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约翰,部长的意思是让你在遇到问题时,多想想怎么做才是最符合我们陆军的利益。”作为约翰的老上级,内文斯部长适时地提点了约翰一句。
原来是这么回事!内文斯的话让约翰眼睛一亮。一直以来,他都习惯性地将美国暂时不会参战和最终选择“先欧后亚”战略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忘了这会儿,这些问题还存在不少争议呢。顺着这一思路,约翰立刻就明白史汀生和马歇尔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了。
历史上,大西洋会议虽然进行的还算顺利,但各方之间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尤其是刚才那两个问题,更是各方交锋的重点。
从英国人的角度来说,让美国卷入战争当然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其次,他们还希望美国增加对其其的军事援助,并警告日本不要在太平洋地区采取进一步的“危险”举动。
而对于华盛顿方面,他们即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鼓舞国人支持政府和军方对战争实施进一步干预(目前国内舆论仍然坚决反对这样的政策),又不希望立刻卷入战争。
其次,美国还希望英国政府公开确认没有参与任何秘密条约,尤其是涉及到领土问题的秘密条约,避免再次出现一战后美国被英法联合排挤出局的情况(如今国内反战情绪严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都认为一战后,他们被英国和法国无耻地合伙欺骗了)。
另外,白宫还希望能安排一些英国战后偿还租借援助的条款,并解除其帝国优惠制度。该制度是在大萧条时期由英国政府制定的,旨在通过降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税率来鼓励英帝国间的贸易,同时保持对外来者的歧视性关税税率。
在约翰的记忆中,在这些问题最终是美国人笑到了最后。丘吉尔毕竟是有求于美国,没敢太强硬,但他最后也留了个扣子,将会议的最终决议——《大西洋宪章》的性质定为了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联合声明。
约翰现在觉得闹心不是这些国与国之前的利益纠纷,而是自己到底该不该支持“先欧后亚”战略。
从道理上讲,“先欧后亚”战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只要打败了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失败就将变成一个时间问题。相反打败日本则不然,德国所拥有的科技水平和资源能力仍然会使战争充满变数。
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将资源投入到欧洲地区所获得的战后收益,显然也远大于远东。而具体到陆军的利益,马歇尔和史汀生当然也更希望将欧洲作为主要战略方向。因为打败希特勒需要一场地面战争,陆军是绝对的主角。而在远东,唱主角的更多是海军。也就是说,只有“先欧后亚”,陆军才能正大光明地获得比海军更多的资源。
但是,从约翰的个人情感角度上来说,他当然希望美国能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对日战场上。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和德国人都没有啥深仇大恨。倒是小日本,和他两世的“祖国”都有血债。
可是这件事应该怎么操作,他又能否凭借一己之力稍微改变一下历史的走向,为远东盟军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实在是个大难题。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二十六章 白宫家宴上的对话
就在约翰进入马歇尔办公室的同一时间,白宫一层的小餐厅里,罗斯福夫妇正和刚从洛杉矶赶回来的二儿子杰米(小詹姆斯-罗斯福)共进午餐,餐桌上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即将开始的大西洋会议。
作为家里的长子,富兰克林与埃莉诺的第二个孩子,杰米继承了他父亲的魅力、精力和雄辩才能。20岁出头他就进入了罗斯福的幕僚团队,在1932年大选中担任过民主党马萨诸塞州竞选班子的负责人,甚至一度成为了总统秘书的热门人选。
但是作为“总统”家的孩子,杰米总免不了要被公众和媒体“另眼相看”,各种非议让他的政治道路并不顺利。特别是当他以总统助理、海军中校的身份(当时不到30岁)随罗斯福总统到南美参加了美洲会议后,民众对他的负面感官更是达到了顶点。《时代周刊》甚至公开讽刺他为美国的第二总统。
在舆论的压力下,杰米最后不得不暂时离开政坛,转行卖起了保险。但是很快,就又传出了他从商不到一年就狂赚100万美元的消息,让这个罗斯福家族的希望之星再次成为了舆论攻击的焦点。最后,杰米只能又离开了保险行业,窝在洛杉矶一家叫格得韦恩电影公司的小电影厂,靠玩西部片打发时间。
当然了,罗斯福总统是不可能让自己的长子一直这么蹉跎下去的。这次与丘吉尔的会晤,恰好给杰米提供了一个重返政治舞台的机会。罗斯福打算让他陪同自己一起出席会议,以试探一下外界的反映。出于谨慎考虑,杰米这次并没有赋予任何官方身份。对外,他只是代替最近身体“不适”的埃莉诺随行照顾自己老爸的。
“洛杉矶那边的事情都了结了吗?”罗斯福一边吃着内斯比特太太(白宫女管家)做的牛肉馅饼,一边问道。
“放心吧,爸爸,都已经处理干净了,不会留下隐患的。”杰米当初选择去好莱坞,用的是“中隐隐于市”的策略。将自己置于好莱坞的聚光灯下,一方面可以避免被公众遗忘,一方面又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让所有人都放心,不用去无端胡乱猜测。既然打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在电影圈长待,那所有的撤退方案当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不会留下任何把柄。
“那就好。上周,斯塔克部长跟我提起过,想让你重回海军服役,但是我答应。这件事还得再等等,现在有些为时过早。”罗斯福家族出过多位海军部高层(罗斯福本人也担任过海军部助理部长),海军是他们在军界的基本盘。杰米作为罗斯福家族的成员,战时进入海军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娃娃中校”事件,让罗斯福在这件事上尤其谨慎。
“我明白,爸爸。不过艾略特(罗斯福的二儿子)应该已经收到体检通知了吧,可以让他先去啊。”在政治经验方面,杰米远超同龄人,自然明白父亲顾虑的是什么。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让自己的弟弟艾略特先去探探路。反正将来如果开战了的话,他们兄弟四个谁都跑不了,全得去战场上走一遭。
“别提了。那个混小子自己跑去报名参加陆军航空队了!都三十岁的人了,一点都不让人省心。”提到自己其他的三个儿子,罗斯福就一肚子不满意。
二儿子艾略特简直是罗斯福家族的怪胎,连大学都没上,还老在广播上给自己老爸捅娄子(艾略特是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前不久因为在节目里替德国弗克飞机制造商说话,让罗斯福饱受政敌的攻击)。三儿子小富兰克林是个花花公子,他和杜邦家小公主的结合,让罗斯福在与大财团的博弈中吃了大亏。至于小儿子约翰,虽然才刚大学毕业,但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前些年去欧洲旅行时,他居然把人家尼斯市(法国)的市长给打了。
不过这话,一旁的埃莉诺听了可就不乐意了。“去陆军航空队有什么不好。艾略特从小就对飞行感兴趣(艾略特和约翰、休斯都是一个飞行俱乐部的成员,在圈内也算是一个小有名字的飞行专家),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让他去当鱼雷艇艇长,还不如让他去干自己擅长的事情。”
历史上,艾略特在陆军航空队干得还真不赖,获得过美国空军奖章、荣誉军团勋章、空军荣誉十字橡树勋章以及法国荣誉勋章和戴高乐棕榈勋章。服役四年后就从上尉晋升为了准将,担任了驻英国空军的司令。
有意思的是,外界似乎也对头脑简单,说话直来直去,“完全不像是个罗斯福”的艾略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艾略特就是个技术宅)格外优容。就算这个“伟人家的蠢孩子”犯了啥错,闹出了点啥笑话,一般也不去深究。战后,艾略特一直在飞行杂志担任编辑,出过几本关于自己父亲的书,还在60年代当选过迈阿密市的市长,算是罗斯福的几个儿子中活的最自在的了。
“他要是一个人去报名我也就不说什么了。那小子鼓动了十几个人跟他一起报的名,都是他们那个什么飞行俱乐部的成员。”罗斯福继续说道:“现在连马歇尔都顶住不住,好几家都直接找到我这来了!”
“那几家的孩子也都不小了,这事怎么能怪到我们艾略特头上。”埃莉诺还是很护犊子的,“再说他们那个俱乐部之前又不是没有人参军。范德比尔特家的那个约翰,不是早就入伍了吗。”
杰米当然知道艾略特他们那个飞行俱乐部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这些人背后的家族哪一个都不好惹。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连忙打起了圆场:“艾略特这时候能主动报名参军总归是件好事。回头我找他谈谈,让他多注意一点。有昆汀叔叔的事情在(老罗斯福的小儿子昆汀-罗斯福,一战时曾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在战斗中被击落丧生),他应该知道轻重的。”
罗斯福冷哼了一声:“他要是有范德比尔特家那小子一半的能耐,我还用操心这个。”
杰米只比约翰小2岁,两人还是同一所中学的前后辈。虽然他不如两个弟弟(艾略特和小富兰克林)跟约翰熟,但也认识约翰很多年了。听自己老爸提起约翰,他也有几分感慨:“约翰这几年确实厉害。那生意做得,啧啧,老科利尼厄斯在世,也不过如此吧。”
杰米自己心里清楚,别看他当年也曾在保险业呼风唤雨,但那都是借了自己父亲的势。他的那点本事到约翰可差远了,几乎没有可比性。
“他可不只是做生意厉害。将来要是从政,那几乎是一定的,也是把好手。至少比你强多了。”在罗斯福这里,约翰成了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杰米没有说话,但心里难免有些不服气。他从小就跟在罗斯福身边耳濡目染,怎么会比不上一个没有一点从政经验的约翰。
“你别不信。这次纽芬兰的会议,他也会参加,担任我的私人军事顾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罗斯福当然清楚自己儿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在他看来,有约翰这个同龄人作为儿子的磨刀石,对杰米的成长也是件好事。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二十七章 选择约翰的理由
“你让约翰做你的军事顾问?”虽然因为父亲对自己的轻视而感到有些不忿,但小詹姆斯更好奇自己的老爸这次为什么会选择约翰。“恩比克先生呢?”
“只是临时的,恩比克还是我的军事顾问。只不过他心脏不太好,这次不能跟我一起去纽芬兰而已。”罗斯福故作轻松地说道。此刻,他还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他在某些问题上与曾经的密友、“合众国最忠诚的战士”、前陆军第三集团军司令斯坦利-恩比克(魏德迈的岳父)发生了不小争执和冲突。
“可是,为什么是约翰?”小詹姆斯还是有些不解:“我在洛杉矶的时候听沃森家的小汤姆说起过,他已经不在参谋部,去下面部队任职了。而且,他参军总共才不到两年吧,又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能行吗?”
“军方对他的能力评价还算不错。虽然论专业性,比他强的大有人在。但是,他身上具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特质。这些特质对这次的谈判非常重要。”在选定约翰作自己的军事顾问之前,罗斯福当然少不了要征求史汀生和马歇尔的意见。既然这两位都没有反对,那至少说明约翰的军事素养还是能够应付这个差事的。
“是因为那些英国客童吗?”埃莉诺也好奇地插嘴问道。去年开始的英国客童计划让范德比尔特家族基金会在英伦三岛赚足了声望。约翰作为范德比尔特家族的重要成员,在纽芬兰的会议上,无疑更容易得到英国方面的心理认同。有些事情由他去出面协调,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只是一个方面。”罗斯福用餐巾擦了擦嘴:“之所以选择他,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他在与英国开展合作这件事上的态度,符合我们的需要。现在军方,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大部分高级军官都对英国人抱有相当的戒心,有些甚至还存在一定的敌对情绪。约翰是少数在这一问题上持开放态度的人之一。去年,他作为军事观察员去不列颠执行任务,干得很不错。英国方面,尤其是丘吉尔首相对他的评价很高。”
说到这,罗斯福叹了一口气。他之所以会跟老朋友恩比克闹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方坚决反对进一步加深与英国的合作,认为这会导致美国过早陷入危险的战争。
对于恩比克的这一立场,罗斯福并非不能理解。别说像恩比克这样曾经在一战欧洲战场浴血奋战过的军官了,但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美国人,都不会忘记巴黎和会上,英国和法国人的背叛。
一战时,美国往欧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伤亡30余万人的代价,但最后却被英法联手排斥在了欧洲事务之外。别说成为全球新秩序的制定者了,连应有的战争红利都没分到多少。
罗斯福的政治导师,力主参战的威尔逊总统也因此在国内受到了很大的非议。国会甚至拒绝批准美国加入由英法主导的国联,虽然这个国际组织是威尔逊最早提出和组建的。
更为严重的是,从那以后美国民众都普遍失去了对英法等欧洲国家政府的信任。这也直接造成了,战后孤立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的局面。
虽然目前,已有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不能因此噎废食。罗斯福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在未来的全球秩序架构中争夺更多话语权的主张,也获得了部分军方高层(史汀生、诺克斯、马歇尔和斯塔克等人)的支持。但是来自民间和军方的主流声音,还是给罗斯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约翰这种与英国方面有着良好关系,又一贯主张多干预欧洲事务的军方后起之秀,就显得更加难得可贵了。再加上他背后还有史汀生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力挺,罗斯福和马歇尔当然要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另外,这小子很有远见,大局观非同一般。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他比你强的原因。”罗斯福看了一眼小詹姆斯,继续说道:“现在,哪怕是马歇尔、斯塔克,他们的目光也都主要局限在眼下的局势上。赫尔和史汀生对战后的问题有一些设想,但并不清晰。能够真正着眼战后世界格局,通盘考虑问题的,除了霍普金斯,他还是第一个。甚至在有些问题上,他比我和霍普金斯看得都远。”
如果约翰现在在场的话,他估计能羞愧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罗斯福之所以对他的“远见卓识”印象如此深刻,完全是因为他在前几次的考察报告里,不自觉地带入了前世的记忆而已。
这年头,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真心不高。虽然美国经济实力和工业生产能力确实不赖,但军事势力和政治影响力远比不上欧洲列强,只能窝在美洲大陆自己跟自己玩。在很多国家眼中,美国不过是个有钱的暴发户,美国的军队就是一帮民兵。而这都跟约翰潜意识里那个世界第一强国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当约翰在那些报告中习惯性地将美国置于了战后世界秩序领导的地位,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阐释当前问题时,罗斯福怎么可能不感到惊艳。就算是他本人,也只是偶尔在梦里畅想一下由美国领导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很多具体的问题,他甚至还不如约翰想的透彻。
“我记得约翰只比杰米大两岁多吧?”别说小詹姆斯不信,埃莉诺都对丈夫的话有些将信将疑。远见、大局观这些东西,可不是凭空得来的。就算约翰天赋秉异,没有长时间的锻炼积累,也不可能到这种程度。
“回头,我让莱汉德小姐拿几分他的报告给你们看看,你们就明白了。”罗斯福当然不可能将约翰发挥的官方军事报告拿给埃莉诺和小詹姆斯。他说的是更早之前,约翰在欧洲旅行的时候,通过特勤局戴维斯上尉发给他的那些私人报告。当初也正有由于这些报告,约翰才得以进入了罗斯福的视线,并彻底改变了自己之后几年的人生轨迹。




1937全球速递 第一百二十八章 彩虹计划
约翰当然不会知道,仅仅是因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他在罗斯福总统的眼中成了赋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新星”。此刻,他已经从马歇尔参谋长那里接受了任务,开始了他作为总统私人军事顾问的第一项工作。
作美国总统的军事顾问,哪怕是临时的,约翰也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第一项,就是全面、系统地了解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战争预备计划。在签署了一系列保密协议后,约翰在作战计划处的一件密闭办公室里,见到了传说中的1-5号“彩虹计划”。
与美国从一战后就开始制定的包罗万象的“颜色计划”不同,这五套“彩虹计划”第是美国在二战爆发后才开始制定的。前者,是一系列针对某个单一国家的作战计划,一个颜色对应一个假想敌。但是随着战火的蔓延,卷入战争的国家越来越多,美国政府和军方开始认识到各自独立的国别作战计划已经无法应对一场世界大战的需要,所以才开始着手制定总体国家战略计划。因为该计划牵扯到很多国家,也就是包含多种颜色,所以这一计划被命名为“彩虹”。
前世,约翰对“彩虹计划”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对其中的具体内容了解的并不多。这一世,在作战计划处的时候,他也曾听说过“彩虹计划”这个名字。但因为这一计划涉及国家最高安全战略,保密程度极高,他并没有亲身接触的机会。
这一次,他终于有幸一睹五套“彩虹计划”的尊容。虽然提供给他并非计划的全部内容,并不包括具体的作战计划,但还是让约翰对美国二战时期的国家战略思维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总的来说:“彩虹1号”计划设想的战争情况是美国单独处于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美国武装部队的目标限于保卫南纬10度线以北的西半球。
“彩虹2号”计划设想美、英、法处于反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在贯彻“彩虹1号”计划的同时,美国不在欧洲大陆实行最大限度的介入,而主要承担保卫民主国家在太平洋上的利益。
“彩虹3号”计划设想美国处于反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贯彻“彩虹1号”,同时保卫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至关重要的利益。
“彩虹4号”计划设想美国处于反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美国武装部队的目标是保卫整个西半球。
“彩虹5号”计划设想美、英、法处于反对德、意、日的战争之中,贯彻彩虹1号和4号,同时美国在欧洲大陆实行最大限度的介入。也就是说,首先与盟国配合打败德国和意大利,在太平洋则先保持战略防御态势。
在约翰看来,这五套“彩虹计划”虽然制定的比较仓促,但因为计划是基于当下现实国际形势来拟定的,从战略层面上来说还是要比有些异想天开的“颜色计划”更靠谱一点的(前世“颜色计划”档案解密的时候,国际上因此热闹过好一阵子。就连一向与美国关系比较紧密的加拿大,也因为在针对英国的“红色计划”中,有开战后立即军事占领加拿大,并用化学武器攻击加拿大的大西洋各港口的相关内容,与美国政府闹过一阵子不愉快)。
仔细阅读完五1-5号“彩虹计划”后,约翰发现,这五套计划,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完整展现了美国当前三种主流国际战略思维之间的角力。
最早被制定出来的“彩虹1号”计划,其实质就是立足本体防御,由美国独立控制整个美洲。说白了就是传统的门罗主义的翻版,具有浓厚的“孤立主义”思想的味道。
之后的“彩虹2、3号”计划则是在欧洲支援英法,而将自身主力放在太平洋上。其中“彩虹3号”几乎就是扩大版的“橙色计划”(针对日本的颜色计划)。体现的是一战后在美国兴起的,“立足美洲,经营亚太”的战略思维。
而“彩虹4号”计划,是在德国闪电战取得成功,法国投降的情况下制定的,核心就是美国要“单枪匹马打两洋战争”。最新一版的“彩虹5号”计划,则是在看到英国成功顶住后,对“彩虹4号”计划进行的修订。这两套计划,秉持的都是“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
从“彩虹1号”到“彩虹5号”,约翰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二战爆发至今美国国家战略的变化过程。他很清楚,这些计划里的每一个方案、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句表述的改变,背后都牵涉到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
这也让他对自己之前,居然会想要影响“先欧后亚”战略的想法感到有些可笑。虽然自己并没有想要过扭转整个战略,但试图对其施加影响也有未免点太自不量力了。这个级别的国家战略,恐怕就算是罗斯福本人也很难对其施加过多的个人影响吧。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临时上校,真以为穿越了就无所不能吗。
约翰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因为一时地顺利,就得意忘形、自我膨胀。与其在这种不可能的事情上白费力气,倒不如在物资分配的技术层面问题上动点脑筋。到时候,史迪威和欧内斯特-金上将(斯塔克因珍珠港事件下台后的海军作战部长)想必会感谢他的。还有。历史上,一心跑路的英国人可是子啊中印缅战区浪费了不少美援物资。也许,这方面他也能做点文章。
约翰正在琢磨,“彩虹5”计划的框架里,有哪些空间是可供自己操作的。突然,他想到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历史上,“彩虹5”计划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泄密事件。自己的老朋友,魏德迈(彩虹5计划的编纂者之一)还因此蒙受了“不白之冤”,从此失去了指挥部队作战的权利。
现在,他自己也算是“彩虹5”计划的知情者之一了,到时候不会被殃及池鱼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这种等级的泄密事件,只要存在一丁点的可疑性,即便最后被证明是清白的,也会被打入另册,从此与核心无缘。惊出了一身冷汗的约翰,立刻绞尽脑汁回忆起了有关那起泄密事件的信息。
1...110111112113114...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