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37全球速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畅总助理
这名“新闻播音员”告诉听众,至少已有40人,包括6名州民兵在新泽西州格里弗制造厂东部的田野里丧生,尸体都被“死亡光”烧焦变形,提醒事发地附近居民尽快撤离。
又过了一会,节目又插播了一条“新闻”:另一个播音员自称是在纽约时代广场直播,报道了纽约被外星人摧毁的消息,最后该播音员在火星人的袭击下,手持麦克风“壮烈牺牲”。
当晚,大约有600万美国民众收听了这档节目,虽然主持人在节目里一再强调这是一档广播剧,不是现实,但还是有差不多100万美国人因此陷入了恐慌和骚乱。
在纽约和新泽西,成千上万的人开始驱车逃离,造成了高速公路的大拥堵。数以万计的民众涌上了街头,聚集到各大公园,或者设法在大桥下藏身。还有很多人像一战时期士兵防范化学武器一样,用湿毛巾捂住了口鼻或者带上了防毒面具。
教堂、警察局、医院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报纸、杂志和电台的电话都被打爆了,所有人都迫切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更多的人则心神不宁地待在家里,怀里抱着收音机,手里握着十字架,一边祷告,一边注视着窗外的天空,寻找所谓外星人的迹象。
《纽约时报》后来把这起“火星人入侵”事件定义为一场“大规模的西斯底里浪潮”。栏目制片人韦尔斯也坦言,他之前从没想到过有人会把这么荒诞的事情当成是真的,但他本人还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
虽然约翰前世也觉得这帮美国人简直太搞笑了,这么容易就被忽悠了。但是如今身处这个时代,约翰才发现,这场“席卷全美的恐怖浪潮”并不是什么好笑的事。
现在的美国民众,肯定没有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见多识广,但也并非缺乏基本的常识和判断力。《墨丘利广播剧院》的广播剧之所以能够引起骚乱,还与当前美国社会的整体情绪有关。
从去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衰退,已经使得很多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再也承受不起任何意外的打击。民众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灾害都十分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很脆弱,
再加上之前,全美国都因为欧洲战争的阴云而陷入了一种焦躁敏感的情绪,连约翰本人都受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广播剧很轻松地就将人们对战争的担忧转化成了对另一种袭击的恐惧。
想明白了这些,约翰就打消了阻止这一事件发生的念头,虽然他完全可以办得到。以他与哥伦比亚广播的母公司西屋电气的合作关系,想插手一档娱乐节目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在约翰看来,“火星人入侵”事件就是美国民众对紧张情绪的一次集体宣泄。就像打开了高压锅的排气阀,给整个美国社会减了次压。虽然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骚乱和恐慌,但一个晚上就结束了,也没造成啥太严重的后果。
前世,约翰还从一个ufo迷朋友那听说过另外一个说法,所谓“火星人入侵”事件是美国政府做的局。他们真的发现了外星人飞船的残骸,于是想通过广播来试探一下民众的反应。
结果看到民众的反应如此激烈,政府就隐瞒了这一消息,转而对外星人展开秘密研究,于是才有了后来的51区。
对于这种说法,约翰是嗤之以鼻的。只有ufo和阴谋论的双重爱好者才能想出这种解释。约翰要真对这感兴趣,当初就不会拒绝多诺万的招揽了。所谓神秘莫测的51区可是掌握在中央情报局手里的。他要是成了中情局的元老,应该有机会知道这些秘密吧。
不过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卡特、里根、克林顿当初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不都信誓旦旦地说当选后会公开外星人和51区的资料吗?有看到谁做到了吗?美国可是一个法制国家,即便是总统他也只能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无权向外界公布这些资料。
约翰觉得,与其辛辛苦苦地保守秘密几十年,还不如当初就不知道呢。反正上辈子直到穿越前,他也没遇到过一个外星人,这辈子更不用操心会有外星人入侵地球。
所以关于这种事,约翰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必要插手,到时候不让阿黛尔和艾拉听广播不就好了。嗯,干脆带阿黛尔和艾拉去苏珊奶奶的农场过节,那里的南瓜差不多该丰收了吧。去乡下玩上一两天,回来的时候一切就应该已经风平浪静了。
晚饭的时候,约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和女儿,得到了一致的赞同。这个小插曲对于约翰一家来说就算是过去了,他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操心呢。
比如,如何弥补一下他与霍伊特·范登堡之间的关系。上周,因为陆军航空兵司令部计划处提供的数据与事实严重不符的问题,约翰跟一个比他大5岁的计划处上尉军官大吵了一架,闹得很不愉快。
昨天,威廉打电话来,说参议员阿瑟·范登堡要请他吃饭,替他的侄子霍伊特道歉。约翰才反应过来,这个大脑门的上尉是何许人也。这家伙久是二战时期的盟军空军副司令员,第九航空队司令霍伊特·范登堡,美国著名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好家伙,一不小心冲撞了大神,约翰心里还是有点小忐忑的。虽然范登堡现在还没发迹,39岁还是个上尉,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比不上约翰。但架不住人家背后有人(阿诺德的爱将),又赶上了扩军的好时代啊。
历史上,1941年7月范登堡才晋升的少校,到了1942年11月就升准将了,这速度火箭也赶不上吧。不管怎么说,范登堡以后可是当上了四星上将,空军参谋长的人,约翰要是因为这点小事就与其交恶,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更何况,约翰还知道范登堡不久后就会担任航空兵司令部作战计划处编制装备科科长,这个位置对于休斯飞机公司来说可是太重要了。得罪了他不就是在跟美元过不去嘛!约翰得赶快想办法,好好弥补一下两人的关系才行。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六章 诺顿神器
既然约翰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搞好与霍伊特·范登堡的关系,再让人家长辈出面摆“和事酒”就有点太拿架子了。约翰主动给阿瑟·范登堡参议员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叔侄共进晚餐。
阿瑟·范登堡可是共和党在参议院的领袖人物,跟威廉的关系极佳。这对叔侄跟约翰与威廉两兄弟的情形有些相似,叔叔在国会大肆鼓吹孤立主义,侄子却在陆军部为参战积极做准备,都打着两头下注的主意。
历史上,珍珠港事件后,阿瑟·范登堡的转向可是非常迅速,一下就从孤立主义者变成了美国世界霸权的主推手。他不仅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工作,后来还在国会全力推动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被后世称为制造冷战的十二个关键人物之一。
面对这样“睿智”的本党大佬,约翰作为晚辈把姿态放地很低。他不仅把威廉拉到了华盛顿作陪,还亲自挑选了一家以提供密尔沃基sprecher啤酒而闻名的餐厅。
约翰专门打听过了,范登堡一家都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人。如果要招待一个密尔沃基人,没有什么比当地特色啤酒更合适的了。后世美国四大啤酒公司:蓝带、施利茨、米勒和伯莱兹都位于密尔沃基,连他们的棒球队都叫酿酒人队。
这顿晚餐双方都吃得很愉快,几杯啤酒下肚后,约翰和霍伊特很快就冰释前嫌了。他们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比如对远程轰炸机和战略制空权理论的兴趣。在当晚他们离开餐厅的时候,之前的不愉快已经成功变成了两人结识过程中的有趣插曲。
之后的几天里,约翰和霍伊特在华盛顿广场“弹药大厦”(陆军航空队司令部所在地)的接触开始变得频繁起来。在一起共进过几次工作餐,又一起去西雅图出了趟差后,他们两人已经成了相当不错的朋友。
霍伊特其实跟哈诺德一样,是米切尔战略制空权学说的坚定支持者。虽然目前美国陆军高层仍然把其下属的陆军航空兵看作是支援地面作战的力量,飞机也以单引擎战斗机为主。但是霍伊特却一直在积极探索远程战略轰炸理论的可行性。
比如这次和约翰去西雅图出差,霍伊特的目的就是催促波音尽快落实38架b-17c“飞行堡垒”的订单。虽然军方的这个订单是8月份才刚刚下的,而且至少要到1940年才能提货。但霍伊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些能够实现其战术思想的四引擎的“大宝贝”了。
前世作为一名军迷,约翰对b-17的情况熟的不能再熟了。这款飞机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设计一款新的可以横越美国东西两个大洋的轰炸机。
这项招标被称为“a计划”,要求飞机制造商设计一种能装载2000公斤炸弹以322公里的时速飞行8045公里的轰炸机。b-17的原型机——波音xb-15就是这一计划的产物,但是由于动力不足,xb-15最后只能改装成了xc-105运输机。
美国陆军航空队后来也认识到“a计划”性能指标有点脱离实际,于是降低了要求,推出了“d计划”。这次招标的要求是:能够装载907公斤炸弹以322公里的时速飞行3218公里的多发轰炸机。
波音设计的四引擎“飞行堡垒”无论是速度、爬升率、航程还是载弹量都完胜对手。但军方最后却采购了133架双引擎的道格拉斯db-1,只购买了13架“飞行堡垒”用于服役测试。原因是db-1的造价只有飞行堡垒的一半,而且其基本设计源于dc-2客机,设计风险看起来要小得多。
如今,“飞行堡垒”已经在陆军航空队服役测试满三年了,这次订购的38架b-17c就是霍伊特这批“战略轰炸派”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约翰当然知道b-17是款相当优秀的飞机,但是作为竞争对手(休斯飞机的d-2改装后也是一款远程轰炸机),他还是忍不住在霍伊特面前给早期的“飞行堡垒”挑了刺。
比如:飞机的正后方存在严重的火力盲区,如果敌机从正后方进入攻击,b-17的飞行员只能立即作蛇形机动,使左右腰部炮手向敌机射击。但是在战略轰炸机的密集编队中,显然无法作这样的机动。
再比如早期的“鲨鱼鳍”垂尾不仅让整个飞机看起来头重脚轻,而且使飞机在投弹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不过约翰也知道,光找对手的毛病是没用的,他得证明d-2自身足够优秀才行。哪怕在约翰看来,休斯飞机的d-2完全可以跟后世的“挑战者”相媲美,但对于军方来说,采购一款来自新飞机制造企业的新飞机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款飞机是否存在什么隐蔽的设计缺陷。
根据小汤姆汇报的情况,军方对d-2的考察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为了打动军方的考察团,约翰决定亮出自己为d-2远程轰炸机准备的杀手锏——“诺顿轰炸机瞄准器”。
和英国皇家空军主张进行无差别轰炸不同,美国战略轰炸思想十分推崇对敌方要害地带重点轰炸。他们认为近代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和国家基干密切相关的、一旦受损就会造成整个产业瘫痪的“瓶颈”。
美国陆军航空队相信,只要找到这个“瓶颈”并对其加以破坏,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敌国的持续战争能力。因此,精准轰炸始终在美国的轰炸作战思想中不可动摇,几乎变成了一种刻板的宗教信条,一直持续到了下个世纪。
约翰拿出的“诺顿轰炸机瞄准器”是休斯飞机公司与纽约诺顿公司合作开发的。这是个重达50磅的大家伙,有点类似于原始的机械计算机。投弹手只要输入目标坐标、飞机高度、航速、航向和风速,瞄准器就能提醒他何时投弹。
要知道,目前轰炸机上的飞行员都是靠目测估计目标的,有时投弹偏差能达到一英里以上。但是有了“诺顿轰炸机瞄准器”,在理想情况下,投弹手甚至可以把一枚炸弹投进一个咸菜桶里。这可并不是夸张,在测试过程中真的有人做到过。
这款仪器的发明人,瑞士工程师诺顿自从一战结束后就开始研究了轰炸机瞄准器了,约翰手里的已经是他研发的第15代产品了。他坚信,如果战争以无可避免,那他的发明至少可以使很多无辜的人免造伤害。
老实说,这款瞄准器是约翰见过的最精密的机械仪器。由2000多个精密零部件装配而成,使用了大量精密齿轮和滚珠轴承。要不是约翰知道历史上美国轰炸机确实装备过这款瞄准器,他都不敢相信如此精密的仪器居然可以在战场的严酷条件下正常工作。
历史上,这款机械瞄准器一直到70年代才逐渐被淘汰,在此之前它一直都是美军的机密。每个轰炸机的机组人员都必须宣誓保守诺顿轰炸瞄准器的秘密。美军还为装备了“诺顿”的飞机配备了铝热剂枪,如果轰炸机在敌占区迫降,机组成员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用这种可以释放强大热量的枪把“诺顿”烧成一团废金属。
约翰坚信,这款瞄准器对于追求精准轰炸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来说,绝对是一款神奇的魔法道具。虽然1.4万美元的价格确实有点贵,但没有人能够拒绝他。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七章 通过军方验收
约翰端起步枪,右眼凑近准星,瞄准了三百米开外的一只公羊。他屏住呼吸,轻轻扣动了扳机。枪响后,站在他身旁的一个陆军航空队军官举起望远镜,确认目标已被击中。这头体型健硕的公羊为这次短暂而又“收获颇丰”的狩猎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里是内华达州南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带,到处是砂石丘陵和低矮的灌木。目前这里是一个隶属于军方的武器试验场,离刚刚开始兴起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不到100公里,约翰一直怀疑后世神秘的51区也许就在附近。
今天上午,约翰和一帮军工生产委员会的同仁刚刚陪着陆军航空队的考察团在这里观看过d-2飞机使用“诺顿轰炸机瞄准器”投弹的演示。上午的演示非常成功,所有的军方官员都对d-2远程轰炸机和诺顿轰炸机瞄准器的优异性能印象深刻。
约翰确信,休斯飞机公司的第一笔军方订单已经在向他招手了。在他的提议下,大家下午举行了这次小小的狩猎活动,以庆祝上午飞机投弹演示的圆满成功。
晚上,在几座军用帐篷中间,燃起了熊熊篝火。特意从拉斯维加斯请来的厨师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新鲜的鳟鱼、烤鸡、烤羊排,热乎乎的松饼、玉米棒、柠檬派以及苏格兰威士忌和雪茄。
一些人围坐在篝火旁,一边享用着美食一边随意地聊着天。约翰等人则在帐篷里支起了牌桌,开始了今晚的牌局。所有人都在享受着这份难得的轻松时光。明天一早,公务机就会把他们重新带回“文明世界”,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今晚约翰的桥牌搭档是诺顿轰炸机瞄准器的发明人卡尔·诺顿先生。诺顿是个瑞士人,在约翰的印象中,瑞士人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制作那些精细又昂贵的物品的人,一种是帮助那些买得起这些精细而昂贵物品的人管理钱包的人。卡尔·诺顿就是这第一种人中的佼佼者。
诺顿毕业于著名的苏黎世理工学院,一战期间移民到美国,在曼哈顿老佛爷大街上开了自己的公司。诺顿轰炸机瞄准器严格来说是他闲暇之余的个人作品。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发明这款瞄准器的初衷是想让飞机只炸它想炸的目标,避免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卡尔·诺顿是约翰见过的最杰出的机械工程师,总是穿着三件套西装,留着很小但打理得很精细的胡子,头脑聪明,思维敏捷,自信、自负甚至有些自恋。他很少喝酒,但每天都喝大量的咖啡,一天工作16个小时都不知疲倦。只要给他一根滑尺,他就能一个人专注地工作好几个小时。
今天白天,军方官员对诺顿轰炸机瞄准器的称赞,让这个瑞士工程师非常开心。晚上,他破例多喝了几杯威士忌,在牌桌上的话也比以往多了不少。
约翰的对手是新朋友霍伊特·范登堡上尉以及范登堡的好友,毕业自西点军校的海伍德·汉塞尔少校。(历史上,汉塞尔担任过欧洲第一支b-17作战联队官的指挥官。二战后期官拜少将,指挥b-29联队轰炸过东京。)范登堡和汉塞尔都是陆军航空队里的“战略轰炸派”,他们都对于在装载5000磅炸弹的情况下航程仍能达到2300英里的d-2轰炸机赞不绝口。
约翰告诉他们,d-2目前使用的还是四台功率为883千瓦的普惠公司r1830型气冷活塞发动机。等将来休斯飞机与罗尔斯·罗伊斯的合作成功了,换成1037千瓦的梅林61发动机,飞机的整体性能还能有一个大的飞跃。
范登堡和汉塞尔都对此非常兴奋,表示回去后一定会催促哈尔中校(陆军航空兵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哈罗德·乔治,绰号“哈尔”)尽快完成考察报告,争取在年底前将采购计划提交陆军部。
为了这个好消息,约翰多喝了好几杯,以至于当晚他老是出错牌。要不是搭档卡尔·诺顿极力挽救,约翰差点就输光了兜里所有的钱。
第二天一早,约翰和军工生产委员会的几位同仁一起回了华盛顿。他们这些人以前都是大企业的高层,比如约翰目前的顶头上司,在军工审查会委员会中负责协调武器装备采购事务的唐纳德·尼尔森就是西尔斯百货的总经理。这家伙的老板,西尔斯百货的董事长罗伯特·伍德则是著名的孤立主义者,不久前刚刚出任了“美国优先”委员会的主席。
现在约翰已经对这种两边通吃的行为见怪不怪了。实际上,这才是当前各大家族、公司、财团的正常做法。像亨利·福特那样,一头扎进孤立主义者阵营的大企业家不是没有,但这些见多识广的老家伙们一般都会派某个亲信或者亲属加入主战派阵营,给自己留条后路。
可是一直到目前,老亨利·福特的儿子埃德塞尔都迟迟没有站队的迹象,这让约翰感到十分不解。按理来说,“主战派”这边不可能没有对埃德塞尔发出过邀请啊。难怪将来,福特汽车会被国会审查呢,这么不符合常理的举动,谁都会怀疑他们与的德国纳粹之间存在不可告人的猫腻。
在约翰一家动身去北卡罗来纳州苏珊奶奶的农场过万圣节之前,约翰收到了d-2飞机通过陆军航空队初步审核的好消息。陆军航空队计划先采购15架d-2轰炸机用于服役测试。估计年底前,这笔定案就能通过陆军部的最终审核,纳入明年的军方采购名单。虽然服役测试一般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但是约翰很清楚即将发生的战争会大大缩短这一过程。
对于d-2轰炸机的销量,约翰的心理预期不算太高。历史上解放者b-24生产了1.9万架,与它不相上下又早问世两年的d-2总不能比它少吧。虽然不知道军方最后会给d-2什么正式编号,但是不怎么会起名字的约翰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把历史上属于b-24的代号“解放者”给抢过来了。至少也是个好彩头不是吗?




1937全球速递 第八十八章 万圣节之旅(上)
在获得d-2远程轰炸机通过陆军航空队初步审核的消息后,约翰先给雷金纳德打了个电话。正在进行休斯飞机制造厂搬迁工作的雷金纳德对此感到非常振奋。他向约翰保证,年底前一定能完成新工厂的建设工作,绝不会耽误首批15架d-2轰炸机订单的交付。他甚至还向约翰建议是不是多开一条d-2轰炸机生产线,以应对将来的大批订单。
对此,约翰倒是并不着急,只是让雷金纳德在厂区预留出足够装配新生产线的空间来。反正过不了多久,欧洲就要开打了。等到法国投降后,美国政府就会加大对航空制造业的投入。到时候,产量上不去,政府和军方会比你还着急。约翰完全可以用政府的钱来扩大生产,没有必要现在自己掏腰包。
交代完d-2轰炸机的事,约翰又关心了一下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合作进展。当初,约翰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签署的是梅林发动机的北美销售代理协议,目前负责这个项目的是西蒙·瑞莫。
瑞莫是个出色的工程师,并不是合格的销售代理人。所以当初约翰选择他负责这个项目,压根就没想过要他去买梅林发动机。他承包这个代理权不过是为了不让其他美国飞机制造商使用梅林发动机而已。
约翰给莫瑞布置的任务是抓紧吃透梅林发动机的设计,尽快给休斯飞机公司现有的几款飞机进行“换心”手术。目前莫瑞的进展还算不错,他对单引擎的h1战斗机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造,连休斯本人都对改进效果大为惊叹,称赞改造后的h1“飞得比子弹还快”。
约翰决定万圣节后抽空去洛杉矶亲眼看一看,他有种预感,改进后的h1战斗机很可能成为休斯飞机公司继d-2轰炸机后的另一款拳头产品。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带阿黛尔和艾拉去苏珊奶奶家的农场度个假,以避开“火星人入侵”这场闹剧。
对于一个经历过长时间紧张工作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和家人一起去乡下度假更好的犒赏了。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大片的金色田野和硕果累累的果园,以及美味的农家食物和慈祥的苏珊奶奶。带着妻子和女儿站在农场的门口,约翰突然有了一种前世回家过年的感觉。
约翰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到从小把他养大的苏珊奶奶了。在他的心目中,这位从他爷爷那辈起就开始为他们家服务的老人跟自己的亲奶奶差不多。事实上,无论是约翰的父亲乔治还是约翰自己,都是苏珊奶奶一手带大的。就连小艾拉刚出生的头半年,也是由经验丰富的苏珊奶奶来照顾的。
相比于约翰那个不靠谱的“老妈”,苏珊奶奶更像是约翰的家人。自打父亲去世后,约翰就没再见过自己的生母。其实,父亲在世的时候约翰也很少见到她。约翰的生母是个交际名媛,热衷于参加各种奢华的社交活动。她总是喜欢待在纽约、伦敦或者巴黎这样的大城市,而把身体不好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扔在比摩尔庄园里。
1...3031323334...132
猜你喜欢