预期的好处后,这种“光荣孤立”的倾向就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没有洲际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的时代里,东西两座大洋给了美国民众足够的安全感,谁会相信美国本土有一天会遭到攻击呢?所以对于中日之间爆发的战争,90%的美国人都认为这和自己无关。
罗斯福总统当然不在这个90%之列。事实上在去年的10月5日,罗斯福曾经尝试过为中国人发声。当时,罗斯福在芝加哥外环大桥的通车仪式上,发表了题为“瘟疫隔离”的演说,谴责了日本人在一个月前无差别轰炸南京平民区的行为。
罗斯福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家。他在政治道路上的导师,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一战时期的美国总统)执政晚期时的境遇让他知道不能轻易触碰这个敏感的问题。所以他把那次演讲取名为“隔离”,就像是对日本人亮了红灯,吓唬他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结果日本人有没有被吓唬到暂且搁到一边,反正美国人是被他的讲话吓唬到了。6个孤立主义团体联合组织了2500万人的反战签名,呼吁“让美国远离战争”。于是,罗斯福第一次介入中日事务的尝试只能到此为止了。
好在,此刻餐桌上没有人是孤立主义者。有哪个垄断大资本家不对广阔的海外市场垂涎三尺,只有那些小富即安的中产阶级才满足于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呢。所以这会,罗斯福的论调在餐桌上很有市场。
在这场讨论中,约翰表现得很积极。不仅旗帜鲜明地力挺罗斯福的观点,还尖锐地点出了绥靖政策的危害性。这些约翰在前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都学过。约翰劝说罗斯福总统,应该想办法平衡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即使不能帮助中国击败日本,也要尽可能地将日本的力量消耗在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远东局势表明,日本人在需求得到满足后并不会就此收手。如果他们为达到目的而付出的代价过小的话,反而会激发他们更大的贪欲。一旦让他们轻松地吃掉了中国,那么下一步整个东南亚,包括属于美国势力范围的菲律宾和东太平洋群岛都将不再安全。
罗斯福总统对约翰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很感兴趣。托老亨利·福特的福,他之前对约翰多少还是有过一些了解的。刚才看到约翰一直一言不发地埋头吃东西,罗斯福还以为他只是在商业上有些头脑,对政治不太关心呢。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在国际问题上眼观也很独到。
“范德比尔特先生的想法倒是很新颖啊,你认为日本人会攻击菲律宾么?”罗斯福饶有兴致地问了约翰一个问题。
“叫我小约翰就行了,总统先生。”约翰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短期内应该不会,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日本人能从中国得到什么,无非是煤炭、粮食和人力,可能还有木材和锰镍钨矿。但是中国没有他们急需的石油、铁矿和橡胶。这些东西哪里有呢,东南亚和澳洲。如果日本成功地消化了中国的话,以他们得陇望蜀的性格肯定会向这些地区下手的。”
为了显示自己对中国的了解,抬高自己论调的可信度,约翰还特意用了一个中国成语“得陇望蜀”,并向罗斯福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得亏当时没有中国人在场,这一招的效果还不错。倒不是因为约翰成语用的不对,而是他说了一口带有老家四川口音的普通话。没错,就是传说中的“川普”。
本来普通话就与这时候中国官方使用的“国语”发音有区别,如果他普通话标准点,或者带点天津、上海、广东口音那。?还说得过去,毕竟有不少美国人到过这些地方。比如雷利因为在15团服过役,他的中国话就有点天津口音。可是约翰这辈子又没去过中国,一嘴的四川口音算是怎么回事。现场要是有个中国人的话,他分分钟就得露馅。好在这会儿压根就没人能听懂,约翰也算是蒙混过关了。
罗斯福总统对约翰的观点非常重视,他邀请约翰在晚宴结束后去起居室喝杯咖啡,详细地谈一谈对中日问题的看法。
与后世美国总统习惯将条约厅当做起居室不同,罗斯福家把起居室设在了白宫的门罗厅。虽然这个房间是以门罗总统的名字命名的,但是一进房间,约翰就发现墙上挂着的却是西奥多·罗斯福的画像。约翰极力掩饰了自己的诧异表情,但还是被第一夫人艾莉诺看出来了。她一边给约翰倒着咖啡,一边笑着解释说:“本来打算把叔父(老罗斯福总统不仅是小罗斯福总统的远房堂叔,也是第一夫人艾莉诺的嫡亲叔叔)的画像留在第六十五街的房子里的,后来由于那边的房子要出租,总不能把叔父也租出去吧,我们就把它带过来了。”
深知这对叔侄总统之间恩怨的约翰没敢接第一夫人的话,在喝了一口咖啡压了压惊后,又把话题转会了中日关系上。这一次,约翰开始兜售自己的“援华志愿航空队”计划了。
约翰告诉罗斯福总统,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海军已经损失殆尽,丢失整个东部沿海地区也已成定居。“但是中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充沛的人力资源,一旦社会动员完成,完全可以凭借西南部的有利地形,把战争拖入僵局。”
罗斯福对约翰的这个判断基本认可,他很清楚,这种僵持的局面对于美国来说是有利的,因为那时中日双方都会有求于美国。
“不过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漏洞,“约翰继续说道:”那就是中国的空军力量太薄弱了。日本的地面部队可能会被挡住,但中国没有能力抵挡住日本飞机的进攻。如果放任日本飞机对中国后方进行轰炸的话,很可能造成整条战线的崩溃。所以必须要帮助中国建立一支空中力量,这样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沉吟半晌,罗斯福承认约翰讲的有道理,“但是小约翰,你是知道的,去年国会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将武器输往交战国是违法的。”罗斯福接着说:“现在孤立主义的势力很强,虽然大多数人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表示厌恶,也很同情中国的受害者,但是他们不肯介入进去,更不愿让自家的年轻人去冒生命危险。”
罗斯福有些无奈地摘下了眼镜,揉了揉太阳穴,“去年10月的事你也看到了,这种感觉很糟糕。当你在前面领队的时候,回过头却发现一个跟过来的人都没有。”
约翰很清楚罗斯福的难处,但他不愿意放弃:“其实还是有办法可以绕开《中立法》的。我们不能出口战斗机,但是民用飞机却可以。霍华德·休斯的h1飞机您还有印象么?”
罗斯福当然记得,去年霍华德·休斯驾驶着自己研制的h1飞机用了7个半小时飞跃了美国大陆,创造了横越美国大陆的不着陆飞行记录。当时,罗斯福还亲自接见了休斯,并为他颁发了奖章。
“休斯是个棒小伙子,h1也是款好飞机,我当时还鼓励他把h1改装成战斗机呢。”在这个年代,竞速比赛飞机被改造成优秀军用飞机的例子并不鲜见,例如英国的“喷火”和德国的bf109都是如此。
“但是军方没有采用h1,他们选择了洛克希德的p-38。所以h1现在还是款民用飞机。我们可以出口h1,武器系统到中国再安装。”这年头飞机最重要的是发动机,火控啥的都很原始,也没有雷达电子系统,连机身都是胶合板的。约翰曾经考虑过如过出口整机有困难的话,就只出口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其他的都在中国制造。
罗斯福以为自己看穿了约翰此举的目的。他的儿子小富兰克林跟约翰、休斯是同一个飞行俱乐部的成员。所以他听说过约翰与休斯之间的关系,知道约翰在休斯的飞机公司里有不少股份。
看来休斯公司在丢掉了军方的订单后,把目标瞄准国外市场了么。这些年轻人的想法还真大胆。罗斯福倒是并不在意约翰的那点“私心”。多年来的政治经验告诉他,没有“私心”才是最可怕的,因为那背后必然隐藏着阴谋。
“你这是在走钢丝,小约翰。”罗斯福认为约翰的想法有一定可行性,但还是有点太冒险:“国会知道了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觉得可以试一试,不知道能否请德拉诺先生帮点忙。”约翰提到的德拉诺先生,是罗斯福的舅舅。自从罗斯福那个做鸦片贸易的外祖父去世后,他的舅舅德拉诺先生就一直在香港打理洋行的生意,据说曾与陈济棠、余汉谋、张发奎这些粤军将领有生意往来。约翰主动提出拉德拉诺入伙,是怕罗斯福过河拆桥。万一以后出事了,他还希望罗斯福多少能帮他说点话呢。
“我也很多年没见过他了,你可以自己通过香港领事馆联系他。”罗斯福非常清楚约翰的小算盘,他才不会轻易上钩呢。不过一转念,罗斯福还是决定给约翰一点支持,万一这小子回去又退缩了呢。罗斯福随手拿起茶几上的一张便签,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我刚才想到一个人,他对你的观点肯定有兴趣。你可以跟他联系一下。”
约翰看了一下便签上的名字——亨利·史汀生。未来的美国陆军部部长么。约翰收下了这张便签,起身向总统夫妇告辞了。




1937全球速递 第三十四章 暗度陈仓
离开白宫后,约翰没有马上和史汀生联系。从前世的记忆中,约翰知道这位前任国务卿,未来的陆军部部长是美国政坛反对孤立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对德意日法西斯态度强硬,主张尽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负责监督研制了第一枚原子弹,并建议对日实施了核突击。不过这些还不够,约翰觉得还有必要再多做点功课。
当听到约翰向他打听史汀生这个人时,劳伦斯感到非常的诧异。“你怎么会不认识他?你们不是邻居么?”
在劳伦斯的提醒下,约翰才把这个前世历史书里的“大人物”和自己儿时见过的“亨利叔叔”联系到一起。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出生在纽约长岛的一座贵族庄园里,与约翰家的葡萄酒庄只有隔了一条小溪。约翰父亲身前和这个“亨利叔叔”关系似乎很不错,他的相册里有不少两人年轻时一起骑马、钓鱼、打网球的照片。约翰还回忆起来,自己小时候最珍爱的那顶西部牛仔帽就是这位“亨利叔叔”送给他的礼物。不过,自从10岁那年父亲去世后,他就再没见过这位叔叔了,只是听说他好像去了国外。
对于约翰在政治上的“白痴”,劳伦斯现在也已经慢慢习惯了。叹了口气,他开始详细地为约翰介绍史汀生的情况。史汀生早年在纽约作律师,1906到1909年被老罗斯福总统任命为纽约州南区地方检查官。1911年,他代表共和党参选纽约州长落败后,被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任命为陆军部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炮兵指挥官去了法国,获得了准将军衔。后来又担任了菲律宾群岛总督,在大萧条时期出任了胡佛总统政府的国务卿。
“史汀生是个头脑灵活,具有国际视野的政治家,虽然是共和党人,但并不拘泥于党派之分。罗斯福上台后,他和继任国务卿,民主党的科德尔·赫尔关系处的不错。他以特别顾问的身份细心指导赫尔熟悉外交事务,在华盛顿被传为佳话。”劳伦斯特别提醒约翰注意:“史汀生是个讲究绅士风度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人。在他担任国务卿时曾经下令裁撤了雅德利主持的密码破译处,因为他奉行君子不读他人之信的传统道德准则。”
“那他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呢?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时候,他应该就在国务卿任上吧。”约翰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
“他先向日本和中国发了外交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但第二天又表示美国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行动。”
“既不承认,也不干涉么。真有意思。”弄清了史汀生在中日问题上的立场,约翰决定亲自登门拜访一下这个二十多年没见过的“亨利叔叔”。
对于约翰的突然拜访,史汀生虽然有些吃惊,但还是十分欢迎的。他热情地把约翰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并邀请他一起共进了午餐。在餐桌上,史汀生还谈起了自己当年教年幼的约翰骑马的故事,气氛非常融洽。
午餐后,约翰将自己的计划和之前在白宫与罗斯福总统谈话的情况告诉了史汀生,寻求他的意见和帮助。也许是因为担任过驻菲律宾总督,史汀生对远东的局势一直十分关注。他同意约翰对中日战争局势的判断,对援华志愿航空队的计划也很支持。但是,史汀生现在既不是陆军部长也不是国务卿,不方便直接插手。他为约翰物色了一个在军界说的上话的帮手——前任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虽然麦克阿瑟将军已经退了役(1930年11月,麦克阿瑟以陆军四星上将的临时军衔被胡佛总统任命为陆军参谋长。1935年任期届满后,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1938年这会,他刚从美国陆军退役,并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开始组建菲律宾陆军。1941年美国参战后,他才被重新征召回到军队,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但他在美国军界的影响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麦克阿瑟的老爸阿瑟·麦克阿瑟二世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娃娃上校”,曾获得过国会荣誉勋章和陆军三星中将军衔。麦克阿瑟从西点毕业后在军界就一直官运亨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指挥的“彩虹师”(第42步兵师)表现优异,39岁就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1930年他担任陆军参谋长时,马歇尔还在本宁堡步校当教官,艾森豪威尔是他手下的少校副官。
虽然因为朝鲜战争的原因,约翰一直对这个喜欢作秀的五星上将不太感冒。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麦克阿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合作人选。在通过史汀生与麦克阿瑟元帅(此时麦克阿瑟是菲律宾陆军元帅)搭上线后,一切就变得非常顺利。很快,在白宫和军方的默许下,一家位于马尼拉的进出口公司悄然成立了。董事长是罗斯福总统的舅舅德加诺先生,股东名单里还包括了约翰、休斯、史汀生以及麦克阿瑟。
这家进出口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从美国进口h1飞机并进行改装。这些飞机一部分会被卖给菲律宾军方,但绝大部分则会被悄悄通过香港输入中国。有了麦克阿瑟这个菲律宾陆军总司令打掩护,国会很轻松地就批准了这一出口计划以及从陆军航空队退役人员中雇佣飞行教官和机械师的附带协议。
虽然有些议员可能会看出这笔交易中隐藏的问题,但那又如何?哪怕直接出口战斗机给菲律宾也不违反《中立法》啊,那又不是交战区,更何况h1名义上还是民用飞机呢。就算以后被日本人发现了,要抗议也请找菲律宾政府去。这是菲律宾卖给中国的,关美国什么事。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家进出口公司的股东没一个好惹的,聪明的国会议员们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猫腻都选择了无视。
1...1011121314...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